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一个穿林抚云的人
——读阿宝散文集《讨山记》
大自然何尝需要人去成就什么?只怕是人需要一种信念来成就自己。这是台湾作家阿宝《讨山记》里的开篇语。
初读阿宝,似曾相识,有一种久违的植物气质,文字散发着大自然的芬芳,以真善美的形式把讨山人的灵性和理性表达得淋漓尽致,所以被誉为“中国版的《瓦尔登湖》”。阿宝以一个女子的骨肉之躯,流血流汗,向土地索食,在劳力中劳心,于练身里炼神,向谋食物处谋道,最终达到天人合一、无挂无碍的禅境。
讨山,一个讨字,充满了世间悲悯,却又不失刚强与谦卑的味道,所以不曾惹人厌离。第一次在书里读到,有人把渔夫叫作“讨海人”,这粒亦柔亦刚的字眼掉落在心坎上,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感动和尊敬。《讨山记》于我而言,是一本相见恨晚又似曾相识的散文集,本书分为“山盟”“追梦”“汗水”“收获”“天地人”五大篇章,像极了人生之路的颠沛与圆满。阿宝在书里诠释讨山缘起时说,“我是个负重登高、穿林抚云”的爱山人,山林树石曾为我摊开生活的新窗,水云旷野大幅铺展我生命的视野……
从租下一片果园开始,她的生活就扎根于果园中,因此总觉得一生中要有一段日子,流汗低头向土地索食,生命的过程才算完整。
《讨山记》里,记录了那些尽情行脚、放怀天地的岁月,涤荡目迷五色的欲求,淬炼沉静自省的能力,听见内心纷繁芜杂的声音。这本散文集以平淡喜人的笔触、自然而然的情境、深入浅出的哲理,折射出生活内涵的取舍,一直萦绕着生命的主轴。
阿宝大学时代的一次攀登高山,让她对原始山林的迷恋一发不可收拾。“耕耘、耕耘!三年多的埋头躬耕,不自觉地将一片心土愈耕愈深。有一天惊喜地发现,那里也有了果实,想或许也值得将之收获,与人分享,我开始提笔写下一路过来的点点滴滴……”
于是,也就有了《讨山记》。
台湾女作家阿宝的文法清浅,立意深悠,读来着实令人爱不释手,远看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近看似札记,满目岁月星辰。在她有意无意的字里行间,可以读出了三分山意、七分禅意。在青春年代,我也曾和阿宝相似,兴趣相仿,热爱攀爬山林,二十岁时对于长沙岳麓山情有独钟,百登不厌。
回望成长之路,亦有山林见证,过山居生活,逐一个自己都没有把握的梦,作为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原不敢高声唤人同行,可是读完阿宝的文字,总会为优柔者平添几分难得的勇气。有时候也忍不住蹦出一句天问,在一个不怕饿死的社会里,人为什么要去汲汲营营积攒财富,而不放浪形骸追逐梦想?
我想,一个人的梦想,好像也不需要太多钱吧。或许是籍于此,阿宝以较多的笔墨描绘土地、树木和果园,以及春天的山胡桃开出一大串一大串的柔荑花,夏天结就一串串浑圆的果实,天地人之间的缘分,在她的笔下成为道法自然最好的注脚。
阿宝定居山林植果农耕的生活方式,又让我想起韩少功的《山南水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生活禅意,传递了刚强而不失谦卑地寻找生活方式的态度和勇气,讨山,无外乎是人向山林讨要一种生活方式,讨山人的这份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感动着平凡烟火里的每一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