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沧海观山的头像

沧海观山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5/09
分享
《2079》连载

第二十六章 联脑

HRASOC中心,对行星引擎超动力能量的研究,虽然经过近半年的数字模拟、模型设计、样机试验,但引擎内燃温度始终突破不了15亿度,距100亿度的目标还很远,距离实现夸克融合还遥遥无期。

HRASOC中心的相关技术专家,都聚焦在这个核心问题上。

对于什么原因造成研发瓶颈,技术难以突破,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时间在一天一天过去,实验每天都在继续,但瓶颈一直无法突破。

为了取得和激发技术突破,焦虑万分的HRASOC中心首席执行官余大维,决定尝试进行思维组合实验,选择把不同背景和思维路径的人包括AI机器组合在一起,利用脑联网和EDC-001智能系统直接连接,使量子AI、不同类型思维的人脑思维融合在一起,用群体思维模式,探索突破极限的方法和路径。

这在目前世界上,还是前所未有的新尝试。之前,最大的联脑数量记录是5人。由于这样的多人联脑,以及人脑与AI系统联机实验技术,并不非常成熟,存在着一定的脉冲神经干扰风险。

不到这样万不得已的时刻,HRASOC中心决不会冒此风险。

起初,联脑实验,按最大九人数量,在九个人和EDC-001智能系统之间进行。

联脑人都是HRASOC中心内部各专业领域的专家,人工智能的脉冲信号与生物脑电波融合,实验中人机思维交互通畅无阻。但EDC-001智能系统综合评估这几次联脑实验的思维输出成果价值却并不明显。

首先,系统并不能很好的评判目前不存在的理论和实验推断;其次相同知识结构的思维进行交互时,对跨越性的问题没有太大帮助,显然共同领域和背景下的一群人,思维维度的差异并不大。安全性已没有问题,现在是融合思维输出后的价值问题。

余大维决定加大差异思维间的连接,通过意见征询,最终确定九人系统。其中胡夫和张洪发完全是HRASOC中心系统体制外的两个人。

联脑在九个人之间同时开始,HRASOC中心副执行官叶维克茨基、著名德国高能物理科学家赫尔佐特、王川、罗刚、卡德罗夫、陈远、吴天明、胡夫、张洪发。

HRASOC中心,联脑实验室中,九个座椅形成一个圆圈,蜘蛛网般密密麻麻的连线围绕着EDC-001的人工神经系统,叶维克茨基、赫尔佐特与其他的七个人,在联脑之前并没有见过面,他们的中文和英语表达都十分的流利。

九个人的思维将共同与EDC-001的人工神经系统进行融合和交互。联脑系统上不会显示姓名,只有0~9的编号,0是EDC-001。

联脑交互的思维交流,将完全过滤掉语言交流对话的思维过渡和铺垫意识,思维之间的交互犹如神经网络上信号脉冲的对撞,是毫无遮拦和掩饰的,是彼此最真实的意图与理念的冲击。

刹那间,9个人和一个机器,10种完全不同的思维电信号在神经网路中,同步进行演绎和交互,瞬间电光石火般的思维撞击在实验室激烈的展开了......

思维撞击,首先从对夸克能的激发模式开始。

“如果以高温取得夸克幽禁效应的失效,到底多高的温度可以奏效?100亿度难道就一定可以吗?”疑问被抛出。

“目前的极限是15亿度,再升高每1度都很困难了......”1束思维想到。

“物质完全转化为能量,在CERN的高能质子碰撞中,最高瞬间温度记录是2万亿摄氏度,也就是在2万亿度情况下,物质不存在了,直接全部转化为能量。当然这是指单个质子粒子碰撞的情况,对大体量物质的温度升高并不适用,但可以参考温度指标......”1束思维想

“按照这个标准,可能100亿度仍然不可能实现夸克融合,也许2万亿度才是夸克融合的温度线......” 1束思维想到。

“提升温度可能不是唯一的路径......”2束思维同时想到。

......二个小时过去了。

“氢原子同位素原子核,氘与氚聚合成氦原子,形成核聚变反应,这是比裂变更大能量的核反应,但前提是需要原子核裂变反应的链式反应和启动......”2束思维同时想到。

“夸克融合反应之前,是否也应该有一个能量阶段,夸克裂变阶段?”3束思维同时想到。

......四个小时过去了。

“也许,先由核聚变引发夸克裂变释放能量,才是目前最重要的焦点?5束思维同时想到。

“能量释放也许是有阶梯规则的,不能逾越阶段进行能量的释放......”3束思维同时想到。

......五个小时过去了。

“夸克融合目前在现阶段条件并不比夸克裂变效能低” 9束思维同时想到。

“目前可能的行星引擎的结构材料,与达到夸克裂变的能量程度也许是匹配的”3束思维同时想到。

六小时后,试验结束。

九个精疲力竭的人从座椅上蹒跚着爬起来,他们都很乏累,因为这样的联脑需要耗费超出常规三倍以上的精力和体能,况且叶维克茨基、赫尔佐特均已经是年届七旬的老年人了。

但这次联脑实验,显然是高效的,思维成果也是成功的,他们互相握了下手,慢慢走出实验室,疲惫的脸上都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突破首先从否定开始。

系统模型的论证,其后也基本证实了思维试验的成果。实现夸克融合的难度是突破夸克幽禁,这在目前条件下是几乎不可能达到的。

那么比夸克融合相对容易的夸克裂变就成为突破口,如果用核聚变的能量,通过进一步的粒子加速,对质子和中子进行撞击,高能中子流对撞,引发中子内部的夸克分裂,这样同样会产生比核聚变更高的能量。

思维和理论上的突破,马上带来了一系列的改变,对夸克裂变的实验方法和材料设施,迅速沿着新思路被设计出来,东方联盟核聚变专家们多年的技术积累,对高能材料的把握和模型实验的精湛技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周后的西安郊区高能粒子靶场,传出了好消息。在1.5亿度核聚变温度下,通过涡流形式的粒子对撞,在氢燃料室,发现夸克级裂变现象。

三周后,高能粒子靶场地设施实验,表明夸克裂变已能够被稳定地控制,氢燃料核聚变后的能量,通过夸克裂变的再次放大,输出能量达到输入能量的8倍。这几乎达到了之前预估的能量效应。

微型的引擎数字模型验证了实验结果,仅15克重水,经核聚变释放1.1万焦耳的能量,而经过三级夸克裂变设施,最终持续70秒,释放出8.6万焦耳地输出能量。

行星引擎的关键核心,超动力夸克能量反应堆即将成为现实。大型反应堆地设施设备制造,马上开展了前期准备工作。

HRASOC中心通过东方联盟国家及全球工业供应链系统,进行技术招标,无底价的进行相关关键材料和设施的采购,并快速通过军机货运及护航的形式,从世界各地运抵制造场地。

两个制造核聚变反应堆及核电设施的大型国际企业集团,被确定为夸克能反应堆制造负责企业。同时调集东方联盟百余家配套设施工厂,24小时不停歇的进行配件加工和制造支持。

对大型行星引擎和捕捉器的设计早已同步启动,并且将同步实验,大多数工作集中在反应堆第三级能量输出的环节上,同时需要改变的是几百万个节点和衍生出的配套设施设计和实验问题。

HRASOC中心27万名设计工程师和12万模拟实验工程师,统一在一个系统内联网操作,昼夜不停地轮流进行数字模型的修改和数字模拟实验,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认证反复修改,直到被系统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道操作流程,然后,是新流程的继续攻克。

有不少工程师由于每天连续15小时的超负荷工作,而发生脑卒中、脑溢血和意外死亡。

陆续有125名工程师,牺牲在繁重的设计和实验工作过程中。

但系统工作不会减速,没有人能休假休息或擅离岗位,牺牲工程师的工作将马上被其他轮替工程师接替,系统忠实地记录了每一个工作细节和衔接点,衔接和轮替就像田径赛场上接力赛的交棒,几乎是毫无停顿的持续着进行,个人的牺牲与关乎人类存亡的行动相比,似乎微不足道,没有人是特殊的,所有人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

HRASOC中心前进的每一步,都付出着巨大的代价。

与行星引擎项目的平行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样充满巨大的挑战,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

捕捉推动器的能量转换系统,以及超高磁场下需要的超大超导体,都是难题。

罗刚、卡德罗夫、陈远、吴天明组成的领导团队,与新加入的新材料、能量转换器、超高磁场屏蔽技术国际专家构成特别攻关团队,划分成三个技术组,三组齐头并进,相互竞争,以寻求更高效率的突破。

对黑核进行捕捉,捕捉器材料需要面对20亿高斯的超高磁场,必须建立全新的屏蔽技术。而只有超导材料,通过迈斯纳效应才具备这种可能性。

迈斯纳效应又称完全抗磁性,“抗磁性”指在磁场强度低于临界值的情况下,磁力线无法穿过超导体,超导体内部磁场为零的现象,

产生完全抗磁性的原因是,超导体表面能够产生一个无损耗的抗磁超导电流,这一电流产生的磁场,抵消了超导体内部的磁场。

在此之前,人类制造过的最大超导体,只有0.5吨,体积在1.2米以下。而要制造超过3吨,直径超过3米的超导体,则需要彻底的技术革新。

制造超导体的铱钡镧金属工艺,已经被沿用了50多年,先将铱钡镧金属矿石粉碎,由金属冶炼工艺分级冶炼,制得高纯度金属,然后通过百万吨液压系统压铸成型。

冶炼过程似乎必不可少,但金属冶炼中不可避免的杂质,使超导性能的提升极为艰难,而地球地面环境又不可能完全排除环境中气体和杂质的影响。超导材料的体积和重量一直被限制在严格的范围内。

三个科研组,都陷入了共同的困顿。

罗刚负责的技术组,邀请HRASOC中心顾问“张天师”张洪发,加入了课题组。张洪发并没有搞过超导体,但了解到超导体制造的关键障碍,便把自己多年前的一个金属制造专利技术,修改了一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方案。

这个与众不同的思路和技术路径,让罗刚技术组里的技术专家们顿觉耳目一新。

张洪发的建议是,放弃铱钡镧金属的矿物冶炼环节,直接将制备铱钡镧金属的矿石粉碎,并研磨到纳米级别,然后通过强磁力分级筛选,将铱钡镧有效成分进行分离。

铱、钡、镧纳米粉末按不同比例,进行压力输送,在高能激光束或等离子焰超高温加热下,以旋转体3D打印的方式,进行超导体制造。这样就可以制造大型的铱钡镧金属合金,同时形成致密而复杂形态的超导体结构。

很多技术之间的差别其实只是组合方式的不同,张洪发的建议,并不深奥,但一下打破了行业传统常规,利用成熟的激光系统和3D制造体系就可以制造。

而冶炼矿石环节的规避,使矿石杂质问题不再成为障碍,复杂问题被迎刃而解。

罗刚和卡德罗夫技术组的进度一下突飞猛进,陈远和吴天明也马上调整研究对象,不再浪费宝贵技术资源重复研究,他们调整方向,重点攻关能量转换器和捕捉系统的研发。

陈远在专长的高能能量领域,更能发挥优势,他领导团队,仅用12天就设计出高能转换效率的转换器,这是可以将定向能量,转换为瞬移所需极高频率的关键。

捕捉系统最关键的部位,则借鉴了老式快门的结构思路,机械博士出身的吴天明,最先就想到了这个结构构思,他领导团队设计的模型精妙地完成了捕捉演示。

捕捉系统主体机架、转盘和6个超导体叶片组成,6个叶片呈中心对称分布,当驱动转盘时,在机架凸轮与驱动转盘凸轮的共同作用下,6片叶片形成开合动作。

在接近黑核后,中心就会快速张开,露出900毫米直径的洞口,捕捉器扑向黑核,在完成捕捉后,仅需要0.0012秒,棘轮会快速关闭。

同时舱内的磁场会与黑核磁场相反,捕捉舱体就将完全罩住黑核,强大的磁约束可以彻底隔绝黑核与舱体的接触。

一个月后,三个科研组重新合并,他们的一系列研发成果已经在硕大的数字工厂,进行首批配套样品地制造之中。

最早被制造出来的是超动力夸克能反应堆设施,这是核心中的核心。

多年后,人们还记得HRASOC中心核心数字工厂,首次进行夸克能反应堆点火时的情景。

2千人散落在西安郊区的核心实验场,在做着最后的准备,巨大的龙门架将第一个夸克能反应堆托起,距离地面10米。

反应堆的前端是重水分离设施,氢燃料将被灌注进燃料室,后端则接上5米直径的喷射器,能量转化的等离子气体,将以极高的温度从这里喷射出去。

被托举的中间段落,则分别是核裂变反应段和核聚变反应段,以及夸克裂变反应段。

这个平均直径4米,总长度35米的庞大机器,像一头巨兽一般,被龙门架托举着护卫着,龙门架沿着两条亮闪闪的钢轨徐徐移动,把反应堆从制造厂房缓缓移动到室外喷射空间,外部人员已被疏散。

一吨重水进入分离流程,系统云在分析各个部件的状况。

巨大的光幕,已被几千个数据图表填满。

状态模拟器显示出分离的氘、氚已经进入燃料室,倒计时开始。10...... 5,4,3,2,1,0.

“点火”首席执行官余大维宣布。

一级核裂变启动,温度2000,10000,1200000,30000000......

二级核聚变开始反应,温度5000万,8000万,1亿,1.2亿,1.6亿......温度稳定。

三级夸克裂变反应启动,温度稳定

喷射器那5个巨大的喷筒中,等离子体喷射而出......

一股巨大的气流像飓风一样刮过实验场,咆哮声可以将现场不具保护罩人员的耳膜撕裂,从喷射器中喷射出蓝色火焰和离子气体,气流冲击着500米外的多道金属挡板。

庞大三角支撑的金属挡板,在如此巨大的喷射气流面前,像一片狂风中的树叶,抖动不已。周围空气的温度陡然上升到47度,测试场耐高温混凝土浇筑的地面上被狠狠地画上一道墨黑的粗直线......

光模型推力测量计,压力传感显示,推力达到10亿,12亿,14亿......17,19亿......20亿吨。

距离500米的第一道金属挡板,终于承受不住巨大的冲击,而被气流吹起,飘落到1200米开外。

压力传感最终显示引擎推力达到20亿吨以上,12个这样的行星引擎组合起来,将可以推动谷神星。

HRASOC中心副总执行官叶维克茨基大声宣布:夸克能反应堆样机测试成功!

随后,副总设计师赫尔佐特也宣布:行星引擎试验测试成功!

现场2千多人顿时欢呼起来,消息以光速传递,巨大的光幕上,那些枯燥的图表数据一起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西安HRASOC中心的画面,52万名HRASOC中心以及欧洲分中心的工程师,似乎都在同一刻一起欢呼起来,被压抑许久的激情终于爆发出来,许多人相互拥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此时,西安实验场的上空,一个巨大的电磁礼花被燃放,一个大大的“成功Success”中英文字符闪着红色的光芒,漂浮在半空,久久不息......

暗夜之中的人类似乎终于看到一丝光明,漫长拯救行动过程中,人类是如此迫切地需要一次胜利来鼓舞斗志。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