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道殇殇,河山依旧;
时代变迁,精神永恒。
作为历史的后人,塘河大地震发生30 年后,我有幸再次踏上塘格木的土地,上一次还是青海监狱工作开展60 周年纪念活动的时候,因为撰写《激情似火的年代》的需要,陪同张琳等同志进行实地走访。而今,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塘格木农场虽然物是人非,但塘河人艰苦创业的印记,却是更加明显。
文成公主走过的切吉草原上,不仅生活过祖祖辈辈游牧于斯的汉族、羌族、蒙古族、藏族等古老民族,也养育了新中国监狱史上勤劳、忠诚、英雄的塘河人。在塘河监狱短短五十余载历史里,这座具有18 万亩土地的监狱、农场曾为国家的稳定、政权的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大批党的优秀儿女在那里开拓创业、无私奉献, 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不朽诗篇。
历史是物化实化了的文学, 文学是记录生活和时代情绪的历史。
我徜徉在铁盖镇广场上, 面对塘河地震中的英雄群像, 那凝固的和飞翔的音乐, 让我忐忑不安,因为不能奉献出相应的颂歌给那些人们,描绘不出塘格木精神那样严峻的美、深沉的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
灾难的记忆里,有刻骨铭心的悲恸和感动,也有不屈不挠的抗争与奋斗。
我想了解那个夜晚每个生命的秘密:国务院的领导、司法部的部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厅长、局长、将军、战士、民警、职工、老师、家属……还有唤醒了人性良知的罪犯……
可是生活的浪头推搡着我,匆匆忙忙来,又匆匆忙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