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斤墨的头像

斤墨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3/23
分享
《挑泰山》连载

第二十三章 登高必自


一九九九年三月九日,农历正月二十二,阴。

今天是爹去世的第四天,悲痛的心难以平复。摆在我面前的是个两难选择,我该怎么办?我憋不住了。我要去挑山。我要在独行中冷静地思考,作出我的选择。

——摘自岳清亮挑山日记

按照泰山一带的风俗,双亲去世的七天内,就是不出“一七”,儿子要在家守孝,是不能出家门的。正月二十二,也就是岳光武的爹去世的第四天,一大早,岳清亮就拿出老岳家的传家宝--那根护山棘树根做的扁担,没和任何人吱一声,来到了关帝庙前。

关帝庙,是泰山登山古盘道起始处。

庙前是一方空地,平时,挑泰山的汉子们就在这里接活干,把货物从这里挑向泰山极顶,或挑向泰山的旮旮旯旯。岳清亮清楚记得,一九八一年十月一日一大早,他扛着二老爷亲手为他刮的扁担,跟着二老爷走进关帝庙,先到崇宁殿拜关老爷,再到圣母殿给泰山奶奶磕头,然后,在关帝庙门前,岳清亮接下第一个挑山的活儿,他的挑山生涯从此开始。

一九九九年的春脖子很短,一码过年,天气就眼看着转暖。

这已是惊蛰的第三天,阳光格外温暖,远远看去,泰山上满山地松柏微微露出一丝丝绿意,山上开始散发出春天的气息。

关帝庙前,岳清亮顺利接下一个小活儿,要把一百一十斤面条送到泰山天街笊篱家面馆。

担子一上肩,有一种快感聚上岳清亮心头,他顿时觉得浑身轻松起来。岳清亮望一眼泰山,眼前的一切都像久违了的老朋友一般。岳清亮从紧邻关帝庙的红门出发,迈开挑山人那特有的沉稳脚步,登上通向泰山极顶的第一个台阶。

岳清亮选择在七天守孝日内来挑山,肯定地说不是为了挣那几块钱,对他来说,也许这才是对爹爹最好的缅怀。上任村支书当天遇到的一个个难题,丧父的巨痛,妻子的规劝,把岳清亮推到一个十字路口,他可以选择退缩,也可以选择挺起,这个挑山汉子会动摇吗?这次挑山,会给他足够地时间去思考,让这个挑山汉子作出一个明确的选择。

给爹发丧的当天夜晚,岳清亮和岳清明坐在堂屋地上的麦秸窝里守夜。夜很静,金豆子山上猫头鹰那“咕咕咕咕喵、咕咕咕咕喵”的叫声都听得一清二楚。

岳清明试着和岳清亮探讨他的人生。

“哥,你是咱老岳家挑山传人,你真的要放弃挑山吗?”

“不会放弃。”

“挑泰山这行当,不比从前,不放弃不行了。”

“那也不会放弃。”

“这个村支书你真的要做下去?”

“做下去。”

“要做下去,你会进退两难的。”

“开弓没有回头箭。”

“这两个,你觉得哪个更有意义?”

“都一样。”

“我觉得你现在应该放弃一个。”

“都不放弃。”

“哥,咱这个村已是无可救药。那天你在山上,没看见村民围攻村委大院的场面。那天晚上的情况一直没向外公开,实际上那个事件的高潮是,上访群众到了五六百人,把前来对话的镇长堵在了村委二楼办公室,把联椅从二楼栏杆上掀下来,镇上的车被掀翻,有辆警车的轮胎都给放了气……当然事后对个别人的违法行为作了依法处理……那天上访群众大喊‘还我土地,我要吃饭……废除两田制……’,那个场面我只在电影里见过,让我看到了一种强大的力量。打那以后,村里矛盾激化,干群关系破裂,再没人想当村里那个破官,村里一片混乱。上级这么好的‘两田制’政策,被个别村干部执行成这样……我就想,这和烙饼差不多,老是不翻翻、不掂掂,烧火还不匀乎,当把饼翻过来时,饼已经烧糊了,不光可惜,还让人心疼。金豆子山村落下了病根,要想治好,你说容易吗!”

“不容易……教训很深刻。”

“群众说,要治理好金豆子山村,得‘三个年头’……”

“驴屌年、马屌年,万屌年。”

“听说,大毛蛋把你的泰山青年挑山突击队弄得头头是道……干这个村支书不容易,那咱不如放弃。”

“不放弃。”

“那……你有做下去的底气吗?”

“有,有咱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传家宝。”

岳清亮不是有点犟,是忒犟!

……

岳清亮挑着担子来到一天门。他望一眼一天门坊,他知道这里是泰山天梯的开始,二老爷说过,从这里就会慢慢进入天堂。

穿过一天门石坊,眼前便是“登高必自”碑。岳清亮连续走过孔子登临处和天階石坊,再过红门。以前每到这些地方,二老爷就有讲不完的故事:“孔老二就到过这里,人家不愧是圣人,登这两步泰山就把全天下装进了自己肚子里”。二老爷还指着“登高必自”碑说:“俺讨教过章道长,这个碑文的意思和咱祖训说得一个理儿,‘山再高,往上攀,山总得有个顶;路再长,上前走,路总得有个头。咱挑山人不怕山高路远’。”

岳清亮来到万仙楼时,像以往一样,不作停留,迅速走过。二老爷曾经告诫过岳清亮,来到万仙楼,有俩事千万不能做:一是不要乱磕头,万仙楼里光有名有姓的神仙就一百一十二位,还不说那些无名无姓的,神仙也是鱼龙混杂,这头给谁磕的是啊,万一一个头磕不到,不管得罪了哪路神仙,你一年挑山都不顺当;二是不要在这里停留,万仙楼里不只有神仙,也有很多小鬼小判,停留时间长了会招惹是非,带来灾祸。

岳清亮脚不停步,经斗母宫、三官庙、经石峪口,穿柏洞,来到壶天阁。这是令岳清亮肃然起敬的地方。岳清亮的肃然起敬不光因为这里有神仙般地境地,还有二老爷的影响。二老爷说过:“壶天阁门洞上这匾就是乾隆爷写的,乾隆爷和咱一样,最崇拜咱泰山老奶奶,十一次来咱泰安,六次登咱泰山,听说泰山上有些穷人,就下令装了六麻袋零钱一路施舍,他八十大寿就是在咱泰山上过的,还给咱泰安老百姓减租减税,送给泰山数不完的金银财宝!”

再向上,脚下就是回马岭,岳清亮放慢了脚步。二老爷讲过:“光武帝、唐玄宗、宋真宗骑马上泰山时,都是在这里下马,把马打发回去,再叫咱泰山挑夫用山轿子把他抬上山顶。人家乾隆爷到了这里,看了看便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回马不是英雄好汉。’硬是把马骑到了开山前。”

岳清亮挑着担子来到回马岭岭顶,药王殿就在眼前。以往岳清亮来到这里会在这里休息一会,进去磕个头的,今天他没有放下担子。二老爷说过,除了泰山奶奶,他还崇拜两个人,一个是刚才说的乾隆爷,另一个就是药王殿内供奉的济世救人的孙思邈。有一年,二老爷的头顶上长了疥疮,百日不愈,二老爷他哥来到药王殿磕了头,抓回一小把香灰,给二老爷上在疥疮上,没出三天,疥疮痊愈。

岳清亮到了步天桥。听二老爷讲:“很久以前,在中天门附近住着一位勤劳、善良、敦厚地青年,他靠挑山为生,练出了两条铁腿、一身攀岩越岭地本领。他每次来到中天门下面这两座山崖峭壁的时候,经常看到上山下山的行人十分吃力,一不小心就滚到沟底,轻者摔伤,重者生命难保,于是这位青年下定决心,为人们修了这座桥。

过了步天桥,不多时岳清亮就来到了中天门。

十八年来,岳清亮几千次地经过这里,他对这里的一切再熟悉不过,泰山青年挑山突击队的临时驻地就在不远处。按以往的习惯,挑山来到中天门是要休息一会的,可岳清亮这次没有放下担子,他只是换了换肩,挑着担子在中天门石坊下站了站,向着十八盘瞭望一番,然后毅然继续前行。前些年搬运那两个大铁家伙的时候,就是经过的这一条路线,今天与哪两次相比,轻松了不知多少。

岳清亮行快活三里,过五大夫松,攀朝阳洞,越对松亭,钻开山,进龙门,过升仙坊。他一鼓作气登上南天门后,才把担子放下来。这次挑山,岳清亮利用中途换肩的诀窍,创下了他自己十八年来一挑到山顶、中途不歇担的记录!据爹说,只有老爷岳大山创下过这样的记录,当然担子要比岳清亮的重得多。

已到中午,岳清亮到天街笊篱家面馆交货后,草草吃了点午饭,就往回走。

岳清亮再次来到南天门,双手拄着黢黑油亮的担子,眺望远方,一览众山小;俯视十八盘,点点头颅,激情地向上攒动。这时,岳清亮耳边响起了爹的话:这担子不能丢,咱挑山人就得像这根担子,能担当;这石头也不能丢,咱挑山人心中不能没有一座泰山……哪怕就挑一趟泰山也得有足够的力气,你光有足够的力气不行,还得有足够的头脑,有足够的精神,有足够的撑劲,有足够的耐性。

直到这时,萦绕在岳清亮心中的那个疙瘩才慢慢解开,他选在今天挑山才有了一个答案。是啊,没有担当还算挑山人的传人吗!挑山人的传人心中怎能没有一座泰山呢!“登高必自”、“开弓没有回头箭,回马不是英雄好汉”,说得多好啊!

这时,二老爷那欢快的泰山小唱似乎从深山旮旯里传来:

东岳泰山真不赖啊,

七十二帝来封禅啊;

金豆子山上磕个头啊,

虬龙湾边净净面……

岳清亮还了阳似的,精神一振,嘶哑着又粗又笨的公鸭嗓子,唱起二老爷的泰山小唱,疾步下山。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