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愚长庚的头像

愚长庚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1/11
分享
《黟山传》连载

第五十九章 镇南将境边上奏 大将军村乡募兵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此诗摘自宋朝大诗人陆游的《夜泊水村》,写的是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感叹双鬓斑白、不能再青为的是报国之志未酬。有心报国却无路请缨,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表达了至老不衰的雄心壮志,谴责了那些空谈报国而无所作为的达官贵人。

且说晋国金殿内已是雀喧鸠聚,鸡争鹅斗,原是平南将军——羊祜知陆抗已死,吴皇失德,知有可乘之机,便作表遣人往洛阳请求伐吴。其略曰:

“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因人而成。今江淮之险,不如剑阁;孙皓之暴,过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力,盛于往时:不于此际平一四海,而更阻兵相守,使天下困于征戍,经历盛衰,不可长久也。”

大司农、益州刺史——王濬亦上表:“臣多次查访吴楚,吴皇荒淫凶暴,荆扬一带无论贤愚,皆有怨恨,察目前形势,应从速伐吴。今日不伐,形势变化不可预测。如果吴皇崩殂,吴人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则吴国便成了大晋强敌。再者,臣造船已经七年,船日渐腐朽损坏,另臣年已七十,死期临近。以上三事如不遂人愿,伐吴更加困难。诚愿陛下莫要失去良机。”

晋帝观表大喜,因今年不久前追尊宣帝司马懿庙号为高祖,景帝司马师 为世宗,文帝司马昭为太祖,如若在一统中原,便是双喜临门。上朝与众臣商议,欲兴兵南下,群臣之中有太尉——贾充、秘书监——荀勖、左卫将军——冯紞,力言不可。此时杜预正在孟津渡口主持修建富平津大桥。只有散骑常侍——张华坚意劝晋帝伐吴。晋帝无奈,因此未肯同意兴兵。

因羊祜在边境,德名素著,他正直忠贞,嫉恶如仇,毫无私念,因而颇受晋帝亲信荀勖、冯紞等人的忌恨,故而多次在晋帝面前阻挠羊祜计策。

羊祜听闻晋帝不允其上疏,叹息道:“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今天与不取,岂不大可惜哉!”

时任大将军——吴存称病在家,听闻晋帝不允兴兵伐吴,大怒,在榻上意欲起身面见晋帝,其子吴感连忙去扶,问道:“父亲意欲何往?”

吴存连连咳嗽道:“如今大好时机,平南将军与大司农上表晋帝请求伐吴,却被几个腐儒几欲断了我大晋前程,老夫要面见晋帝,若再不下旨伐吴,老夫亲往!”

吴感一听,泣涕连连,跪倒在地道:“父亲,你如今年事已高,重病在身,又如何下得了江南呢?”

吴存附身看向其子,面色凝重,吴感看他父亲脸上已布满深深的皱纹,眼神坚毅的很,却听他道:“老夫今年近七十了,徐倪那老匹夫和老夫斗了大半辈子,已经征吴死了!你难道要看为父我病死在卧榻,死后被他耻笑吗?”

吴感一怔,松了死死握住吴存的手,他知道父亲争强好胜,把头缓缓低下道:“儿不想。”

吴存把衣袍一甩,大步走出屋外,丢下一句话,掷地有声,道:“把大夏龙雀拿上!”

此时晋帝又开始思念武元皇后——杨艳,正偷偷流泪,恰巧此时听近侍隔帘禀报说吴存求见,晋帝连忙泪拭,整顿衣裳,以备接见。

待吴存来后,跪地行礼,晋帝下令赐坐后,道:“爱卿来得正巧,朕正为皇后逝去之事常常挂怀,如今国以无后一年有余,朕欲立其堂妹杨芷为后,卿以为如何?”

吴存道:“陛下欲立谁为后,臣难有意见。只是今日听闻皇上驳了平南将军与大司农的上疏,臣以为不可,如今吴国大司马已死,陛下当趁此南下,一举荡平吴国,此事最重!”

晋帝叹息道:“大将军不知,刚刚接到奏报,洛阳发生瘟疫,人口死亡大半,此时当安抚民心。况且去年吴国威北将军——严聪、扬威将军——严整、偏将军——朱买投降大晋,相信不久吴国人才不断涌进我国,到时再征伐不迟。”

吴存道:“陛下是在坐等吴国灭亡,坐等吴皇到洛阳请降么?”

晋帝屏退左右,低声对吴存道:“大将军对朝中局势还不知晓么?如今洛阳瘟疫横行,朕尚都逃不得,若朕不幸那一天归天,太子及各皇子都软弱,朝中人人都希望由齐王——司马攸继位!”

吴存大怒道:“何人敢如此大胆!”

晋帝转入后室,取出一个匣子出来,递给吴存,吴存跪倒在地恭谨接过,取过匣子却是一个金丝绣的缎子,吴存展开后见上面赫赫所列的名字,大惊,因为那些人都是朝中重臣,都是何人?有:

关内侯中书令——张华 鄄城县公散骑常侍——曹志

御史中丞——向雄    汝阴王镇西大将军——司马骏

安东将军——王浑    甘露亭侯中护军——羊琇

太常——成粲        鸿胪卿——郑默

特进大鸿胪——甄德  侍中——王济

吴存看罢冷汗直流,恭谨的把缎子叠好,放进匣子里,问道:“陛下,老臣愿以命为陛下肃清朝野。”

晋帝摇了摇头道:“大将军武艺高超,朕有意赐你一块封地。”

吴存恍然大悟道:“陛下之意,臣已知悉,臣这就去招兵买马,组建军队,外可领兵南下攻克江东,内可防陛下不测可随时入洛勤王。”

晋帝点了点头,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吴存把匣子推到靠近帘子,起身再拜,缓缓而退。

晋帝为何这么信任吴存,原是吴存本就生于河内郡,是司马家祖居之地,入仕便随晋宣帝攻新城,后在关陇抗蜀、平定辽东都有很大的功劳,作门下督,尤其是参与了政变夺权的高平陵之变,作秉忠将军,后主管通衢架桥。文皇帝作晋公时,再度起用,作辅魏将军,本欲派吴存跟随邓艾钟会领军伐蜀,却在出兵前几日患病,未能出征。后奉文皇帝命,把邓艾仍在洛阳的儿子诛杀。

吴存回到家中后,命人变卖些许无用之物,让吴感收拾行装,带了七八名仆从,许多家资,各执器械去各乡里征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

一日,有一北平土垠人张封前来投靠吴存。又有平原般县人孙骥也来投靠吴存。过了几日,又有吴氏兄弟吴矫、吴应各引壮士百余人来会,此二人是吴存亲戚,弓马娴熟,武艺精通。不数日,又有徐弘、徐虑引百人来投,吴存问其身世,乃是金鞭大将——徐倪内侄,吴存甚是感动,用作帐下督。就于村乡中调练军马。乡绅尽出家财,置办衣甲旗幡。四方送粮食者,不计其数。

自吴存部下聚有精兵猛将,便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附近村乡皆沾其恩露,齐乐太平。当地县令太守纷纷前去拜访送礼,吴存见时机已成熟,召集手下各将商议道:“老夫在外聚集人才本就是奉皇命,外能下江南除恶剿贼,内可入洛阳勤王保皇,如今我等势力已可割据一方,当悉起大军,攻取江东,以报晋帝。”

徐虑道:“吴有长江天险,非船莫渡,叔父何不送书信一封至广陵,命其日夜并工,收拾千支战船,待我等到时,便可径取南徐。”

待吴存思虑之时,吴矫怒道:“此迂儒之论也!昔日魏文皇帝便是渡广陵江口径取南徐大败而归,你是要大将军也重蹈覆辙吗?”

徐虑亦怒道:“你莫忘了,此计乃是晋宣皇帝进献给魏文皇帝的,你是言宣皇帝计策不行吗?”

时下二人争论不休,几欲交手,吴存呵道:“众将领面前休要丢人现眼!当时此计未成,是江东尚有名将,时吴主尚有谋略,而今江东人才凋零,吴皇昏庸,此计定可实施。”

于是亲自作书信一封,遣人快马送给广陵太守。又过了几日,整顿军马,令吴感为前部,张封、孙骥、吴矫等为大将先行,徐弘、徐虑为中军护卫,吴应为合后,起兵马万余人浩浩荡荡南下。

出发时临近村乡都恋恋不舍,夹道而送,途径各州县太守县令皆出境迎接,再拜致敬,大设筵宴,款待两日。吴存虽是欣喜,但心下焦急,各太守县令又亲送出郭。一连辗转几日,从蔡、颍而入淮,取寿春,至广陵。

且说吴存起程之时,早有东吴细作探知此事,报入吴国。近臣慌奏吴皇道:“今晋大将军——吴存,亲驾战船,提水陆大军数万来下江南。甚为利害。”

吴皇大惊,即聚文武商议。中有张悌出奏道:“可修书与黄山刘皞,令起兵渡江北上,以分其势;一面遣大将,屯兵南徐以拒之。”

吴皇闻言大喜,问群臣谁可接屯兵南徐之重任,群臣皆闭口不言,畏畏缩缩。吴皇正待发怒,一人从班部内应声而出道:“臣虽不才,愿统一军以挡晋兵。若吴存亲渡大江,臣必生擒以献陛下;若不渡江,亦杀得晋兵丢盔弃甲,令其不敢正视东吴。”

吴皇视之,乃大司马、副军师——诸葛靓,吴皇大喜道:“如得卿守江南一带,朕有何忧哉!”

遂令诸葛靓总镇建业、南徐军马,诸葛靓谢恩。领命而退;即传令教众官军多置器械,多设旌旗,为守护江岸而用。

张悌深知吴皇不喜刘皞等人,定不肯下御诏给黄山,便暗暗修书一封快马送于黄山,刘皞得书信后,召集众头领商议。

周婳看罢书信道:“此书非吴皇亲笔,也非诏书下令,可真不给大王颜面。”

闫芮张妍等众头领听罢,大怒道:“既如此,还支援个甚麽,不如坐观成败个好!”

刘皞道:“守南徐的是大司马——诸葛靓,当初我等北上被任鬈围困时,他还救过我们,我们也当还他个人情。”

众头领亦纷纷点头,众头领商议了一天,决定以三日后发兵,收拾大小战船一千余支,以袁航为前部,张妍、闫芮、高翔、高俭、王训、马秉、郑享、杜亨、冯度、张茂、徐焕、孙凌等为大将先行,陶牧、童婧为中军护卫,赵统、马承为合后,周婳作参谋官,前后水路军马约有两万,命祝伟、费承、毌丘秀留在黄山相互辅佐,共同决断黄山事务。

不知战争胜负如何,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