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艾波涛的头像

艾波涛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04/17
分享
《辙碾呼伦贝尔 梦断额尔古纳》连载

第一十三章 宝格达山林寂静无声 五岔沟美景绚丽夺目

 

宝格达山林寂静无声 五岔沟美景绚丽夺目

环骑华夏、纵横中国 第一站之骑行纪实及随想录(36)

10:00时许到达宝格达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石碑处——宝格达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前身是宝格达山林场(宝格达山蒙古语意为圣山),始建于1956年,最初为森林经营所,1958年10月扩建为国有林场;宝格达山林场位于乌拉盖草原东北部,属大兴安岭西南麓,林场境内有大小河流十多条,是乌拉盖河高勒、色也勒吉高勒、乃林郭勒等河流的发源地。森林主要以天然的次生白桦林为主,混有少量人工落叶松林。

距宝格达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石碑处不远处,公路对面另一个山包上和山腰里红砖围墙里白墙红瓦式的建筑,以及围墙四角上的岗楼,昭示着这里是某边防连队的营地,这座座落在草原和森林相交融的地界上的营地,虽然只是静静地横卧在路边的山腰上,却让人感到了一种踏踏实实的安全感,这里距边境线肯定不是很远,但骑行者已经感觉到了边境线上的庄严和凝重,这里有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在卫护着国家的尊严,卫护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骑行者到达这里,那种安全感油然而生,自豪感亦油然而生。

宝格达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由于地处森林草原带,白桦林限于在阴坡成片分布或岛状分布,林木组成简单,结构整齐。森林公园内自然植被处于森林向草原过渡的地区,森林与草甸、草原交错分布,景致动人,景观独特。森林公园里的森林植被景观主要是白桦纯林和少量白桦———重点森林风景资源基本情况是山杨林为主,并且是纯林,森林植被多以,胸径达24cm以上,树高达15m以上的白桦林。形体伟岸挺拔,青翠秀美,树冠相连成为森林公园独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森林景观;在森林公园内山地草甸发育形成的草甸植被景观完全可与新疆天山林间草甸相媲美。

进入宝格达山林场,终于看到大面积的白桦。在骄阳的辉映下,树干已不是简单的泛白,而是呈现出耀眼的银色。天蓝得像浆洗过的缎子,林间的草地虽然枯黄,却厚实暄软,除了偶尔开过一、两辆运送木材的大卡车,整个山林都是那么的寂静无声,骑行者每每在上坡时都要停下来或推着车子行进,自然可以拍一些照片,并深呼吸品尝一下森林树木的味道。

进入宝格达山林场,林场的风光确实很美,一片片的白桦林呈现在视野里,可骑行者却无心欣赏——山地上辙下的公路不仅蜿蜒曲折地在山间盘旋,而且在海拔高度上也一直在往上升高,路况却依然是那么的糟糕,道路已经不再有完整的路面了,只有大型货车碾压过后所形成的坑洼不平和干硬的泥浆辙痕以及与碎石块混合的翻浆路面,其上无数的大坑和深深的沟壑一次次的听到了过路的轿车底盘磕碰和刮蹭拖底的声音,能正常骑行的路段可谓少之又少,与一路骑过来的所谓国防公路一个模样,加上这里的上下坡就更是难骑了;好在昨天就从洪先生和那个相对骑行的年轻车友嘴里得知了这些状况,早就有了心理上的准备,也已经见怪不怪了,但还是难逃在此路上颠波栽跤的厄运,好在摔倒了再爬起来,不管什么样的路都的骑过去,都得向前进。

从乌拉盖大草原经宝格达山林场去呼伦贝尔大草原,不仅还须要越过五岔沟和白狼镇,而且还要越过阿尔山市,路途自然是非常的遥远了;现在进入宝格达山森林深处骑上的依然是一条古怪的土路, 这条路虽然是一路骑过来的国防公路的延续,但和前面经过的路况一样已不是正常的路,这路显然和一路骑过来的国防公路一样是重型卡车碾压后几乎已达到了要被废弃的程度,但国防部门却一直留着供人们瞻仰他们是如何的不作为——

所谓的国防公路上,到处都是那种好像砸得稀巴烂后又被冻结住的奶油式的泥泞和高高拱起的坎坷硬泥板块,旁边则是不知深浅的水坑,以至于使得那些自驾游的轿车再小心也无法避免被刮擦底盘的梦魇,而两边的森林在阳光的下也仿佛成了鬼魅的身影或手臂,这条路上四个轮子的轿车或大卡车大部分时间车速都无法超过10码,当然了由于他们消耗的是油,毕竟他们还是要比我们我们骑自行车消耗的是脂肪的骑行者要快那么一点,最令人欣慰的是心理上的优势,骑行者路的终点就在心里,而滥路的终点就快到了,就在不远的前方。

进入宝格达乌拉国家森林公园时手机也已经没有服务信号了,骑行者只有一步一步地向前骑或向前推,那些大货车或底盘低的小轿车则慢慢开着,有时候在个别地段甚至还不及骑行者的速度,一路上只有那些令自驾游车主们羡慕或膜拜的大越野——疯狂的大越野车还在不停地超车,也难怪他们自然也想尽快走出宝格达山林场这段路面上布满了各种大坑和泥泞的盘山公路,而平安地到达前面的阿尔山。

进入宝格达山林场的山地后,沿途并没有看到多少车辆通过,偶尔会有一辆自驾游的车辆开过去,车上的人们大都对骑行者友好地喊声加油或说些鼓励的言语;在半山腰蜿蜒曲折的拐弯处,当然也会有一些本来就是骑行爱好者的自驾游车主,突然会停下来要求与骑行者合个影、照个相留下永久的纪念——其上有美丽的白桦林绿色的树叶和斑驳的树影、弯曲的盘山公路,再加上骑行者和虽自驾到此但衷情于骑行的驴友,也算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了。

14:00时到达宝格达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所在的山顶平岙间,路口有巨幅的宝格达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分布图、宝格达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图展版,分别介绍了宝格达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分布和总体规划——

据介绍,锡林郭勒盟目前正在这一带实施林业建设6个百万亩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天然林保护、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建设百万亩水源涵养林工程,其中之一就有与天然宝格达山林场挨着的“第二个宝格达山林场”届时就会展现在世人面前,工程将增加宝格达山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乌拉盖河源头生态水源涵养能力。6大工程已全面启动,百万亩樟子松工程已完成造林85万亩,百万亩沙地榆工程已完成围封保育90万亩,百万亩灌木柳工程已完成55万亩,百万亩水源涵养林已完成造林46万亩,百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已完成5万亩,百万亩沙地重度沙化区综合治理已完成13万亩;工程全面建成后(2017年),将建成一个比较稳定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初具规模的林业产业体系。

宝格达山林场位于乌拉盖草原东北部,属大兴安岭西南麓,林场境内有大小河流十多条,是乌拉盖河高勒、色也勒吉高勒、乃林郭勒等河流的发源地;森林主要以天然的次生白桦林为主,混有少量人工落叶松林。宝格达山林场总经营面积为119.25万亩,其中有林地23.1万亩,宜林地79.35万亩, 产桦、杨、柳、山榆、松等树木,还生长蕨菜、口蘑、木耳、黄花等土特产品和白芍、赤芍、参等贵重草药,山林深处有驼鹿、麝、野猪等野生动物。

管理处大楼看上去有些陈旧,底层的门口两侧都分别悬挂着内蒙古宝格达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东乌珠穆沁旗宝格达乌拉山林场等四块党政部门的牌匾(左侧用蒙文书写、右侧用汉字书写),这里是宝格达山林场的核心地带,就是农垦时期的55团所在地,作为林业团曾经是木材的供给团,经过几十年的沧桑变幻,如今已成为森林保护和森林公园建设的核心区域和核心管哩部门。

 

 

 

 

宝格达山林寂静无声 五岔沟美景绚丽夺目

环骑华夏、纵横中国 第一站之骑行纪实及随想录(36)续

 

今天一路上没碰上几个人,但都无一例外地提醒骑行者,路难骑山难爬,要多加小心,不行就早早住下,这一路上能住的地方也就只有宝格达山林场一个地方了,在管理处大楼前有些犹豫不决,刚过午就住下这可真是这么多年骑行中没有先例的呀!寻问了几个路过的成年人和几个路过的小姑娘,都说前面再没有住的地方了;当问起五岔沟护林防火站以及五岔沟,人们都说远得很,至于路况说是山里都差不多,到了五岔沟防火检查站后再往前就都是好路了。

考虑到今天一直在最美的草原上骑行最烂的路,最先亲蜜接触的林场——宝格达山林场骑行最滥的盘山公路,如今到达宝格达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了,最起码也骑过了大部分的滥路了,虽然这里的人们对到达五岔沟护林防火站以及五岔沟的距离说法不一,但五、六十公里已不再是很遥远了;虽然这里的人们也都劝说骑行者就在这里住下,但中午刚过14:00时就住下,真是不可想象啊!

不管前途还有多少公里的路程,还有多少象脚下一样的滥路,最起码还有五、六个小时的骑行时间与其亲蜜接触,按照一向骑行的经验,这么长的时间再骑个五、六十公里的路程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于是与那几个小姑娘告别后,向东又骑上了宝格达山林场东部的盘山公路,这一带显然要比前面骑行的路况要好了些,大部分路段都可以骑着通过,不须要没完没了的推着车子过大坑或绕泥泥泞——特别是越过了路边立着的那个宝格达山石碑后,山间的土路虽还在坡上坡下地蜿蜒曲折地伸向前方,但大坑和泥泞却少了很多,路面较前边骑过的要平坦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宝格达山林场里的公路没有任何方向的路标,即使是废弃的路也毫无警示标记,当然也没有听说过在宝格达山林场走过错路,事实上也是一旦进入宝格达山林场,就只有一了路了,更谈不上有什么柏油路,不要注意那些小小的岔路,一直往前骑,心里不确定时就问人到五岔沟或阿尔山怎么走,总会到达目的地。

再往前骑特别是越过了宝格达山里的又一个边防连队的营地后,山间的川面渐渐地开阔了起来,公路则不再是坡上坡下,沿着不太宽的川面一路向东,骑了两个小时后,于16:00时许到达五岔沟防火检查站。

护林防火站是S303省道和S203省道相交的丁字型叉路口处一座林间小院子,里边的房子也是低矮的一层小平房,如要穿越或进入林区,须在此办理许可证。这些的措施非常必要,特别是秋冬季是防火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忽视啊(那些来历不明的游客如果进去扔个烟头……可要酿成大祸的呀),这里已是兴安盟的地界,骑行者在此小憩,并向防火站里的工作人员打听了一下到五岔沟的骑行路线,得知从防火站侧面的土路即可直接骑上视野里看得清清楚楚的S203省道。

16:15分骑上新修的S203省道后,在路口遇见边防连队几个战士,寻问到五岔沟或到阿尔山的路径,得知顺着新修的S203省道一直向北骑可直达阿尔山(大约60公里左右),向东南方向骑,则可到达五岔沟(大约30公里左右);如果时间足够的话,完全可以直接骑到阿尔山市,但如今已是下午四点多了,天黑前根本就骑不到了;由于沿途全是深山老林,没有村落、没有人烟,更别说住的地方了;如果向东南方向骑,则可到达五岔沟镇,但从五岔沟再到阿尔山就不须要再走现在这条新修的新修的S203省道,从五岔沟到阿尔山还有一条经过白狼镇的老的S203省道,与新修的S203省道构成了兴安盟到达阿尔山市的复线,打听清楚了后便很明智地选择了向东南方向骑,今晚就到达五岔沟镇,明天再度翻越兴安岭前往阿尔山市。

本想再落实一下到达五岔沟的路径,但与几个小战士上前打过招呼后,互致问候后,再一交流还真是他乡遇故知——其中一个小战士得知骑行者是从陕西渭南骑行到此,非常兴奋非常高兴,马上告诉骑行者他是渭南蒲城的老乡,虽然从未谋面、从未相识,年令层次也相差很多,但在此相逢相遇,我们都觉着非常难得,还真是亲切万分,于是合影留念——合影留念放弃了从这个路段一直向北,改向东南方向骑去。

今天骑过了八十多公里的滥路,在五岔沟防火检查站东侧骑上新修的S203省道后,才感觉出了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骑起来是多么的惬意;过了乌兰浩特和五岔沟相交叉的路口,离开新修的S203省道骑上了直达五岔沟的联通公路后,两侧的景致变得更加美丽独特,这里的山峦比较平缓,植被也由森林变成了山地草甸和川面上的油菜花黄,这一带是亦林亦牧亦农耕的混合经济模式,看得出这里的新兴的产业——生态旅游资源一定是得天独厚啊!

一路骑过来沿途的美景可真是让人大饱眼福;七月中旬正是这一带最美丽的季节,漫山遍野间一派生机盎然的万千气象——蓝天白云下林木葱翠、麦浪滚滚、油菜花黄,这种集山川草原为一体的亦山亦园环境,不仅是得天独厚、无与伦比,而且也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完美无瑕、相得益彰;大自然总是能给人一些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和莫名其妙的震撼,令人叹为观止。

18:00到达五岔沟镇——境内因有毙死马沟、太阳沟、苗圃后沟、半截沟、炮弹沟而获得了五岔沟的名号;四面环山的五个峡谷沟岔为其筑就了天然围墙,大自然只在西面设置了一道入谷的峡口,谷内坡岭交错,其间山径小道不仅树遮竹掩,到处生长着芳香四溢的奇花异草,而且沟谷里泉水汩汩、清澈甘爽、潺潺而流;谷东主脉"望天狮子峰"像一尊巨狮仰望天空,而"背岩坡"则像极了一位大力士背着一座巨峰,在南北沟岔交错中谷底形成了一个恰似"羊"字头下的"羊"形,高耸入云的狮子峰与背岩峰双峰,恰似"羊"字头上的两只角。

狮子峰北侧有一道溪流从悬崖上飞落而下,犹如一道云中银帘,在阳光下七彩生辉,这就是著名的五岔沟北瀑;狮子峰与背岩峰之间,还有一条向东南延伸的蛇形内峡,东、南、北三个方位上均是险不可攀的百丈悬崖,谷中日照甚少,雾气蒸岚,素有"一线天"之称;东南绝壁上一道山梯携云挟雾,似一抹白云飞泻而下,这就是著名的五岔沟南瀑;峡中奇峰怪石嶙峋、溶洞景观瑰丽,处处都有着浓厚的神秘故事和神话色彩。

五岔沟峡谷因地理地貌特殊,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曾是陵川、华川、江华三大军工厂的火炮实验基地,现大部门被毁,谷中天然景区是休闲避暑、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五岔沟林业局施业区内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具有利用价值的主要药用植物有:沙参、芍药、黄芩等。食用浆果类植物有草莓、山丁子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马鹿、熊、猞猁、野鸡、飞龙等10余种。

五岔沟镇1998年建镇,隶属于兴安盟阿尔山市,位于阿尔山市岭南中心位置,北与白狼镇接壤相连,南与明水河镇接壤相连,乌兰浩特—阿尔山公路(S203省道)和白城—阿尔山铁路贯穿全境;五岔沟镇:下辖五岔沟和牛汾台两个村、一个社区、五个居民委员会;其经济是以林业为主,种植、观光 、牧业、生态旅游等只是新兴的产业——五岔沟林业局境内最有名的景区是好森沟景区,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多种旅游资源的组合,主要有气势雄伟的麒麟峰、冰清玉洁的玉女泉、金童泉及原始森林等交相辉映、组合成独特的自然景观群落。

过了设在五岔沟镇北边老的S203省道的收费站后,又向南骑了没几公里就到达了五岔沟镇的城区——城区北边主要是五岔沟航站、五岔沟林业局、武警森警大队、边防派出所、66056部队机务连、兴安盟边防养路队、林业公安分局等主要驻镇单位,以及五岔沟镇学校等;沿着穿城而过的省道,继续向南到达五岔沟镇的居民区,于18:30分住小万佳宾馆。19:00时许晚餐后洗了个凉水澡就早早地歇下来了。

 

 

 

 

 

兴安岭西南森林密布 白狼镇林俗文化厚重

环骑华夏、纵横中国 第一站之骑行纪实及随想录(37)

 

 

7月14日早上五岔沟镇还笼罩在一派浓雾中时,骑行者就已经骑出城区南部的居民区,沿着穿城而过的S203省道省道——

 

向北先后越过了五岔沟航空护林站(座落在大兴安岭西南侧五岔沟镇的五岔沟航站作为兴安盟一流的航站——全称是内蒙古五岔沟航空护林站,路边就是五岔沟航空护林站:办公楼、机组宿舍、食堂以及调度室、机场等基础设施一应具全;五岔沟航站担负着当地五岔沟林业局、白狼林业局、阿尔山林业局的航空护林防火任务, 在护林巡航飞行中,每年的秋航期间架次最多,不仅顺利完成航空护林防火任务,而且也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随后越过了五岔沟林业局、武警森警大队、边防派出所、66056部队机务连、兴安盟边防养路队、林业公安分局等主要驻镇单位以及五岔沟镇学校,于6:45分离开五岔沟镇城区。

从五岔沟镇城区向北沿着S203省道老线骑行,首先越过了胜利大桥(7:15分),到达牛汾台南桥(7:39分),并于7:53分越过牛汾台村——牛汾台村于2007年成立,隶属于五岔沟镇,是在牛汾台林场建制的基础上(牛汾台村总面积526公顷,共有居民198户,560人)形成的新社区。

 

这里依山傍水,北距阿尔山市58公里,S203省道老线和白阿铁路贯穿全境。该村的特色产业项目和主导产业是有机林木种苗种植和冷水鱼养殖;该村生态环境优美,对外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好,林俗风情浓厚,具备特色村寨打造的基础和优势。

 

牛汾台村属于中山区向低山区过渡地带,平均海拔900米左右,林业用地比重大,草场资源丰富,宜农后备土地资源多为川、谷地和平缓坡地,土层较厚,质地优良,农作物以马铃薯、小麦、大豆为主,丰富的牧草和农作物秸秆资源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自然优势。

 

在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空气新鲜,环境没有污染,在这种森林草甸相交杂的地方骑行,还真是神情气爽,虽然同样是没有被污染的森林地带,但与昨天在宝格达山林场的骑行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据说这种环境还很适合发展特色养殖,她们开发的野猪规模生产已成为其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野猪抗病能力强,饲养成本低,野猪肉营养丰富、瘦肉率高、味道鲜美脆嫩;具有蛋白含量高、低胆固醇等特点,由于野生动物不断减少,有的面临灭绝的危险。通过人工饲养野猪,每年有计划、有目的的将人工饲养 的野猪放回到大自然中,对保护自然界的野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良好的社会意义。大力开发人工饲养野猪,不仅对农民的增收致富很有必要,而且对维护生态平衡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阿尔山市在这里全力打造蒙东地区不可复制的特色村寨,并建设“十个全覆盖示范村”和“种苗繁育示范村”,由于牛汾台村地处林区的实际情况,这里体现林俗文化特色的主要内容包括:居民房屋和院落围栏、进出村交通路口、道路两侧排水沟、百米文化长廊等工程建设已经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成为牛汾台村特色村寨整体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过了牛汾台村的地界后,继续向北骑行,先后越过了杨树沟桥(8:30分)、光顶山检查站桥(9:30分),于10:07分到达鹿村——位于大兴安岭西南麓内蒙古阿尔山市白狼镇境内的鹿村,2006年才被批准成为白狼镇的行政村;现有居民40户(60多人),多为林业职工家庭,有蒙、汉、满等多个民族,以汉族人口居多。

 

这里的住户都有着有着双重身份:既是种鹿场的工人又是白狼镇光顶山养鹿新村的养殖户;而在这之前他们都是白狼林业局的采伐工,国家开始实施 “天然林保护工程”(1998年),以光顶山养鹿新村为中心的梅花鹿养殖基地,引导、带动林业局职工进行家庭养殖;伴随着林业局产业转型步伐的成功开启,面临下岗失业窘况的伐木工出现了大逆转:他们很多人被分流到种鹿场做工人,同时也成为鹿村的第一批梅花鹿养殖户。

2001年在林业企业经过几年的凤凰涅槃后开始转型,有过去的采伐森林生产木材变为保护森林,。随着木材采伐量大幅削减,多数生产单位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员工也开始下岗分流,在林业局的资金支持下,投资540万元建成以鹿村为中心的养殖基地(以每户3.5万元小额贷款扶持居民住户饲养经营,通过讲座、参观、培训和提供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支持引导养殖户进行养殖),林业企业还成立天原公司,统一收购鹿产品,开发加工、拓展市场。

2002年还投资建成了包括办公楼、宿舍和冷库,草库、料库、防寒鹿舍等,配有深井水灭菌自来水系统,排污水系统,具有完善的卫星电视接收、电力、通讯设备的(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的)太阳沟种鹿场(存栏种公鹿120头,种母鹿160头,仔鹿130头);种鹿场以培育具有鲜明大兴安岭特点的优良品种,通过对东北地区梅花鹿和大兴安岭野生马鹿的杂交选育,已培育出了适应大兴安岭气候环境的第一代仔鹿品系,为鹿村提供的鹿种源具备耐寒、抗病、产茸高、优质、药用价值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这里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区特点的优良品种基地。

 

鹿村距白狼镇街区只有8公里,而且还有国铁白阿线和省道S203线在村西面穿过,不仅自然资源丰富独具特色,而且也交通便利,也为鹿村发展旅游业,开发加工鹿产品提供了,因为白狼镇的鹿比较出名,所以每年都有广东、吉林等全国各地的客商上门收购。逐渐形成了自产、自销、开发鹿产品的生产格局,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养殖效益;现在全村有7家鹿产品商店,如今的鹿村不仅养殖规模日益扩大,而且也在多元发展;现在鹿村还建起了林家大院和林韵宾馆,鹿村的人们正在赶着自家的梅花鹿,奔跑在发家致富的大道上,特色养殖项目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兴安岭西南森林密布 白狼镇林俗文化厚重

环骑华夏、纵横中国 第一站之骑行纪实及随想录(37)续一

 

 

过了鹿村后很快就越过光顶山桥(10:18分),到达兴安之巅、嫩江之源——白狼峰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洮儿河为白狼镇主要河流(流经白狼镇长约40km,河宽10m左右,水深1m左右。),发源于白狼的高若山西麓,由北向南纵贯全镇,然后向南(流经兴安盟、吉林、白城、松原等地区)注入嫩江;白狼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在沿洮儿河发源地两岸长20公里的范围内,南起鹿村、东至白狼峰山脊、西以国铁白阿线为界,北至白狼林业局苗圃;其间森林植被茂密、小溪清澈、涓涓流淌,进入景区有回归自然之感。

 

这里是大兴安岭林区保存最好的原始生态区域,国家林业局林护发(2006)244号文件早已将白狼洮儿河发源地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如今的湿地公园已将高山湿地景观资源与周边阿尔山山岳旅游资源互补,形成集山岳、森林、湿地和草原为一体的区域风景资源组合,不仅丰富了旅游资源类型、扩大生态旅游空间,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区域性旅游资源品位、完善了区域性生态旅游结构。

白狼峰景区地处大兴安岭中段、岭脊南侧,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中部、白狼镇东南5公里处、AA级旅游景区——景区的主题雕塑为巨石上一头昂首向天的狼,巨石上并镌刻着“天赐阿尔山 祈福天下安”和“蒙狼度假村”、“林家乐”的字样。

 

公路一侧是海拔1511米的白狼峰——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河流密布,地理类型多样,生态系统完整,四季景观独特,原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春天满山杜鹃争奇斗艳,仲夏雨后云雾缭绕,秋来层林尽染五彩宾纷,冬天银妆素裹原驰蜡象。主峰东侧的滑雪场高差500余米,雪道长3000多米,能满足各个层次冰雪运动和滑雪爱好者的需求;峰顶近200公顷的冰川遗迹,为景区搭建了一个天然观景台——门口的巨石上亦镌刻着“神奇白狼峰 ”、“复兴中国梦”的字样。

 

由于紧邻省道S203公路,这里交通便利,距阿尔山市中心仅35公里,景区以白狼峰及其余脉为主,将冰川遗迹、原始森林、湿地冰雪、河流湖泊结合狼道文化和林俗文化塑造为旅游产品。由冰川遗迹、原生态森林地质滑雪度假区、黑瞎子沟工队、蒙狼山寨、洮儿河漂流、野生动植物观赏等景点组成。是避暑、休闲、娱乐、度假、回归自然、领略兴安风光的原生态旅游景区。

 

公路另一侧是以湿地景观为主体的白狼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融合了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山地自然景观及民族风情和民族历史文化为主的人文景观;不仅仅是大兴安岭森林生态旅游总体规划阿尔山风景区的一部分,成为阿尔山市“旅游兴市”提供了旅游资源,而且作为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

 

在此建设湿地公园,不仅对退化湿地进行生态恢复,将进一步丰富其作为大兴安岭地区重要的物种基因库的科学内涵; 由于湿地的存在而且可以有效地调节小气候,对周围森林生长发育有生态保护作用,也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有极大的作用;当然本景区作为类型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以及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自然景观,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阿尔山市白狼峰景区的S203省道沿途,公路部门充分利用林区的有利条件和资源优势,设置了很多的雕塑性的木雕公路标志——而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那个大大的拳头路标了。

 

这个路标由一个硕大的木雕拳头和木雕底座组成,座下基台有红砖砌筑的三个半圆弧状的台阶联结或衬托,中间那个半圆弧基台的立面上一个红色方向盘式的公路路徽喷砂在黄色底面上显得格外的惹眼,而两侧的半圆弧台阶立面上则分别写有卓和越两个大字,在黄色调的底面上亦显得不同凡响;当然一路上还看到了很多这种类型的标志,诸如:路缘、以路为业、保障畅通、出行平安等等主题或根本想不出名堂来的根雕的路标或雕塑,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越过那个公路上的拳头木雕后不久(10:53分),到达白狼林俗村地界——前面路旁有一块醒目的牌子“白狼林俗村”;这里是东北林区的一个典型村落,全村有近80户人家,不到300口人的居民多为伐木工人之家;林俗村再现了林区居民的热情、纯朴、好客的古朴民风,来到这里可以感受林区特有的生活环境,了解林业工人的生活习惯;也可以在这里品尝林家饭,体验林家火炕,了解林业工人的生活习惯;还可以看到林区婚俗表演,参与林区劳动,感受林区生活。吃林家饭,住林家炕,玩林家乐,观林区景,这么一圈下来,您一定在白狼小镇流连忘返。

 

白狼林俗村是由原来的“三道沟”居民区更名而来,白狼林俗村作为东北林区以原始的风貌向游人开放的一个典型村落,不仅全面地反映了林区人民生产、生活、民俗风情、传统特色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特色,而且在林俗村全都是让人们感受林区自然纯朴的生活方式——吃的是杂粮和本地山野菜,喝的是天然矿泉水,住的是火墙火坑,活动内容是锯木段、劈拌子等。

 

林俗村很像一座收藏丰富的大型博物馆,村里把林区人多彩的生活都囊括了进来;这里阳光璀璨、空气通透、绿色蓊郁,四面环山、树木林立的白狼林俗村,春来杜鹃盛开、漫山红遍,夏至百花争妍、松青桦洁,秋林山果溢香、层林尽染,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切都沐浴在原始自然的状态之中。

 

在阿尔山市白狼镇南部白狼林俗村,距旅游名城阿尔山市东南只有35公里——在白狼山上桦树覆盖率极高,海拔95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地带,生长着大片黑桦、白桦、柞树混交林。夏秋季节,景色绝佳,林中还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植物资源。林俗村的建立和附近的鸡冠山、无底洞、三广山、野生动物园相得益彰,另外还有奇泉圣水、冰雪风光、雾凇奇景。当您远离城市的喧嚣,看杜鹃、见白桦、观红叶、赏雪景.....。

 

这里的居民勤劳纯朴、热情好客,在白狼林俗村不仅可以体验林区人伐木、砍柴、劈柈子的原始生活,而且还可以品尝一下苞米面的大饼子、大馇子饭、发糕、大葱蘸大酱、猪肉酸菜炖粉条、小鸡炖蘑菇以及烧土豆、烧豆腐、烧山野菜等东北特色的林家饭菜;吃罢了山珍野味,还可以在这里住上一夜,睡睡林家的小火炕,感受一下火墙火炕的温暖;在这里家家户户都有的蘑菇、木耳、山野花、山野菜和野生药材等山货,都是在山上采摘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吃在林家、住在林家、乐在林家、学在林家”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林俗文化品牌。

为进一步挖掘、继承、推介林俗文化,做靓林俗旅游品牌,这里曾连续举办了两届林俗文化节,开展以喊号子、抬木头、劈柈子、扭秧歌等独具林区特色的林俗文化活动,使游客能够亲自体验林区伐木工人的工作流程;2009年林俗村注册成立了“林俗文化产业协会”,并举办了以“体验林俗文化、享受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内蒙古?白狼第二届林俗文化节——文化节由林俗风情文艺表演、林业生产表演、金秋摄影书法绘画展、体育竞技、旅游推介五个部分组成,融娱乐、休闲、运动、观赏于一体,生动活泼的林俗文化节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让游人身临其境感受林区生活。

除了林俗村,还可以到黑瞎子沟工队可以体验林区生产生活,观看林业职工采伐、打枝、造材、归楞、集材、装车等生产工序,亲自参与一下抬木头、锯木头、劈拌子,走进职工宿舍大帐篷,烧铁炉子、躺在小杆铺上,在这可以真正的了解大兴安岭林区的生产生活。或者也可以到蒙狼山寨,走进木刻楞、撮罗子、蒙古包,骑上蒙古马,带上守猎、垂钩工具,可以体验纯正的渔猎生活。丛林间嬉鹿,日月湖泛舟,洮儿河漂流,冷水鱼垂钩,品山珍野味,能够找到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感觉。

 

 

兴安岭西南森林密布 白狼镇林俗文化厚重

环骑华夏、纵横中国 第一站之骑行纪实及随想录(37)续二

 

11:50到达白狼镇——白狼镇地处大兴安岭中段岭脊南侧,是洮儿河的发源地;全镇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境内有白狼峰、光顶山、三广山、望远山、大黑山和较多的平岗,最高海拔1592m,平均海拔1200m左右;白狼镇前身为科右前旗阿尔山镇白狼村,1997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98年11月28日挂牌成立白狼镇;全镇共辖3个居民委员会和2个行政村,全镇辖区总面积720平方公里,是以汉族为多数,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蒙、汉、满、鲜4个民族,居住人口2741人,居民以林业职工为主,约占城镇总人口的90%。境内有那仁河、小莫尔根河、大莫尔根河和洮儿河——那仁河、小莫尔根河、大莫尔根河分别发源于白狼镇西部的飞仙岭、三广山和大黑山脚下,由东向西流入蒙古国(境内流长为20 km)。

 

白狼地区属角砾岩和沉积岩地区,主要岩石有粗石岩、花岗岩和安山岩等,由于气候寒冷潮湿,生物活动较弱,岩石风化较慢,生成土层较薄,大部分土厚为20—50cm,低洼处70cm左右;该地区土壤多数为酸性和中性土壤,地域性土壤为棕色针叶林土、阴域性土壤、灰色森林土、灰暗色森林土、暗棕土壤、草甸土和沼泽土等。白狼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昼夜温差大;白狼镇植被类型属寒温带针阔混交林带,主要植被由西伯利亚植物区系和蒙古植物区系组成。代表植被类型是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组成的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

 

由于这里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用蒙古语说就是“白加嘎”,形容这里是非常富饶的地方,后因语音上的演变,人们便叫成了“白狼”——“白狼”由蒙古语“白力嘎”演变而来,汉语意为“富饶的地方”;关于白狼说法还有很多——除了由“白力嘎”演变而来这个个说法外,还有一种与大雪相关联的说法:过去这里人烟稀少,冬天大雪铺天盖地,常有狼群侵袭村落,由于狼群很大,常常是狼夹着雪、雪卷着狼,滚滚而来、滚滚而去,分不清哪是狼、哪是雪,狼群所过之处禽畜一扫而光,而人们却只能躲在大树上哀叹;每当人们看到白雪滚动时就以为是狼群来了,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种现象也称为白狼——并成为白狼的名字的来由之一了。

 

关于白狼的来由,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这里流传着一个故事,说由于女子身上有不同的气味,会惹怒山神,,在大兴安岭里人们都很敬畏山神,所以上山伐木的工人都是男子——有一天伐木工长的老婆因急事上山找工长,恰巧在当天晚上工人们的营地便被狼群包围了,而领头的便是只白狼;人们都说一定是工长的老婆惹恼了山神,所以派狼群围困,要工长将老婆交出;工长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子,出了个主意,让人们逐个走出营帐,看哪个才是真正惹怒山神的人;当人们忐忑的逐个走出营帐,都没有遭到狼群的攻击;而当女人走出去后,却被狼群带走了;然而两天后女人不仅安然无恙地回来了,而且还带回了很多野味;人们都很好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因为狼群中的一只白色母狼难产,需要懂得接生的人,狼群为了感谢妇女的帮助,每年都会给村庄送上很多野味,此后人们便将这里称为“白狼镇”了。

 

不管是民间传说,还是因语音上的演变,或者说是狼群与雪原上白雪滚动相互映衬下的现象或错觉,这里都已经与白色的狼结下了分不开渊源——因此不管是在境内的白狼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和白狼峰景区,还是在白狼镇村头村尾都有昂首向天、威风八面的狼雕塑、狼图腾;在进入白狼镇前老远就看到了一尊白色的狼高高的屹立在村头大广场上——昂首向天、威风凛凛,与白狼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和白狼峰景区那个黑色调的狼雕塑,形成了鲜明的比对,黑狼白狼颜色上的差异,在当地或许只是人们心目中的一种沉淀,并没有什么特殊涵义,但对于外来者来说色彩的变幻还是非常震撼。

 

通体雪白的狼或狼群,一般人是根本见识不到的神物,但白色的白狼雕塑则是看得见摸得着,甚至是会将其作为活生生的民间传说或狼群与雪原上白雪滚动相互映衬下的错觉来见证、来欣赏、来关注,因此仰天长啸的白色调狼雕塑或狼图腾就显得格外的醒目和格外的重要了;骑行者虽行色匆匆,到白狼自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品味白狼更多的林俗文化,并亲身体验一下白狼的林家生活,但走过、路过白狼,能够见识到大兴安岭里白色的狼雕塑、狼图腾,体味一下狼文化的魅力亦不虚此行了。

 

坐落于大兴安岭南麓北疆边陲的山地小镇白狼,现已成为阿尔山岭南地区的中心,上世纪40年代喜扎嘎尔旗在白狼曾成立努图克、1948年东蒙古林矿局在白狼设立过林矿分局、60年代白狼已成为阿尔山林业抚育基地;白狼在日伪时期,曾是被日本侵略者掠夺资源最为严重的地方,过去成片的原始森林早已不见踪影,但是在林业工人的努力下,把砍伐过的地方全部补种上了新的树苗,经过50多个春秋的风雨洗礼,白狼有了新的面貌,森林覆盖率在阿尔山市位居第一,达到83%左右,远远高于阿尔山森林覆盖率的平均值63%,其覆盖率可以与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相媲美。

 

白狼镇依山傍水、森林广袤,白狼人世代与大山、森林相伴,他们生产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与这里的山林有着不解之缘,这里的一草一木也赋予了当地人朴实大方、热情好客的性格,“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句话在白狼小镇更是得到了深刻的印证。

 

白狼镇资源富饶特产丰富,尤其以野生动植物著称。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主要有马鹿、黑熊、狍子、猞猁、香獐、水獭、雪兔等;水生动物主要有山哲鲤鱼、冷水细鳞鱼;禽鸟主要有松鸡、乌鸡、飞龙等。野生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主要经济植物有:蕨菜、广东菜、燕尾菜、地榆、山杏、东方草莓、刺梅、芍药;野生菌类有:美味牛肝菌、白蘑、黄蘑等40余种——仅蕨菜一项每年就可采集出售250余吨;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白狼林业局和白狼镇政府也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当地丰富的林俗资源为卖点,大力发展林俗旅游业。

 

12:10分许骑行者从白狼镇的另一侧与其告别,继续向北向阿尔山市骑去——这里的山路开始陡了许多,长坡漫漫、山路弯弯;大兴安岭西南麓里给人的印象好像并没有高高的山峦,却有绿绿的丛林和山坡上为数不多的草甸或从一派绿色中冒出来的棱嶒巉岩,这种独特的景致再加上路旁那些刻着信念或精神、出行平安、注意安全等字样的公路标志及其木质根雕,构成了一幅自然和人文都很独特的美丽画卷,骑行中虽然一直爬坡很消耗体力,但只要停下来仔细地欣赏一下这些美景,疲累和辛苦便都会销声匿迹,情绪和心灵自然放飞,这一路上辛苦中自然也是乐趣多多。

 

13:15到达距白狼镇9公里的南兴安旅游景区——南兴安旅游景区欢迎您的大幅标志牌赫然屹立在路旁,这个景区里有一个日伪时期留下的遗迹,当地人都叫它南兴安炮楼,也叫南兴安隧道;当地的老人说在当时这里有成千上万的劳工为日军修建铁路、隧道和工事,工事建完后全部劳工都被埋在了万人坑里无一生还;日军修建这条铁路的主要目的是掠夺阿尔山地区的资源,也是向诺门罕地区输送军用物资的重要通道。

 

现在看到的炮楼就是日军保护隧道的关卡,周围还有暗堡遥相呼应,炮楼一共有六层,地上三层、地下三层,并建有地下通道直通隧道口,这条隧道修建于1933年3月,于1934年正式使用,隧道总长约3000多米(3218.5米),钢筋混凝土构制,监工为日本人,设计者是一对天津的双胞胎姐妹,传说当时两姐妹从山的两侧同时施工,在当时仪器等设备不足的先天条件下,正式打通通道后发现其误差竟然不到半米,创下了当时开通隧道的奇迹,但是不幸的是在隧道修通后,日本人怕双胞胎姐妹为中国修建同样的隧道,便将其残忍的杀害了;修建工事的劳工以及设计者的悲惨命运,不仅佐证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和暴戾,而且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善良和悲哀。

 

13:55 分当骑过了路旁那个台阶上喷有出行平安字样,基台上放置着一个状若腾空劈腿、一柱擎天的腿脚上托举着一个刻有注意安全的绿色字样和红色惊叹号的三角形警示牌的人型组雕后,开始翻越大概有4km陡坡的白狼岭,足足用了近一个小时才艰难地到顶。

 

14:53翻过白狼岭陡坡后,开始了近10km的下坡,在山路弯弯中一路风驰电掣、顺风顺水,不一会就于15:34分到达阿尔山国家地质公园, 并于15:40分到达阿尔山市城区的温泉大街街口。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