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说到李欢喜印证了王春燕和杨辉的关系,李佳琪有点惊奇,一想到王春燕孤儿寡母实在可怜,连想起和杨辉还有这么一段过去,心里就有一点莫名其妙的感觉,有点幸灾乐祸地道:“你也劝劝你哥,再收了王春燕吧!嘻嘻。”
李欢喜道:“嘿嘿,这事急不得,选个时机我给他提提,不过,我觉着够呛,毕竟现在两个人差距太大了。”
“你哥不是好人吗?祸害了人家,又不要人家,什么人性?”
“不许你这样说我哥,内情挺复杂的。”继而又道:“行了,别说了!”李欢喜有点不耐烦了。就这样两个人说着话,回家去了。
李二红虽然在村里名声不好,但,卖派个人也是一把好手,李欢喜对她说的话,很快就传遍了全村。人人都知道,李佳琪新娶的媳妇不是吃素的。
“有偿服务”这个词也不算新鲜了。可一个村里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问点事还要钱,还是头一回听说。就是有点技术含量也不至于如此!
这话也传到杨辉的耳朵里,杨辉心想,这个李欢喜在城里呆了两天半,就忘记了自己也是农村里长大的孩子,怎么能这样做啊?
思前想后,觉着村里的确得有个像样的技术员。去县里要求调一个来,又涉及到吃住,很不方便。这可如何是好?
想了一顿,突然萌生一个念头——
哎,对了!让李欢喜调镇里来当技术员,不是两全其美吗。这样,传授技术是分内的事,她也不能要钱了。吃住在他自己家里,也省去了麻烦。
想到这里,有一天,来到李家,李慎怀见杨辉来了,高兴地道:“杨县委,哪阵风把你吹来了,快屋里坐!”
“二叔,佳琪家在吗?”
“在,这不,两个人下班刚回来!”然后冲着屋里道:“佳琪家,你哥找你来了。”
李欢喜闻听,从屋里出来:“杨老师,你来了,屋里坐。”说着将杨辉迎进屋里落座。倒了一杯热水递给杨辉,然后道:“哥,有什么事你说吧!”
杨辉道:“欢喜,我有个想法,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你看行吗?”
李欢喜点点头:“杨辉哥,行,嘛事,你说吧!”
杨辉道:“咱们村里铺开了这一摊子,农业技术方面缺少一个技术员,过去吧,肖艳梅在村里,有嘛事给大伙说说,如今她走了,大伙都觉着挺赊手,我就想到了你。”
李慎怀接过来道:“这是自然,你不说,有人来找她,我也让她去。就说前几天,李二红来了,我让佳琪他们俩去了,后来我听说她给人家提钱的事,我说他们了,一个村里住着,谁敢说用不着谁啊。”
杨辉矜持地一笑对李欢喜道:“我说的不光这个意思,你看你的身子越来越笨,来回上下班也越来越不方便,我想请示你们局里,把你调到咱们镇里来上班,主抓咱们村里的技术服务。这样,一来咱们村里有了技术员,方便了大家。二来呢,也避免了你来回上下班的不方便,这不两全其美,你觉着如何?”李欢喜犹豫了片刻,没言语。
李佳琪他妈闻听,的确是为儿媳着想,接过来道:“这样好,还是你哥为你着想,杨县委你喝水。”李佳琪他妈将桌子上的水杯端起来递给杨辉。杨辉接过水杯又放在桌子上,等待着李欢喜表态。
其实李欢喜对杨辉说得并不认同,两个人来回上下班,也没觉着有什么不好。见公婆支持在家里不去上班,又一想,的确身子越来越笨,真要是有个闪失,后悔都来不及,只好道:“杨辉哥,你说怎么着?我这个当妹妹的只有服从的份儿。”看得出,李欢喜并非像杨辉期望的那样——心存感激。
“你看你,嘛事儿还让你哥给你想着,赶快谢谢你哥。”李慎怀确实觉着杨辉替她着想,发自内心地高兴,笑着道。
李欢喜就坡下驴迎合道:“谢谢杨辉哥哥!”
刚才说了,回来并不是李欢喜的本意。不愿意离开局里到乡下工作,还有她自己的另外一个原因,那是后话。但目前她的确是行动不便,如果坚持不回来,又怕家里人不理解,生疑。毕竟人家杨辉出的是好心,故而才道了一声谢。
李慎怀又接着道:“以后嘛事儿有你哥罩着,错不了。来,他妈,烧几个小菜,我和杨县委喝两盅。”
李佳琪她妈愉快地答应道:“哎,好唻!”
杨辉忙道:“别!我还有事,改日吧,以后有的是机会!”杨辉婉言谢绝了。
“真的假的,杨县委,不会是瞧不起我吧?”“嘿嘿,二叔开玩笑,哪能呢。”
“那好,恭敬不如从命!”李慎怀心里美滋滋的,他在想杨辉说的话“以后有的是时间”看来我这个支书,还有希望。
就这样,杨辉通过县局将李欢喜调到了吉祥镇技术站,主抓清水村的技术服务,每天里不用再去上班,有人来问就给大伙说说,既轻松,又方便。既方便了大家,也方便了自己。
时间不长,李欢喜生了一个丫头,李慎怀锁着眉头,李佳琪她妈唠叨道:“怎么就不会生个儿子呢?”不管怎样,李家仍然是风平浪静。
时间过得真快,杨辉在清水村扶贫期满,要走了。铺开的一摊子,眼看就要没人管了,人们担心会半途而废,群众心里没了底,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人心,眼看就要回到了以前,刘万明、范长贵几个人到了镇里,直接找到书记,范长贵道:“书记,俺这个村究竟你们还要不要,刚说百姓有点盼头,杨辉一走,还不跟过去一样没人管了吗?”
书记摇了摇头,无奈地道:“人家下来扶贫期限,也不是某个人定的,谁也挡不住啊。再说了上边下来的干部,有几个愿意在下面干啊,也只有杨辉。可是,已经期满,人家理所当然地要回城啊。”“书记啊,你给县里说说,俺们村离不开他,让他再续一年吧!”刘万明道。
张书记想了一下:“这样吧,你们回去写个东西,说说你们的诉求,我到县里也好说话。想个万全之策,我再征求一下杨辉的意见,人家要是出心不愿意呆了,这事也不好说。”
“没事,张书记,这一年多打交道,杨辉我了解,他不会拒绝的。”刘万明道。
“那好吧!你们回去准备吧。写好了给我递过来!”
就这样全村人联名上书县委,要求杨辉留下来,没办法,县委只好将杨辉调到了吉祥镇,当了副书记,还是分管清水村的工作,这样一来,老百姓心里又吃了定心丸。
有一天,徐志伟和张进财去找杨辉,徐志伟对杨辉道:“有个项目不知你们愿意做吗?”
杨辉问道:“什么项目,说说看!”
徐志伟道:“前几天,张进财找到我,对我讲有一个农业项目,挺有发展前途,问我做不做,我想到了你——”于是,我们两个人就来了。
“志伟,你具体说说,是怎么回事?”
“嗯,对了,金财,你自己说吧!”
张进财道:“我是个生意人,这你知道!这些年老跑东北,在生意场上认识一个山东的业务员叫刘向前,我们谈的很投机,来往挺密切。他告诉我,他们那里种枣树挺发财,有个品种,名字叫冬枣,脆甜可口,号称天下奇果。在当时一斤枣子能卖十几块,种枣树的可发财了。我一听,感到惊奇,当时咱们这里最好的枣子也就是块儿八毛的。是什么玩意这么贵!这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生意人吗,就是向钱看。哪里有钱就往哪里钻,于是我就跟着他去了他们那里,到了那里一看:哇!真的,枣树成方连片,方圆几十里地都是枣树。那枣子长得玛瑙般大,像葡萄般一串串挂在树上。刘向前顺手摘了一个递给我:‘老张,你尝尝。’我用手绢擦了一下,把枣子放到嘴里一尝啊。那个脆、甜,伸着大拇指赞不绝口。
那一天正赶上那里举办冬枣节,客商云集,大车小辆排满了道路两旁,前来购枣的商贩川流不息,目不暇接。
说到这里,张进财憨厚地笑了笑,接着道:“当时我就想啊,我们这里也是枣树之乡,要是把他们的冬枣引进来,一定能发财。带着这个想法,我买了点枣子就回来了。回来后他就找到咱们同学,徐主任。
徐志伟接着道:“嗯,没错,听了张进财的想法,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杨辉!”随即张进财把拿来的枣子让杨辉品尝。
杨辉品尝了枣子,听了张进财的想法,觉着可行,当场表态:“先在我们这里搞试点,不过我觉着种植技术挺关键,肯定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这没问题,老刘就是想当然的技术员,他们家也种了好几十亩树呢。枣子在他们那里长的数一数二的。单凭我们两个人的关系,我把他请来给我们当技术指导,没问题。”张进财很认真地道。
“好了。”杨辉看了看表已接近晌午,对他们俩道:“咱们吃饭去,边吃边聊。”
杨辉一想,老同学来了,多年不见,不能太随便了,便领着他们到了镇上,找了一家饭店,他们三人坐在一起,要了几个小菜,张进财把带来的枣子放在桌子上,让大家品尝。他们边喝酒边交谈。
杨辉对张进财道:“我在这里动员群众,苗木有你提供,不过可不能假了,买苗木的钱你也先垫着,那个穷村实在是没钱,不过有我在,黄不了你。”
停了一下杨辉笑着接着道:“我最不放心的是你们生意人,为了赚钱,弄虚作假,一旦苗木假了,我没法交代老百姓。”
张进财见杨辉有不相信他的因素,把话接过来道:“先不要急于表态,我说的你们也许不信,这样吧,明天,我开着车,咱们早一点出发,去那里考察一下,你们心里就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