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斓之城二连浩特 地质公园恐龙出没
环骑华夏、纵横中国 第一站之骑行纪实及随想录(22)
8:00时许到达二广公路111km里程碑处,开始了向二连浩特进发的征程;纵贯中国南北的大动脉二广高速公路(G55)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第6纵,北起中蒙边境的二连浩特市,南至广东省广州市;在内蒙古段现为一级公路(未来也将改建为高速),所以只标识为二广公路;现在辙下的路虽然被叫做二广公路,但是离二连还远着呢,依然骑行在苏尼特右旗广袤的土地上;这一带的二广公路上倒是很清静,很难得没几辆车通行,但好像一直都在漫上坡,所以也骑不快。
9:00时许才到达距二连浩特95km里程碑处,这里的草原上由于缺水已形成荒漠化的草场,这一带的草原基本上没什么植被,路边荒漠化越来越严重,一派大漠戈壁景象,骑了近两个小时愣是在草原上没有看到什么一星半点儿的牛群呀、或羊群呀的(也不知是否是禁牧所知);直到10:47分才在路旁看到有了牧户和羊群。
11:20分在路旁又看到一个骑驴的牧人;这些地区也象在刚进入锡盟边界时就看到的那样一片荒芜,还是哪句话:如果我们说四子王旗的杜尔伯特大草原荒漠化得较为严重,那么这里的荒漠化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矣。
11:37分到达二连浩特地界——二连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北部、锡林郭勒盟西部,北纬42°55′-43°53′、东经111°17′-112°25′,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市隔界相望,两市区间距离9公里;辖区面积4015.1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二连浩特是中国对蒙开放的最大公路、铁路口岸,有中国的北大门之称;国境线长68.29km、距北京720km、距呼和浩特380km、距俄罗斯首都莫斯科7623km、距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714km,集(宁)二(连浩特)铁路,208国道(二广公路)、309省道公路过境。
该地区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是在市区东北9公里处的盐池——二连盐池,蒙古语称“额仁达布散淖尔”,意为“色彩斑斓的盐湖”,“二连浩特”系为蒙古语,意为斑斓湖之城。古名“玉龙”、“伊林”和沿用名称“二连”均为蒙古语“额仁”的讹意转写,市名从湖泊名。“二连”作为“额仁”的讹音,意为“斑斓”,“浩特”意为“城市”,“二连浩特”作为蒙语的汉译音自然就是“斑斓”之城了,“额仁”是牧人对荒漠戈壁景色的一种美好描述,有海市蜃楼的意境。
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古游猎部落,春秋战国时期为林胡地,亦称东胡地;秦汉时匈奴迁徙在此,东汉时期为乌恒、鲜卑入居,隋唐时代由突厥徙牧;辽为漠葛失部地、金为汪古部族地,元属上都苏尼特鄂托克地,设玉龙栈;明朝称苏尼特鄂托克,1820年清朝(清嘉庆25年)设置“伊林”驿站,1899年(光绪十五年)清政府架通张家口至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的电话线、设电报局,并将该地标入当时的地图集——名曰“二连”;
1956年4月3日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决定设立隶属苏尼特右旗二连镇,1957年7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决定二连镇升格为旗县级,于“二连”后加缀“浩特”(蒙语意为城市)一词,隶属锡林郭勒盟;196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市,1985年1月经内蒙古自治区批准成为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升格为准地级市,同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该市为甲类开放城市;1992年二连浩特市被国务院列为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2014年6月5日国务院同意在二连浩特市设立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二连浩特公路口岸新联检楼位于前进路最北端,占地面积34.3万平方米、最大货运吞吐量为240万吨/年、客运量300万人次/年,有联检楼、海关特检区货检大楼、货运报关楼、边检营房以及相配套的口岸监管等设施;新联检区设有四进四出八个通道,北出口与蒙古国边境相接,南出口经市区与二广公路(208国道)相连;该区集通关查验、仓储运输、生活服务于一体,可一次性完成报关报检和税费征缴工作。这里的国门和界碑是二连浩特市独特的旅游景点——中蒙边界曾设有357号双立界碑(2003年357号界碑完成使命成为历史遗迹),于2003年08月15日新建成的815号大型花岗岩双立同号界碑替代了原357号混凝土界碑;旧国门始建于1984年,而新国门于2003年破土动工、2005年投入使用——新国门横跨铁路口岸双轨,跨度39m,高22.5m,长70.39m;扎门乌德口岸是蒙古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与二连浩特市隔界相望;市内主要景点还有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车站大楼、欧式风格的站前广场、苏和巴托纪念碑等。
二连浩特市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平均海拔为932.2m;地表无河流 ,地下却有古河道穿境而过;受蒙古高气压影响,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干旱荒漠草原气候——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短暂炎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漫长寒冷;在这里没有鲜花盛开树绿成阴,不过却生长着一种世界濒危天然植物蒙古扁桃;在这里各种野生动物与人类友好相处,野生动物有黄羊、狐狸、野兔等,濒危动物盘羊、黄羊等与家畜自然共同生活,处处显示着大自然生态的温柔与融合。
在荒漠化较为严重的二连草原上骑行,自然是很枯燥很无聊的事体了,又是经过了近两个小时的骑行,于13:20到达距二连49km的里程碑处,还是没有牧户和牛羊的踪影,又骑了半个小时,才在15:20分又在路旁的草原上看到有了羊群,见到了活动着的物件,在寂静廖漠的大草原上,当然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高兴生发出来,其实就是有了些伴儿一样,骑行的路上就不会感到孤旅寂寞;当然与二连越离得近,视野里就越多了些景致、景点或建筑;接下来的骑行于15:46分到达并越过了二连浩特收费站,于16:31分到达二连飞机场岔路口处——这个交叉路口距二连仅有25km了,骑行者正在一步步地趋近二连浩特,一步步地走进我国中部最北面的国境线和交通口岸。
17:00时许到达额仁卓尔叉路口,这里距二连浩特只有19km了,但标牌上标明到额仁卓尔还有45km——在额仁卓尔盆地那儿发掘出了十余个种属的、典型的白垩纪恐龙化石和新生代古近纪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这里所说的额仁卓尔就是通常所指的狭义的二连浩特盆地,它只是广义的二连浩特盆地中一个小小的坳陷盆地,仅包括二连浩特市北部晚白垩地层分布区,二连浩特有如此的发掘还得从二连地区的大地构造单元说起 ——
二连地区的大地构造单元属于内蒙古东部华力西地槽,濒临华北地台北缘;早古生代本区地壳处于拉张状态,沉积一套浅变质岩,为海相沉积岩和火山岩;晚古生代主要沉积一套海相沉积岩,局部可见火山岩分布,地壳以拉张为主;本区中石炭统本巴图组为火山复理石建造,二叠纪早期为陆源碎屑——碳酸盐建造及火山—复理石建造,晚期为陆源碎屑建造,形成一个完整的海进至海退的沉积旋回;二叠纪末本区发生大面积的海退,陆壳不断向海洋增生,经过1600Ma的发展历程,西伯利来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终于在晚古生代末期对接,形成了统一的古亚洲大陆。
斑斓之城二连浩特 地质公园恐龙出没
环骑华夏、纵横中国 第一站之骑行纪实及随想录(22)续一
中生代本区进入了二连浩特的发生发展阶段,探讨二连浩特的地质发展历史不能不涉及广义的二连浩特——广义的二连浩特是指二连浩特至东乌珠穆沁旗以南、苏尼特左旗毛登以北的北东、北北东向狭长带状盆地;这个盆地由区域性断裂控制、由一系列北东或北北东向的凹陷和凸起构成,分地发育在晚华力西褶皱带的二叠系基底之上;进入燕山期(即中生代),由于受太平洋板块对亚洲大陆的俯冲和挤压作用,使整个中国东部大陆边缘进入了另一个构造活跃时期,这一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强烈地褶皱、断裂和火山喷发活动,并造成了一系列北东、北东东向的隆起和坳陷;二连浩特群就是这个时期早、中侏罗世形成的北东向盆地——盆地中沉积了河流、湖泊相的碎屑岩、煤和油页岩,从而成就了内蒙主要的煤和石油产地。
早白垩世为盆地发育的鼎盛时期,经历了一个持续稳定的沉积环境——沉积了一河湖相砂泥岩和深湖相的暗色泥页岩、可燃有机盐沉积,二连组沉积厚度达2200~3000米;这个时期,是恐龙最繁盛的时期,故有“恐龙之乡”的美称,晚白垩世分地沉降速度和范围加大,沉积一套上白垩统粗的砾屑岩,称之类磨粒的建造;白垩纪末期地壳整体上升,中生代沉积盆地的发展历史结束——使得这里成为“恐龙墓地”、恐龙化石产地之一。
新生代本区以升降运动为主,在中生代二连浩特的基础上形成了第三纪坳陷型沉积盆地,沉积了一套河流相的砂岩、砾岩和泥岩。盆地的早期(古新世晚期)阶段就是狭义的二连浩特盆地,沉积范围不大,北起二连浩特市,南至红格尔,西至额仁淖尔——卫井以东,东至二道井——查干敖包一线附近,大约宽60公里,长200公里,呈北东—南西向带状展布;随后水域逐渐扩大,沉积范围扩展,北至二连浩特以北,东抵苏尼特左旗,西至腾格尔诺尔以西,大约宽150公里,长300公里,成就了以上所说的广义的二连浩特盆地。
晚古新世—始新世期间,盆地以湖相沉积为主,沉积中心在脑木根—巴彦乌兰—呼和勃尔和地区,沉积了一套含石膏的红色泥岩建造;当时的气候条件可能比较干燥炎热,湖水不太深,硫酸钙溶液受到蒸发浓缩,形成大型及中小型石膏矿床;湖中繁殖介形类、鱼类和龟鳖类,湖滨水草丰盛,大量的食草和食虫类动物得以生存和繁殖。因湖水时深时浅,枯水期哺乳动物可以涉足湖盆中心,有时,倾盆大雨,山洪爆发,泥砂石俱下,众多的哺乳动物遭到突然袭击,死后被埋葬在一起;始新世晚期盆地逐渐抬升,湖水自东北向西南退出,沉积中心转移到沙拉木伦河附近,所以沙拉木伦组的沉积厚度在乌拉苏附近最厚,向东逐渐变薄,至额尔登敖包附近仅10米左右,再向东即逐渐尖灭;始新世末二连浩特全部升起,造成短暂的沉积间断。
渐新世盆地再度下坳,接受河流相、洪水平原相与湖沼相的交替堆积,所以在剖面上可清楚地看到三个沉积亚旋回,每个沉积亚旋回都由含砾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开始,以棕红色泥岩(含石膏及天青石晶片)结束;由于喜马拉雅运动导致的差异升降,当时湖水经常动荡游移,气候也出现多次波动,温暖潮湿——炎热干燥周期交替,盆地周围可能疏林草原广布、浊草茂盛,以供大型食植物的大角雷兽、两栖犀、巨犀等哺乳类栖息和繁衍,这个时期,亦是大型食草类(大角雷兽、两栖犀、巨犀等)哺乳类动物繁盛的时期,因此这里亦有“大型哺乳类动物故乡”的美称;渐新世晚期二连浩特再度抬升,直至中新世晚期盆地东缘下降才接受新的沉积,湖盆也有明显萎缩了——使得这里也成为了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产地之一。
二连浩特白垩纪恐龙化石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闻名于世,发现的恐龙化石十余个种属,包括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以植食性种类属多,包括蜥臀目、鸟臀目和镰刀龙目。主要代表属种为大型蜥脚类、古似鸟龙、似鸡龙、阿莱龙、鹰龙、姜氏巴克龙、锡林郭勒计尔摩龙、甲龙、杨氏内蒙古龙、美掌二连龙等。恐龙蛋化石是本景区的另一个引人感兴趣的古生物化石,因其不易保存,所以数量有限、物以稀为贵,一睹恐龙蛋化石的真面目,实属难得。
本区恐龙化石的数量之多、种属之齐全实属罕见,除世界各地所有的种属以外,还有很多是本区所特有的种属,它们为晚白垩世亚洲特有的生物群,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一直为专业的恐龙专家们所瞩目。恐龙化石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即二连盐池周边的二连组地层中,边防公路东、西两侧和距二连浩特市东27公里的苏尼特左旗赛罕高毕苏木一带的白垩系二连组地层中;丰富的恐龙化石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古生物专家来考察、挖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世界的古生物专家们对这一地区恐龙化石的研究和兴趣长盛不衰,参观、考察者络绎不绝。
二连浩特内除存在有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恐龙化石外,这里的哺乳动物化石的大量出现,也引起了广大古生物地质专家、考古学家和地学爱好者的浓厚兴趣;在二连组地层(地层的岩性为灰白、桔黄、铁锈色砂砾岩、粗砂岩、灰绿色、棕红色薄层泥岩)之上的地层之中还保存有新生代古近纪哺乳动物化石。
目前采集到的哺乳动物化石有大角雷兽、两栖犀、巨犀、付巨犀等, 哺乳动物化石的出现,说明进入新生代生物已经进化到一个相当高的阶段,同时还反映出当时气候曾经有过温暖潮湿历史时期,对哺乳动物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丰盛的食物和优越的生活环境;哺乳动物化石的出现,不仅对研究生物进化乃至人类的出现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也为研究蒙古高原环境变迁及蒙古高原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哺乳动物化石的保存和最终出土,是大自然赐给人类又一珍贵礼物,是“二连人”的幸运;旅游者在欣赏草原美景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光顾这一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哺乳动物群。
据介绍,二连浩特不仅是世界著名恐龙化石产地,也是我国最早发现恐龙蛋的地方——世界上发现第一窝恐龙蛋的地方也是在这里,2005年在二连盐湖边上发现了第一窝恐龙蛋,‘盗蛋龙’的名字也是从这诞生的,因为发现这窝恐龙蛋的时候,一个恐龙的骨架在恐龙蛋里头,扣着指甲死在这个恐龙蛋里头了,当时还以为是它吃乌龟蛋呢,但是经过专家们切片研究之后,发现这是恐龙的胚胎。
恐龙地质公园地区的这一重大发现‘二连盗蛋龙’,也称‘巨盗龙’发现的过程和意义还在于有了这窝恐龙蛋才能证明恐龙不是哺乳动物——是卵生动物;二连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窃蛋龙类恐龙——巨盗龙,改变了国际科学界对于恐龙向鸟类演化的传统理论,成为中国古生物界对于鸟类起源研究领域里做出的巨大贡献;因此 ‘巨盗龙’的发现在2007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科学发现之一,而其化石更是在古生物大会上入选成为世界八大著名化石之一。
划地赐名苏尼特 开国功臣吉鲁根
环骑华夏、纵横中国 第一站之骑行纪实及随想录(23)
划地赐名苏尼特 满都拉图贝子庙
蒙古英雄巴特尔 开国功臣吉鲁根
7月7日早上二连下着小雨,7:10分冒雨出发,沿省道309向东、向南骑行——9:00时许雨停阴而不雨,10:00时许到达苏尼特左旗地界——苏尼特左旗(简称东苏旗)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北部,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纯牧业边境旗,旗人民政府设在满都拉图镇;苏尼特左旗地处蒙古高原中北部,位于中国四大天然牧场之一的锡林郭勒大草原西北,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达316公里,南与正镶白旗、正蓝旗交界,西与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相连,东与阿巴嘎旗毗邻。
苏尼特左旗地处阴山山脉之北,乌兰察布高平原东侧;北部到阿日嘎拉山、达力岗嘎等地与蒙古国交界,东部到呼和勒山、西日扎拉图等地与阿巴嘎旗接邻;地质构造属于古湖盆上升而成的层次剥蚀高平原,地势由南向北倾斜,一般海拔900-1400米(最高1670米),大致可分三个阶梯.第一阶梯海拔l200米以上,南接阴山山脉北麓,地势最高、山丘起伏较大、河谷侵蚀切割较明显,由变质岩和不同时期的花岗岩组成;第二阶梯海拔在1000-1200米之间,为朱日和镇以北至赛乌素之间,地势较平坦,其间有大小不等的古湖泊及古河道遗迹,表层大部分以第三组和中生代的红色砂岩、泥岩和沙砾岩为基底,上面覆有不厚的第四组残积物和风积物。
第三阶梯海拔低于1000米(多在900米左右),是著名的二连盆地东缘;区域内有面积不大的盐湖、碱湖低地,西北角有一片剥蚀丘陵,由古老的变质岩和火成岩组成,在强烈的剥蚀作用下有岩石裸露,同时由于西北风的搬运作用,沿其东南缘形成一条顺风而下的沙地;满都拉图镇为其最低点,地形北部偏高、丘岭多山,中部平原地形略低、南部沙漠,湖水凹地、草场面积占90%以上,大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半荒漠草原型,植被多为草木科、大百合科植物为主的优良牧草,如多节植物蒿、碱葱、沙葱、冰草等。
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适于骆驼的生长,这里的羊因常年吃碱葱等优质牧草,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优良品种—苏尼特羊;这种羊肉质鲜美,肥瘦相间,历来是宫廷供肉,北京的“东来顺”涮羊肉创牌子选用的就是苏尼特羊肉;这里还有有草原上很少见的珍品—白驼,草原人把它视为吉祥物,非常珍爱白驼。
苏尼特部落是包尔吉根氏族形成以前的部落之一,最早居于贝加尔湖南部,与浩力布力亚特接邻,苏尼特这个具有历史悠久游牧生活的蒙古氏族部落,是日行夜宿从蒙古国腹地迁来的部落——“苏尼”指夜(“特”指数量词),“苏尼特”的名称一词的来历就有了日行夜宿一说;除了日行夜宿之说,还有此部落的人好奇心强,善于猎奇的“苏尼古奇”——意为好奇一说;另外还有该部落曾为成吉思汗担任大帐侍卫,故还有“大汗侍卫”部落之称的又一说法,当然这些说法都是附会之说。
据《蒙古秘史》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将整个蒙古汗国分为东、西两翼,把人口按兵力划分为十、百、千、万为数,以十进位方法、共分为九十五个千户,命名了九十五名立功将领,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成吉思汗为统一蒙古立过汗马功劳的功臣划地赐名的渊源——当时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立过汗马功劳的部落名将吉鲁根巴特尔,与元太祖成吉思汗同姓、排在第五位,因而就划地赐名苏尼特,这或许才是真正接近史实的苏尼特渊源——“苏尼特”作为蒙古族的重要部落,在历史上蒙古汗国时期有着重要的地位。
成吉思汗在鄂嫩河源头建立蒙古汗国的时期,苏尼特部落从蒙古中部迁址南部,即现张家口以北地带,属察哈尔八部敖特克;巴图孟克达延汗时期,苏尼特部落居于南从现阿巴嘎旗库尔查干淖尔北岸到杭盖戈壁,东从浩齐特到西边四子王旗的广阔地域;宝迪阿拉克汗时期,他的长子达力顺首领乌珠慕沁部、次子呼和楚台首领苏尼特部;林丹汗时期,因满清占领北元却无法统领全部蒙古,只能管理察哈尔万户,当时西部三万户叛乱,东部科尔沁、哈拉沁归满清;林丹汗征服西部三万户时,察哈尔部的乌珠穆沁、浩齐特、苏尼特、阿巴嘎敖特克迁址到杭盖依靠哈拉哈而去;苏尼特部落作为主体蒙古族氏族,在1627年迁址到杭盖时已经分为左右翼两个旗,由宝尔海楚胡儿之子达布海胡舒其首领苏尼特左旗,由宝音之子朝尔洪台吉首领苏尼特右旗;1634年林丹汗去世后,他的夫人和儿子额日和洪格尔投靠满清、献传国玉玺,从而整个察哈尔敖特克归满清管辖,1636年(清崇德三年-即明崇祯九年)其部族首领率部南下归顺清朝,1639年满清朝廷同意其迁回原址,在满都拉图镇实行王朝旗制。
1641年清廷顺治帝将苏尼特部落分为左、右两翼,设置了苏尼特左翼旗和苏尼特右翼旗;北洋政府时将内蒙古划分为热河、察哈尔、绥远三个特别行政区,苏尼特左旗归属察哈尔特别行政区(锡林郭勒盟及察哈尔十二个旗群均隶属察哈尔特别行政区,并以都统治之);1928年(国民党政府)将三个特别行政区改置为省,苏尼特左旗划归察哈尔省管辖;从1639年至1946年共十七代郡王统治了满都拉图镇,历史上除了郡王还有贝勒王职位(与郡王同等待遇,是不参与政府工作的虚职),经过307年的王朝制度,直到1954年满都拉图镇才建立起人民民主政府——1954年3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规定,召开了苏尼特左旗首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苏尼特左旗人民政府。
划地赐名苏尼特 满都拉图贝子庙
蒙古英雄巴特尔 开国功臣吉鲁根
阿巴嘎旗部落古老 别力古台大叔何来
环骑华夏、纵横中国 第一站之骑行纪实及随想录(24)续
位于成吉思宝格都山东侧大约10公里处这一平顶山群,视野里远处高低起伏的绿色山峦上有着众多白色的石刻图腾或岩画:神秘的萨满油、成吉思汗**的围子、数十幅岩画、突厥石人、古墓、石人像等,以及著名的呼尔查干淖尔、千年古榆树成吉思汗拴马桩等珍贵的历史文化景观;与传统的游牧民族文化、古朴的民族风情、迷人的工草原风光相结合,加之最为神奇的圣山自然景观,这一带是是游客们向往的草原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的最理想之地;山峦周围水草丰美,保持着干旱典型的草原原貌,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草场植被仍然保持良好。
成吉思宝格都山文化旅游区位于巴彦查干镇西侧,与阿巴嘎旗旗政府所在地直线距离为35公里,距101省道北侧15公里处宝格都乌拉苏木境内;过往行人乘车可以远望其山势突兀挺拨、山势由东向西倾斜、东南西面险峻陡峭,西北坡度平缓,山顶平坦的世界奇观——
著名的成吉思宝格都山,山北坡酷似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仰面头象,轮廓清晰、神态逼真;从东侧远望此山,山体尤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仰面头像。额、眼、眉毛、鼻子、嘴巴及胡须等均轮廓十分清晰,神态逼真,一如成吉思汗在仰卧沉思,令中外游客无不惊奇,也成为当地牧户群众和蒙古族人顶礼膜拜的缘由。
再往前骑可以看到路边有通往圣山的巍峨壮观的牌楼门,茫茫原野凸显一座“宝格都乌拉(圣山)”,视线东移又见似长龙横卧原野的阿巴嘎北山,感到非常奇特、景色优美、雄伟壮观,除了这山北坡酷似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仰面头象的轮廓清晰、神态逼真,令人遐思悠长外,再加上阿巴嘎草原上游牧文化和历史、民俗和民风的古朴传统,也着实令人留连忘返; 自古以来成吉思宝格都山都是阿巴嘎旗乃至整个蒙古族祭祀的圣山,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及民俗文化节。
10:30分到达别力古台扎桑草原旅游景区——扎桑草原旅游景区坐落在S101省道公路北1公里处,路边富有民族特色的牌门非常引 人注目,吸引着路过景区的游客们总要进去游览一番。 別力古台是蒙古帝国的宗王之一,凭他的赫赫军功及顶天立地的英雄气魄在蒙古族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也是世代蒙古人所景仰的一代跤王;阿巴嘎旗被自治区命名为“別力古台部落文化传承基地”,并成立了别力古台部落文化协会,使別力古台文化和阿巴嘎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从2010年开始每年都在别力古台文化园举行“別力古台祭祀”活动,并沿袭下来,使其成为当地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首届牧民文化艺术节—別力古台祭祀在扎桑旅游景区举行了别力古台祭祀宫揭牌仪式和祭祀活动,首届牧民文化艺术节”上,各地宾朋在别力古台敖包前虔诚地为亲人祈福、为草原祈福。
别力古台扎桑景区距旗政府所在地别力古台镇25公里,景区分餐饮娱乐区、豪华蒙古包区、传统蒙古包区三个功能区。餐饮娱乐区是景区的核心,占地面积为18000平米,建筑面积为3000平米,选用坡形地带,顺地形而建,在建筑风格上既追溯古老民族文化,突出元明的青砖、青瓦和古朴典雅的白墙,也有蒙古民族特有建筑风格--弧形顶,这些弧形顶和刻有精美民族图案的雕梁画栋,是请蒙古国的工匠手工雕刻的,展示了蒙古工匠的天才智慧和雕刻工艺,也体现了草原人粗犷、豪放、浪漫的审美情趣。整个景区造型展现了15到17世纪蒙古草原著名的城廓,给人历史纵深的感觉。
这一带草原更加茂盛,羊群和马群遍地都是,丰林茂草之间,栖息着种类繁多的珍禽异兽有灰鹤、大鸨、黄羊、旱獭、狍、獾、天鹅、白琵鹭等野生动物。阿巴嘎旗98%的土地被原始植被覆盖,草原资源中常见植物426种,其中药用植物200多种,较名贵的有蒙古黄芪、麻黄、柴胡、白芍等。再往前骑则是浩日格山岩画群,据说山上共有岩画168幅,其丰富的内容,精美的画面,逼真的形象都令人称奇;其间主要有动物、人物、各种符号、文字等,充分展现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雕刻艺术——
11:00时左右到达梦中草原——神奇的阿巴嘎之旅巨型广告文宣标志牌前,其上有大量的图片文字除了介绍着阿巴嘎旗的过往和今生的各种情况外,还有诸如:四邻隔壁、方位坐标、长宽高低、名胜古迹等等不一而足、应有尽有——阿巴嘎旗地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北部,东经113°27′-116°11′,北纬43°04′-45°26′;东与东乌旗、锡林浩特市为邻,南与正蓝旗接壤,西与苏尼特左旗毗连,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175公里、全境南北长约260 公里、东西宽约110公里;阿巴嘎旗的名胜有乌利雅斯太河、杨都庙大主殿、宝格都山、海日罕山、明图布山“通天穿石路”、70眼泉水汇流的达楞图如河源头等;古迹有金边遗址、突厥石人墓碑、隋唐时期古墓群、浩日格山岩石画等,甚至还有从巴音查干、额尔登高毕苏木出土的犀牛化石和恐龙化石等等不胜枚举。
这里汉代时为上古郡北境,晋时由拓跋氏管辖,隋唐时被突厥人占领,辽代是上京道的西境,金代为北京路的西北境,元朝时期阿巴嘎旗地区划入上都路,北元时被封为察哈尔万户地,明为察哈尔万户地;1639年(崇德四年)别力古台二十世孙额齐格诺颜多尔济率领阿巴嘎部落从原牧地克鲁伦河畔(今蒙古国境内)南移到此——阿巴嘎部落向清政府服臣纳贡;阿巴嘎右翼旗、阿巴嘎左翼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先后建制,清政府对其均设札萨克统治、世袭罔替;民国时期由察哈尔特区、察哈尔都统节制、察哈尔省府(1928年)管辖;1948年阿巴嘎右、阿巴哈纳尔右旗合并为西部联合旗,阿巴嘎左、阿巴哈纳尔左旗合并为中部联合旗;1952年中、西部联合旗合并,统称为西部联合旗,旗政府驻地设在汉贝庙;1956年7月西部联合旗改称为阿巴嘎旗。
阿巴嘎旗部落古老 别力古台大叔何来
环骑华夏、纵横中国 第一站之骑行纪实及随想录(24)再续
阿巴嘎旗现在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下辖的一个旗,政府驻地别力古台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中北部,北与蒙古国有175公里的国境线,东与锡林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相邻,西接苏尼特左旗,南临正蓝旗。关于阿巴嘎旗的由来,人们只知道“阿巴嘎”系蒙古语,汉语有“叔叔”之涵意,因部落首领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同父异母胞弟别力古台,故将其所率部落称为“阿巴嘎”部;都说是由一个古老的部落演变而来,并延用至今,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还隐藏着成吉思汗家族里一个鲜为人知的不愉快事件和凄楚故事——
相传在成吉思汗率军攻打西域时出现了一次作战失利,这在成吉思汗的征伐征战中是很少见的事情,具有军事家天才的大汗洞察一切,深知失利的原因必定是有人泄露了消息,于是他召集会议明言若承认可饶其不死,众目睽睽中帐下一个彪形大汉起身,说是他在前一段时间与西域王切磋技艺时,因醉酒不慎泄密请大汗赐其死罪;这个人就是蒙古族摔跤的鼻祖,也是成吉思汗的同父异母胞弟别力古台——这位跤王成名除了其成吉思汗的胞弟之外,最著名的就是其摔跤的本事无人能及,摔跤成就了别力古台的一世英名,但也缘由摔跤毁了他一世的清白,又是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例子啊,英雄总是有一些令人心酸的凄楚和悲凉啊!
成吉思汗因有言在先故免了死罪,但为了振肃军纪、以儆效尤自然是活罪难逃,除了打板子、割去官职,还将其将为一般臣民,命他带领其乌冉克部落在美丽的宝格都乌拉大草原繁衍生息,也算是为其留下了极好的退隐之路;别力古台去世时,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已成为新的大汗,窝阔台为其叔叔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祭奠之余便封乌冉克部为阿巴嘎部,也就是叔叔的部落之含义,这才是阿巴嘎部真正的渊源和由来。
12:00时许到达阿巴嘎旗所在地别力古台镇及其岔路口处,眼前的别力古台镇(原汉贝庙)是旗政府所在地,位于阿巴嘎旗中部,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个岔路口正对着的是阿巴嘎宽阔的西大街;由于时间正好是中午,本来想着进城去里吃饭打尖休憩一会,但一考量今天的行程,不在这里住下,就须要赶往锡林浩特市,中间是没有可供住宿选项的城镇和村落,原本也想在这里住宿,但这么早就到了,中午住下来对一个长途骑行者来说,那可是有些太早了点,权衡了一会儿还是决定赶往下一站——
这里是S101省道的533km处,标志牌上写着距锡林浩特市94km,还有近一半的路程,容不得骑行者在此稍有懈怠,所以驻足了一小会就马上沿着S101省道继续向东骑行,很快就越过别力古台城区的查干淖尔南路和百吉乐生态农场的农家乐酒店,12:19分到达别力古台南路与S101省道交叉处的丁字路口——
别力古台南路和别力古台北路贯穿于整个城区南北,北边尽头处的别力古台文化园,是新世纪以来阿巴嘎旗为突出城区民族民俗文化理念和构想,打造出来的一处集生态、休闲、娱乐、健身、民俗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文化园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体现民俗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贡扎布敖包”,第二部分为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别力古台文化广场,第三部分为生态植物园。
2005年启动的贡扎布敖包的重建工程,根据中华民族崇尚九五之尊的文化渊源和祭奉山水神灵的习俗,把吉祥数“九”设计为中央主敖包的直径(9米),其他12座敖包一字型向外排列,每个敖包直径依次递减一米;主敖包正前方用雨花石镶嵌成全旗行政区划图, 壁墙的首层奉祭的是龙王神——鲁旺扎拉巴神像,第二层胸墙镶嵌的是能够驱邪的藏文咒语“唵巴哈其木苏哈”(六字真言的蒙古说法);依藏传佛教蓝(天)、红(日)、白(月)、黄(宗)、绿(地)吉祥五色,用雨花石镶嵌和铺设了敖包和周围场地;主敖包旗杆顶端为铜雕日月图案,其他敖包旗杆顶端为铜雕四龙降雨喷水图案,旗杆座基内密藏佛教吉祥物;新敖包由大小13座敖包组成,右侧是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健康的吉祥坛城,坛城上的每个指针都代表着一个星宿;坛城前方的雕塑则是一本已经打开的书,内容为“别力古台是可鉴定的历史人物”,与文化园内的其他雕塑群浑然一体,既增添了文化园整体美感,又赋予了园内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别力古台文化园大门整体宽为38米、高为18米,从正面看双马雕塑之间大门的宽度以及双门的间距均为6米;整座大门坐落在形似元宝的地形之上,两侧建有文化长廊,每条长廊长54米、共108米;大门前方是一组艺术化的狼群雕塑,13匹狼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示出了蒙古民族的狼图腾文化;墙面上有仿造的根雕栏杆、仿绘的阿巴嘎旗岩画图案,岩画均是按照1比1的比例,把主要分布在别力古台镇和伊和高勒苏木的岩画仿雕而成。 别力古台文化广场内,既有能够体现蒙古族文化特点的马头琴、勒勒车等各种造型独特的雕塑,还有晨练娱乐设施、演艺舞台,广场中心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文艺表演;整座广场设有立体声环绕音响设备,悠杨的音乐结合优美的景色形成了公园又一亮点;每年夏季都由6个苏木镇轮流负责筹备文艺晚会,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还调动了各个苏木镇弘扬民族文化的积极性。
广场上阿巴嘎部落的祖先别力古台塑像——名为“搏克別力古台”,人马艺术的雕塑体现了一代跤王那种“一国不及之力”的健壮体魄和英勇善战、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而雕塑前面设有祭台和香炉专供人们顶礼膜拜;广场上还有巨型马鞍、蒙古刀、烟袋、火镰和其他阿巴嘎部落传统风格的雕塑,集中体现了阿巴嘎部落传统的民族信仰和民俗传承;广场两侧和前方就是第三部分生态植物园——截至目前共种植了28个品种3万余株,其中果园占地160亩800余株,有800立方米的水池一座,为滴灌和喷灌提供水源;右侧林荫间还摆设了多处由民间搜集到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奇石和古老石刻,其中1989年出土的突厥墓前殉葬石人、钝柱巨石等最为珍贵,每一处石景都城蕴藏着一段段民间故事。
在别力古台东南部瑙敏阿巴嘎巨型雕塑旁休憩了一会儿,与人交流方才进一步地探寻到了瑙敏阿巴嘎的具体含义、才知晓“瑙敏阿巴嘎”是该旗着力打造的一个文化品牌,其具体活动和主题内容是在这里举办的“阿尔鼎那达慕”上——“瑙敏”是蒙古语音译,汉语“碧绿、翠绿”的意思;阿尔鼎是蒙古语音译,汉语“人民、人民的”意思;“那达慕”是蒙古语译音,汉语意思是“为了表达丰收喜悦之情而举办的娱乐、游戏活动”。
绿色属于大自然的颜色,在地球上是范围最大的颜色,是人类和其它动物都喜欢的颜色,有生命的含义,瑙敏阿巴嘎象征着青春、健康、纯净、安全、无污染、充满活力和生生不息,代表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另外绿色在人的视觉分辨中是最强的,具有和平、宁谧、恬静的特质。瑙敏阿巴嘎真是一个令人心情舒畅、情绪飞扬的地方。
从别力古台南路与S101省道交叉处的丁字路口再出发,越过别力古台南外环的商务会馆景区后,上了一个不算太大的长坡后,在与路旁那些蒙古包、牛、羊、马,以及蒙古族同胞们生活场景的雕塑群神会了一阵儿,并为其留下了影像后,于12:33分许到达阿巴嘎旗地形模型立碑前,再往前骑就可以说是与别力古台镇插肩而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