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很快,她就知道了,原来这眼泪,还有另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2
映山红听过连长的介绍,虽然相信胖连长所述是真的,但她还是想起当初短暂的集训时,首长所说的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牛排长让她在这设兵站,指引后面部队行军路线,虽然这么多年来,她的作用再也没有发挥过,但那毕竟是命令啊。
胖连长看出了映山红的忧虑,笑着说:“给你命令的是牛排长,是吧?”
“是。”
“那你看看,我是连长,官比他大,现在你听我的命令:映山红同志,随队归国。”
映山红没有立即答“是”,她略略犹豫了一下,想想连长确实比排长官大,排长要听连长的,那我听连长的,应该没错,不算违背命令;想到这,她才答了一声:“是,随队归国。”
好久好久没有与这么多人而且是朝气蓬勃的战士们一起行军了,映山红一边走着,一边兴奋地看山、看水,看树、看云,当然,还有战士们。
看到战士们,她仍没忘记她的哥秦三儿。
她向战士们打听,战士们就摇头。
映山红习惯了这种摇头,她也只是一问而已,她现在知道了,那么多部队,哥在哪一支,即使知道是哪一支,又怎么能知道他是哪一连、哪一排及至哪一班?所以,她又笑了。
笑着的映山红在部队休息时,她就又想唱歌。
虽然几年没唱了,可她亮开嗓子,仍是那个味、那个甜、那个清新……
归国了,归国了,几年的抗美援朝终于结束了。
踏上祖国的国土,映山红激动得跪了下来,当年她从这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虽然没打过一枪,也没看过一眼战争,但她确确实实是“抗过美援过朝”的兵,而且还是“山红兵站”的站长——这是那个老乡连长给她命名的。
她与胖连长的连队一起被祖国迎进了怀抱,可由于她不属于胖连长连队编制,所以,办完相关手续后,胖连长就与他的战士们与映山红告别了,只留下映山红在部队临时设在丹东的接待站。
分别就分别吧,本来她与胖连长就是偶遇;当然,她非常感谢他,要不是他,她不知在朝鲜,在那个山谷,在那个兵站,还要等待多久。
可是,接待她的部队首长,为她,却犯起了难——
无论是“应山红”还是“映山红”,无论是入朝部队,还是“山红兵站”,首长在名册上,却怎么也找不着。
也就是说,映山红不是在编的战士。
不在编就不在编吧,反正是入了朝,驻扎过兵站。可她这样想可以,而首长却不能这样想啊,不在编,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她的一切待遇都不能落实,甚至连一个“战士”都不能算。
当了这么多年“兵”,居然连兵都不算,这话,面对着清澈见底的映山红的一双眼睛,首长怎么也开不了这个口。
于是,首长告诉她,胖连长已为她作过相关证明,证明她确实是在朝鲜,确实驻守在“山红兵站”,也确实是名战士(她还有一把手枪呢),因此,为了奖励她的这种牺牲精神,让她先回老家休假,等待安置通知。
首长的意思是先让她回到老家,利用这段时间,他好查清她的来龙去脉……
可映山红不知道呀,她兴冲冲喜兴兴地。临走,她将牛排当年在兵站那条小溪旁送她的那件上衣还叠得整整齐齐,打进了自己的背包。
她之所以兴冲冲喜兴兴地立即同意回家,不仅是因为她从朝鲜回来了,还因为她想,也许哥秦三儿早就在家等着她了……
3
可是,从丹东好不容易回到秦庄,得到的消息是,哥秦三儿早阵亡在了那场有名的上甘岭战斗中,英子也于前两年远嫁外地了。
看着那份给志愿军家属的通知书,再看看当年离开时还矗立着的老房子而今经风雨侵蚀已摇摇欲堕,映山红的心,像一只受伤的雁落在了荒原上,想飞飞不起来,想走却又不知道往哪走。
而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当年她是秦老汉收养的,没有办任何手续,随着秦家最后一个子嗣秦三儿的故去,秦家在这秦庄,就等于永远消失了;当初见证过映山红成为秦家的邻居,现在除了远嫁外地的英子,谁也不在了。
再说,她当初离家,也是谁也没告诉,谁也不知道她的去向,以为她早就客死或是外逃他乡了呢。
也就是说,秦庄也不承认映山红,映山红成了没有家乡的人了。
政府工作人员听说她是从朝鲜回来的,于是耐心地帮映山红翻查了所有的档案资料,结果是,所有的档案材料中,没有只字半言提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