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宁波的头像

杨宁波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3/05
分享
《情人》连载

第四章 美食创作

第四章节 美食创作

杨钊上网吧玩QQ还真是干正事。

初中的一节语文课,杨钊就听老师的一席话:“同学们,语文很重要。别以为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语文是它们的妈妈、爸爸、祖宗。中国几千年,都是一篇文章得天下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人要出人头地,需要写一篇好文章。从秀才到举人到进士,都是一篇文章。会写文章,才有一切。我老师会写文章。文革之前,我们干一天活,不过值三、五分钱。一个小的国家干部,一月不过四十元工资。写文章一个字,五分钱。抵得过一个农民一天十几个小时的重劳动。一篇千字文抵得过一个小干部一个月的薪酬。我老师一个月随便几篇,顿顿烧鸡,天天小酒。我们校长到县长都需要讨好他……”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杨钊记住它,也按语文老师的方法开始做。

杨钊每天写一个。开始,坐不住,十分钟。写三、五句。一年下来,有几百字,有三、五个钟头。

初中毕业,杨钊已经可以写三、五千字,写半天,不抬头。可是,高中的语文老师不认可。最多是及格六十分。只是,杨钊给不爱写作文的同学编的文章,一次三、五个同学的,都是九十五分。杨钊很迷惑。

虽然这样,杨钊还是忍不住写。他越写,越发觉:这上学就是愚弄人!语文有什么用处?哪个行当需要把文章当饭吃?当钱花?数学有什么用?加减乘除足以。函数、几何浪费时间。英语最坑爹,非要英语?学汉语干嘛?越学越疑问?越写越反动。

这样的学生能高分?杨钊被自己逼回家。

回家了,积习难改,写着写着,发觉:很多规矩都是不规矩的。说一个人分八分地,让勤劳致富。八分地种金子也不可能脱贫。大家表面说的,都是屁话,做的都是另外一套。

痛苦是写文章。发觉说人话的,很反动。不写文章,痛苦的是后世人骂我们这个时代都是鬼!

杨钊写了一麻袋纸,感觉功底不够:人家王羲之写了七缸水。他才十来瓶墨水。写了三麻袋纸。老婆骨朵心疼:好好一张纸,擦屁股可以,你写的黑乎乎的,擦屁股不舒服。

已经十几年了。文章留下的也几百上千篇。杨钊要投稿。

杨钊先给元首投稿,投了一年,几十次,在好几个元首那投递自己的作品,都是泥牛入海。改给《人民日报》副刊投稿。投了一年,几十次,还是无声无息。改《河南日报》投一年,几十次,闲扯淡。再降级。投没有稿费、最低档次的《金城灵宝》还是不见报。

杨钊愤愤不平:操尼玛啊!都是瞎子!

拿出杨钊的文章忍不住烧!让老天爷看看杨钊的作品。

荷包蛋

过去,灵宝人打招呼总是这两句:您吃了?回答:吃过了。又问:吃得啥?穷人回答:窝窝头。富家的说:油条。而好面子,不老实的穷人会哄人:油条。

老城隍街祖三辈住土窑洞的老张,穷得只有一张嘴上还是繁华似锦。他出门见人昂头挺胸。回答问话总是毫不含糊:吃过啦!吃的是油条!邻居们都笑话他。尤其是尖酸刻薄的东邻居老李更反相唇击:吃油条的嘴油乎乎的。吃窝窝头的嘴唇干裂像旱三年的南岭地。你嘴唇到处沟壑,遍是缝缝,不会是给媳妇燃火的火镰打火溅到嘴上烧着的吧……老张脸红一片紫一片。只是记住那句话:油乎乎的一张嘴能说明一切。

一个人在家时,他狠狠心,撕开一块巴掌大用了几年的老抹布,小心翼翼抱出珍藏窑后的油罐子。摸索半天,才伸到罐底,用力擦擦,才做好一片能擦抹嘴唇的油布来。塞在老鼠够不着的土缝内。出门用它一抹嘴,满嘴油!这个主意真不错!

一次,孙儿拉屎,没啥救急,儿媳妇想到公公常偷藏的那块布。偷偷用一回。

又出门,老张照例猴急地抹嘴,出来哼着小曲轻摇摇地。

哪里臭呀?他左顾右盼,东张西望。这时,一个熟人打招呼。老张很利口:吃过了!油条!谁料那人又问他:那您嘴角黄乎乎的是什么?老张抿抿嘴唇,哈哈一笑:真健忘!儿媳妇还打俩个荷包蛋孝敬我呢!

杨钊写的都是一打一打的:

先人买当

友情提示:买当的意思就是骗人!先人就是祖先、上辈人。这个故事标题意思是老辈人骗人。

过去,有很多地主。也有很多长工。豫西东原有个地主,家雇佣一个长工。地主吃饭时候,让地主婆先给长工盛面条,自己喝汤。每顿俩个菜,长工吃剩下,才是地主婆、地主少爷的。长工看地主如此厚待,也很卖力气。

庙会,一般各家长工需要看戏。在戏台下,也交流地主们的是是非非。为了面子,地主都给长工带好吃的。长工拿出来也有面子,也说东家好话。

这家地主婆也很要面子。特别蒸几个馒头,让长工带着赶庙会。

路上,长工想看这次是啥好吃的?一看,傻了脸。馍馍黄蜡蜡的难看死了。他越想越恼怒:先人常说:天下老鸹一般黑!地主哪有红心肠的。看驴一个劲往他跟前凑,他索性把这黄蜡蜡的喂驴。驴吃个美。看手底黏糊糊的,就尝一口,原来是蜂蜜。馒头加多了蜂蜜才显得黄蜡蜡。

他后悔死了。看驴子欢实的狠,就照驴嘴一个劲巴掌:我上先人的当!我上先人的当。

最终,杨钊还是不甘心。求告一个老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的前辈。

他说很多冠冕堂皇的话:文章不合时宜,文笔不通顺……杨钊忍不住一一辩驳。他理屈词穷:“自留地种啥?农民说了算。报刊刊发什么?编辑的地盘。刊发领导的文章,可以继续干,刊发名人的东西,可以扬名立万,刊发有钱人的文章换烟酒。刊发你的文章,有什么意思?指望你为他树碑立传?”

杨钊顿悟。

杨钊知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人成功需要三分人脉、五分舍得、一分天意。写文章的本事,只是一分。毫无意义的。

杨钊一直都在找寻机会。他知道文学这个东西还真不是个东西。五千年,上世几十亿人,青史留名才几个?好比让卵子受孕的那一个精子一样难能可贵的。三千年,一部《易经》、《道德经》、《史记》。偌大的几百年唐朝,不过唐诗,不过李白、杜甫、白居易。宋词才几个词人?明清小说不过《四大名著》。精神产品这个东西,一首诗,十亿人十万代都读不完它。一首诗让后面壹万亿首诗都不是诗。不像世上的东西,一个人一天吃三顿,需要三顿食材,三顿调料,三顿烹饪……世上每个人都需要这样子,每代人都需要这样子。这三顿饭可以养活很多农民、很多厨师、很多代餐饮人。一个人需要一天三顿吃不同的花样,穿不一样的服装,住不一样的房子。出门需要车……他们天天需要,年年需要,代代需要。世上再多的食物、衣服、住房、车,都不够。精神产品则一个可以满足世界百亿人千秋万代。

世上的物质产品需要很多人很多时间去完成。精神产品则一个人足以供应全世界千秋万代。也就是说,世界不缺精神产品。天天、年年、代代都缺物质产品。

精神产品真的不缺。好歹一个人都可以在精神上满足世界千秋万代。

世界最容易的就是精神产品。大家不缺它。天天缺物质产品。物质产品天天短缺、年年稀缺、代代稀罕。可大家都懒得实干,都想干最容易、最不稀缺的精神产品。

大家心知肚明这些,勤奋的人老老实实干事情。那些脑残的确试图干文学这个事情。因为社会好逸恶劳的本性。所以,就出现文学这个东西。

文学是世界上最无耻的东西。他们故意给大家洗脑,故意花费比大家多的时间来忽悠大家。这样一首超越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就说明一切。

四个秀才想做一首惊天动地的诗作。甲:远看城墙像锯齿,乙:近看城墙像锯齿。丙:越看城墙越锯齿,丁:不看城墙不锯齿。这个诗真实易懂,平白朴实。主要还是世上都是这样的诗人。

好歹是个人,好歹会说话,好歹会写字,好歹都是大作品。

聪明睿智的世人不需要看文学作品,他自己超越《红楼梦》的作品比比皆是。只是没有时间写。不需要给文学作品付费,他们写的不如自己,给它钱是侮辱作者。大家索性不写。就是剽窃。幸亏剽窃,如果《红楼梦》要版权要稿费?谁知道它?它还不是大家剽窃它、白看它才成功成名的?粘贴复制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粘贴复制不需要浪费世上的物质和时间。再说,谁粘贴复制剽窃被骂?被追究罚款或者刑责?

精神产品本来不需要,需要了又不付出代价,那《圣经》是白给还白让看并且还给很多福利。《道德经》、《易经》等哪个不是白看的?

这经典的东西都不值一分钱。其它的,更是没有市场。

为啥它不死?人却不过一百年就死。谁再有钱、有权、貌美如花或者有才,也挡不住黑白无常按时找他去喝迷魂汤去走黄泉路。吃的,完了,穿的,烂了,住的,塌了,车,报废了。总之,人死了,尸体被当垃圾一样处置,他的一切也灰飞烟灭。只有文字留下来。文字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生死。它是永恒的。它是人与时代的薪尽火传。《易经》记述五千年前后人的物质生活和生产。《唐诗宋词》是唐宋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记录者和文明传承者。文字的作用竟然超越地球超过太阳。人竟然因为有它才把地球征服,把宇宙开拓。

文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和上层。也是因为文学的艺术性才决定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和文明程度。没听说没有文学的文化高度和没有文学的文明高度。文学竟然是宇宙第一生产力和宇宙第一生产关系。宇宙第一经济和宇宙第一政治。当然,它也是宇宙第一生产资料和宇宙第一社会、国家。因为它,才文明了社会、文明了人类。

因为脑残是一个世界。所以,文学还不是给大家带来文学世界。

一个开餐饮的小老板,他赚钱之道就是亲力亲为。也就是夫妻店。自己做厨师,媳妇做服务员。省人力,买菜、烹饪等都节约才完成原始积累。给他说雇佣厨师,招聘服务员会更赚钱,打死他都不信。

他做了大饭店,知道一天多几个顾客,多卖几桌菜肴才是赚钱之道。给他说二十年前,一个法国大厨电视直播烹饪让大家学习,一年收入上亿。打死他都不信。

无独有偶。这想法这说法这做法的比比皆是。

原始社会,大家守着自己的部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茹毛饮血的活着。让他们互相交换,说可以更好生活。打死他们都不信。

农业社会,让你搞工业革命,说它会让农业腾飞。打死人都不信。

一个信仰道教的,他信奉佛吗?一个信奉上帝的,他信神吗?打死都不信。

脑残就是这样子。只信自己不信别人。

脑残的世界很大,脑残的人几十亿。我们脑残的程度都是五十步笑百步。老鸦笑话猪黑。半斤八两而已。

文学不被信仰,文人不是社会主流,文人更不是社会贵族。文学都是破烂。文人肯定是叫花子。谁施舍叫花子一个铜板,都是脑残的了。

杨钊想当作家无疑是寡妇谋棒槌。姑且不说文学还不是社会和时代的主流。再说,历史知名的大作家经典作品多如鱼群。他算老几?不说历史上的。当代就多少做文学梦的。

中国不过几十个文学刊物。中国作协上万会员,三十多个省和专门行业协会每个三、五千会员。还有五、六百地市级会员几百万,还有两千县市区会员上千万。这些算是半专业的,还有几千万会掂笔写写划划想机缘巧合后脱颖而出的。

这些刊物还需要照顾风流千古的鬼作家,还要刊发外国的洋鬼作家和洋人作家,编辑自己也要有感而发几千、上万个。数万大作家,数十万省级作家,数百万市级作家,上千万县级作家。上亿舞文弄墨的。一个作品发表?都绝不逊色考北大、清华,更不逊色两块钱中五百万。

杨钊像一个见母猪都当貂蝉的光棍在集市上见赶集的那么多花姑娘欣喜若狂。其实,集市散场,各回各家,各见各妈。没有一个剩在集市上等着杨钊去嘘寒问暖再上她。

文学这个路本来就是不归路。见黑白无常能不死?见孟婆能迷魂汤不喝?黄泉路能活着回来?

为啥?杨钊最多苦笑:学《儒林外史》内一句话:不过破俗罢了。他是痴心妄想让自己这个穷屌丝逆袭变凤凰让大家刮目相看,耳目一新。

杨钊走到三十六还是没有门。早把那点气质磨掉。唯图还有一个不甘心。

这天QQ好友一篇记事让杨钊发现一个思絮。

这个女网友原本金矿上班。金矿倒闭后,因为生计需要打工养活自己。家乡活计少,工资低。外出离家,不容易。留守家的她,生活捉襟见肘。她逃避现实,沉溺网络上。一次闲聊,一个网友提示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灵宝有啥好东西?就卖它。”这个女士说:“灵宝好东西还真不少,灵宝苹果、灵宝大枣、灵宝金矿石……”这个网友让她进自家的群《一个南方沿海城市贵族群》。在群里推介她家乡的土特产。一来二去,大家品尝过后推荐给大家。她竟然把这个做成主业。她每天上网联系客户。约好数量、价格以及邮购方式。等人家发钱再邮递。一年营业额几十上百万。自己现在雇佣数十个人专业从事灵宝苹果、灵宝枣茶、灵宝金石等买卖。她还带动亲朋、好友、同事等几十个,和她一样干。

杨钊和她一个家乡,当然不能依葫芦画瓢来买灵宝土特产。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圈子,人家是一个打扮的花枝招展,也能言会道的少妇。做买卖成功肯定有她的道道。根本就不能粘贴复制过来。自己想当作家。根本就是牛头不搭马嘴的事情。只是,他觉得它可以给自己启发什么。

自己可以写这些。这些是知名的东西,大家都听说。可没有见到真实具体的。见到表象不知道细节的多多。就说灵宝苹果,品种就上百个,分一年两个季节,夏季、秋季都是不同品种的苹果。苹果还分级别,特大的苹果一个八九两,个头一百毫米,小的六十毫米,一个二两不到。糖分、果面、套袋还分纸袋、纸加膜、膜袋。单一个灵宝苹果,就是一本百科全书。还别说生产、储藏……细节谁知道。它的品质和价格全部藏在细节里面。要不然,一个卖一百的灵宝苹果和一个卖一毛钱的灵宝苹果谁说它们不是灵宝苹果?不懂,肯定吃亏上当。

写作需要细节。也就是给大家讲述大家未知的。大家知道,还需要你啰嗦?大家不知道的太多、太多。需要找大家感兴趣的。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吃是主题,一天三顿离不开它。吃的,厨师会做,不会说,食客会吃,不会做。吃的文学还真是空白。美食文学现状如何?中国八百万厨师,餐饮行业五千万人。产值占国民生产八分之一。规模是相当的大。餐饮门槛低,谁都可以进入,竞争也是非常恶性的。这个鱼龙混杂的餐饮行业,发展空间相当大相当难。餐饮文化相当差。大家也是被当猪一样喂。很多餐饮食材、调料、烹饪方法、餐饮环境都是不科学、非法的。由于大家不懂和积习难改。也就造成餐饮行业乱象万千。

宣传美食文学的几个期刊可是做的风生水起。一本纯文学期刊十元一本都养不活。烹饪期刊二十块钱还趋之若鹜。纯文学稿费一个字五分钱,人家一个字两毛、四毛甚至一块钱。文学作品免费,还没有人读,人家美食网站的文章,看一年需要几百、上千。

写家乡!写家乡美食!家乡美食文学作品就是自己当作家的一个道。杨钊喜不自禁。他开始筹划写家乡美食文学作品。

灵宝羊肉汤是一个美食。其实,羊肉汤知名的品牌多多。人家陕西羊肉泡六百年一直天下第一。新的单县羊肉汤,也以味道鲜美而后来居上。从烹饪历史到食材和烹饪方法,灵宝羊肉汤都是一个小瘪三。

自己要赞美它?需要遵循美的标准。美的标准就是人为的、唯心的。羊的眼里,无论男人、女人、大人、小孩都是一个德行,就是想对羊剥皮吃肉的魔鬼。狼还因为你脸白不吃你?人的标准也是五花八门。美的标准也是不断更新变化。喜欢胖的,用杨贵妃的标准,来夸她丰满,喜欢瘦的,夸苗条。如果反对。那胖就是水缸,瘦的就是墙头草。世界满是自相矛盾的标准和游戏规则。需要找自己需要的,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好像世界这么多人,不可能全部敌人。总有自己志同道合的一群。

灵宝羊肉汤的赞美也是如此。需要一段压住陕西羊肉泡的历史和比单县羊肉汤更高明的烹饪方法。

杨钊从《中国美食大典》获悉:灵宝本是秦国旧土,他们不是中原人,不是河南人。他们在天下第一关——函谷关一直都是准备打中原六国。每次出征和班师大捷,秦王会犒劳千只羊来。几十万大军,不可能一个人一只羊腿。那个时候,只有秦军有提供大锅饭的炊具。他们用青铜器做很大的叫“铏”的行军锅。那熬一锅汤也不叫汤,叫:羹。六国为啥败的一个原因肯定和这个有关。人家专业烹饪做饭好且快。六国则每个人自己做饭。做饭肯定慢且不好。函谷关铏羹就是灵宝羊肉汤的前身。它也是羊肉汤的始祖。

这样一个天下第一的美食文化由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天下第一美女描述。它咋不鹤立鸡群?它咋不脱颖而出?

无独有偶,灵宝羊肉汤的烹制细节也是科学、先进的。它熬汤的七道工序更是科学合理,井然有序的。选骨、砸骨、泡骨、汆骨、熬骨、配骨、煮肉七道工序一气呵成。

这样的美食文学作品立意到写作方法都是自己原创的。清新脱俗的它很快被国家烹饪期刊选中并给予优等稿费。

《灵宝羊肉汤》发表后,杨钊自信满满。他开始筹划灵宝肉夹馍的写作。

灵宝肉夹馍和陕西白吉馍夹肉有质的不同。写它先从烧饼开始。灵宝烧饼原名:文昌饼,土名:死面火烧。文昌饼是因为这个烧饼精雕细琢做的精巧,寓意:天上文曲星所做。烧饼的炉具也好似在灵宝太初宫写《道德经》的老子的炼丹炉。这样一来,这个烧饼就有文章可作。这个美食文化再迎合时尚食客的欲望。那就成就灵宝肉夹馍的美食文学作品。

灵宝肉夹馍?还是老子的仙丹?

《食经》云:糕贵在松,饼利于薄。烧饼精做细成,自然,轻盈,酥香。他们却把烧饼面团擀成丈二长的皮,内抹大油,外搽小油,卷百层,合巴掌大,丢到卧炉内大炼九九八十一秒,暗合当地函谷关旁太初宫道家始祖老子——道德经章数。

灵宝肉夹馍是一个爱情的故事!

猪肉洗得白亮,失足掉进白糖炒,大料,小茴,香叶,桂皮等36道中药熬制的浊汤。被灌个把小时,待爬出来,因喝高了,醉醺醺的一个酒鬼。如此落魄的穷书生兼酒鬼谁爱他?烧饼一剖俩半,犹如一个女人敞开胸膛,把肉搂在怀里。肉夹馍爱满满当当的全是情。

灵宝肉夹馍刊发后,杨钊开始灵宝美食三剑客最后的灵宝一生凉粉的创作。

话说远古黄帝时期,有一年,荆山一带天大旱,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天气炎热,庄稼颗粒无收,人们无法生活。

为捉住太阳,夸父逐日到荆山,他渴得要命,喝光了黄河水和渭河水,还是不解渴。他又要去喝北方的大泽水,没有来得及赶到大泽,就渴死了。夸父死之前,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为使族人消渴,他心中充满没能捉住太阳的遗憾,抛出手中的桃木拐杖,拐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人们遮荫;结出的鲜桃,为赶路人们解渴,消除疲劳。这片美丽的土地被后来的秦始皇称作桃林县《今灵宝县》。

同样的灾情也牵挂着黄帝的心,他闻讯从昆仑山赶到荆山察看。为了炼出仙丹给老百姓治病,他采首山之铜,汲湖水,铸鼎于荆山之下。黄帝铸鼎的地方《今灵宝阳平镇》,被大家传为黄帝铸鼎塬。目前此地仍存在古代人们纪念黄帝铸鼎的献殿、始祖殿、长廊、墓冢、祀功柱、阙楼等遗迹。

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历史文化渊源,在这个紫气东来的地方,造就了此地不一样的饮食文化。

转眼到了明朝的建文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执政时期,燕王朱棣借“清君侧”之名领兵攻入南京,建文帝及贴身随从趁乱仓皇出逃,流落民间。亡命天涯的建文帝为避免新皇帝的追杀,遂以在位时年号中的“建”字为姓,隐姓埋名,躲避盘查,几经辗转,最终落脚豫西,在今灵宝东塬南段,人迹罕至的铁岭塬塬头沟壑间隐居下来,繁衍生息,后代得以延续。这个村庄就是今天以建姓为主的灵宝市阳店镇西水头村。灵宝《一生》绿豆凉粉,这种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北宋汴梁皇宫中才有的皇家专属保健食品,也随之来到民间。

历朝历代的皇宫大院,娘娘、妃子、公主莫不以滋阴美肤美颜为毕生追求。凉粉,就是满足皇宫大院女人们此种保健需要的产物。绿豆凉粉,色若琥珀,晶莹如玉,口感爽滑,弹性适中,食之消暑解渴,有清热、驱火、凉血、清肺化痰、排毒养颜之功效。因食之饱腹感强烈,又有减肥塑身的作用。

灵宝一生凉粉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这个更是让一生凉粉伴着大家一生一世。

杨钊刊发灵宝美食作品一发不可收拾。数十个美食期刊都约稿。一年下来,杨钊美食作品创作几十个。

杨钊依靠美食文学作品成了作家。他的几百篇灵宝美食文学作品也让灵宝小吃崭露头角。

杨钊写家乡灵宝美食文学作品是为了让家乡获得名誉以及后面的利益。

名利是不可分割的事物。先有名而后有利。

卖酒靠文化!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美食靠文化!北京烤鸭,三百一只,大家排队。我门口烤鸭,十五一只关门。家门口烤鸭文化在哪?谁知晓?

旅游靠文化。长城旅游比故宫还火。谁去那狗不拉屎的地儿?领袖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你去还是不去?

商品也是靠文化。外国名包四五万一个。大家当宝贝。我们的“作家”这样卖包:老板跑路,可怜、可怜我,五十一个!

产品价值都在名!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没有一个名,你是谁?

杨钊写灵宝美食,他看到灵宝经济发展的瓶颈。灵宝黄金矿山开采完了。灵宝苹果只是部分农村农民的一个生存之道。灵宝旅游又没有做起来,灵宝企业又不发达。灵宝人的出路何在?

灵宝小吃会成为灵宝经济腾飞的黄金大道。为了灵宝小吃带动灵宝经济腾飞,杨钊还花钱做了一个企划书。试图游说当地政府和餐饮,大家一起来做这个事情。

杨钊找灵宝在外的达官显贵,请他们联络灵宝的政府要员,自费回家乡给他们献言献策。还是无功而返。杨钊找寻灵宝餐饮行业的有识之士,也四处奔走相告。结果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看来,叶公好龙的故事货真价实啊。杨钊也没有人力财力支撑。花费时间和金钱造成人财两空后,他知难而退。

灵宝小吃文学作品助力杨钊成作家之名。杨钊还是两手空空。如何赚钱养家糊口?杨钊踌躇满志。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