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小说的“湘西石匠”
——读田瑛小说集《生还》
田瑛老师不仅是全国著名文学期刊《花城》的著名编辑,同时也是著名的作家。他是我们湘西永顺人,我为家乡出了这样的大家而自豪。上月,田瑛老师回到家乡,我第一次见到他,第一次认真阅读他的小说集《生还》。阅读过后,有三个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一是,田瑛老师的小说语言让我很惊喜,这惊喜里有亲切。《生还》里用了很多我们湘西本土的方言,甚至语调、语速都让阅读者有一种地域上的亲切感。我想到了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语言里也有类似的味道,但是两位作家的小说语言也是有区别的。这正如同样的食材,不一样的厨师,不一样的做法,甚至不一样的刀工,做出来的味道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生还》里的这段语言——
你下来,给你讲个事。
我不得空,有话现在就讲。
现在讲,怕你骇得滚下来。
你讲。
田瑛小说集《生还》里的这段对话,带着湘西方言特有的气息,生猛不失率真,率真又裹着诡秘。这样的小说语言,带给我的阅读体验就一个字:爽!这份爽快中,让我读起来很轻快,读后还有回味。这是田瑛老师小说的语言魅力,让我感觉很亲切,很惊喜。
二是,田瑛老师的《生还》让我很惊奇,这本书收录了十六个短篇小说,不仅仅是描述赶尸这一秘事,更多的是着笔于神秘湘西的“神秘”二字,精灵神气跃然纸上,读起来赏心悦目;这些作品通过湘西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物的视角,描述了一个隐秘的、传奇的、原生态的湘西。我相信,这会让喜欢湘西的读者,离湘西更近一些,更能够理解湘西人身上的匪气、血气和义气!有很多关于湘西的神秘文化,原先,它是很神秘地悬在空中,我听说过一点儿,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细说起来却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我从小说集《生还》里,从每个故事主人公身上看见了一个更清晰的形象,这让我阅读的时候很惊喜!
三是,田瑛老师的《生还》让我很惊艳,田瑛老师用湘西人骨血里的彪悍,营造了一个区别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这份惊艳感和彪悍感,让我想起曾经读完莫言《檀香刑》的时候,有过相似的阅读体验,那就是莫言用一个宏大的叙事场景,再现了一场“凌迟”酷刑,让我们对历史上与“凌迟”有关的残忍细节和过往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田瑛老师用一个小说集,把湘西这些神秘的本土文化,更加形象、直观地带到我们面前,就像放电影一样,这让我读的时候很震动很惊骇。我看到网上有人评论说,在当代小说家中,田瑛大概是属于“平常看不到他,只有猛然抬头,才会发现他孤寂的身影”的那一类,他就像是一个坚守在悬崖绝壁之上的石匠。我觉得好的小说家就像石匠,他的笔似刀、似斧、似锤,在任何需要镌刻、凿削的场景里,敲打着读者的心灵,引起久久的震荡和深深的思索。我觉得,有了匠心,才会动心、动人、动情。田瑛老师,就好像一位雕刻小说的“湘西石匠”,在神秘和传奇的湘西大地上,默默雕琢,孤独又惊艳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