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伟强的头像

李伟强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1912/24
分享
《长篇报告文学:《赢在实干——河南儿科医疗联盟分级诊疗体系战略》连载之一》连载

第一十三章 让转诊之路不再“单向通行”

持续的雾霾天气让河南省多条高速公路封闭。

穹顶之下,悬浮在空气中的大量污染物阻碍了光线的传递。郑州、平舆,两个相隔290公里、原本风牛马不相及的城市,因河南儿科医疗联盟成员单位间的转诊而联系在一起。

2016年11月20日21时,一条微博求助信息牵动着全省网友的心:驻马店市平舆县一名出生33天的婴儿,因先天性心脏病、重度感染住进驻马店市平舆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已下病危通知书,急需转院郑州……

同时,在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医联体办公室,平舆县人民医院打来的求助电话同样响个不停。

在平时,转院并不是件难事,但当天,雾霾弥漫,高速公路封闭,空中救援不具备起飞条件,国道拥堵瘫痪,转诊工作一度陷入了困境,然而空气污染预警指数却在不断提升,这意味着第二天的雾霾与拥堵会同样严重……

电话指导、探讨病情、提出诊治方案,各种方式的沟通只为患儿的转诊争取更多的时间。

21日,人们在雾霾中迎来了新的一天。

时近10时,风乍起,雾霾渐散,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120急救车便紧急出动,火速赶赴医疗联盟成员单位——平舆县人民医院。

“当时孩子肺部感染比较重,痰比较多,再加上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我们一路上不停地捏着复苏气囊,整整3个小时,分秒不敢懈怠。”随车出诊的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生陈蒙蒙至今心有余悸。

17时,患儿经绿色通道直达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圆满落幕!一切恢复如初,但类似这样如家常便饭般转诊,依旧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上演。

铺开转诊绿色通道

无论爱的火焰燃烧得多么热烈,厚重的大地总在难以企及的空间呈现一种微凉的温度,在微凉的夹缝里,总有不甘屈服于命运的生命,奋力地伸展着倔强的身躯。

又一个新的故事开始了。

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5岁的女孩娃娃(化名)被惊慌失措的家长送到急诊科。

“孩子……孩子突然倒地后,抽搐、呼吸困难……”娃娃妈妈语无伦次。

值班医生杨旭荣在给孩子查体后发现,孩子呼吸道发出“吱吱”的喉鸣声。

“是不是有异物?”

“急查CT。”

“主气道有异物。”CT结果显示。

怎么办?

长治市妇幼保健院不具备取异物的条件。

“呼吸困难、缺氧,孩子随时有生命危险。”

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兼儿内一科主任王丽红指挥道“带着绿色通道转诊单,马上送往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

时间紧,病情重。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冯秀芳带领一名护士连夜跟随120急救车护送。

虽然长治距郑州200多公里,但接诊医院和患儿家属还是不惜数百公里奔袭,只因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儿童异物取出技术名声远扬,其中仅2016年,耳鼻喉科就完成1542台小儿气管异物手术。5年来,更是创造了全国无一例患儿死亡的记录。

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急救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

车内的娃娃精神萎靡。

“千万不能堵车啊!”冯秀芳一边密切观察娃娃的情况,一边在心里祈祷。

2个多小时后,急救车到达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因缺氧而奄奄一息的娃娃被送进耳鼻喉科。

紧急行异物取出术,原来罪魁祸首是一颗珠子。

娃娃得救了。

事隔1年,娃娃的妈妈每每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但更多的是对这场转诊的医务人员及孩子救命恩人的感谢。

据了解,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作为第二批加入河南儿科医疗联盟的成员单位之一,自2015年11月与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建立了非常通畅的双向转诊通道。至2017年3月已有40名危重症患儿在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接受了救治。

转诊也是帮助基层医生成长的过程。

在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转运反馈表上,清楚地记录着转诊患儿的基本信息,转入科室、主管医师、入院主要检查及治疗方案和出院诊断等内容。待患儿出院后,这个表格会寄给当地医院主管患儿的医生以供其参考、学习。

有了反馈过来的治疗方案,下次再遇到类似的病例,自然就有了应对办法。

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曾接诊一个外地小患儿,在当地医院一直按肺炎治疗25天后,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重。后来转诊到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后,在医学影像科做了一个16排胸部CT+气道三维重建,最终影像报告确定左侧支气管内有异物。

“患儿病情反复发作,无法准确判断的,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向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求助,通过远程会诊或是转诊,像这样的误诊、漏诊情况基本是可以避免的。”

对此,项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李海洋颇有感触:“我们平时接触的疑难病例不多,遇到相对复杂一些的病人就不知道怎么下手了,而通过转诊专家的指导,我们开阔了眼界,扩宽了诊疗思路,提高了对危重症疾病的救治能力。”

“上得来”也得“下得去”

双向转诊机制既有上转,当然也有下转,需要关注如何完成“上转”,也需要解决“下转”转不动的出路。

大家不妨先从政策保障上寻找一下依据。

将分级诊疗试点扩至全国85%以上的地市、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将医改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要求……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以推进健康中国为主线,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改革要求,2017年全国深化医改提出了56项重点工作,主要围绕分级诊疗、公立医院改革、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制度提出具体任务,对健康扶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机制,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减轻群众看病负担的重要举措。“按照任务清单,年内我国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医生服务将扩大到85%以上的地市,同时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推动医疗联合体成为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而在2016年9月8日出台的《河南省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就对双向转诊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符合“下转标准”的有:常见病、多发病,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诊治的病例;急性病恢复期、术后恢复期、危重症稳定期、仅需康复治疗、定期复诊随访或长期管理的病例;恶性肿瘤晚期仅需保守、支持、姑息治疗的病例;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病例;老年护理病例及市、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况。

虽然有政策保障,但在双向转诊的实际运行中,“上转容易下转难”的局面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双向转诊如何真正“转”起来,完成转诊的双轮驱动。这一问题不仅困扰着周崇臣,亦是目前国内众多医联体发展的瓶颈所在。

既然是个“通病”,那么不妨敞开说说。

首先,医院间的竞争机制决定了医疗机构“先自保”的共性心理。目前我国各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收入直接取决于患者和服务项目多少。基层医疗机构不愿意主动将患者转向大医院,而患者没有饱和的大医院也不愿把需要进行后续治疗的患者转回当地。

其次,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低。其实人人都希望家门口有一所能够解决病痛的放心医院,然而,由于我国医疗机构实行分级管理,越是距离患者近的医疗机构等级越低,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自然跟不上。因此,患者担心若转到基层医院后一旦病情出现反复,再转回上级医院,不但延长了治愈时间,而且手续烦琐。

儿童医疗服务的对象是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儿科疾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易反复等特点,家长在基层医院治疗效果差的情况下会直接转往上级医院,而不愿意在孩子病情稳定后再转回。

再者就是,国家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我国的医疗保险政策尚没有充发挥分流患者到社区的经济杠杆作用。患者康复期在社区就诊与在大医院就诊的报销比例相同,下转到社区的费用报销并没有进行门诊基金与住院基金的区分。因此,同样的花费,患者自然择优就诊。

重重困难面前,“双向转诊”该如何破局?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个问题说到底就是上级医院如何‘愿意放’,下级医院如何‘接得住’,患儿家长如何‘信得过’。”一针见血地揪出“症结”所在,这是周崇臣一贯的处事风格。

要想让患儿家长“信得过”,必须先强基层,实现下转患者基层“接得住”,必须对二级及以上医院“瘦身”,实现大医院“愿意放”。

同时,还需激发“医疗、医保、医药”等多部门合力,努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只有真正通过各级医院的通力协作、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才能迎来分级诊疗的春天。

“虽然不能下转患者,那就‘下转’医生,‘下转’技术。将患儿留在基层,就是从另一个层面完成了下转的功能。”周崇臣的逆向思维法,总能给人带来新的惊喜。

为此,河南儿科医疗联盟从成立之初,就通过“双百培训”“学术交流”“一对一”帮扶等具体措施,为医疗联盟成员单位培养优秀的医务人员,把同质化的技术和服务输送到基层。

在此理念下,“下转难”的局面找到了突破口,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在当地老百姓心中有了地位。

项城市妇幼保健院是首批加入河南儿科医疗联盟的基层医院之一,两年多来,向河南省(郑州)儿童医转诊疑难病例达30多例,同时,在不断学习和积累中,其医疗条件逐渐改善,诊疗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本来我们还真有点不放心,但孩子转回来之后,恢复得还不错,而且还省去了不必要的花销。”患儿贝贝的母亲说。

8个月大的贝贝,一出生就伴有新生儿黄疸,且四肢肌张力较高,在项城市妇幼保健院治疗几天后,上转至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确诊为脑损伤综合征,住院2周后,贝贝病情明显好转,后期只需进行常规的理疗和康复训练即可,于是贝贝一家在医生的建议下转回当地医院。

在项城市妇幼保健院康复科,按照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的治疗方案,贝贝的身体状况一天天好起来。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双向转诊”工作亦是如此。不但需要医院的努力也需要医务人员的选择。

就在笔者对本文进行修改过程中,2017年7月3日晚19时44分,无意间,在“河南儿科大家庭之一”微信群看到了一段对话,感动之余记录如下:

7月3日19时44分。

漯河市儿童医院张玲:“我院一名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在你们院治疗20天,复查肝功能后又转回我院,目前情况稳定。我想请教消化科老师,孩子还需要输液治疗吗?”

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李小芹:“这个患儿应该是NICCD(Cirt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在我院治疗后黄疸明显消退,可以吃些保肝药或静脉滴注,但作用不大。”

7月3日20时20分。

漯河市儿童医院张玲:“有没有可以在家服用的口服药物?”

7月3日20时44分。

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李小芹:“回去继续无乳糖奶粉喂养即可。”

7月3日20时56分。

漯河市儿童医院张玲:(发出一份化验单)

7月3日21时12分。

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李小芹:“这是住院第二天查的,5月10号,不是出院复查的,出院的指标比较低,希望一定搞清楚(注:李小芹从得知该患儿5月8日入院,所发10日化验单又述住院治疗20天,判断所发化验单与现在治疗不符)。”

7月3日21时14分。

漯河市儿童医院张玲:“我发错了,刚刚又发了5月29日复查的。”

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李小芹:“当时孩子住院时黄疸明显,肝功能指标虽然不太高,但是胆汁酸指标偏高,所以肝功能肯定会恢复的。这时,唯一也是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采用无乳糖奶粉喂养。”

7月3日21时27分。

漯河市儿童医院张玲:“谢谢老师,还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吗?”

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李小芹:“2~4周复查一次,无乳糖喂养直到孩子断奶为止,不要吃含乳糖的食物,如果病情反复,可以吃点双环醇,并逐渐减量。”

漯河市儿童医院张玲:“非常感谢!”

7月3日21时56分。

漯河市儿童医院张玲:“谢谢李老师为我们答疑解惑,你们就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李小芹:“应该的,以后多多沟通,我们会将转诊来的患儿信息及时反馈给你们。现在我们做的还不够,以后会加油的!”

真实的人物和真诚的交流,在一个躁动的夏夜拥有最能触心灵的力量。两个人物、一段故事,一腔饱满的热情,犹如一颗颗坚韧的种子在积蓄力量,河南儿科医疗联盟内众多如李小芹和张玲一样平凡的医者,正在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勾勒着“双向转诊”推进中最不经意的温馨与烂漫的一瞬。

  用实力为转诊护航

经验总是可贵的。

第二章节中提到,宋敏从2008年调任医院拓展部主任时,就开始了与省内医院的外联工作。

现如今河南儿科医疗联盟内部趋向成熟的双向转诊机制与这些年打好的基础不无关系。

“当时,危重症患儿转运这一块,基层医院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去上转,技术力量也跟不上,于是医院就派车到基层医院去接患儿。慢慢的,随着危重症诊治水平越来越高,也就与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建立了常态的转诊机制。”宋敏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语背后,透着几多艰辛与不易。

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后,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的120急救车几乎没有停歇过,这一点,120转运中心李师傅有着切身感受。

“每天的出车量明显增加,有时候一天多达20次,每一次转运都可以说是争分夺秒,惊心动魄。”

全年无休、随时待命、几乎没有按点吃过饭,成了他们工作的常态,但是每一次转运成功后的那种成就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说到这儿,他略显疲惫的脸上透出一种特有的职业荣耀感。

“敢接、能接、能治好”,这是笔者在走访过程中听到基层医院对双向转诊工作最频繁的褒奖,而美名的背后,皆源自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的技术实力和非凡魄力。

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急重症医学科建立了完备的重症监护体系,在治疗儿童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儿童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手足口病及新生儿呼吸支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2009年的手足口病疫情。

当时,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临危受命,成为河南省重症手足口病首批定点救治单位,急重症医学科更是迅速建立起应急机制及儿童手足口病重症监护病房。

气道建立、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血液净化、营养支持、心肺复苏……多少个日日夜夜,成怡冰、宋春兰和同事们连续作战,不离不弃。正是她们的坚守,为患儿的康复创造了无限可能。

据统计,2009年至2014年,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共抢救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800多名,为河南手足口病防治做出了卓越贡献。

功到自然成,有为才有位。

2015年5月,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河南省儿童危重症转运中心落户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2016年12月19日,河南省儿童急救中心落户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2017年2月15日,全国唯一手足口病科研基地落户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是继美国儿科学会中国教育基地、国际继续教育组织首家中国(郑州)基地后,第三个落户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的国际级教育基地。

该中心在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的成立,标志着其急救技能与国际接轨。

量变引起质量,积累促成飞跃。

就这样,双向转诊工作在实践中逐渐理论化、流程化、规范化。

2015年,双向转诊河南儿科医疗联盟成员单位占比48%;2016年1月~11月,双向转诊医疗联盟成员单位占比上升至60.34%。

周崇臣曾笑言,“1年的时间,我们急诊120就跑坏了几辆‘奔驰’。”而这样“马拉松”般的生命转运,在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随时随地为患儿而起跑……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