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用镜头记录一个时代》这部纪实作品,其撰写者张文睿撰写的文字非常朴实。印象中,大凡纪实作品,文风往往充满着作者的主观激情,表现出作者恣意驰骋的想象思维。其实,真正有价值的纪实作品,多以溯源现实中的事实、证据为主线,好似考古工作人员推断古代文物的来源,冷静、客观、无“表情”地展开。张文睿撰写的文字,基本体现了这种理念。
再看此作品中摄影者冯立祥的摄影图片,同样也秉承了这一理念。不夸张、不装饰、不矫情,尊重被拍摄者的现状,平直交代。这些,无疑拉近了拍摄者与阅读者的距离,没有强迫和教导的意味。
即便不能说这部作品是最好的纪实著作,但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它对那个年代的记录真实可信的。在那个年代,如书中介绍的《中国摄影》1966年第3期中的一些摄影者和被摄影者,他们的思想及生活状态,与今天的人们相比,少宣扬了个人利益、个人的风头,而多宣扬的是集体精神,以及为了集体、为了公众的利益时,人们所做的选择和努力。这些,在那个年代,形成了一种主流,一种社会共同营造且遵守的价值观。集体主义精神,是人类发展中形成的优秀品格,带有“贵族”气息。尤其是面临多重困境出现的时候,更加重要。《中国摄影》1966年第3期刊登的焦裕禄、红旗渠、万吨水压机、集体土地上农民的耕作、为聋哑人服务的助听器发明人等文字和照片,无不展示了那个年代蒸蒸日上的人文环境和社会风气,揭示出一种人们在工作和生活的昂扬激情,最重要的是贯穿了集体主义精神,少了为个人私利蝇营狗苟的喧闹。
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个体创造性的发挥与集体主义的提倡,本身并没有矛盾只是两个完全不同条件下的取舍和选择。一种情况是处于社会群体条件下,一种是面对个人独处条件下。曾经,不少人不分“条件”,对集体主义冠以各种污名,固执地认为提倡集体主义就会泯灭个人价值与个体创造性,甚至会造成社会活力停滞。殊不知,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不断渐进和完善的。区分出事物中的对错,永远是人们认知中的核心问题,也是人们提高悟性的核心问题。
包括冯立祥今天采访和记录的当年摄影者们现在的生活,谈不上什么高大上,甚至有些是平淡无奇的。岁月逝去,他们随遇而安,依然故我。但这些改变不了陈勃、袁毅平、茹遂初、魏德忠、刘俊生、顾松年、蒋少武、蒙紫等老先生,在中国摄影界都是大师级的存在。最后我想说的是,这部纪实作品值得仔细阅读和体味。
2020年3月于北京
中国摄影出版社原总编辑 宋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