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子镇的头像

陈子镇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5/28
分享
《乱世莘七娘》连载

第二十章 尾 声

南唐大将边镐因病中途返回,至建州治病未愈,回金陵后不久康复。此时,南唐诸将都在为伐闽争功,唯独边镐冷眼旁观,一言不发,反而得到皇帝李璟的充分信任。朝廷委以边镐信州刺史兼湖南安抚史。他率军灭了割据湖南的南楚马氏政权,升任武安军节度使。后来南楚马氏旧将起兵叛乱,边镐指挥平叛失利,全军覆没,从湖南退回金陵,被削官为民。南唐与后周发生战争时,边镐被重新任命为将领,战败被后周军队俘虏。周世宗柴荣看中他的才干,任命他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南唐与后周议和后,边镐又遭遣返,从此不被重用,于保大十四年(956年)卒于金陵。

洪州屯虞侯严恩于南唐伐闽期间病故。

练夫人日夜惦念莘七娘。时汀州刺史缑进筠率平叛大军回建州交割,告知练夫人关于莘七娘夫妇客死他乡的不幸消息。练夫人悲痛之余,派人将惠文德与莘七娘的儿子惠世杰(小名欣儿)接至建州抚养。南唐保大年间惠世杰考中进士,后在南唐、北宋朝廷为官至老。

南唐中主李璟连年对外用兵,导致国力逐渐衰竭。继南唐保大三年(945年)八月灭闽之后,保大六年(948年)出兵攻后汉,无功而返; 保大八年(950年)至保大十年(952年),派边镐征讨并灭亡南楚;保大十三年(955年)十一月至交泰元年(958年)正月,后周周世宗柴荣攻伐南唐。南唐军战败,丢失淮南江北十四州。李璟败后去除帝号,向后周割地称臣,并于宋朝建隆二年(961年)初升洪州为南昌府,建南都,迁都洪州。

莘七娘之事传至南唐朝廷已是宋朝建隆元年(960年)间的事了。当时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夺后周,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李璟此时准备迁都,情绪低落,恰好汀州刺史赴金陵纳贡禀情,说到惠文德与莘七娘夫妇在闽西北平叛的功绩,以及莘七娘为夫护灵守节,期间救治乡民,不幸去世之事,李璟及身边文武官员听了,无不嘘吁感叹。

那日李璟游览后庭花园,看见满池莲叶低垂,荷花凋零,触景生情,心中愁怅万分。联想自己继承父业以来,胸怀统一天下的大志,东征西讨,多少忠臣将士血洒疆场;历经十几年奋斗,壮志未酬,却大片沃土落入敌手;如今基业难保,国力衰弱,不得不离开繁华的金陵,迁都洪州,境况凄惨,禁不住暗自神伤,潸然下泪,遂作下《摊破浣溪纱》一词: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往南都洪州,当年郁郁而终,年四十六岁。太子李煜继位,在金陵登基,奉宋为正朔,向宋朝称臣纳贡。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降宋,南唐灭亡。南唐自烈祖李昪立国,至后主李煜亡国,历经三十九年,多少春花秋月,都随那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代从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开始,到960年赵匡胤灭后周建立宋朝止,历经五十三年,先后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改了五次国号,分别叫梁、唐、晋、汉、周,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而在五代存续前后,即唐末、五代和宋初,中原地区之外与五代并存着许多割据政权,以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荆南、北汉为主的十余个割据势力,史称“十国”。这些割据政权或在相互攻伐中被吞并,或被后周、宋朝所统一。宋朝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回到本书开篇。南宋,福建明溪。

明溪巡检使秦汉洪向汀州秀才张远道出了莘七娘的传奇人生,张远及听者无不感动落泪。

秦汉洪继续讲述道:“莘七娘不仅是明溪的恩人,也是明溪的守护神。听老一辈人说,宋开宝八年,宋军猛攻南唐皇都金陵。当时南唐城外守军中,有汀州军六千人,其中明溪兵五百人。一天夜里,莘七娘托梦给明溪军校尉,告诉他,明早宋军将大举进攻,我当来助阵。校尉一听,连夜禀报汀州军指挥使。可惜指挥使认为这是梦境罢了,并不以为然。校尉只得命令明溪兵严阵以待。第二天一早宋军果然发动突然袭击,南唐军大败,死伤惨重。就在宋军接近明溪兵营时,忽然起了一阵狂风,伴随着飞沙走石。宋军大惊,无法前进,只好暂时停止进攻,明溪兵安然撤进金陵城内。不久,金陵沦陷,南唐请降,明溪兵得以全部平安返乡。”

张远及驿馆差人屏息静听。

秦汉洪叹了一口气说:“时过境迁。大宋自金国入侵,靖康之变,二帝被虏,皇都南迁之后,汀州盗匪乘机作乱,明溪百姓又经历了几次劫难,不少人背井离乡,因而莘七娘的事知之者越来越少了。这几年也只有几个老者在清明或中秋节上山给莘七娘扫墓上香,如此下去,恐怕一代女侠,真的会成为孤魂野鬼了。”

张远说道:“昨夜七娘夜下泣吟,分明是她不甘沉寂,英魂尚在。七娘的事感天动地,尤以对国家的忠诚,对爱情的忠贞,对当地百姓的恩重如山,其事迹应当广为传唱,美德应当发扬光大。小生建议重新立庙传承,以教育当代,流芳百世。”

“张秀才说的极是。本人当牵头召集当地乡绅耆老、里正保长,商议重建七娘庙之事!”秦汉洪沉吟了一会说。

“如果巡检大人愿意牵头,小生愿当场捐献二十两银票,作为建七娘庙的首笔善款。明日小生回乡,如果父亲无恙,当再来捐款。”

说来也巧,张远与僮子返回汀州之时,父亲的病已痊愈如初。张远非常高兴,算算父亲病愈那天,正是自己与巡检使商议重建七娘庙之日,难道是莘七娘显灵?他将此次明溪之行告之父母,父母大为惊奇,都认为自己的儿子遇见菩萨了。老人连忙烧香点烛,祈福七娘的在天之灵,并商议倾囊捐献五十两银票,用于重建七娘神庙。

当张远再次来到明溪,七娘庙已动工兴建。一年后庙宇落成,取名“莘七娘庙”,立七娘神像,并将《夫人月下吟》抄录于大殿墙上。自此,当地百姓但遇生病疾患,洪水旱灾,外出谋生,不孕无嗣,都会到七娘庙里烧上一柱香,祈求庇佑,民间都传灵验。久之,影响不断外扩。

南宋嘉定年间,宋宁宗赵扩闻知莘七娘由人到神的经历,为之感动,下诏敕封莘七娘为“惠利夫人”。从此莘七娘庙又称“惠利夫人庙”,明溪本土人也亲切地称为“夫人嬷庙”。

景炎元年(1276年),南宋名将文天祥转战福建汀州,准备由闽入赣,抗击元军。文天祥在闽期间路过明溪,慕名拜谒莘七娘庙,感慨万千,在庙墙上挥毫题诗一首:

百万貔貅扫犬羊,家山万里受封疆。

男儿若不平妖虏,惭愧明溪莘七娘!

以七娘为镜,表明自己抗元到底的决心。

星移斗转,千百年来,每逢农历六月十一日莘七娘的诞辰之日,当地人便以庙会的形式来隆重纪念这位女神。传承至今,惠利夫人庙会成为地方民间信俗。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