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庆辉的头像

黄庆辉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3/02
分享
《告别苦难》连载

第五章

原来开县下设区,由区管乡镇,临江区七乡一镇,有太平(后改太原)乡、明月(后改明星)乡、临东乡、石碗乡、大海乡、竹溪乡、长岭(后改长青)乡和临江镇。

区公所地点在川主庙,川主街直进大门,也就是这条街的一头(末端)。大门口有一楼层,楼上是万年台(戏台),前面就是一大坝,后面是一栋房,走进去中间是过道,前后两侧有许多单间,上面有楼层,区公所的办公用房开初应该全在这儿。右边建有伙房及餐厅,左边石门外往右有厕所。

万年台修造讲究,屋顶装饰有鳌头翘角,檐口为斗拱装置,酷似明代建筑,台顶天蓬为"藻井",绘制有"太极"等图案,台口枋上刻有"三战吕布""渔、樵、耕、读"等镂雕,工艺精巧,形态生动,情趣甚浓。此台虽属穿斗结构,楼板逐渐破损,四柱八杆仍牢固稳健。

各类大型唱戏演出一般安排在区公所,这儿条件较好。如果哪天晚上有演出,发出通知后,居民就各自带板凳等,早早地排坐等候,因为晚上基本都有闲,附近及较远的农民也有很多喜欢赶这热闹,一般来时天还没黑,回去时漆黑夜晚,有的是用自制火把照亮,有的是凭点点月光基本上摸黑路回家。

这样对区公所吵闹太多,环境影响大,后将这类活动转移到了真武宫。从天井街往石灰庙方向去,也可从码头街中间串水苍子进去,哪儿也有专门的戏台,小孩子最爱去那儿宽敞的戏台下躲猫猫,里面场所比川主庙破旧一些,真武宫除了搞演出,一直都是闲置,长期用锁把大门关紧。

有一次骆吉伟对宜勇说:“我有办法去真武宫内玩,你信不信?”于是他们走到院墙外,搬掉原来已松的几块砖头,形成一个小洞口,小孩子刚好能钻进去,他们就爬进去在里面玩耍。为了不让其他人知道,以免别人干涉,进去或者出来时都要将砖头堵上。

农村电都不能普及的时候,电扇这些东西没有,夏天是搭凉板在露天睡觉。农村场地较宽,基本上在自家院落。而镇上的房屋都较窄,每天太阳刚落下,家家户户就开始在门前街上洒水,以便快点消退热气。然后摆好板凳,搭起凉板,有竹板也有木板,有的也用篾巴折上面再铺席子。晚上睡觉,必点文烟,熏蚊子,由于环境卫生不好,蚊虫太多,根本睡不成觉,即使文烟也熏不彻底,专门有些用六六粉这样的毒药制成文烟,效果当然好点,但近点人可受不了。仍有一些呆在屋里闷热也不出来的,如老年人,心静自然凉,无论多热,还是一样过。自宏十分明白:母亲整夜好象都在给孩子们打扇,驱蚊子,拿着扇子始终没有停歇多久。

后来一些地方通电,有线广播成了听新闻的主要方式,各村社,大小村庄,后普及到户,全牵通了广播,每天定时播放节目,镇上有极个别的有收音机,其他都是靠听广播,知道天下大事。邮局天天送的报纸是迟到的新闻,因为当天的报纸要经过省地县传梯下来,也是受交通的影响,基本上两三天才能收到。跑报的(邮梯员)也算下苦力,开始靠走路送,背挑几十斤重,还送太平那么远,后才配备了专用的洋马儿(自行车)。那车当时也是极少见的,除了送报,几乎再看不到了,“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很久才慢慢普及,也算时代变化的标记。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