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丹江水亲的头像

丹江水亲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6/30
分享
《双河镇》连载

第三十一章 敬意

三十一、敬意

早晨,欧阳双河从二楼下来,看见贾双河愣愣的坐在楼下的床梆上,一脸迷瞪的样子。

“咋了?没有睡好。”说实话,她在一个新地方也睡不安稳,做了好多的梦。

贾双河感慨地说,刚刚醒来,还以为是在老家的床上睡觉呢,赶紧看看窗外,没见院外那棵粗壮熟悉的黄楝树,这才想起已经搬到燕南新居了。

吃了早饭,欧阳双河在贾双河陪伴下深入移新村的农户中做调查,采访的对象有老年人,有中青年人,有学生,有小孩,甚至走近病人的床头,她强烈地感受到在大多数的中老年人群中有一种无所适从、感伤思旧的麻木神态,这深深的触动了她,在案头上倾情尽泄在一篇移民的现状、情绪和今后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分析了如与当地居民利益有所冲突时的几种起因表现和对策,整理好后随即发了出去。

翌日上午,她开车带着贾双河进了燕南市区,十几公里的路程,双向四车道的公路配上两边的绿化带,赏心悦目,“欢迎移民亲人回到燕南新家”的醒目标语穿街而过,颇有回家的感觉。

中午在爸爸的办公桌上,欧阳双河看到了她的报道被刊登在省报的第二个版面上。爸爸对贾双河真切地说,“从老家搬迁过来的移民,我们如何诚信帮扶,尽快使他们融入燕南这片天地,适应环境,站稳脚跟,已经成为市委市政府的当务之急。相信在一到两年的时间里,他们就会真正把燕南当成自己的家乡。”

下午快要下班了,欧阳双河拽着爸爸和贾双河一道回了移民新村。

从燕南市区出来,在一个宽敞的十字口处,右边一家商店今天开业,地上的鞭炮皮子红堂堂的铺了一地,一排四间门面,三三两两的人们从中间店门口进进出出,新贴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左联:通汉江达左海东西听涛,下联:辞渠首穿中原南北逢源,横批:丹江水亲。

“停车。”盯着对联,达枸忽然来了兴趣。

欧阳双河不知何意扭头看看爸爸,把车停稳疑惑地问,“怎么,有事?”

欧阳达枸推开车门,踏着炮皮子进了门店,只见柜台内的货架上来自丹江一带的土特产琳琅满目,当地人也喜欢来买些回去尝鲜。这时他发现门右侧临街的玻璃橱窗前,有一位老者靠在一张躺椅上,身边放着一根拐棍,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旱烟杆,黢黑的烟袋微微晃着,烟锅里闪着一亮一亮的火苗。还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在他前后玩耍。

这不是前段时间去双河镇见到的老人嘛。达枸走上前问候,“老人家,您身体还好吧?”

老人一愣,睁大眼仔细地瞅着对面的来人,好半天才说,“你是?”

“俩月前咱们还见过面,是在丹江水库的老家里。”

又是一阵张望和思索,老人慢慢地拿起拐棍就要站起来,达枸急把他拦住,然后抱起小孩,“这是你太爷爷吧?

见是生人,小孩急急地挣脱起来,“太老爷,太老爷。”两只小腿不停地蹬着达枸的身子。

“小娃子太调皮了,你把他放下来吧。”见达枸想问什么话,就接着说,“这是我孙娃开的店,已经张罗了小半年,还在信用社贷些款才弄起来的,唉呀,可真不容易。没想到大家这么欢迎我们那里的特产。”

达枸沉思起来,这件事引起他的重视。移民若要快速融入当地经济环境和文化习俗里,并不是简单的用一刀切模式就行,而是应因势利导,用资金、当地资源和优惠政策来鼓励搬迁来的移民拿出创意,拿出办法,拿出自信和干劲。

这边,欧阳双河已经和田科长见了面,两人高兴地拉着手。原来这家特产店这么快就开张营业,确实对移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观望和无所作为的等靠要想法代表了部分移民的现实状况,必须有一个典型引路示范,鼓起大家的斗志。县委派她来做专题报道,于是她跟踪采访有两天了,今天开业,她就是来看看这家特产店开业的反响、前景和示范效应,想做个系列报道。

贾双河进店后也没闲着,他一眼就看见柜台后面的店老板就是自己初中学长全月洪,疾步上前拉着手先是一顿抱怨,随即兴奋不已,还是他在去年托自己带的金属矿石,才引发了一连串的事件,害得自己差点儿丢了性命。全月洪事后也知道了这件事,他连连说道,“对不起,对不起。今晚不走了,我请你们一家子尝尝家乡的特产和我的厨艺。”

不期而遇有这么多巧合,让欧阳双河很是意外高兴,“还是今晚由我和贾双河做东,在移民新村我们的新家请大家热闹热闹。”交代给田科长以后,他们先走一步。

谁知道有几天不见欧阳双河,甄晓云心里感到好像有点儿缺个什么,就打电话找她,得知她和贾双河在燕南市的移民新村后,立马约上陈年华,让徐若柯开车来燕南移民新村找他们。见面后大家礼貌地喊了声“欧阳叔叔好!”

徐若柯来到贾双河面前,低头鞠了个躬,“双河兄弟,我实在是对不起你,你能原谅我吗?”贾双河先是一愣很快就明白了原委,“我听姐姐说过你,何况事情都过去了,咱俩真是不打不成交。”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接着一群年轻人就叽叽喳喳嬉闹成了一团。

趁这个时间贾双河陪着大爹去村子里走走看看。贾双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爹,现在我在这里也无事可做,爷爷还在家里等着我呢。我想我今后的落脚点还是在家乡,我会把这里做为以后的一个中转点联系点。”欧阳达枸叮嘱他,爷爷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一天一天衰老,你一定要招呼好爷爷,他这一生可真是坎坷曲折,历尽磨难。

一个小时左右,燕南市委的小车来到移民新村,秘书下车把一个文件夹递给达枸书记,达构翻看了一下,就对贾双河说我回市里了,记得把移民的真实情况及时说给我。

贾双河回到家中,全月洪已经到了,还带来了家乡的黄酒、丹江野生鱼和菜蔬瓜果等。这么多人,小院小屋看来是盛不下了,于是他们来到村里的小广场上,在灯光下支起烧烤架子和液化气锅灶,大家各显神通,拿出看家本领,做出了一道道美味佳肴,引得邻近的乡亲纷纷出来应和,好事者拿出广场音响,唱起了家乡的丹江小调—蛤蟆嗡。

年终岁末,欧阳达枸又和吴飞约定元旦前回家看看老爹,吴飞歉意的说部队战备任务重就不回去了,待到春节再说,让花果和她妈先回去。达枸便和罗桑带着女儿径直回到双河镇父亲的小院里,推门进去,只见高大的黄楝树光秃的枝干伸向四周,叶片落在了院子内外,地面蒙上了一层浅浅的黄色。早一天回来的花果妈妈和贾双河、花果闻声跑出来迎接,贾双河高兴地向大爹大妈问好,欧阳双河站在父母身后故意把身子扭到侧后,贾双河拉着花果悄悄地走到她耳边喃语,“姐!”欧阳双河瞬时回眸噗嗤笑了,三个年轻人马上凑到了一块,院子里瞬时飞出一阵阵的欢声笑语,站在枝头上的小鸟正喳喳的叫着,听见地上的笑声盖过了自己的声音,只好无趣的飞走了。

现在的小院布局整洁有序,在一大片丛林的映衬下,一座刚落成的两层带走廊和屋脊的中式建筑坐北朝南,煞是中规中矩,一楼正面一大间堂屋、东边是爷爷和贾双河的居室,西边是厨房和餐厅,南北通透。还分别在二楼给达枸家和吴飞家各留了三间。晚饭后大家围坐在堂屋里,爷爷打开县政府奖励给贾双河的大屏电视机,“今天是2014年的最后一天,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晚上中央肯定会有重大新闻。”

是的,贾长根猜得不错。12月31日下午,国家主席办公室,一份《2015年新年贺词》文稿放在案头上,主席看了看,深思良久,自2008年以来就关注南水北调这项国家大事,尤其对近年来中线一期工程建设格外重视,他原本打算在通水那天去现场视察庆贺的,只是太忙不能脱身。他想起自己的祖母一家人当年就是从丹江这个地方来到陕北的,于是他拿起笔饱含着激情和祝福写下一段文字:“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沿线40多万人移民搬迁,为这个工程作出了无私奉献,我们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

电视机前,听到这浑厚有力的声音,全家人激动、兴奋,长根老人率先鼓掌,缓缓说道,“双河镇,别看它已经沉落在水库里看不见了,可是我每天都会带着深情望着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看上一阵子,它的模样这辈子在我心中永远不会消失的。”

是啊,即使在月光下面,丹江水库那微微变幻的水面似乎被一层薄薄的雾霭笼罩,显得那么神秘莫测,那么柔情缱绻,那么深邃包容,沉睡在水面下的双河镇仍然在低吟着它那悠长的历史故事,发散出一种令人为之追思的气息。从这块古老的丹江两岸上走出去的二十几万移民,把奉献精神带到了新家,留给了后代,并且已经深深地根植在这青山碧水之间。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