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傅建国的头像

傅建国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12/15
分享
《作家茶吧》连载

第二十一章 将艰辛化作一腔思乡的乐曲


——读傅建国《人在旅途》《从皖南到温州》

作者:林娇蓉


遥想童年大雪时节

娘收割了地里的大白菜

晒干、洗净,屋角那口大缸

早已擦洗得铮亮

夜晚,我赤脚绾起了裤腿

在煤油灯下跳起了迪斯科

娘说,大雪,踩一缸腌菜好过冬

----摘自傅建国的诗《大雪,踩一缸腌菜好过冬》


文友傅建国,是一位我很敬仰的作家,熟了之后,就开始叫他傅老师,看了他的书之后,很自然地就唤他傅大哥了。

一直想要与他攀附上一点关系,追溯到2009年,我总算牵强地与他扯上一层关系了。2009年,我关闭了黄龙皮革店的经营,也就是在这一年,傅大哥踏上了他的创业之路,创办了温州宏昌皮业。在同一个市场,我们肯定有过点头之交或是插肩而过的短暂交集,回味起来彼此曾经也是一个圈子里的同行。

我一直在想,牛皮生意这么难做,傅大哥他一个新温州人也敢运作?推销、结账,特别是资金周转流量,那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当我在困境中落荒而逃的时候,他却能在绝处中缝生,稳扎稳打,实在令人佩服。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么多年来他对文学的那份执念,不得不令人动容。他曾在《人在旅途》自序中如是说:“长期以来,无论生存环境多么艰辛,无论白天工作多么劳累,我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文学梦……”

文如其人,傅大哥正如他的文字一样质朴。在一次文学交流活动中,他赠送我两本书:《人在旅途》和《从皖南到温州》。打开散发油墨清香的书籍,一阵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鼻而来,而他题在扉页上的名字,也是那么谦恭与质朴。回到家,迫不及待读起来,从自序到每一篇章,字里行间多么熟悉和温暖,仿佛就是我邻家的老大哥在向我诉说着衷肠。我的老家也是在乡下,现在回到家乡,仍然能看到邻家的老大哥们,他们有在田间劳作的,有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行业的,碰到都会相互聊天,说说收成,说说儿女,说说自己的奋斗史,说说国家大事。傅建国就是我邻家大哥的模样,怎么不让我感到亲切和熟悉呢?

读傅建国的文字,就好比读一个作家的自传,很多篇章都是写他人生成长岁月中的种种艰辛与磨难。《人在旅途》里,大多是作者当年在老家生活遭遇的困境,分家后白手起家的艰辛,上九华山做篾工的曲折,初恋的失落,辛劳了一年的稻谷欠收,等等,使我读到了一个作家苦涩的童年和辛酸的青春记忆。在《从皖南到温州》里,作者离开家乡来到温州,刚下汽车钱包被偷,投奔老乡时被老板赶跑,只好睡在南唐街的寺庙里;当好不容易在一家饭店找到一份勤杂工的工作后,不久又被老板误以为偷了人家的钱包,遭遇轻视;由于作者没文凭,错失应聘报社记者工作的机遇,等等,使我读到了一个农民工身在他乡的无奈与挣扎,无不让人潸然泪下。陈忠实曾经赞美过青海高原一株柳,而在我看来,傅大哥的坚强与隐忍,难道不就是皖南大山里的一棵松吗?

傅建国的书写浅显易懂。我惊诧于他的表达能力,浅显的文字,却能收获强烈的共鸣,这或许就是文学的魅力吧!傅大哥是幽默的,心酸的文字背后有欢笑,读来常常令人忍俊不禁。他的书写是坦荡的,不怕被生活的刺痛而敞开一颗纯真的心灵。“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肩膀上扛着一捆捆笨重的牛皮而心灵却背负着文学的行囊一同行走……”(摘自《行走的姿态》),成为他人在旅途中行走的一道风景。

文学源于生活,写作便是回忆!

       傅建国的坎坷经历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不少亮色:从皖南到温州,农民,篾匠,代课老师,搬运工,司机,业务员,皮革老板……每一次身份的转变,都是一次破茧成蝶凤凰涅槃的蜕变。而苦难,对很多人来说,其实是上天垂怜他的一笔财富。在温州,傅大哥收获了家庭,收获了事业,在文学的道路上也越走越宽。“内心深处,我常常怀念故乡的邻里情。群山环抱,溪水人家。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大门敞开不设防,谈笑来往心无忌。故乡虽然物质生活清贫经济发展落后,却曾经滋润着我成长的岁月,她使我生就一副像岩松一般的筋骨,经得起人生路上狂风暴雨的洗礼。故乡埋藏着游子童年许多美好的记忆。曾留下游子青春的足迹:无论耕田、打篾或代课,那都是我人生旅途中最珍贵的片段……”(摘自《城恋与乡愁》)。一个如此感性的作家,其丰满的笔触会带动他飞扬的思绪,犹如曾经那寒冷的冬天,作者在腌菜缸上“蹦迪”,将艰辛化作一腔思乡的乐曲!


2016年12月12日 于温州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