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朝廷腐败,藩镇割据,赋税繁多,百姓不堪重负,加上连年天灾,农民流离失所,民众怨气沸腾。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先后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声势浩大,迅速席卷全国,直接撼动了唐王朝的统治。朝廷惊恐万分,唐僖宗李儇慌忙逃往蜀地避难,并调集各路诸侯大肆镇压。
唐朝官军与黄巢起义军在中原激烈交战之时,一些重要城池和关隘,反复争夺,几易其手,伤亡不计其数,正是兴亡百姓皆苦。中原一带住民一场战争一场劫,家破人亡者数不胜数,所谓饿殍载道,哀鸿遍野。这个时期出现了整村整庄百姓举家南迁,另寻谋生之路的情况,南方客家文化中将其称之为“客家大迁徙”。
北风萧瑟。在中原百姓结伴南下逃荒的队伍中,有两个少年,他们相互搀扶着,跌跌撞撞跟随着人流。年纪稍长的少年名叫莘仝,今年十八岁,小的名叫惠宗信,比莘仝小两岁,两人是同乡,都是河南洛阳郊区人。莘、惠两家是世交,莘仝生于郎中世家,从小跟随父亲学医;惠父是乡绅,颇有家资。惠父与莘父常常相聚饮酒谈诗,分析天下大势,很是投机。两人歃血为盟,结拜兄弟。莘家衣食短缺时,惠家慷慨相助,还常将莘仝接到惠家与宗信一道读书习武,并让两人以兄弟相称。莘仝与宗信自小学习刻苦,加上天资聪颖,能文能武,双方父母都希望他们长大能有所作为。黄巢起义之后,洛阳被义军和官军两度攻破和洗劫。一个漆黑的夜晚,莘惠两家被乱军劫掠,家人惨遭屠戮,莘父死于乱兵之中。危机之时,惠父将莘仝与宗信藏于农家猪舍的草堆里,自己挺身引开乱军被杀身亡,两个少年因此幸免于难。
莘仝带着宗信连夜离开家乡,一夜不敢歇息,只管沿大路逃命。两人跟随逃荒人流南下,一路但见村庄荒废,断墙残瓦,尸骨露野;百姓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柱拐肩扛,渐渐形成南迁大军。寒风中老弱病残者隔三岔五中途倒下,或草草掩埋,或曝尸荒野。人们呼儿唤女,哭喊声接连几十里,甚是凄惨。路边水中,但凡能吃的,草根鱼虾,树皮野菜,吃个净光,饿极难忍,刨尸剔骨者有之。更有甚者,乱兵散兵,几十上百,或称大唐官军,或称大齐官军,沿路烧杀抢掠,对逃难人群的包袱行李,但凡值点钱的,一律劫了,年轻女子,更是难逃或抢或奸的噩运。
两人一路逃难,遇见乱兵,能躲则躲,能藏则藏,包裹也全都被抢,仅剩几块铜板,勉强换些粗糙食物。莘仝一路亲哥般护着宗信,弄到吃的喝的,都让宗信先享用;晚上睡觉,尽量用身体为宗信档风取暖。
这天傍晚,他们极度困乏,终于相倚着在一棵树下进入了梦乡。不知过了多久,两人被一阵吆喝和吵闹声惊醒,手脚已被人用绳索捆住。睁开眼一看,天色漆黑,十几支火把照着,人声嘈杂。他们和一百多个逃难的青壮男人被绳索串着,围成一堆坐在草地上。四周几十个兵士拿着武器看守着。
一个队长模样的军士大声说:“我们是朝廷官军。如今打仗,正是用人之际,我们不要命,只要人,你们放心!天亮以后,大家全部入伍,跟我们一起北上!现在先委屈大家一下,如有胆敢逃跑者,一律处死!”
“官军?不知是大唐还是大齐的?”宗信低声问莘仝。
“不知道,反正都一样。”莘仝示意宗信别再说话。
“那我们的家人怎么办?现在在哪里?”人群中有一人大声问道。
“放心吧,我们会妥善安置。”军队长回答。
不远处传来女人和孩子断断续续的啼哭声,被绑着的人群开始躁动不安起来。
“能不能让我们与家人见上一面?”一男子鼓起勇气请求军士。
队长并不答话,命人将那男子押出人群。只听“咔嚓”一声,男子人头落地,身子也随之扑倒在血泊之中。队长狠狠地说:“谁再啰嗦,下场形同此人!”
人群顿时安静下来。寒风中许多人开始瑟瑟发抖,却紧咬牙关不敢作声。过了一会,队长命一部分看守兵士跟他先走,并压低声音说:“大家轮流休息一下,天一亮先将那批猪处理了,补充粮饷。”接着又踢了一脚被杀的男子,“把他和猪一起处理掉!”
莘仝听得真切,联想几天前就有传闻乱军杀俘虏,将肉腌制起来充作军粮的事。刚才那军队长所说的“猪”,分明指那些被抓的妇孺老人。他心急起来。见大部分兵士走了,偷眼观察了一下留守军士,共有十二人,而且都经不住寒夜的消磨,坐在地上打着盹。于是他轻轻碰了一下宗信,两人背靠着悄悄互解绳索。这绳子本来就捆得不紧,并不需花多大气力就开脱了。两人又轻移身体帮旁边的人解脱绳索。大家心中明白,此时不逃命,天亮之后就没机会了。很快,一百多人大半数松开了捆绳。
莘仝见时机来了,拉了一把宗信,两人几乎同时一跃而起,冲出人群朝军士扑去。莘仝喊了一声:“杀了他们!”与宗信一人扑倒了一个士兵。难民们不顾一切随后冲出。看守士兵来不及反应过来,就被蜂拥而上的人群掀翻在地,一阵乱拳乱棍如雨如雹,士兵全部命归西天。
杀死了看守士兵,难民们有的想逃命,有的想救家人,乱哄哄不知所措。莘仝见状,挺身而出说道:“大家不要乱,先找武器,没有刀剑的,用棍棒;找不着棍棒的,用石头。听我的号令,大家奋力向前,先杀贼寇,再救家人!”
莘仝一呼百应,带领一百多个难民狂喊着向前冲去。正在休息的军队长一听喊杀声,知道大事不妙,慌忙指挥兵士迎面赶来。一百多难民人流如潮水般涌来,军士吓坏了,哪敢迎战,只顾四散逃命。军队长吆喝不住,自己想逃已来不及了,被一哄而上的难民砍成肉泥。
打跑了官军,难民们把那些关在路边破屋子里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们救出。大家呼儿唤女,抱头痛哭。莘仝连忙叫了几个在解救难民中表现突出的人商量了一下,对众人说:“俗话说,独脚难行,独木难支,柴多火焰旺。从今天起,大家不能走散,尽可能聚集更多逃难的人,一起渡过长江,到南方去谋生。青壮年男子必须全部拿起武器,统一号令,共同对付贼寇!”
难民们都欢呼起来,表示愿意听从指挥。其他难民见这支队伍行动有序,也纷纷加入进来,规模迅速扩大到二万多人。人流浩浩荡荡过了长江,但见南方诸侯间相互兼并的战火也没停歇过。地方官府看难民人多势众,为了防止聚众造反,便派军队驱逐逃难大军,难民因此四散分流。
莘仝、惠宗信与部分乡亲风餐露宿,历尽艰难坎坷,又走了一个来月,来到江西洪州地界。
“哥,家父临别时叫我们到洪州投靠他少年的同窗好友严大人。现在茫茫外乡,举目无亲,去哪找啊?”惠宗信又累又饿,一脸茫然地望着莘仝。
“别担心。家父说严正熙大人中了进士之后在洪州府南昌县任县令,我们先往南昌去打探。”莘仝嘴里安慰着宗信,心中也无数。
同行几十个老乡听说莘惠兄弟与南昌县令有故交,顿时感到有了依靠,都愿意一同到南昌县谋生。一行人到了南昌县境内,四处打听严正熙的下落。当地有人告诉他们,严正熙全家已于几年前王仙芝率部攻打洪州时就不知去向了。兄弟俩一时不知所措。一道逃荒的老乡见此处民风淳朴,社会秩序井然,便相互商量着,暂且在西山脚下竹下里一处叫青厝凹的地方安下家来。
莘仝从小跟随父亲学过医,懂得一些民间常用偏方和草药,便在同行人的帮助下搭了两间茅屋,用作住家兼药铺。莘仝带着宗信起早贪黑,每天天刚放亮就上山采集草药,在家则为当地百姓看病开方。俩人为人诚恳,在钱上从不计较,常为穷人义诊送药,很受当地百姓尊敬和爱戴,久而久之,成了远近小有名气的郞中。不几年,他们盖了几间瓦房,开设了专门的药坊,正式在门前挂起了“药”字葫芦。
正当唐朝廷在黄巢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摇摇欲坠之时,起义军内部出现了分裂。黄巢重要将领朱温投降朝廷,与李克用、王重荣等各路诸侯联手镇压了义军。朱温成了大唐王朝生死攸关时刻力挽狂澜的重要功臣,因此他得到朝廷不断的封官加爵,迅速发展成唐末势力最大的一方诸侯。天佑元年(904年),朱温率大军进入关中,逼赶昭宗李晔迁都洛阳,在迁徙路上将昭宗身边的亲信全部清除殆尽。同年八月,朱温弑杀昭宗,扶持昭宗第九子、年仅十三岁的李柷即位,是为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哀宗禅让帝位,自己在开封登基称帝,改国号梁,年号开平,史称“后梁”。
朱温篡唐建梁后,晋王李克用仍用唐天佑年号,以复兴大唐为名公开与朱温争霸;部分原唐朝的藩镇诸侯也乘机独立门户,不承认梁朝。藩镇割据局面加剧,纷乱的五代十国自此开始。
时光任冉,转眼间莘仝已是二十几岁的小伙,惠宗信也已长大成人。两人出落得高大英俊,一表人才,又懂医术,一时间说媒的隔三差五的来,就要踏破门槛了。莘仝因念记义父的大恩大德,便有了为宗信先娶妻成家的想法,但宗信坚决不允,说:“长幼有分,古来有之,兄若不成家,弟宁愿终身不娶!”莘仝无奈,只得先安排自己的婚事,再帮义弟成家。
不久莘仝娶了当地人陈氏之女为妻,宗信娶了邻村张氏之女为妻。莘仝先后生有六个女儿,宗信中年方得一子。莘仝长兄如父,各自成家之后便主持分了家。所有家资房产,日常收入,一律均分两份,自家一份,惠宗信一份,决不多占。宗信见莘仝人口较多,也经常买些鸡鸭鱼肉的让张氏暗地里送给嫂嫂。俩家人亲如一家,日子过得温暖舒适,令乡人称赞和羡慕不已。
这年莘仝已年届五十,宗信也四十有八,人届老年。莘仝六个女儿已有四个婚配出嫁。惠宗信儿子名惠文德,今年刚满四岁,生得聪明伶俐,人见人爱,小小年纪,便能背诵不少诗词。平时惠宗信也教文德习一些刀枪棍棒,文德一说就通,一看便会。惠宗信看儿子聪明勤奋,自然也教得十分用心。
莘仝原想可以就此颐养天年了,没想到天降喜事。这年秋天,妻子陈氏告诉他又有身孕了。莘仝感到老年得子,也算天赐,喜滋滋地等待孩子出生。哪知直到第三年初夏,陈氏怀了整整二十个月,也没有分娩的迹象,夫妻俩都感到郁郁不解,格外担忧。
有一天半夜,莘仝梦见一片红光突然覆盖了整间屋子,仿佛漫天彩霞流涌而进,他惊叫一声醒来,再也无法入睡。第二天莘仝起了个大早,心事重重,在自家后院随意走走。猛一抬头,看见院子里种植的芍药花仿佛约定了一般,一夜之间全部绽放。红彤彤的芍花光鲜耀眼,香气四溢,即使牡丹花王也显逊色;四周扦插作为篱笆的木槿花,也凑热闹似的竞相争艳;几只蝴蝶上下翻飞,翩翩起舞,把整个院子衬托得如同花园。莘仝心里连连称奇,后院的芍药是自己种来药用的,南昌气候偏湿,本来就不大适合种植,加上今年春季天气特别寒冷,雨水涟涟,长势并不理想,可谁也想不到一夜之间突然花开得如此整齐和艳丽,真是不可思议。再看看邻居家的,各种花儿也只是稀稀落落,星星点点,惟有自家的开得灿烂。莘仝大喜,认为是天赐吉兆,便焚香祷告,并口占一绝:
乍寒乍暧悲萧瑟,一夜奇花竞盛开。
祈祷观音恩赐子,平祥无恙圣奴来。
恰在此时,屋里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终于生了!莘仝大喜过望,连忙冲进内屋。原来陈氏苦怀二十个月,终于诞下了一女婴。莘仝联想到院子里一夜花开,料定这孩子将来一定不寻常!他抱起婴孩,只见五官端正,肤白如雪,双眼微睁,晶亮有神,不禁喜出望外,微笑地说:“排行老七,美丽如玉,就取名七娘吧!”
莘七娘出生于后梁太祖乾化元年(公元911年),民间传闻生辰为六月十一日;出生地洪州,当时为“十国”之一的南吴属地。937年李昪取代南吴建立了南唐,此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