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盖草原风雨骤 范家牧场留客住宿
环骑华夏、纵横中国 第一站之骑行纪实及随想录(33)
17:00时许骑过54km路牌处,尔后很快就到达在路况好坏的交接处,从这里开始贺—额线上的路况就完全变坏了,土路坎坷、坑洼泥泞,特别是刚刚进入滥路后不久那一段处在低洼处的公路,就整体上而言已无法骑行,与骑行者同时进入路段的大货车,其跋涉的艰难或步履的跚跚慢慢,比乌龟也快不了几许,甚至被骑行者推着车子跋涉都甩出了老远,推行者;在滥路上骑行颠簸或推行了半个多小时也没能骑出几公里,在越过一家旅游点后,骑上了一段较为平整,但依然坑洼不平的土路上时,迎面开来的摩托车停下来与骑行者攀谈了起来——
来人是呼和浩特市的洪先生,也是一位驴行天下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曾经骑行过不少地方,所以对长途骑行的自行车驴友充满了情谊和热情,在这里见到了骑行者便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他是到这一带出差公干(具体事宜笔者没有打听,听他与坐在摩托车后座上的当地人对话的内容,好像是在此联系生意亦或是做牛羊买卖),也是刚从宝格达山林场骑过来,早上就是他为刚刚迎面相遇的那位年轻车友送的行,他询问了骑行者的来路和去向后,看到骑行者这么晚了还在这个前不靠村后不靠点的地方,真是为骑行者担忧或着急啊!他建议骑行者就在附近找牧护借宿,再往前就更是荒芜人烟了;看到西边正要漂移过来的云雾和雨幕,还从自己身上脱下雨衣非要送给骑行者挡雨,真是草原逢知己、歧路遇贵人啊!
看着天际边越来越逼近的雨雾和雨幕,洪先生指着不远处通向草原深处的一条辙印清晰的便道,催促骑行者赶快去那家看看能否就近留宿,于是便与洪先生匆匆道别,沿着辙印清晰地草原便道向一家掩隐在草场深处的牧户的驻地骑了过去,几近曲折拐弯顺着草丛中的小道,于 17:50分大雨来临前骑到距离最近的一家牧户求宿,据在场的一对老人讲:这家牧户主人不在家,说是到乌拉盖镇上去接上学的孩子去了;他们是这里的雇工,男人白天在这里放羊,晚上他们夫妇在这里看家,从他们的年龄上看倒不像是个雇工(或许就是这家牧户的老人们也未可知),在这个荒僻的草原上谁愿意雇一对老人来放羊或看家呢?
本想这回可找对了地方,主人不在客人完全可以陪看家的一起,也算是多了个守护的人吧;只可惜骑行者完全打错了算盘,这对看家的老人并没有留下客人的意思,不是说没地方住,就是说是做不了主,总而言之是不能留宿、不能……,不过那位老妇人还是给骑行者指了个明路——指着前面一家牧户说你去他们那里吧,他们是汉族有地方住,一句话点醒了骑行者,不是不能住、也不是没地方,是缘于因了不同族类的不信任,他们不愿或不敢留骑行者住下,这也使得骑行者理解了在二连浩特市找不到住宿的缘由,那里的蒙古族同胞也是一样不愿意留下一个不同族类的人住宿,虽然骑行者不能理解这种隔阂的由来,但还是能够理解这些人的不情愿或不愿意,是有其实实在在的原因的,或许是长时期的积淀吧。
到了这个份上也就没办法再去求人家了,再看看已经近在眼前的雨雾和雨幕马上就要到来,被拒后无奈只得沿着草丛间的辙痕便道回转方向,骑向另一个牧户点,离开这家牧户不远,此时就有两条大狗追了上来,也不知是在为骑行者送行呢,还是想尽快把骑行者撵出它们的领地呢——虽然那个老妇人喝止了好几回,还是在骑行者背后追尾着送出了有一里多路程才善罢甘休、才打道回府; 18:00时左右,大雨已经来临,于是赶快穿上洪先生赠送的雨衣,冒雨回转到另一家牧户求宿,在这片草原上牧户间相距的距离不是太远,视野中透过那些云雾和雨幕虽能隐约间看得清楚,但需要在草原上绕来绕去,故也有个三五公里需要在草丛间跋涉或骑行,幸亏有洪先生赠送的雨衣挡着倾盆而来的大雨,才不至于被浇得成了落汤鸡,但也是浑身沁湿,第一次真正地感受到了草原风雨强大的魅力。
好在这场阵雨下得并不是很久,疾风暴雨也就10多分钟就过去了,接下来淅淅沥沥地雨水就不在话下了,此时此刻已到了两家牧户的草场交界处(有铁丝网分割),沿着两家牧户的草场交界处留有辙痕的草丛中的便道,不一会儿就又骑回到了公路旁,转了几个弯就又到了最近一家牧户的领地,此时雨幕已经远去,但草原上却留下了很深的积水,在辙道上淌着水骑到这家牧户的住房前时,虽有雨衣遮挡,但骑行者还是已经浑身都湿透了,一副很狼狈不堪的摸样;这时候主人家都在屋里躲雨,看到骑行者这副摸样,就被他们开门请入室内避雨——这是一家三口的牧户人家,主人家夫妇看上去大约都不到四十岁的摸样,有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子,住着的是一排北方较为普遍的两开门四间正房。
避雨时骑行者提出了希望能在此留宿过夜,可女主人并没有留人的意思,告诉骑行者:在她们牧场对面公路的一侧就有旅游点可以住宿,他们这里不方便住人,建议骑行者到哪儿去找住处,而男主人则说他们这里可不比城里条件很差,怕骑行者不能适应,听话音并没有完全将骑行者拒绝于门外,话语里还是有些转机,于是骑行者就赶快明确表示只要有个地方筹合一宿,有口饭吃就行,并表示还可以支付些费用——骑行者深知这里若不能留宿的话,在这个大草原上就真的找不到住处了、就真的再也没地方住了,所以就很期望他们能行个方便救救急。
男主人则表示要不就不留,要留就绝不收费,他说你能有多少钱,不管多少我们还看不上呢,随后就确定留下了骑行者,于18:30分成功地借住在范家牧场——汉族牧户范先生一家亲切、热情地接待了骑行者,吃饭住宿范先生都不收费,今天遇到坎坷和险阻不少,但遇到的贵人可也真是不少啊。
18:45雨幕已经漂移到了草原的南头,云雾也已开始逐渐散开或完全升高,西边的夕阳已经冲破了黑云的笼罩,其光芒径直射向草原的上空;牧户那白墙红瓦,其上烟囱林立的居室排房,已经完全沐浴在雨后的阳光下,草原上又是一片清新,雨停后范先生忙着去照看他家的羊群和正在施工的羊圈工地——骑行者也一同前往参观和浏览了他家的领地上所有的设施和正在施工的建筑——此时的范家牧场真可以说是一副温馨可爱、美丽绝伦的生活画面和天堂草原图景。
范家牧场正面这一排草原新居全部是砖瓦结构还算是宽敞明亮,而旁边的太阳能电池光板,展示出了草原牧户融入现代生活升华的画面;此外西边还有数十间全部是红砖砌筑的牲畜棚圈和一排还未封顶的草料库房,虽然在云层笼罩和夕阳照射下有些背光式的迷迷离离,但这种大兴土木的格局,和阳光冲破黑云照耀着整个牧场的画面,不正是范家牧场红红火火、气象万千的征候吗,看来范家牧场一定会在近期就更兴旺发达起来。
东边草地上停放着的是几台各种机械化牧业生产机具和红色黑色等色彩斑驳的轿车,以及视野中远处那个旅游点的亭台楼阁和蒙古包,则是真真切切地显示出了范家牧场的兴旺和发达的真实写照和未来草原旅游的长远图景。视野里的那么多轿车当然不全范家牧场的财产,但这些光顾者不是来搞建筑,就是来做生意,正因了那份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生意经了,如是范家牧场岂有不发达之理呢?看来近期不仅发达兴旺,还会财源滚滚呢。
南边簇新的砖瓦房和蓝色彩钢板轻型房屋,连同那停放在草原上与其相辉映的拖拉机,以及正在休闲地啃吃着草地上青草的那些膘肥体壮的羊群,再加上雨后的草原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碧绿青翠,连同升上天际的云层,不仅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绝伦天然的天堂草原胜景,而且也构成了范家牧场未来发展前景和蓝图的灿烂辉煌。
乌拉盖草原风雨骤 范家牧场留客住宿
环骑华夏、纵横中国 第一站之骑行纪实及随想录(33)续
20:00时许吃晚饭,好客热情的主人一家热情接待了骑行者,虽然没有象当地蒙古族人那样有浓香的奶茶、香喷喷手抓肉、雪白的奶豆腐、可口的马奶酒、以及尽情的豪饮,引吭高歌;但汉民族的米饭烧菜也同样是那样的美味和热气腾腾,骑行者被大雨浇淋后的凉透了的身心一下子就温暖和慈润起来了;饭后与主人家拉起了家常,骑行者自然敞开了心扉由衷地感激主人家的关照和热情款待,主人家也亦毫不讳言地、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起初为什么不想留客的原因——
女主人一开始并不想留下骑行者住宿,这时她才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在乌拉盖草原上寂寥无人空旷无垠,他们作为汉族牧户在周边,对来往于乌拉盖草原上的客人们,并不是很了解,因此也并不踏实放心,他们自然心里清楚明白,留错了人会遭逢不测或大的劫难,岂可大意或贸然留宿陌生人,经过交谈觉着骑行者还是个靠谱的人便爽快地答应留宿了,并且回绝了骑行者所说的付费承诺,他(她)们留下骑行者是因了他们的善良和纯朴,也是因了骑行者的孤旅骑行,在他们看来骑行者应搭伴,至少两三个人才行,一个人的安全还是有很大的风险——是啊!可找个伴儿是何等的艰难呀,孤旅骑行都是有风险的,但风险也是完全可控的,这一点确实得到了验证。
范先生一家三口,正在乌拉盖读中学的孩子也放暑假回来了,他们还有已经退了休的父母在乌拉盖镇上居住,据他们介绍: 乌拉盖管理区所在地巴音胡硕镇,作为整个乌拉盖大草原的政治、文化、经济的活动中心,在一望无际碧绿的天然草原中,可谓是青山绿水环抱;走进乌拉盖草原深处,视野里就会呈现出一派大都市的美景:环境优美、高楼林立、鳞次栉比,跃入眼帘的是豪华宾馆、各种超市、办公楼、住宅楼、商业楼、教学楼、新型工业园区等建筑和设施;管理区内不仅购物方便、交通便利、文化教育、蒙汉学校、一流幼儿园、全部实行了15年制免费教育,而且还有中心医院、医疗社保、低保等实现了城乡全覆盖;这片昔日荒凉闭塞的草原,如今已成为神奇的草原,并且正在以以人为本的生态化、信息化、商业化、市场化、人文化、规范化等神奇魅力,成为蒙、汉、回、满、藏、达斡尔等多民族生活聚居、科学发展的人间乐园!
从乌拉盖放暑假回来的小伙子还说,乌拉盖(巴音胡硕镇)的夜景也非常美丽,花灯齐放、灯火辉煌、如同白昼;四通八达宽阔的柏油路伸向远方,街上行人、车辆川流不息,大有草原不夜城之壮美并不是天方夜谭——乌拉盖管理区投资新建的景观大街、兵团公园、北海大街、南湖公园、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以及两处休闲广场等旅游景点会令人感到美不胜收、心旷神怡、留恋往返,仿佛会令人感觉是走进了魅力神奇的童话世界。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的给个发展方针和政策,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草原,乌拉盖草原落实“双权一制”到位,草场牛羊全部承包到户,解放了生产力,广大牧民靠科学养牧和勤劳致富,草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给这寂静的千里草原带来了勃勃生机;范家牧场承包有大片的草原牧场,饲养和放牧着两群羊,一群雇人牧放远在草原的更深处,一群由自己牧放,采取早出晚归的牧羊方式,他们一家现有三代精神饱满地建设着新牧区科学养畜、勤劳致富,在“国家生态保护奖补机制”政策指引下,全部达到了增绿、增收的任务。
笔者在心底里猜想,这一切或许还有上一代人的辛勤付出也未可知——骑行者没好意思询问范先生的父辈与兵团知青时代的渊源,由于笔者知道兵团、知青时期已经率先开启了汉族牧民的先河,所以心里面就一直在想他或许就是因了他们的渊源,才成为现在乌拉盖大草原上的汉族的牧户;因为从前骑行者心里可从来都没有过汉民族在乌拉盖纵深处生活繁衍的概念啊,今天能留宿乌拉盖大草原,其间的渊源已经为破除骑行者固有的观念提供了一个契机或佐证已是毋庸置疑的了。
看得出范家牧场的财富和发展或着说前途真的是一片光明,非常令人羡慕、前景无限美好,骑行者自然也能体会得到范家牧场对未来的那份前景的憧憬和发展蓝图的信心百倍;当我们聊到内地一些乡村的生活状况和富裕程度时,发现大多数家庭的收入都还抵不上在这里受雇牧羊的收入呢;还真为他们高兴和自豪,乌拉盖草原牧户中的生活水准和财产的大幅度提升,不仅凸显了狼图腾草原人间乐园这张生态名片的得天独厚,而且也说明了牧区改革发展已经取得了更多惠及于民生领域的丰硕成果。
范先生高兴地满脸绽放着笑容,他告诉骑行者:如今他(她)们家和周边牧民,户户有了砖瓦房、有了风光互补新能源长电、手机电话、牧业机械、暖棚暖圈、青储饲料为科学养畜、建设养畜、舍饲、半舍饲喂养铺平了道路,牧户足不出户就能收听收看很多丰富多彩的无线电视节目和致富信息;录音机、照相机、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搂草机、打草机、拖拉机、越野车、轿车、草原新居美观大方,应有尽有;如今乌拉盖草原的广大牧民家家都过上了与城市里差不多一样的现代化生活。
笔者在交谈中曾向范先生索要名片,并提到了有名片也好对外销售之类的言词,但范先生则说他们不需要名片(也没有名片)就有人上门来收购,这里完全是卖方市场,大批量的羊群虽然处在乌拉盖草原的深闺中,但市场经济下市场的魔力早已伸向了草原的纵深处,他们确实犯不着去为销路操心,自有市场的力量帮他们在运转,帮他们处理销售的问题——说到这里笔者突然想到了洪先生,就是那位在大雨来临前脱下雨衣送给骑行者的洪先生,他们从呼市或包头一带到这里来,如果是为了生意而来,那除了木材以外(因洪先生到过宝格达山林场)不就是牛羊了吗?
据范先生介绍;盛夏的乌拉盖草原是百花盛开、百鸟齐鸣,尤其生长在乌拉盖草原深处的美丽的千万朵芍药花更吸引着广大游客,芍药花是非常珍贵稀有的中药草之一,可惜的是时节并不等人,骑行者到这里时芍药花早已去朝拜百花仙子去了,要与他们亲密接触还得等到来年才行,为了消除这份遗憾,范先生便把他用手机拍摄的芍药花图片打开递过来给骑行者浏览观赏——芍药花像一朵朵草原盛开的山丹花迎风怒放、火红的则耀眼、洁白的却如雪,中草药花香飘万里、芍药花美丽若仙子,这样的草原、这样的花海自然是非常吸引游人的眼球、自然也会令人留恋忘返。
据范先生讲:为了保护乌拉盖草原境内的芍药和草原特有的原生植被,乌拉盖管理区积极带动相关部门开展全范围的保护芍药工作,并经常深入到他们牧户中进行宣传,对草原上芍药和野生药材进行了特殊的关注和保护,要求他们牧户在开花打籽的季节杜绝放牧,严防对草原上芍药和其它药材等的乱采乱挖,严禁一切破坏草原的行为,以求达到不断改善整个乌拉盖草原的生态环境。
如今乌拉盖大草原上,那一片片绿色的海洋里,每年的花季时节高贵的芍药花与美艳的山丹花在无垠的草原上争奇斗妍,片片白云在碧空无尽的蓝天中悬飘,一幅大自然的美景真是出神入化——妙手回春盛夏无酷暑,神来之笔绿草碧连天;笔者虽然错过了最佳的花期,进入这块神奇的草原后,通过欣赏范先生所拍摄的花海和花丛图片领略到其中的美丽和绝伦,依然也很快就被这块大自然的杰作所溶化,依然感觉到了心旷神怡和美不胜收。
今天一大早从哈拉盖图出发,一路上已经尽情地观赏和揽胜了贺斯格乌拉牧场原生态天堂草原的秀美风光,在贺斯格淖尔还见证了活灵活现生动逼地真地再现了乌拉盖草原狼图腾生发湿地上的风暴和骤雨,同时也见证了舍佰尔图边防派出所和固腊卜 赛罕乌拉以及对面有红军崖的亲情和胜景,做到了把草原骑行和草原旅游亲密的结合,可谓是长途骑行中非常精彩的骑行了;如今千里迢迢来到乌拉盖大草原的纵深处,留宿牧户家又亲身体验了大草原上的人文关怀,自然是骑行中可遇不可求的幸运和福分了——
在汉民族的牧户家里,虽然没有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伴随着蒙古长调飞荡着千里草原,但住宿的房间周边鸟语花香,骑行者和主人们陶醉在浓厚的亲情和欢乐之中,在喜庆欢快的氛围之中我们还留下了合影,留下了在乌拉盖草原牧户中留宿的情怀,留下了乌拉盖草原牧户博大的胸怀和淳朴善良的音容笑貌以及人生中最最难忘的瞬间和友爱情谊。与当地牧民兄弟亲密接触后,对草原、对草原上人们的纯朴和善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或理解,对这片大草原更充满了敬意、感恩和亲情。
美丽背后的隐忧 风沙肆虐的缘由
(乌拉盖湿地-伊和淖尔谷地的呻吟)
环骑华夏、纵横中国 第一站之骑行纪实及随想录(34)
清澈秀美的乌拉盖河发源于兴安岭宝格达山西麓,由许多泉水汇集而成,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内陆河,也是全国第二大内陆河;乌拉盖主要由巴拉嘎尔河,色颜勒吉河,高力罕河和彦吉嘎河等汇聚而成,在胡稍庙与支流色也勒吉河汇合后向西流入乌拉盖草原戈壁,上游处于山地丘陵、河槽狭窄,进入波状平原、河床平浅,在伊和淖尔洼地消失;乌拉盖河蜿蜒曲折,似一条银色的哈达镶钳在绿色的大地上,沿河床一侧生长的红柳更将其装点的美丽而大方;在河畔举目远眺,可谓是青山如黛、绿水蜿蜒、林木茂密,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仿佛就是一幅巨大的山水画。
乌拉盖河蜿蜒曲折、水量稳定,似一条银白和翠绿相叠在一起的飘带随风飘荡在整个乌珠穆沁的天堂草原上——全长360km的乌拉盖水系的年径流量约1.45亿立方米,整个流域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整个水系像血脉一样,乌拉盖河就是其大动脉,最后连接乌拉盖河的是位于其未端的伊和淖尔,进而在此形成了巨大的湿地草原; 伊和淖尔在地图上曾经是一片42平方公里的蔚蓝色湖泊,十多年前水泡子里还长着一人多高的芦苇,水面也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在湿地之外连接着的是更加广袤的东乌珠穆沁草原。
椐东乌珠穆沁旗农牧业局的数据显示,该旗有天然草场6917万亩;全都是生长发育在中等湿度条件之下,草层更高更密、种类更为繁多与典型草原不同却以草甸草原为主的草原;在草原带和荒漠带,尽管气候干旱、降水不足,但在地表径流汇集的低洼地和地下水位较高之处仍可形成草甸;大范围的草甸使东乌珠穆沁成为整个锡林郭勒大草原最为核心、牧草最优质的地区;东乌珠穆沁之所以形成草甸草原与乌拉盖湿地和乌拉盖水系有很大关系。
虽然我们墙上挂着一幅幅地图上,伊和淖尔仍被标注为一片蔚蓝,但是这些年东乌珠穆沁旗地区一直缺水;据报道:目前在6534万亩可利用草场中,退化草场3037万亩,包括重度退化169万亩以及沙化51万亩、盐渍化353万亩;水紧张的原因据说就是缘于乌拉盖河上的那座水库——
始建于1980年水库,当时截断水源只用于草原开垦,乌拉盖水库(从东乌珠穆沁旗驻地乌里雅斯太镇往东210公里,)它依山而建,水库西侧的一个山包两边各有一道大坝,最长的一道有1000米左右;
据说水库几乎从来就没有向下游放过水,除了因为水库本身的渗漏,下游十几公里范围内的草原还可以看到夏秋繁茂的痕迹。而在距离水库130公里处,河道彻底干涸; 据有关方面报道: 2004年伊和淖尔的最后一汪水也消失了,随后几年间下游干旱日益严重,湿地残存的几块水泡子也陆续干涸,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沙化或碱化。
乌拉盖据管理区网站介绍:乌拉盖管理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12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升级为自治区级绿色产业开发区;从1993年到2003年一度希望发展农牧业,陆续引进过二三十家农牧业企业,但总投资额只有几千万元;后来矿业在内蒙古其他地区发展起来,乌拉盖管理区也好像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这个开发区目前各种职能部门齐全,很气派的新办公大楼已经竣工等待搬迁,与新楼并列的是同样崭新的国土资源大楼、国税大楼、地税大楼、公安局大楼等,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乌拉盖开发区曾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开发区”。
乌拉盖管理区境内分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预测煤炭储量在100亿吨以上,骑行着一路骑过来的白音华和霍林河煤田就属于同一条成煤带,而贺斯格乌拉煤田和农乃庙煤田煤炭资源总储量则在24亿吨以上,其中农乃庙煤田位于管理区巴音胡硕镇东7.5公里处,而贺斯格乌拉煤田一座露天煤矿其中一期规划建设年产就有600万吨;依托上述煤矿当地已规划建设年产110万吨合成氨、200万吨大颗粒尿素生产线和年产300万吨甲醇等煤化工生产项目。
除了煤矿耗水,我国合成氨行业平均吨氨耗水超过50吨,110万吨合成氨一年即需水5000万吨以上;每吨尿素平均耗水约15吨,200万吨大颗粒尿素生产线就需要3000万吨用水。除了锡林河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这个巨大的园区还没有多少企业开工,骑行者就不得而知了;乌拉盖水库算是锡林郭勒大草原上最大的水库了,不过水库总库容量也就区区的2.48亿立方米;在正常水位每年能提供工业用水量4760万立方米,虽属大2型水库,但在如此巨大的投资面前仍然力不从心;在很多年里水库不放水的目的就是蓄容,从而保障这一供水能力;水库多年来未向下游放水,那么水去哪了就是显而易见的事体了。
美丽背后的隐忧 风沙肆虐的缘由
(乌拉盖湿地-伊和淖尔谷地的呻吟)
环骑华夏、纵横中国 第一站之骑行纪实及随想录(34)续
毋庸置疑上游工业截水导致湿地之死、地表水不足后抽取地下水、地面能蒸发的水分越来越少、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了湿地消失、造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生态损失;几乎全部草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乌拉盖湿地的悲剧可能将继续上演;由于上游截断水源发展矿业及附属产业,曾经的乌拉盖湿地已干涸;草原危机渐深,乌珠穆沁草原正奄奄一息;乌拉盖水库截断乌拉盖河水以来,致使乌拉盖河流域下游湿地逐年干涸、草原逐年退化、植被已经从湿生植物逐渐演替为衍生和沙生植物,大量的湖泊消失,裸露的湖底已经成为北方沙尘暴的重要渊源——伊和淖尔谷地肆虐的风沙所形成的沙尘暴,从此一路向南刮过去,不仅席卷了北京、华北,而且还深入中原直抵华南,真是令人惊讶不已,催人思索和呼吁不已啊。
位于乌拉盖管理区境内哈拉盖图农牧场巴音陶海东 部3km 处的乌拉盖水库,水库库容量约为 2.5亿立方米,在这一方水土上可谓是水映篮天、空气清新、气候凉爽、景色宜人,库区周边野花遍地,蘑菇、黄花、芍药随处可见;水面上则不仅有群鱼跳跃,而且还有白天鹅、野鸭、大雁以及其他各种水鸟嬉戏于水中,或时起时落、或翱翔于蓝天,给这千里草原增添了无限生机。
这里的自然风光、温度、湿度、风速、日照等条件极适宜开展避暑度假旅游;当人们走进水天一色、碧波万顷的乌拉盖水库(内蒙古第三大水库)的地界时,不仅可以体验独具民族特色的水上风情,还可以参加钓鱼、划船、骑马、射箭、摔跤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草原旅游项目,体验具有民族特色的草原生活。
自从骑行者越过霍林河城区向北骑上S101省道进入乌拉盖草原以来,先后经过了哈拉盖图农牧场、贺斯格乌拉牧场、贺斯格淖尔及其狼图腾草原;自从在哈拉盖图农牧场与乌拉盖水库插肩而过后,就一直都是在乌拉盖河的另一个之流的上游骑行,所以一路上所见所闻都是令人自豪的“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所见所闻的都是蜿蜒的乌拉盖河静静地徜徉在碧绿草地上——两岸风光秀美、河畔草高林密,以及白桦林、野生动物和遍地的牛羊等大自然的美景;看到的是乌拉盖草原观光旅游、草原生态保护、煤电开发等新型工业化化发展项目;自然是没有看到伊和淖尔那最后一汪水的消失和湿地残存的那几块水泡子的陆续干涸和草原碱化、沙化这样的荒漠化景致,但是一路上在内蒙古高原上骑行,所看到的其他草原上大片荒漠戈壁还是触目惊心啊。
虽然也没想到乌拉盖水库会给下游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莫名的惊诧不已过后,真的是令人心痛和惋惜,人类的发展和繁衍一直都是处在一种矛盾和尴尬的处境里,美丽背后的隐忧和风沙肆虐的缘由都一起摆在了眼前,在乌拉盖5000多平方公里的广阔的原野上,丰富的自然资源、种类繁多动植物,都是人类发展需要的重要物理性资源;姑且先不去理会其他丰富的矿产资源,就100亿吨左右的储煤量已是足够让人类疯狂的财富了,没人能挡得住这么大财富的诱惑,不去开发那是不可能的,这一点所有的人都懂得。
虽然水资源也十分丰富——地下水储量达78.6亿立方、地上水总量达17.4亿立方米(境内还有内蒙古第三大水库,库容达2.48亿立方米,可养鱼35万公斤左右),但是人类和草原上的500多种野生植物、几百万头(只)牛羊(马)等牧养动物、数目不详的野生动物齐来分享,再加上草原矿业及其附属产业之间的用水,草原上的草场植被及人畜与矿业争水情况已很明确——显然通过坝体渗漏保障下游数万平方公里草原的生态用水真正是滴水难成涌泉啊。
出路在那里完全就在乎于我们人类的选项了,其实乌拉盖丰富的矿物资源,埋藏在哪里是永远也跑不掉的,作为中国的能源储备存在哪里不是更心里踏实些吗?何必急于一时,一窝蜂地上那么多的项目呢,细水长流式的开发不是更符合国内的能源结构状况吗?如今国际上能源价格越来越低廉,我们何不多多进口,多多消化外来能源,从而也有助于企业走出去,有助于国家消费外汇或购置国外矿产的能动性;更重要的是能够缓解国内矿产资源的掠夺性开采所带来的资源枯竭或环境恶化等诸多弊端。
当然一窝蜂地哄上和一窝蜂地哄下都是不可取的方式,因此限制草原上矿业开采的力度和强度就成了首当其冲的措施了;减产和限产是必不可少的动作,这其实就是从工业园区里为草原争些水资源,也好让“乌拉盖水库在缺水时会向下游放水”,变成不缺水时也放水的常态化方式, 保障生态用水川流不息的母亲河年径流量,进而还乌拉盖河下游以及整个乌拉盖大草原下游一个湿地水资源稳定水平。
使得被吸引前来乌拉盖观光旅游的国内外大批游客 ,不仅能够看到乌拉盖河蜿蜒曲折,似一条银色的哈达镶钳在绿色的大草原上,而且在举目远眺时,能够看到这里青山如黛、绿水蜿蜒、林木茂密,仿佛是一幅巨大的山水画的景致。
不仅能在 乌拉盖河的未端看到巨幅湿地草原里蔚蓝色的湖泊伊和淖尔及其水泡子里不仅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芦苇,其水面宽阔的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而且还能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看到乌珠穆沁晴空万里、百鸟歌唱;而骑行者则在碧绿的原野上飞驰时,在路边能有野兔、旱獭偶然一闪而过,在视野里远处依然是牛羊遍野、马群悠然自得、几十匹骆驼昂首挺立,一簇簇火红耀眼山丹花、一片片洁白如雪的芍药花飘香万里。
国防公路上虽破败不堪 乌拉盖草原里情谊难忘
环骑华夏、纵横中国 第一站之骑行纪实及随想录(35)
乌拉盖大草原上的早晨比别的地方要来得早些,5:00点多钟就天色大亮,骑行者醒来时草原上已经是一片光芒四射、漫垣草地生辉了,范家牧场一派生机勃勃、阳光明媚,笔者起来时范家牧场的主人早就到草场上打点伺候着羊圈或羊群的事宜了,正忙得不可开交。
女主人则正在烧火做饭,只有刚放假回来的孩子还在睡着懒觉,范家牧场的早晨就是这么的按步就班,井然有序地开始了新一天的新生活;由于骑行者的到来,女主人还要为此早早地准备饭菜,虽然并没有改变了人家的生活节奏,但着实是增添了人家的负担。
骑行者自然觉着非常过意不去,便提出不要为骑行者准备别的饭菜了,就把她们蒸好的花卷给骑行者带上几个,路上做干粮就行了;由于这一带的路途全是土路坎坷不平,非常难骑怕晚上出不了草原和山岭,所以骑行者也是须要匆匆赶路,也确实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热饭或热菜了,带上女主人给的五个花卷(接下来的一整天就靠这些食物支撑着骑到了五岔沟)便匆匆而去。
由于范家牧场的男主人一大早就忙个不停,也没有机会打个照面,走时不曾与男主人道别真是十分遗憾,受了人家的恩惠不能当面道谢真是一辈子都无法释怀或真正放的下来,总是有一种莫名的遗憾存在心头啊。
7月13日早上6:00时许,谢过女主人一家的盛情宽待和帮助,从范家牧场出发,不一会儿就骑出了草场,回到了昨天骑过来的贺-额线上,来到坎坷不平、泥泞坑洼的滥路上——由于这一带湿气充足、土壤肥沃,禾草便在草原大肆蔓延,这里是高大密集植被生长和存活最有利的环境,这里以丛生或群集的禾草为主,这些禾草不仅发展出盘根错结的根茎草垫,而且还有高低不平的外表的植被,构成的草原类型是典型的丛生草原。
回望草场纵深处的范家牧场,眼前十分清晰明了的车辙道路,蜿蜒着伸向草原深处,伸向范家牧场的核心区域,视野里那几间白色调的正房,和西、南两侧红色调的砖瓦房,镶嵌在碧绿青翠、空旷无垠的草场里,与东侧的牧业机具以及建筑施工机具,一起构成了一幅田园诗般的美丽景致,若再远眺一下,远处草原上起伏的山峦和湛蓝色的天际,所呈现出来的更是一派祥和自然、天堂草原上的美仑美奂,寂静无声中更显得神秘莫测,奥妙无穷。
8:00时许到达S303省道与贺-额线相交汇的岔道口,S303省道当地人都称其为国防公路,笔者在骑行综述中就指出:从乌拉盖大草原向北的国防公路糟糕透顶,最美的草原伴随着最滥的公路,一直到宝格达山林场还不算完,滥路一直延续到了五岔沟的林区防火保护站处与南北向的301省道交叉的岔路口,在最美的草原上骑行最滥的国防公路,真是现代国防事业上的最大黑色幽默了,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路上一堵就是好几天的盛况和排起来的长龙,竟然成为了路途中的独特景观,而叫苦连天的司乘人员们的呐喊却淹没在草原的空旷和无垠中,自然是没人去理会。
笔者不竟要纳闷:我国真的可以如此地国防下去么,虽然并没有迹象显示这里有被侵犯的可能,但我们能如此地对国境线上如此的交通状况不屑一顾吗?或许没人愿意看到这条路上的路况和交通囧境,或许也有大货车的超载或其他诸多原因的存在,但这一切都无法构成我们的国防公路可以如此滥下去的理由或借口,政府和国防部门的疏漏真是令人吃惊啊!
在这个丁字形的岔路口,骑行者看到了昨天就在骑行者后面跋涉的大货车——其中一辆大货车就是骑行者与洪先生相遇后,得知前途已无法找到合适的住处后,率先想到找个车搭一程,天黑前找个住宿的地方时碰到的那辆大货车,骑行者曾经请求其带一程到前面的住宿点宝格达山林场,没想到他们只开出了连二十公里都不到的地方就堵在这里了,如今过了一个晚上了还不知须要等多长时间才能有所行动,相比较而言骑行者算是太幸运了,没能搭上这辆车看来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能够在荒芜人烟的乌拉盖大草原上借宿范家牧场,真是骑行者修来的福份啊!范家牧场不仅仅是老范家的福地,也是骑行者的福地洞天啊!此时此刻的感恩之情怀就禁不住又提高了一个层次,而洪先生和范家牧场的主人的形象就更加的伟岸和高大了,真实的感慨真是“国防公路上虽破败不堪 乌拉盖草原里情谊难忘”啊!
这些车辆与其他几辆大货车一起被堵在丁字路口贺-额线这一头,而在与贺-额线相交的S303省道上则前后排满了几百米上千米的车辆长龙,路口一辆中国公路-路政307执法车辆停在那里维持交通秩序,一问才知是滥路的另一头也堵车了,路政部门只好这一头也不放行,等待纾解。
到达路口后很多司机都来寻问那一头的情况,只可惜骑行者并不从那一头的起出发,所以也不明就里,自然也无法排解他们的困惑和疑问,看到这种状况后又得到了这样的答案,直到现在才明白过来,从范家牧场骑过来,十多公里的路途上为十么连一个车影都没看到过,原来是两头都堵着呢——真是令人唏嘘不已啊!
当然了如今的国防公路成了这个摸样,堵塞的如此严重,也与这些大型货车的无情碾压和超载分不开,当年修建的国防公路或许未曾考量到有这么多大型的货车在此通货,等级自然不是很高,可如今能沦落到这步天地,使人们所料不及的是已经有些时日了,据说是整个S303省道,一直到乌拉盖都是如此状况,就有些令人难以接受或难以理解了。
丁字路口的堵车状况和国防公路上的滥路坑洼,看来短期内是难以化解的事实存在,这不禁使骑行者有些许的担忧和无法名状、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生发出来,堵路堵车自然堵不住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在此与司机或路政上的人员一起为国防公路的今昔慨叹或杞人忧天后,请一位司机给骑行者在此留下了纪念影象后,便与他们匆匆告别,踏上了前往宝格达山林场的路途。
继续上路后,路况虽然还是很差,但草原上的景致却越来越好,这一带已经是最广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东北边缘地带,再往前就是分割和区分锡林郭勒大草原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大兴安岭西段的宝格达山林区及其余脉和沟岔,这两个大草原相距虽不是很远,但草原环境梯度却被相分隔的比较明显.
这里于水气缺乏无法维持永续植被的其它地方相比更有利于草原形成,在湿季和没有重大干扰时,还常常有利于木本植被生长;草原扩展到现代规模的情况,当然并非所有的天然草原都渊缘于与气候相关的环境,而这种亚热带高纬度部分地区的丛生草原就是出现于季节性泛滥或浸水,产生并维持大型草原。
沿着S303省道继续骑行前往宝格达山林场,当然在北部边陲及其国防公路上,并不全都是令人不快和烦心的事情,除了滥路还有美景,一路上全是有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草原和散发着扑鼻而来的禾草香味的大草原,这里确实是一块有着得天厚的人文环境和旅游资源的宝贵地方,也就是在这里来到草原的人们才了解或理解什么是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
10:00时许到达宝格达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石碑处,这里是草原和林区相交地带——乌拉盖草原和宝格达山林场在这里分界,这片由气候干旱所造成的最大片天然草原区属于温带草原,温带草原通常位于沙漠和温带森林之间;热带草原与稀树草原(savanna)出现于相同地区时,植被类型之间的差异自然是视乔木多少而定,当然温带草原上同样也可能散布着一些灌木或乔木,越是在接近森林或灌丛地的地方,草原和森林的界线就越显得较为模糊了。
越过这些处在亚热带地区非常潮湿的密集型草原,S303省道就象一条腾空而起的马路.好似通天的天梯.沿边防公路骑到这里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处——不难发现许多原本被视为天然的草原如今已被认定是先前生长于边陲干燥气候的森林,因早期人类的干扰使它们转化的结果,而草原与人类交互影响的漫长历史,可能决定了这部分草原的面积和特点.
这些地区的草原大致已因林业、农业和工业(农垦和露天煤矿及其坑口石化和电力项目)活动而大幅改观,这一点骑行者一路的见闻自然已经给出了答案:农垦和露天煤矿及其坑口电力和石化项目无疑展露出了脉络,并为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到了宝格达山林场,远远看过去,视野里茫茫山野中的一片片白桦林,仿佛正在告诉骑行者,自己已经从锡林郭勒大草原、从乌珠穆沁大草原、从乌拉盖大草原骑到了大兴安岭的宝格达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宝格达山森林就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