搜索
沙言的头像

沙言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08
分享
《春到深处就不见了》连载

第五章 读《苏东坡传》,遇见千古风流人物

读《苏东坡传》,遇见千古风流人物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小时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想,苏东坡好遥远,我们隔着900多年的岁月。

后来读到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一个心灵天真的词人如孩童般快闪而来,那个历史上的“千古风流人物”消失了。这一次,在心灵世界里,我与这位古人有了神交。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被誉为“四大传记”之一,另外三部传记作品分别是: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吴晗的《朱元璋传》。《苏东坡传》讲述了一代文豪苏东坡仕途坎坷、历经磨难的一生。

在林语堂笔下,苏东坡是一位豁达乐观的神交挚友,身披蓑衣,脚蹬芒鞋,拄着竹杖,面带微笑,向我们缓缓走来。文传四海,名满天下,颠沛流离,随遇而安。他乐观豁达,朗朗道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传世之传记,必先有传世之人物,在我看来,人物不论大小,主人公必然有相当“重量级”的次要人物衬托。在《苏东坡传》中,林语堂将王安石这一“重量级的次要人物”用来衬托传主。

苏东坡与王安石是一对天生的“冤家”,两人性格大相径庭,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相爱相杀”,斗智斗法。苏轼豪迈豁达,他认为“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王安石则全然相反,在看到弹劾他的奏章时,会恼羞成怒,气得浑身发抖。

苏东坡这样鲜明的个性色彩与生命底色,让很多人喜爱。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就格外偏爱苏东坡,甚至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他说:“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林语堂喜欢的苏东坡,可谓千年一遇的奇人。在他看来,李白不过是文坛上的流星,杜甫也只是可尊敬的哲人,而苏东坡,则是永远不老的天才孩童,始终富有青春活力。

苏东坡乐观又天真,书中记载他的一件趣事,尤为触动我心。苏东坡在泗州渡河去游了南山寺后,写诗词一首。渡河上有一座长桥,因泗州为军事要隘,天黑以后此桥不许行人通过,违者重罚。苏东坡不仅过桥,还在诗词中天真地写道:“望长桥上,灯火闹,使君还。”

泗州太守为人老实,第二天他读到诗后,赶紧去拜访苏东坡,说这件事很严重。因为苏东坡名满天下,他的诗词一定会传得全国皆知,京都的人也会看到,那样所有人都会知道他违反规矩的事情。太守过来就是求他把诗词收起来,不要再给别人看。

苏东坡兼容儒释道的精髓,透悟人生,虽饱经忧患,性格却越来越温和厚道,并没有变得尖酸刻薄。苏轼一生做人做事,对得起天地良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总是能超脱眼前,我想大概这才是他快乐豁达的源泉。

苏东坡仁慈慷慨,老是省不下一文钱,却自觉和帝王一样富有。“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是苏东坡对他弟弟子由说的话,他快意生活,无忧无惧,像旋风般活过一辈子。

他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他也是伟大的书法家,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月下的漫步者……他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900多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中。

如果用一句话评价苏东坡传,最妙的应是林语堂所说的那句——“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心灵生活,即人的生活,读罢《苏东坡传》,遇见千古风流人物“最本真的我”,见证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快乐,以及万古不朽的共鸣与温暖。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