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经验的家长,曾用“签订契约”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使家长和孩子在权利义务上对等,并互相约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位家长说:“一场家庭生活矛盾,上升到以社会生活的方式来解决,在那些冲突比较严重的时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这样的经验很使我惊讶,原来还可以采用这种办法教育孩子。
女儿已经上了高二,在校成绩尚可,只是没有什么特长。但她在学习上还是相当用功的,只是脑筋比较“死”,方法比较笨。学新课时,不会“举一反三”;复习时,又不会“提纲挈领”,往往是事倍功半,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尽管我们经常教育女儿说:你现在的学习,关系到你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而上什么样的大学,又关系到你将来的工作和事业,对你的一生都非常重要,所以现在必须抓紧时间,提高学习成绩,而高考是按分数说话的。但是,类似这样的许多话,女儿好像根本就听不进去,常常表现出不耐烦来,有时甚至当面与我们顶撞。女儿也有自己的爱好,喜欢看电视剧,喜欢听流行歌曲,还喜欢阅读小说。每逢这时我都要说:“你把用在这上面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功课上多好,说不定又解出一、二道数学题或背会十几个英语单词。成绩不好,为什么还不抓紧时间提高?”女儿虽然接受了我的忠告,但能看出来很勉强。有时,为了激励孩子,我和她妈妈会说:谁谁的孩子期末考试成绩全班第一,谁谁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女儿听了反倒有抵触情绪,好像伤害了她的自尊心。
为什么孩子对我们家长的话不愿接受呢?我想这并不能用“方法不当”或“缺乏理解”就可以简单的概括,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代沟”吧?我认为,成年人理解的道理,孩子并不一定理解;孩子若是能够理解,要等到他长成大人。我们可以想想我们自己年幼的时候,老师和家长的严格要求,我们都能理解吗?至少,我小的时候,对我父亲时常检查我的作业并要求我写日记就非常地不满。代沟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能弥合的。我们常说“养儿才知父母恩”,自己没养育过孩子,怎能体会到当年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又怎么能理解父母?所以,我赞成有的家长说过的话,“大人与孩子沟通有时就是一个无解的方程式”。
冷静的时候,我也常常自问,为什么非要逼孩子?我们自己并不优秀,为什么非要孩子优秀?我们自己在单位的业务考试中都拿不了第一,为什么却要求孩子争第一?这是不公平的。面对孩子,家长应该现实一些,应该承认差别,人和人不一样,孩子和孩子也不一样。只要我们的孩子尽力了,知道努力去学,就应该满足,也应该得到赞扬。同样,我们作家长的也应该仔细想一想,自己的哪一方面做得优秀,值得孩子去效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