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沧海观山的头像

沧海观山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5/06
分享
《2079》连载

第一十七章 民科

胡夫和王川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又不好贸然进去。

过了一会,大胡子搓着手上的污泥,满脸笑容的首先从仓库走出来,显然他的心情不错。

“你们真是贵客啊,今天的实验一次成功”显然让大胡子高兴的是实验很顺利。

“哪里是贵客,什么实验,这么大威力,外面的车都有反应了...... ”胡夫问道。

“喔,没事,试验会有磁场,可能是磁保护,一般一小时后就没事了”大胡子显然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胡夫和王川被领到院后面一处厅堂,中心一处炉火,围着一圈座椅,这里还像是常人生活的环境。

“大师在搞核武器吗?”胡夫嬉笑地问大胡子,王川也很好奇。

“差不多吧,不过我们这个是用来发电的,不是爆炸的”大胡子一本正经地回答。

“张老师,在搞小型能源设备?”王川试探着问道。

“对,就是个冷聚变设备,发电的,最近到处断电,我们没办法啊,搞了一个。”大胡子轻描淡写地说道。

王川和胡夫听到大胡子所说的冷聚变,均大吃一惊。

冷聚变是由两个美国教授于20世纪的1989年在美国犹他州大学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后来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冷聚变逐渐被行业人士称为低能量核反应。相对于热核聚变而言,冷聚变指理论上在接近常温常压和相对简单的设备条件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后来那两个美国教授的实验被证明为人为数据错误,因而被学术界完全否定,甚至和伪科学画上了等号。

之后,对冷聚变的研究基本销声匿迹。直到21世纪初,这个领域似乎突然取得了一些意外突破,美国的一些大型机构开始对冷聚变进行大规模的研究,不但有国家层面的顶级科研机构的参与,也有国际巨头参与,如黑光集团、布里渊能源等等,冷聚变领域似乎一夜间热了起来。

然而不知何故,这类研究在20年代又统统陷入了僵局和困境,冷聚变彻底冷了起来,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听说有谁在此领域取得成功。

东方联盟国家也曾经在这一领域进行过相当的投入,但也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加上面临冷战对抗的原因,大量没有明显效益的长期研究项目,均被下马,以保障核心军事研究和核心理论研究的经费。

“你们真的成功了吗?”王川问道

“基本可以发电了,输出的比输入的多两倍”大胡子依旧轻描淡写地说。

“我们缺乏一些大型设备,中子流的形成不太稳定,要不然早就到10倍了......来,喝茶”大胡子给胡夫和王川一边倒着茶一边说道。

虽然各种机构对冷聚变的实验路径千奇百怪,但通过对该领域多年研究,学术界基本形成共通的观点:通过某种金属或晶体传导电流才能启动以产生能量,小粒子对氢原子碰撞引起聚变,大量中子移动会产生惊人的能量。

一旦可以达成冷聚变实验中所产生的结果,那么人类将有能力将发电的方式转化为非集中式的,小型的分布式发电成为可行,并可以把水作为燃料。

胡夫深知此研究领域的难度,但民科圈子里,很多民科对于重大课题故弄玄虚和夸大其词的做派,也是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既然他们此行的目的并不是能源问题,胡夫也就不希望在这个话题上进行深入探讨。

“知道张大师的威力,我这才引见了HRASOC中心的专家来向您请教一二。”胡夫直截了当地说道。

听到HRASOC中心,张洪发立刻直起了腰,这是全地球人都知道的,目前最重要的科研机构了。

“你们找我?我听说光各国科学家就有几十万人在西安,要解决月球问题?” 张洪发道听途说的信息基本正确。

王川也没有啰嗦,快速地把替代行星因为地质方面的原因目前陷入一些困难的情况向张洪发介绍了一下。出于保密需要,很多参数并没有详细说明,也没有提及谷神星。

张洪发与胡夫的相识,是基于几年前的一次巧合。胡夫所在的机构大楼因京城城市交通规划调整,须避让重新规划的地下快速输送通道,工程人员欲将机构大楼楼体和地基进行整体平移25米。

地基挖开后,液压推动设备悉数就位,万事俱备后,现场工程师却发现,有城市污水管被破坏,大量的雨污水,已灌入地基。地下地质情况非常危险,地下黏土在土质渗水后发生液化,楼梯开始整体下沉,同时更危险的是由于楼体重心的偏移,总体沉降不均,整座楼将倾斜倒塌。

胡夫利用个人关系,邀请了京城几个大工程院里著名的建筑工程师赶到现场出谋划策,指挥现场施工人员,准备进行加固和打桩等处理。但进一步的挖掘,却发现因为土质液化,下方土层承力情况在继续恶化,浇灌的混凝土没有太大作用。

同时,通过地下扫描发现,地基下层土层之下还有一个小型的空洞塌陷区。面对这一复杂情况,各大建筑院岩土工程师,都束手无策,楼体的整体倾覆已经不可避免。

这时,一个老工程师,向胡夫推荐了一个人,叫张洪发,他说曾经亲眼见过此人用一种神奇的材料,在很短的时间修复地下防空洞的下沉。

出于死马当活马医的心理,胡夫请老工程师邀请他速来。

张洪发到现场后,几个工人把他带过来的几吨“专利速凝剂”按1:10000的比例与泥水掺和,通过高压泵泵入基础底部。

2个小时后,现场压力感应器和激光测距监测,大楼的整体下沉已经停止,之后的地耐力监测也达到要求,大楼保住了。

虽然这次物业救援有惊无险,但让胡夫记住了这个张洪发,通过后来的几次侧面了解,才知道此人是个民科,擅长搞一些稀奇古怪的发明和技术,在民科的圈里被尊称为“张天师”。

张洪发听完王川的描述,沉吟了一会,让人去取一包“速效粉”。

然后,张洪发让一个小伙子,快速地在一个白色的塑胶盆里,用地面的泥土和沙子再加水,搅拌成了泥水汤。

“这就是模拟的一般地底下的泥浆” 张洪发指着泥汤对胡夫和王川说道。

“加点速效粉” 张洪发往泥水浆里放了大概有10克的“速效粉”,就像往饭汤里加点盐一样。

之后,旁边的小伙子用树杈棍子,迅速地搅和了几十下。

45分钟后,白色的塑胶盆里的不再是泥浆......

一个铁榔头被张洪发拿在手里,随着几下敲击,白色盆子被反扣在地面,拿起脱落的盆子,一个与白盆曲面形状一致的灰色岩石出现在地面。

张洪发用力用铁锤敲击岩石,岩石表面出现几个白点,发出铛铛的声音,强度显然超过岩石。

锤子轮流在胡夫和王川的手里传递,他们分别进行了大力的锤击,确认无疑,泥汤已经成为岩石,而且是最坚硬的岩石。

“这是什么?”王川看着地上这块极为普通的石头,充满敬意地问道。

“地聚物” 张洪发回答

“地球其实就是这么生产岩石的,只不过我们不需要高温和高压,并且把这个速度提高了一千万倍”张洪发牛逼地说道。

“这是最新的材料吗?”王川问。

“古罗马人早就知道这个了,不过后来失传了,20世纪70年代法国人也搞过。不过我们的技术和以前那些不太一样。”张洪发继续说,这是一般新技术介绍前的演绎。

王川和胡夫对这个领域的知识比较陌生,完全不知道这个概念。但理智判断告诉他们这应该不是魔术手法。

胡夫眼镜里上的资料库,马上内显出一些介绍:“地聚物材料地凝结硬化过程就是地质土层中硅氧键和铝氧键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断裂后再重组的反应过程。”

“地聚物在1000℃一1200℃之间不氧化、不分解,是氧化物网络结构体系,另一方面,密实的氧化物网络体系可以隔绝空气、保护内部物质不被氧化。”

“材料的抗压、抗拉、抗弯曲强度都是普通胶凝材料基材的10倍以上,同时高温性能好、不燃、隔热、保温、没有毒性气体释放。目前地聚物制备技术上尚不成熟,没有规模的实际应用”眼镜里上的资料库继续显示。

“这个材料技术可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吗?技术目前完全成熟吗?”王川直接问道。

“这要看反应条件,太空超低温和无氧环境毕竟与地球地表环境完全不一样”张洪发说道。

“但,如果用于解决月球问题,我愿意和你们一起努力试一试。”张洪发严肃地说。

胡夫和王川对张洪发这样的表态,肃然起敬,民科也并非想象中的那样不好交往。

交谈持续到下午,胡夫和王川告别了张洪发。

20世纪末,1997年托克斯提出了著名的巴斯德象限,指出在纯基础研究(波尔象限)和应用研究(爱迪生象限)之外,还应该有一个由解决应用问题产生的基础研究,称为“巴斯德象限”。

“张洪发,应该属于第几象限呢?”王川在返航的空中,默默地想着这个问题。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