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傅建国的头像

傅建国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12/05
分享
《作家茶吧》连载

第一十四章 一粒皖南文学的“种子“落在了温州的泥土里

----读长篇小说《皮王》

      作者:周永温


以前在温州日报等本地报刊上,我常常读到傅建国先生的散文作品,但我还不认识他。我认识傅建国先生大约是去年11月,也就一年多的时间,是在温州文学微信群里认识的,得知他的中篇小说集《奶奶的村庄》出版,我向他索要一本好好拜读,他第二天就给我快递过来,打开快递邮包,里面还有他的散文集《人在旅途》(2008年出版)《从皖南到温州》(2013年出版)。就这样,我认识了傅建国。

后来我们喝过两次酒,一次是他邀请我,一次是我邀请他。他喝酒爽快,做人也爽快,他热情、直爽,真诚、快言快语,时间观念强,做事雷厉风行。

我是很佩服建国兄一边打工,一边写作(当然现在是一边当老板,一边写作),而且还写出大量的优秀作品,成为多产作家,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常人难以做到。

说起《皮王》这部作品,那是半个月前,傅建国先生开着他自己的车,亲自送到我的办公室里来。一个星期前,他说要开个座谈会,问我有没有时间参加。我说最近事情多,书才看了16页呢,他说有人5个小时就看完了呢,我徒然增加了紧张感。这一周,除了工作之外,我就抓紧时间阅读《皮王》,前后陆陆续续大概看了20多个小时,大约一小时只读了17页。尽管如此,自我感觉读得还很肤浅,还有待深入研读。

《皮王》的出版,正赶上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作者献给温州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一份厚礼,有人说这本书是《温州皮业一家人》也不为过!

今天的品读会,刚才有朋友说傅建国的这部长篇《皮王》接地气,我很赞同。《皮王》接地气接在哪里呢?我想,是一粒皖南的文学种子落在温州的泥土里生根发芽,是作者把他的人生的理想深深地种植在温州这块肥沃的泥土里长出来的一棵文学之树。

从作者人生的轨迹来看,他生长在安徽省青阳县,在青阳经历过磨难的童年、少年,成年后,带着人生美好的梦想(当然是美好生活的梦想,文学的梦想),来到温州这块热土地。经过20多年的打拼,他终于达到了自己人生最初的理想,他在温州生根开花,安居乐业,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文学梦想,连续出版了多部文学作品集,温州成了他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成了他儿子的第一故乡。

纵观作者多部作品集,都是抒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我看《皮王》也是,《皮王》抒写作者第二故乡温州的地方特色,温州的人与事。读着这本书,感觉特别亲切,好像作者带着读者到温州市区、近郊逛了一圈,将军大酒店、维多利亚酒店、瞿溪、庙后村、新桥、娄桥、瑞安、永嘉、楠溪江、江心屿等等不一而足,耳熟能详,而且作者的笔触还延伸到中国改革的前沿广州、天津、福建、重庆、深圳等等的社会大环境中去。读了这本书,使读者对改革开放中温州皮革行业的内幕也有了大概的了解,作者将行业中不为人知的内幕抖漏出来,特别是行业中的一些专用名词、专业用语、工作流程、上下线关系的描述,错综复杂的业内人际关系,没有在行业内打拼20多年并且没有深厚文学根底的人是写不出来的。读了一本书,了解了一个行业,好像读者自己在皮革行业里做了几年牛皮生意,这就是接地气。

文学作品归根结底是写人,塑造人物。这方面我觉得《皮王》也是很成功的,整部作品有名有姓的人物有近40来人,所有人物的活动都是围绕小说主人公刘虹展开的,他们性格迥异,人物塑造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绝不雷同,像诚实守信的德豪鞋厂老板黄乐天、慎小谨微的老板娘周秀敏,像债务缠身跳楼自杀的鞋厂老板程卫东,还有华谊皮厂业务员陆斌、鲁雁霞,北方南洋皮革厂苏志勇、信德皮厂郭岩松、金瓯皮厂潘庆来等等,在温州民营企业中都是可以找到原型的,更能从中找到作者自己的影子,如书中为唯美皮行打工的“游子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安徽青阳来到温州打工,他一边打工一边写作,工作认真勤恳,诚实守信,深受老板信任,这就和作者本人的经历非常吻合。这些人物都是从作者熟悉的生活中来的,由此,作者创作了一部接地气的长篇小说也就是瓜熟蒂落的事情了。

文学源于生活,作家的创作离不开生活,衷心祝愿傅建国先生“这颗来自皖南的文学的种子”,在温州广袤的土地上更加自由茂盛地生长。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