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村的腊冬向来温煦柔和,太阳初升,暖融融的太阳光就融化了田野里一棵棵整整齐齐、绿油油的油菜叶上的霜凝,照满整个田野,村庄,河堤还有山林下干枯默立的玉米秸秆。
马桥村村民们处理玉米秸秆的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就是将所有秸秆伐倒了堆成几堆,然后一把火点着当火木灰用。每年到村民们焚烧秸秆的时候,村里都要用“村村通”广播三令五申,一定要“火烧人在,人走烬灭”,虽然上面有禁烧秸秆的通告,但村里山林坡地有大片面积的玉米种植,相对来说暂时没有其他更好的处理办法,村干部们也不好直接干预,只是经常地会到各个院落的玉米种植地进行巡逻,耳提面命地跟村民们交代好森林防火的注意事项。
马桥
玉米秸秆焚烧的火差点烧到了谷地后山上的林地,如果没有及时扑灭,大火就可能一直烧到马龙山,再从马龙山烧到云雾山,云雾山再过去就会烧到全溪市的地界。“放火烧山、牢底坐穿”,不管是谁,一旦失火烧了山林,就免不了要被政府抓去坐牢,而他这小小的村长肯定会被就地免职,再无翻身之日。仔细回想一下,刘金宁不禁吓出了身冷汗。所以每天早上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村里的广播,像“老的训小的一样”不停重复,烧秸秆要做好森林防火措施,“宁肯烧掉一身肉、也不掉下一颗火”。
在刘金宁的这种执着之下,每年烽火狼烟的秸秆焚烧的特殊时期总算平安度过。因为害怕夜长梦多,刘金宁又马不停蹄地叫上李舒鹏和李春林,跑去村里最合适的几处地方,选取秸秆和稻草统一焚烧的地址。
李家院子后面的堰谷地,位置不集中,其他的几个院落的秸秆不好集中,况且那一带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一眼就能看到,况且金星水库也遥相对望,放到马星河边上,焚烧照样会产生环境污染,和马星河未来的湿地生态公园的旅游景点大相违背。
思来想去,他们也只好选到了刘家院子院落后面的堰谷地。就像当初李春林的养猪场被县里环保部门要求整改,秸秆稻草的统一焚烧点的修建也十万火急。有前师之鉴,自然后事诸葛。当然光焚烧也不行,还得把焚烧的热量利用起来,堰谷地后面有大量的林木和竹木资源,建个小火电站,每年焚烧秸秆的时期集中进行火力发电,一举多得。
说干就干,选好了地址,就是确定场地基础设施施工,火力发电设备的采购安装,并网运维。虽然和刘金宁一直规划的风力发电场和太阳能发电场相比,这个小型的火力发电场显得有些花拳绣腿,但它却是目前最环保、最易实现的一个电力项目,况且它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处理秸秆和稻草焚烧的问题。
当然,依靠丰富的林木资源,它可以实现一年四季的常态化运营发电,电力可以像村里部分村民屋顶的太阳能发电设备一样,并入电网公司的电力设备,获得固定的营收。因为觉得这是个稳赚不赔的项目,所以他拉着李春林和李舒鹏也投了钱。
李秀华知道后就说刘金宁的想法太多,干嘛不给金星水库开个口子修个水电站。刘金宁苦恼地笑笑,反驳她说,村里的财政又没有这笔预算。
“那你修火电站的预算更加没有啊。”
“这个不一样,这个可以有,这个不归你说了算。”
“怎么我说了不算,你能有天王老子撑腰。”
“我背后是保护青山绿水、生态环保的国家政策,是三令五申、禁焚秸秆的县上政府,是全村上下关心环境、热心发展的所有村民,你说我没有人撑腰。”
“可你也不能想到一出是一出,村里河堤刚开工,秸秆也烧完了,根本没有环保压力,火电站能缓就缓。”
“这个你不懂。火电站是个投资周期短、投资收益快的项目。”
“怎么说,它能比过水电、风电、太阳能?”
“火电的功效要强很多。火电站的场地设施建设比较简单,加上河堤修筑我们有现成的施工队,只需要采购发电设备、架设一段电力线路并入电网、和电网公司签订电价协议很快就能营收。”
“反正我觉得这件事情不靠谱。”李秀华仍然疑虑重重。
“你从河堤建设的款项里面给我抠二十万出来,其他的事情我一个人搞定!”
“这样听着好像还能行!”李秀华看刘金宁一直在向她打河堤修筑款项的主意,心里的防线守得死死的,但刘金宁又给他报了个心理预期内的资金要求,倒也觉得这个事情似乎真是自己太过谨于慎行。
在请示过刘运城、李贵富和几位老村干部之后,李秀华这才并不情愿地给了刘金宁二十万。而恰恰是从河堤工程款里抠出来的这二十万,倒真让刘金宁把建小型火电站的事情给办成了。
火电站不仅解决了秸秆、稻草焚烧的问题,也可以焚烧部分废旧大件生活垃圾、村里的废弃建筑木料,其他时间也通过燃烧木料、山林灌木进行可持续发电,很好地解决了村里的部分垃圾处理问题,灌木焚烧的需求也帮助村里更好的维护起美丽的山林环境,从田野到山塘、山林都显现出一派生机盎然、平整有序的绿色生态感。
为了尽快建好火电站,刘金宁顾不得河堤修筑的速度,也没怎么关心汤良兵的几百亩荷鱼塘鱼苗生长的怎样、荷花什么时候下种。一连几天,刘金宁都化身产业工人,一心扑在火电厂的基建场地建设施工的工作中。
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冬月午后,天气有些微微的湿冷,刘金宁正像钢铁工人一般和几位师傅喊着统一的号子,肩扛手抬地安装发电机组设备,热情的火苗正要推动发电机按部就班,刘金宁就接到李秀华打来的电话,她说,梁倩做秸秆艺术品的朋友来了,你抽空回来趟见个面,给村民引荐一下,也好把村民学做秸秆艺术品的事情安排下去。
刘金宁还在他火电站建设成功在即的亢奋状态中,听到李秀华的电话,筑巢引得凤凰来的努力乡村建设成果更让他喜出望外。他像宣布一件重大喜讯一样跟李秀华讲,火电站的发电机组已经成功安装,火电站发电运行也将快速实现。
李秀华并没有对刘金宁的喜讯播报给出太多回应,她说,又不是修了个葛洲坝,瞧把你给乐的,快点赶回来,把村民做艺术工艺品的事情安排妥当了。
行,那我等会就回来。你让梁倩给我写个欢迎辞。我等下在群里发信息组织村干部和培训村民参会。对了,你联系下王教授和赵教授也一起过去。
“可以。全照你说的办。”对于一直夫唱妇随的村务工作,李秀华似乎很少跟刘金宁红过眼,但大事却都是李秀华拿主意。不过村民培训的事情也不算小事情,所以李秀华虽然已怀有身孕,但也还算是比较上心。
刘金宁直接从堰谷地火电站的建设工地回到村部,梁倩热情地将自己的朋友介绍给他。她说,他叫张东宇,既是我的老乡,也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他创作的秸秆艺术画和艺术品在很多国家大展上都获过奖。
然后梁倩又把刘金宁介绍给了张东宇。两人初次见面,欢快地相视而笑。张东宇说,出来乍到,以后刘村长多多关照。说完,张东宇英气俊朗的眉宇间便溢漾开热情爽朗的微笑。
“说不上照顾,你是大咖,你能够来到村里,很感蓬荜生辉,村民的艺术觉悟还全得仰仗你的细心教化。”因为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经历过大场面的艺术大家面前,刘金宁开始变得十分谦虚起来。
张东宇同样也十分逊让,他说,艺术来源生活,村民们才是艺术最好的老师,我也该向他们学习。
简单地认识、几分寒暄之后,刘金宁邀请张东宇落座到村部会议室的主席台。张东宇很简洁地讲了秸秆艺术品在他的家乡河南发展的现状趋势,也讲述了一些他的作品在国内、国际展会上的参展和获奖情况,分享了他对秸秆艺术品和现代家居、现代室内空间之间的关联和感想,而且内涵丰富地给大家讲了他的几个重要作品的感人故事。
他在会议室里投影仪上播放的他的作品资料,每一件都像行走在田野旷地的艺术生灵,充满生活的热情和艺术的热度,让人看着心生欢喜、忘记烦恼。
很多村民一直都生活在马桥村,和外界的联系几乎很少。他们了解世界的方式基本都是电视盒手机,一部分人在接受过村里组织的互联网培训后,也习惯的会用互联网去学习先锋知识,或者也有因为自身和子女在沿海发达城市务工,耳濡目染受到先进思想影响,比较接受和不反感时尚人文艺术思想的人。
之前刘金宁给他们打过预防针,对于张东宇的到来,村民们都满心欢喜,因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正是他们摩拳擦掌准备艺术大练兵的时候,知道他是来给他们传递时新的文化理念,先进的文旅展示艺术和提升他们的生存技能,所以都像是牛棚里饥渴的老牛,眼神里张望着等待富有者的喂食。
一顿生龙活虎的生活艺术探源之后,张东宇谦虚地收起了他的话题,因为他知道,要教会零基础的村民们学会构造、装型和线条复杂的秸秆艺术手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天下无易处”,教村民们编织秸秆稻草艺术,就像让他们自己去种田,除了勤学多练,还有要有像掌握天时时节的灵巧悟性,才能好快精巧地掌握这门技术。
等到两位教授讲完他们对秸秆艺术的专业解读,村民们想要一试牛刀的心态已经磨刀霍霍。但终究他们只是光有热情但没有经验,而且这是个很讨巧的活儿。他们也只有等到实际学习编织的时候给“多漏两手”,不过这个小小的见面会确实是让村民们了解到了秸秆艺术品的非凡魅力和丰富经济价值。
村的稻草同样也是通过焚烧的方式处理,所以每年全村花费在秸秆和稻草焚烧的时间精力投入都非常巨大。
原先都是有村干部组成的专班巡逻组,在马桥村建立巡逻队之后,这个巡查任务自然就交给了巡逻队。巡逻队开始由驻村帮扶队筹划组建,单纯的只是为了夜间巡逻,后面为了充分发挥巡逻队的功能,又改成了日巡队和夜巡队,巡逻队员由村民组成,村干部任组长。
在一次村民会上,刘金宁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专门讨论了玉米秸秆处理的问题。有人提议说在村里建立统一的玉米秸秆存放点,将每个村组玉米地里的秸秆统一清运到集中存放点,然后进行统一焚烧。但很多村民反对,说这样处理费时费力费成本,来来回回地还得再将火烧灰运回地里去,划不来。
刘金宁听了这个建议觉得很好,认为是最好不过的方案。虽然处理起来相对麻烦,但是却是最大生态效益的体现。他环视了一圈周围村民的反应,觉得大家应该只是暂时还没理解透这件事情的初衷原委,但上面吹下来的风已经多多少少的向着环保的方向收口,所以他坚定的拿下主意,说,就按照这个方式来处理玉米秸秆。
有些村民还是不支持,说,这个来回的运输人力成本大,统一焚烧还不是会产生一些环保问题。
刘金宁忽然想到龙口里水坝边的那座焚字塔,那是很早之前村里的读书人为了表达对文字的尊重,专门建立的八九米高的焚书的塔式建筑。
他说,那以前村里的读书人为什么要建设焚书塔,这是一种团结的意识,对文字的尊重,那我们现在搞这个玉米秸秆焚烧点,就是对自然地尊重,也需要我们有环保的共识,有团结统一的思想。装运的事情只要每家每户出一点人力,村里会想办法统一装运。
刘金宁说到村里会统一安排秸秆清运的事情,村民们发言又开始踊跃起来。有人说,统一存放点和焚烧点位置选到哪里,要不要分开选址?还有焚烧处理的问题,有人觉得露天焚烧和就地焚烧没什么两样,也不是很支持统一存放焚烧的做法,但如果选择粉碎堆肥,同样的过程复杂、成本过高。
刘金宁说,玉米秸秆存放和焚烧的地方会统一选址,存放和焚烧的地方都会加建简单的设施设备,这样方便管理,更加生态环保,减少大气污染。
“那今年呢,眼看就是到焚烧秸秆的时间了,选址和建设还来得急吗?”
“今年搞不赢就按照原来的方式处理好了。”在突然的秸秆处理方式改变的情况下,刘金宁也没有万全之策,只能按照原有的方式应急处理。
村民们都点头说行。这时驻村帮扶的队员梁倩也在现场,她从一些学习资料中了解到,在北方很多地方都利用秸秆稻草进行艺术创作,制作艺术画和艺术家具,所以她便提议村里可以结合旅游,利用原来的村落古建筑,将艺术画和艺术家具融合到村落建筑当中。
听到这个建议,刘金宁心里先是惊喜,但仔细一思量,心里又犯起了愁苦,这个想法是行,但村里没人会做这等细致活,说纺纺纱线、做做印染布,村里还能找出几个这样的老人,但这北方的泊来之术,确实没几个人懂行。
刘金宁很诚恳地跟梁倩坦白,村里没有人懂这项技术。
梁倩说,这个没关系啊,我也知道怎么编艺术家具啊,但可能没那么在行。我老家河南那边有朋友专门是做这个领域工作的,我想如果可以,想邀请朋友过来给大家指导一下,包教包会。梁倩一边说着,一边脸上泛起调皮的微笑。
有村民问,那这个收不收学费?
梁倩说,肯定是收学费的,不过我可以跟你们沟通一下,帮你们申请优惠。
这样一说,刘金宁又来了兴趣,因为他也一直在想着怎么样花小钱办大事,怎么样通过文化艺术的形式建设和丰富村里的旅游文化设施。
他说,这个想法可以,你可以邀请你的朋友过来,我们包食宿,学费也不差钱,但是教不会村民绝不让走。
梁倩说,刘哥真是说笑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教会村民做秸秆艺术家具用品这个事情,我想我朋友那边绝对没问题。
刘金宁说,好,那就这么说定了,你跟你朋友谈好报酬,等他过来了,我们马上组织村民学习艺术家具和艺术品编织的课程。
梁倩说,行,我们都按照刘哥的要求来干,开完会我马上去跟朋友联系,确定好这个事情后再跟你汇报。
跟梁倩确认好做稻草和秸秆艺术品的事情后,刘金宁又转头跟其他村民说,同志们,乡亲们,省城来的名校大学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梁倩老师给我们找了制作稻草秸秆艺术品的老师,到时会教你们制作稻草秸秆艺术家具和装饰摆件,这个是帮助我们提升村里文化艺术品质,彰显以后旅游特色的一个重要窗口,所以我想,你们要先把田间地头、稻草垛上、苞谷地里,那些质地硬扎、成色较好的稻草秸秆给收藏一部分,以备后面我们跟着老师去制作精美的草木艺术品所用。
农闲时间,很多村民都会跑去城里找事情做,现在马星河河堤开工,参与在村里施工队的手工艺人每天都奔忙在河堤工程的建设工作上,其他闲下来的村民正愁不知道做什么,村长统一交代了工作任务,自然都是一番欢欣雀跃地想要贡献自己的一些力量,为村里的发展创造崭新的改变。
在马桥村,每年焚烧稻草和秸秆的场面是十分壮观的。一入深冬,光日暖、煦风畅的时候,就是村民们最爱在田间地头煽风点火的时候。开阔平坦的田野,坡势连绵的山丘谷地,成堆成垛焚烧的稻草秸秆,烟火冲天,烽火连绵,喷涌的云烟冲上空际,弥漫在村庄河流上空,笼罩成一片厚厚的如梦烟云。
虽然村民们习以为常,但作为村长来讲,刘金宁心中总是有很多的犹豫忌惮,现在从省市县到镇上都在讲环保,对于秸秆焚烧的事情都盯得很紧,前面因为李春林猪场的事情他是有前车之鉴的,所以在禁止野外焚烧秸秆这件事情上刘金宁也心存芥蒂,但这次仍然采取就地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和稻草,也实属于无奈之举。
但人算不如天算,让刘金宁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他上午召集村民开了秸秆处理的商议会,下午在李家院子后面那片玉米秸秆地,村民的秸秆没有统一砍倒堆放焚烧,结果火势直接蔓延到了后面的山林。
好在当时很多村民都在山坡地上烧秸秆,他们通知了刘金宁山林被秸秆引燃的险情一边很快赶到了被大火引燃的山地。大家七手八脚地用湿树枝扎成灭火的工具,勇猛地穿梭在火堆中奋力地扑救山火。好在火烧起来时并不大,在周边地里干活的村民也多,等到刘金宁赶到的时候,山火已经被大家扑灭。这件事情之后,刘金宁更加坚定了要改变村里稻草秸秆野外焚烧方式,集中进行处理的生态环保方式。
多番思量之后,刘金宁决定在村里引进一个小型的秸秆焚烧发电项目,以此来解决村里秸秆稻草焚烧存在的空气污染问题,同时又能为村里提供一定电能能源供应,将来村里还将积极地对接风力发电公司,引进风力发电项目,再推进既有的太阳能光板发电规模,最后形成风力,火力,太阳能并网发电的强大效应,既供能,也为生态环保、清洁新能源的推广应用,写下历史性的一页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