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文睿的头像

张文睿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403/20
分享
《用镜头记录一个时代》连载

第七章 魏德忠:定格一段传奇的历史,凝聚一个民族和时代的精神

 魏德忠老师的作品《“韩村的精神”越来越旺》,刊发在1966年第3期《中国摄影》杂志第27页。

作品上有七位老人,在讨论着什么话题。

老汉们穿着厚厚的青布棉袄,分别戴着毡帽、皮帽,还有单帽,有人手里还捏着小本或纸张;画面左侧是一位披头巾的大妈。

每一张脸,都溢满了笑意。

作品标题右侧括号内有一行小字:“韩村的精神”是焦玉禄生前在兰考县倡导、树立的四个样板之一。详细说明见本期摄影作品的拍摄经过。”

在作品的下方,魏德忠题写了这样一段话:

“焦玉禄曾提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此片是韩村农民们在一起座谈,响应焦书记的号召。

魏德忠 2015.6.13”

魏德忠老师拍《“韩村的精神”越来越旺》那年32岁。

2015年6月13日,冯立祥见到了魏德忠老师。

当天早7点30分,冯立祥登上北京西至郑州东的火车,同行的周金富老师与魏德忠是往来多年的朋友。

五六年前魏德忠老师疾病缠身,通晓中医的周金富为之介绍过一些健身方法。

接站的是一位叫孙祖和的朋友,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工作。

10点半,众人敲响了魏德忠老人的家门,开门的正是魏德忠老师本人。

魏德忠老师笑着请客人喝水:“喝过河南的茶吗?”

魏老师对周金富说:“我一直按您教的方法锻炼,眼下行走不用别人扶着了。”

冯立祥说:“魏老,当年您在北京举办《红旗渠精神展》,我看了两遍。”

冯立祥拜访任何一位摄影前辈时,都要提前把发有前辈作品的《中国摄影》杂志,挑出来打成捆儿带在身边,顺便让前辈签字。前辈们大多在《中国摄影》杂志,发表过几十幅或十几幅作品。

翻看到自己年轻时拍的作品,魏德忠老师神情舒展。

捧着1966年第3期,魏德忠老师有些激动:“这一组河南兰考的作品,我都没见过呀!”

当看到刘俊生老师的作品《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时,魏德忠老师说:“现在报刊画册使用的,都没有这张层次好。”

魏德忠抬头对冯立祥说:“给焦书记拍片的刘俊生,你们找到了吗?”

冯立祥接话:“您,能帮忙联系吗?”

魏德忠老师抄起电话连续拨了几回,通了:“俊生呀,我这儿来了两位北京的客人,带来一本老杂志,上面有你给焦书记拍的片子,他们还打算到你那儿,中不中?”

分手前,魏德忠老师在1966年第3期《中国摄影》杂志目录页后空白处,题写了感言:

“感谢冯主席执著于摄影事业的精神,为中国摄影事业办了件好事。

魏德忠 2015.6.13”

冯立祥原本打算下午返回北京,火车票都买好了。

众人一商量,退票。下午奔兰考。

孙祖和老师说:“我拉你们去!”

《“韩村的精神”越来越旺》,是魏德忠老师代表作之一,更能代表他摄影艺术成就的作品,则是他用10年时间拍摄的,大型画册《红旗渠》。

魏德忠,1934年生于河南新蔡。

1957年春,开始在河南日报任摄影记者。

1963年,作品《小水库显神威》获第十四届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荣誉奖。

1996年,当选为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1960年2月,魏德忠到林县采访,在红旗渠的工地上,看到红旗招展,运料独轮车如织如梭,还有人吊在半空中,凌空开凿,抡锤打钎,场面令人震撼。

魏德忠想,“这不就是‘唤醒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吗?

历史不会忘记,林县人民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干10年,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斩断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红旗渠修了10年,魏德忠拍了10年。他坐火车到安阳、又坐汽车到林县,再自己骑着自行车,也蹲过运料驴车,跟随修渠大军上了太行山,与修渠的乡亲们同吃、同住。

魏德忠拍摄红旗渠代表作《凌空除险》时,把自己绑起来,挂在悬崖边,以求得最佳拍摄角度。

2005年,在北京举办的《红旗渠精神展》引起轰动,100多幅老照片,见证了红旗渠精神,定格了一段传奇的历史,凝聚了一个民族和时代的精神。

附:在杂志第68页,魏德忠的作者手记是这样写的:

“韩村的贫下中农,现在已将三百五十亩碱洼地,全部修成了台田,粮食、花生产量显著上升。

这是他们正在学习《愚公移山》,决心经新愚公的革命精神根除‘三害’。

我原来运用高度拍了两张,照完后才发现低角度好些,并且这时人物的情绪也活跃了,我急忙拍下了这个镜头。

用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上海牌胶卷21定 ,光圈F11,速度1/50秒,加万次闪光灯。

1966年3月12日。”

冯立祥补记:

魏德忠老师坐在我面前,微笑着讲述着五十多年前的往事。

一瞬间,就让我沉浸其间。

我本人曾先后两次走进红旗渠,每一次都我带来震憾。

我有位姓汪的朋友,写过一首叫《红旗渠》的诗,我还记得其中的几句:

“在中国,有多少英雄的人民

用信念与汗水

滋润家园希望的风景

山上山下,红旗招展

掬起一捧清泉

泪眼模糊……”

魏老送给我两本大型画册,《红旗渠·历史珍藏版》与《永远的红旗渠》。

前者是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出版,后者是河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

魏德忠老师分别在这两本画册的扉页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