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生老师的作品《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刊发在《中国摄影》1966年第3期第26页。
这是一张给千千万万读者,留下美好记忆的作品。
焦裕禄披着衣服,两手叉着腰,在他身后右侧,是三多米高的泡桐树。
焦裕禄的头扭向右侧,他微笑着,目光中饱含着深情。
人们一看到这张照片,大多会默默的想,这是一个好人,一个让人心疼的好人……
在作品的右侧,摄影家刘俊生题写了十个字:
“让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
刘俊生 2015.6.13。
2015年6月13日中午12点许,一行人从魏德忠老师家出来,找了家烩面铺,每人吃了一碗羊肉烩面。
喘口气,上高速,赶赴兰考。
边开车,孙祖和老师边和众人聊天,还讲述了他当年采访刘俊生老师的一些往事。
手机响了,是孙祖和老师女儿打来的。
冯立祥隐约听明白了三句话:女儿这两天就该考试了,妈妈生病了,女儿问爸爸啥时回家。
冯立祥满心地歉疚:“给孙老师您添乱了,真对不住呀……”
临近兰考县城,孙祖和掏出手机给兰考的一位朋友打了过去:“我们马上就到县城了,你给引引路,辛苦一下吧。”
刘俊生老师的家门朝东开,院落不大,种了些蔬菜。
杵着拐杖,刘俊生老师笑着把众人迎进屋。
屋里有些暗,刘俊生老师忙叫老伴儿打开电灯。
房间有十六七平米,一个几十年前的三屉桌,靠窗口摆放着。桌上有一个瓷盘,烧制的是焦裕禄书记的照片。
屋子北侧是一个老式的木床,靠东墙是一个旧沙发。
刘俊生老师请客人坐在沙发上,自己坐在对面的藤椅上。
众人迟迟不好意思坐下。
刘俊生老师说,自己前两年生了一场病,眼下行动有些不便,还是坐椅子好。
孙祖和老师说:“大家可能不知道,俊生老师是第一位给焦裕禄书记写报道的人……”
反反复复翻看着五十年的老杂志,刘俊生前辈喃喃地说:“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给焦裕禄书记多拍几张照片”
然后,在目录页后的空白处,题写了感言:
“以焦玉禄为榜样,做人民群众的好儿子。”
82岁 刘俊生 2015.6.13
刘俊生拍《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那年29岁。
刘俊生,1934年出生,河南省兰考县人。
曾任兰考县报记者、编辑,县委通讯干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摄影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
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刘俊生参与报道了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分别发表在《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上。还与人合作创作了长篇纪实文学《焦裕禄》、电视剧《焦裕禄》等。
《中国摄影》1966年第3期第66页,刊登了刘俊生撰写的《为焦裕禄同志拍照受到的启示》一文。在2600余字的篇幅里,刘俊生具体细致地讲述了,为焦裕禄书记拍照片的全部过程。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照片少之又少。
焦裕禄任兰考县委书记时,刘俊生是县委通讯干事,常背上照相机,随焦裕禄一块下乡搞调查研究。
焦裕禄常说:“不要给我照,要照,就去给群众照!”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照片总共有四张,有三张是刘俊生偷偷拍下来的,还有一张是硬劝着他拍的。
那是 1963年 9月初的一天,刘俊生背上相机骑着自行车,到老韩陵村找焦裕禄,在村北的花生地里,焦裕禄正拿着锄,叉开双腿,拉开架势,和社员一起锄草。
刘俊生偷偷地按了一下快门。
焦裕禄锄草的这幅照片,以文章配图的方式,刊发在《中国摄影》杂志1966年第3期第67页左上。
当天下午,刘俊生跟随焦裕禄,来到一个叫上胡集南地的村庄,看到社员正在劳动,于是放下自行车就走过去。
刘俊生说:“焦书记,把您和群众在一起劳动的情景拍下来吧。”
焦裕禄哈哈地笑起来,说:“好!好!”
刘俊生说:“要拍现在就拍,天快黑了,光线暗了……”
焦裕禄笑着说:“我爱泡桐,就在泡桐跟前给我照个相吧!”
焦裕禄披着衣服,两手叉着腰,双眼深情地望着那棵泡桐。
就在这一时刻,刘俊生拍下了这张让千千万万人民群众难以忘记的作品。
附:在杂志第68页,刘俊生的作者手记是这样写的:
“详细拍摄经过。请参阅本期第66页《为焦裕禄同志拍照受到的启示》一文。
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上海牌胶卷定21度,光圈F8,速度1/60秒。
1963年9月。下午5时,睛。”
冯立祥补记:
刘俊生的这幅作品拍得非常朴素。
朴素是非常高贵的一种品质。
朴素是非常圣洁的境界。
当年,从报纸上看到这幅照片时,我只有八九岁,我瞬间就有一种亲近感,照片里的人,很像我老家的一位叔叔。
我只是有这么一种感觉。
许多年后,我五十多岁了。再看到这幅作品,我感觉照片里的人,像我邻居家的一位大哥。
我不知道这种感觉从何而来?
他消瘦、目光平和、温暖。
焦裕禄书记的目光,没有正对着镜头。他侧着脸,看着身边的泡桐树。这泡桐树应该是新栽下不久的,枝条还细嫩。
我猜想,焦裕禄不仅仅是要拍下一张个人照片,而是在照片里蕴含着一种引导。
这是照片为我们显现的重要信息。
上个世纪60年代初,焦裕禄带领着县里的科研人员,经过调查论证,大量种植泡桐树,是改善盐碱地土壤的重要途径。
这也是科学种田的基础、前提。
在这里,泡桐树已经是一种象征。
让百姓们吃饱、穿暖,焦裕禄这个父母官,责任重大。
身体消瘦的焦裕禄书记,深切地注视着泡桐树,目光里充满了希望。
在刘俊生老师家,环顾四周,我感觉,他家过的日子,应该不算富裕,或者说多少有些简陋。
老人坐的那张藤椅非常旧了。
在我给老人拍的肖像中,可以看到这些细节。
我一见到刘俊生老师,就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这种人,甚至可以说在这一代人中,有理想的居多,他们的物质生活,退居其次。
我给刘俊生老师拍肖像时,是从底角往上走,不是平视,更不是居高临下。
这样,作品就显现了一种敬重、歌颂的意味。
刘俊生老师生活简朴、简单,但是精神状态阳光,这是值得赞许的。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让人备感推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