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淡然的诗画,如李郢的《中元夜》:江南水寺,凭栏处,月光下,缥缈间,相望相思,不知是否归去;最悠然的诗趣,似赵釴的《中元夕绝句》:年年今夕共团圆,有明月美酒佳诗。还能钓解风情,起舞彻夜无眠;最嫣然的诗韵,像李商隐的《中元作》:雨过,花开,路远,旧梦新欢谁为媒;最慨然的诗境,若杨万里的《新凉感兴》:将过眼又是一年,新凉只与睡或懒。狂草微疏处,荷怯秋声动。何如两鬓不成丝;最安然的诗性,数仇远的《中元》:初秋、望夜、斜曛。暑气、昏月、声云。天上人间悲与欢,并不相通是吵闹;最恍然的诗意,算李之世的《中元节感怀》:惊此月,乡梦起,寸草心。遥遥满襟尽亲恩。
中元节,中国北方于农历七月十五,南方则提早一日。源自道教名称。民间俗称七月半、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融世俗、道教、佛教三种文化于其中,并列合一,是中国、海外华人地区及中国汉字文化圈诸国的民间信仰。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荷)灯、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易经》阐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间的阳气绝灭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自古民间参与度高且隆重。与除夕、清明、重阳列为中国传统的四个祭祖大节。一度以讹传讹为鬼节、诸事不宜的月份。其实,是个欢喜日、吉祥月。无论道教强调的孝道,佛教宣扬的普渡,还是中国传统家教棒喝的慎终追远,三种文化背后的民间信仰,殊道同归的文化核心无非就是,敬祖尽孝,不忘根本。
才感盛夏,忽而立秋。
温州青山岛官网尝试由此普及中国传统节气、节日、民俗、民间故事和海洋知识的系列视频图文,有着大钱向往的钱穆老先生指出的人生最大的价值和意义,融入历史中,就这样永恒不朽。只要香火和读写不曾断绝,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传统与记忆、理想与豪情就不会消散。就像钱老先生眼疾弥留中自谦自命题作品《晚学盲言》,始终充满着绝非迷信而是信仰的睿智、敏锐和胆识。
无法去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载抵达。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可以带相遇。百无一用是书生,黄群的读解,书生的百无却有一用,读写,使自己以及更多的人们虚心,却不固陋,更不偏执。读写的书中未必有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和别人。
可以《立秋》直言。
一年怀抱,两岸烟雨深。岁岁朝暮,还有少年狂。换了温凉,还是梦中梦。醉里依恋,多情应笑我。
哪怕山重水复,也可以仰望星空。
看到。地方政府热衷创建迎检国家卫生和文明城市而压实压到只有一种分工(清洁工或社会义工)的任务,还在重复一种方式或直觉,辛苦。盲从中也有的一种单纯善良。或许不能解决眼下的难题,但完全可以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
看出。中国曾经最冷清的两办,当下最具权威最掌控地方声誉的部门。瞎指挥乱弹琴中也有的一个美好憧憬。或许不能解决眼下的矛盾,但完全可以改善那些社情民风的智慧。
看知。并活得越通透。爱卫以及爱国,和文明以及文化,自幼教始,通俗说的从娃娃抓起。如此两办的评审概念和方向,似拔苗助长。社会的进步,人和物质的绝对可持续生产及正常需求才是标志,其他相对而已。绝对不是之前断绝子孙的计划生育、当作历史包袱的自生自灭,更非当前误人子弟的中国愚乐、应试教育和网红炒作的影响。惟其为大必要的是社会的教养(基础、红色和法治的教育)、分工和分配。这才是坚持信仰的正事,集中智慧和力量的当务要务。
人生没有永远,来日并不方长。中元节还与清明、上巳、寒衣列为中国传统的四个与死亡有关的节日。佛说,三生。又说,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开示生死之间,还有老、病,还有相关的爱、怨、求、放。每个人都会最终接近和接受死亡,理解死亡带来真正的觉醒和生命观。有了死亡,生才显得更为重要与珍贵。感恩先人、感召后人而活着。在清明节,打扫房子,让先人住得舒服;在上巳节,祓除畔浴,祈求后人如禽鸟翔逸卉木滋荣;在中元节,供奉秋收新米,请求先人庇佑;在寒衣节,给在另一个世界的先人,送去天凉了该加的衣裳,随带怀念和问候。衣食住行,都有涉及。这是中国人事死者如事生、做给后人跟学的传统。如何开枝散叶、光宗耀祖,如何接受、善待衰老以及体面地面对死亡。简单而深刻的感触,三生有幸生华夏。可以中元节的河(荷)灯照亮先人回家的路,同样江山留待后人愁后可以借照亮自己回家的路。一条真正中国特色的路。
一路去来从容的诗意。一身报国有万死,铁马冰河入梦来。雄师统定版图日(也是天下太平时),家祭无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