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儿科医疗联盟又一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相比3年前,这一次的她显得格外从容,格外迷人。
2017年8月15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国际知名期刊《柳叶刀》发表的医疗质量和可及性全球排名,近25年来,我国从第110位上升到第60位,医疗服务的区域差距成倍缩小。这一变化,得益于医联体、家庭医生等制度的推行,不同层级医院相互协同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正在我国逐步形成。
而作为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的主角,河南儿科医疗联盟又一次以示范者的身姿亮相全国。这是2017年以来,央视《新闻联播》第三次聚焦河南儿科发展。
从2014年组建成立,3年时间,河南儿科医疗联盟从铿锵起步,到快速发展、稳健经营和扎实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做成了专科联盟典范,带动河南乃至边远地区儿科发展,使成千上万的儿童受益。
用周崇臣的话说“责任所至,担当应为之。”
是的,作为理事长单位,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从一开始就精准定位自身航向:救治疑难危重患者,规范诊疗手段,攻坚核心技术,不虹吸基层患儿,打造综合性儿科医疗服务基地,扮演好儿童疾病防治与保健“思想库”的重要角色。
而河南儿科医疗联盟成员单位,则要借助儿科医疗联盟的大好平台,提高技术水平,发展优势学科,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儿童就医需求。
品牌之名, 载誉蝶变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随着“河南省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揭牌,河南省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也进入了全面强力推进阶段。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陈润儿在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调研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时强调:要抓住重点,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步伐。目前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已先行一步,要在医疗水平、科研创新、医院管理等方面加强工作;主动瞄准国内外具有引领作用的医疗机构、高端人才,全面引入标杆医疗机构的品牌、技术和管理;要对接基层抓带动,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带动区域内学科发展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要加强合作,汇聚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合力。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一项事关全省发展大局、也关系亿万人民健康福祉的重大举措,要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合作共建、强化开放带动、完善政策保障。
要持续推进探索“省市共建、市校共建、市院共建”的工作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发展理念,以开放引人才、以开放引平台、以开放引管理,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河南省卫计委主任李广胜要求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要以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为契机,再接再厉,提升能力,为保障儿童健康,为健康中原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成绩的取得,源于儿医人沿袭多年的职业素养——善谋、远虑。
早在2016年,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在制定医院“十三五”规划时,就将打造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作为第一项目标写了进去。
那么,如何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给出的答案是,深入推进向上联合,牵手国家儿童医疗航母借力发展;实现向下延伸,领航河南儿科医疗联盟纵深发展。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对大环境和自身优劣势进行全面剖析。
纵观河南省儿科医疗资源现状,儿科病床数、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儿科力量分散、儿科医学生培养断档、专科医师流失严重、供需矛盾突出等,是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在创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时面临的的最大问题。
“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同时需要省、市在政策倾斜、人才引进、经费保障、品牌发展、信息共享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周崇臣说,“医院会依据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置规划和标准,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细化、分解标准细则。”
从这一点出发,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先定下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力争3年内,参照《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疑难危重症病种清单》收治的病种,超过70%以上,疑难危重症的总体治愈好转率≥70%,3日确诊率≥50%,7日确诊率≥75%。同时,力争3年内,依照《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核心技术清单》所列技术开展70%以上,完成介入手术病例数≥300例,完成微创手术病例数≥8000例,核心技术病例数占总手术病例数比例≥20%。
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一只木桶要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
著名的“木桶效应”告诉我们,一个团队要想实现效益最大化,必须补齐短板。
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创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过程,也就是医院增优势、补短板,实现合理布局、结构优化和能力建设的过程。这个过程必将促进现有儿科资源整合和区域内儿科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全面加速提升医教研水平,切实缓解儿童看病难问题。
“虽然医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要看到不足,在科研、教学和高端人才方面存在短板,在中南六省中,发展优势不是最强”。很长一段时间,科研力量曾一度成为制约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发展的瓶颈,但近几年随着医院提质增速,这一短板正在逐渐补齐。
引进知名学科团队,科研正在发力。周崇臣表示:近年来,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共完成科研立项174项,科研成果46项,科研获奖43项,论文3236篇(其中SCI期刊文章145篇),论著26部,在国际知名杂志JAMA发表的一篇论文,影响因子达44.405。
核心技术正在形成,人才计划已经启动。2017年10月25日,在郑州市卫计委举办的引进国内外知名学科团队评审论证会上,郑州市属医疗机构共有25个团队参加,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就申报了10个。申报的团队包括中国抗癌协会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倪鑫教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王天有教授小儿血液肿瘤学科团队;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组长钱素云教授危重症医学团队;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徐虹教授小儿肾脏学科团队等。
同时制定了“2125”人才工程计划。“2”:知名学科带头人20人;“1”: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10人;“2”:引进国内外创新知名团队20人;“5”:青年才俊50人的立体式科技人才兴院计划体系助力医院发展。
“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的规模、体量和省会城市是相符的,只要给点儿阳光就能灿烂。”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著名医院管理专家耿庆山风趣幽默的评价中亦饱含无限期望。
博采众长,识局迎“智”
时间不会亏待每一个拼命奔跑的人。
2017年,我国医联体建设试点全面启动,目前,全国已有321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始试点,占医联体总数的94.7%,不同层级医院相互协同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正逐步形成。
2015年、2016年是我国医联体建设的快速推进期,不少省市都规划筹建了多家横向、纵向医联体。但是在未来,医联体将以何种模式持续运作,科学的合作机制到底该如何建立,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作为河南医联体工作整体推进的“先行者”,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的发展为河南儿科医疗联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其成功实践也为诸多业内同行带来了启发。
从各地目前的经验来看,按照医联体内部成员的结构关系,大致可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类。
所谓紧密型医联体,是指各地级市以一家三甲医院为首,向下整合专科医院和社区医院,通过政府出资、集团管理的办法,组建真正的医疗集团。
而松散型医联体多是停留在技术协作方面,即核心医院向下级医院提供专家和技术支持、实现联盟内的信息互认等,但在人员调配、利益分配等方面并未统一。
在医联体发展的初级阶段,往往以松散型居多,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共赢,这些依然有待各地更深入的探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医联体是多家医疗机构在一家主导医疗机构管理下,实现机构运营和医疗服务联动,进而达成医疗资源优化组合和有效利用。而形成这一体系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不同医疗机构隶属不同的政府部门和财政预算单位,人事任免权、编制审批权、医疗设备购置审批权和财政投入分配权等,都是所属部门的既有权力。
比如:患者康复治疗回社区,就遇到了现实难题。目前,基层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是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物,而大医院除了基本药物外,还有很多品种,患者会有更多的选择。
在国家卫计委法制司司长张春生看来,松散型医联体会面临诸多利益问题,大医院的逐利机制不变,就会想办法留住患者。这样一来,分级诊疗的目标实现起来还是比较困难。
“如果医联体各医疗机构分工明确了,定位清楚了,与医联体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起来了,紧密型医联体的效果会更好。”2017年4月14日,在国务院召开的《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如是说。
紧密型医联体将是河南儿科医疗联盟必做的一项工作。它是将以往医院、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关系,由一种短暂的、阶段性的医患关系,转变成了长期的、连续的、责任制的关系;发展目标也由强调单个医疗机构的效率,转向强调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效率。
“权责、利益明确了,医疗联盟才可能真正的‘联’在一起。”这正是周崇臣所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我们希望传达的理念是,河南儿科医疗联盟是一个大家庭,每家成员医院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主人,每个家庭成员之间都是平等的。”周崇臣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河南儿科医疗联盟内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增强大家的归属感。
在他的规划下,今后河南儿科医疗联盟计划发展到200家,更重要的是模式要变。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要在河南儿科医疗联盟成员单位中全托管几家医疗机构,通过派驻专家长期帮扶的方式,来提升对方的技术、管理等综合实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说到托管式医联体,四川省人民医院应该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代表。
2009年,四川省人民医院开始探索医联体帮扶基层的长效机制,6年来,四川省人民医院已建成紧密型与松散型相结合的多层次、全覆盖的医联体。
其中,紧密型的医联体就是对县级医院进行托管,县级医院享有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品牌使用权,被托管医院成为四川省人民医院分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首轮托管采取的是“七不变”原则,即被托管医院行政隶属关系不变、资产性质和所有权不变、政府拨款渠道和方式不变、医院执业范围和经营性质不变、医疗责任的主体不变、在职职工身份不变、离退休职工的管理方式不变。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由省医院提名,报当地党委、政府同意并任命,代表四川省人民医院对被托管医院行使管理经营权。
同时,四川省人民医院在托管县、区级医院时,考虑的不只是被托管医院的发展,而是打造和带动“1+1+N”的区域内三级医疗体系建设。该院明确要求被托管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四川省人民医院负责培养县级医院的全科师资力量,由县医院承担区域内所有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的继续教育。这种接地气的全域理念更体现了科学性。初期托管时间设定为3年,给予大家充分的磨合时间,也赋予大家充分选择的权利。
事实证明,被托管的崇州市人民医院、新津县人民医院、温江区人民医院及医联体成员单位在第一周期都得到了较快发展。
有了前车之鉴,河南儿科医疗联盟未来的突围之路也多了几分铿锵的信心。
儿科领舞,蝴蝶效应
伴随着河南儿科医疗联盟引发的“蝴蝶效应”。河南省医联体建设工作也取得了更多可圈可点的成绩。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河南省已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266个,覆盖医疗机构5886所。其中,医疗集团35个、医疗共同体等县域医疗联合组织71个、专科联盟29个。医联体建设使河南省的患者就医流向逐步发生变化,2017年上半年,患者县域外转率为22.2%,同比下降了1.2%。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医联体工作先行、先试、先见成效的示范代表,以综合医院为核心,在区域内本着就近原则,以“大专科,小综合”的理念,组建综合医院医联体及专科医院医疗联盟,纵观各家模式,可谓各领风骚,亮点尽现。
早在2012年,郑州已在市区东、西、北、西南、东南5个区域规划布局医疗联合体。近年来发展迅猛,截至2017年7月,全市共组建医联体23家,其中城市医疗集团2家、综合医联体3家、中医医联体1家、专科联盟6家,县域医联体11家,纳入成员单位1059家,基本实现了区域全覆盖,使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先进的诊疗服务。
按照统筹布局、试点先行、持续完善、巩固提升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郑州市已形成了综合医联体分区域全覆盖、专科医联体纵横协作的“互通式”区域医疗联合格局,有效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初步形成了“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
在谈到一项工作的成效时,没有什么比数字来得更直观、更具说服力了。
截至2017年7月,郑州市所有医联体内共开展远程诊疗30万例;开展双向转诊12.2万人次,其中上转7.4万人次,下转4.8万人次。
在郑州市卫计委主任付桂荣看来,组建医联体的最终目的是“要让老百姓静下来,让专家跑起来,让技术动起来。”
形象的说法,一语道出医联体的“通关秘籍”,而作为专科联盟建设中的佼佼者,河南儿科医疗联盟“患儿不动专家移动”的模式恰恰与这一目标相契合。
“成绩固然可喜,发展中的问题同样无法回避。”随着河南儿科医疗联盟3年的发展运行,周崇臣深深的认识到基于国家的顶层设计重要性。没有政策方针做支撑,提得再响的医联体模式,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就现有的政策来看,目前专科医疗联盟需要在相关标准的制定、信息系统支撑、国家财政预算、人才的流转与培养、软硬件资源的利用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实现实质性突破。
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贺胜认为:“要抓关键环节,核心是解决动力机制问题。”
通过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充分调动三级公立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好大医院“舍得放”的问题;通过派遣专家、专科共建等多种措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水平,解决好基层“接得住”的问题;通过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检查、住院等服务,畅通术后恢复期、重症稳定期等患者向下转诊通道,解决好患者“愿意去”的问题;通过探索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人员流动、分配激励、医保总额付费等机制,解决好政策“要配套”的问题……
种种探索的背后,河南儿科医疗联盟的探索者也清晰地感受到了中国医疗机构试图改变现状的决心,和从国家层面适时调整政策、适应当前形势、满足群众需要的责任心。
梦想升级,走向深蓝
新的起点召唤使命与担当。即将过去的2017年,对于河南儿科医疗联盟是破浪前行的一年,更是完成承上启下和继往开来、谋篇布局的一年。在如此短的时间汇聚如此多的开始,让如此多的变革展现如此大的决心,这是2017年最鲜明的特征。即便是对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河南儿科医疗联盟观望和质疑的人们,面对这样的成就、这样的奋斗,也不能不报以钦佩和敬意,对它的未来抱有热切的期待。
历史是一个不断延续的过程。周崇臣明白在攻坚克难的道路上,创新、变革、普惠仍将是河南儿科医疗联盟最动人心魄的时代强音。
千帆竞发,击楫中流。对于河南儿科医疗联盟要走的路,周崇臣有着自己的思考。
首先是如何真正构建区域四级儿科医疗服务体系?
这是无论卫生计生行业领导,还是医院领导层都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只有真正地构建起国家、省、市、县四级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各级医疗机构各负其责,患儿才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儿童医疗服务。
其次是如何真正做好区域儿科建设发展规划。
对于这个问题周崇臣已在《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中找到了答案。《通知》明确要求每个省辖市应规划一所儿童医院或妇女儿童医院,原则上每个县医院均应设置不少于2个病区的普通儿科病区,并配置满足需要的儿科病床和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设置新生儿病区,儿科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的8%~10%。三级综合医院儿科应设置呼吸、神经、血液、心血管、肾脏病等常见普儿亚专业病区,外科应设置儿外病区,儿科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总床位的10%,儿科医师按照床位数给予标准配置。其他综合医院根据需要设立规模适宜的儿科病区,配备儿科医务人员。
同时,加强儿童重症服务能力建设,依托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设置河南省儿童急救中心,建立三级儿童急救网络体系、满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救治需求。
鼓励儿童专科医院牵头组成儿科联盟,积极推动“互联网+儿童医疗”,拓展和延伸优质儿科医疗资源的服务区域,丰富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手段,促进区域间儿科医疗服务资源共享发展。
以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为建设主体单位,加快提升医疗、科研、教学和管理水平,全力创建国家级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依托儿科服务能力较强的相关医院,建立豫东、豫西、豫南、豫北等区域性儿科中心,开展儿科疑难疾病的诊治及研究。
再次是如何真正确立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定位?
“能不能真正实现管理、责任、服务、利益这4个共同体,这是能否真正达成‘合作共赢、错位发展’目标的关键。”周崇臣一语直击问题要害。
最后是如何真正做到相关政策的配套及相关部门的有效衔接?
“这是目前国内医联体发展急需破解的难题。比如,医保政策、人事管理等需要突破现有体制的束缚。”周崇臣认为,一个区域儿科健康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升,必须做好统筹布局和规划,结合区域和医院实际,以紧密型与松散型相结合、中心与分中心相结合、专业与亚专业相结合、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模式探索推进。
“产生于过去的现在,孕育着伟大的未来。”不管是推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还是河南儿科医疗联盟的长远发展问题,于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而言,都已开始迈向梦想成真的美好明天。
2017年11月19日即将召开的河南省医院协会儿童医院(科)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河南儿科医疗联盟第五次理事会议暨中原儿科发展高峰论坛上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将再次站在见证历史的起跑线上。
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将正式托管3家医疗联盟成员单位,开启松散型向紧密型的转变序幕。并成立河南儿科医疗联盟新生儿专业联盟、河南儿科医疗联盟小儿外科专业联盟、河南儿科医疗联盟儿科护理专业联盟、河南儿科医疗联盟儿童康复专业联盟和河南儿科医疗联盟危重症专业联盟,实现专业与亚专业相结合。
对于未来即将呈现“榕树效应”下的“五驾马车、四轮驱动”三级联盟体系——河南儿科医疗联盟、河南儿科医疗联盟专业联盟、河南儿科医疗联盟专业联盟专家委员会这一“三位一体” 发展新规划,周崇臣亦如3年前般满怀期待并毅然起航。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无私而自行。
有一种未来,像《阿甘正传》所说的:“明天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它的味道让人充满想象,却只有到嘴里融化以后才能真正品尝其中滋味。”还有一种未来,则似“蝴蝶效应”所呈现的:“现在是由过去决定的,现在也会影响到未来。”
无疑,河南儿科医疗联盟的未来,必将是后者。儿医人今天所做的一切努力,终将载着河南儿科驶向一片光明之地。
亦如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的寄语:“河南儿科医疗联盟要着重提升儿童医院整体水平,发挥龙头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引进高端人才,提升各学科在业内的排名,把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做好建强!”
诚愿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人带着这份殷殷的期望和重托,凝聚成迈向明天的强劲动力,迎接下一个即将到来的春天!
后 记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一年。
300多个日夜,伴灯爬格,徐徐回望,有苦有乐。付印在即,如释重负之余,更多的是欣慰与释然。
当初写《赢在实干》,出于一种机缘。
在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身为一家医疗行业报的一员,宣传卫生计生政策,记录医改进程,是职责所在。
责任使然,我们毫不犹豫地接下了本书的创作任务。一年来,我们与周崇臣院长、王玉英主席及医院中层干部召开了10余次座谈会,期间更有无数次的电话沟通。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儿医人专注、惟实、创新的气魄和担当。也正因此驱使我们做出大胆的尝试,去接触、感知和发掘河南儿科医疗联盟进程中的苦辣酸甜。
一年来,我们数次往返于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河南儿科医疗联盟成员单位之间,力求坚持第三方立场,冷静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呈现河南儿科医疗联盟的诞生经过、工作机制、管理模式及发展前景。每一次,当碎片化的素材变成一段段完整的故事,那种欣喜与成就感无以言表。
关注新闻事件,重点在于关注新闻事件中的人。回顾那段持续数日的走访经历,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附录2中受访人物录中的各位专家,他们或以卓尔不凡的管理才能、或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或以真诚而质朴的讲述,让一个个平凡的故事有了生命,有了灵魂。
同样令人难忘的,是孩子,走访中遇到的每一个孩子。他们的不幸和他们的幸运,他们的泪水和他们的坚强,他们的伤痛和他们的笑脸……牵心而触情、简单而天真,伴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开始对自身、对生活、对职业、对价值进行重新叩问、审视。
中国医改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医联体也已经不再是个新鲜事物,但是这期间,一个现象仍未改变,那就是在医联体工作运行中尚没有成熟的理论和模式可以复制,期望《赢在实干》的出版,可以在医疗革新的滚滚大潮中搅起小小的浪花。
每一次创作都是遗憾的艺术,作为一名新闻从业者,能遇到这样难得的创作机会,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此,我们始终怀着对职业的敬畏之情,倾尽所能,去无限接近事实的真相,以期作品达到心目中的完美。
本书的最后,要致以最真诚的感谢。这份敬意,源自内心。感谢薛晓林秘书长、阚全程主任、倪鑫院长、周崇臣院长百忙中拨冗审阅本书并作序鼓励;感谢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每一位工作人员的鼎力协助;感谢河南儿科医疗联盟成员单位200多名受访人员给予的支持和配合,是你们所有人的努力,让《赢在实干》变得丰满而厚重,鲜活而温暖。
希望本书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和我们的劳作。因能力所限,虽经数番校订,仍不免有遗漏之处,尚祈读者与专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