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成祥的头像

王成祥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6/19
分享
《《黑与红》》连载

第八章 别样的选择(下)

郭家河煤矿上综采的成功范例,当地同行业中赢得了广泛赞誉,都知道从鳌北煤矿调来了一帮懂技术、能实干的年轻人,使郭家河煤矿转危为安,成了典范。王选怀在方圆百里的大小煤矿上有了小名气,井下生产遇到困惑都邀请选怀解难题。只要有人上门请教,夸赞几句,选怀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解不解决得了暂且不说,先是满口答应下来。

牛石山煤矿是一个年产量只有二十四万吨的私人小煤窑,地质结构复杂,煤自燃发火周期短,井下全部采用的炮采工艺,在打眼中,煤电钻的综合保护器出了问题,电钻咋样也转不起来。矿长慕名找到了王选怀求援,选怀不加思考地应承下来说,这个小小的问题我徒弟就能解决了。他将韩正群推荐给矿长。韩正群还不知道啥情况,他先说,这是我们的机电大拿,以前在鳌北煤矿就玩综合保护器这玩意,手到擒来,不费吹灰之力。

韩正群了解情况后,觉得从技术层面上不存在任何问题,他在鳌北煤矿那几年每天都和煤电钻打交道,里面有几个零件知道得一清二楚,对方一说症状,他就知道故障出在哪里。既然选怀领导安排了,自己能帮就帮人一把吧,于是毫不犹豫地坐车到了井下工作现场,故障在他的预料中,不到半个小时就排除了,井下恢复了正常生产。他正转身准备升井,从工作面发出了沙哑的惨叫:“着火了,着火了!快往外跑,快跑!”顿时,一股浓烟弥漫了巷道,韩正群提高了嗓门大声喊,人咋样了,快跑,朝进风的方向跑,他边喊边向工作面的方向冲了进去,当看到三名工人已经被浓烟熏得东倒西歪,迷失了方向,火苗就跟在身后不足二十米,还一个劲儿向回风巷的方向走,韩正群一把上去抓住其中的一个向进风的方向拖,然后再返回去拖第二个,当他再去拖第三个矿工时,发现这位矿工已经窒息,火苗已经烧着了他身上的衣服,韩正群一个箭步冲过去,抱着被火烧焦衣服的矿工往外跑……

三名矿工中,两名得救了,韩正群和抱着出来最后的一名矿工,烧伤面积在80%以上,在医院抢救了四十五天,总算保住了生命,但人已经面目全非,全身上下没有一块好的地方,庆幸的是人勉强还能行走,可右胳膊严重萎缩,两只手失去了基本功能。

事故发生了,医疗费牛石山煤矿全部承担,郭家河煤矿上报渭北矿务局说这是王选怀没有通过矿上,私自决策造成的恶果,纯粹是个人行为,矿上不承担任何责任,并对王选怀做出严肃处理,对伤者不做工伤鉴定。

鉴于韩正群抢救了三条人命,在各种社会舆论的压力下,郭家河煤矿让他回家休养,按照病假对待。就这样,我的矿工兄弟韩正群的煤矿生涯就此画上了休止符,命运又将他推到一个同病魔、痛苦抗争的凄惨境地。

再说鳌北煤矿章林总工程师带领一班人南下广西某矿务局,取经薄煤层实现全机械化井下无人开采的经验,得到了对方的积极配合。再加上章林有几个大学同学是当地矿务局生产安全技术部门的领导,还有一个是当地矿务局主管机械化改造的副总工程师,同学情,亲三代,谁在同学面前扎势那就太掉价了。对方毫无保留地讲述了他们上机械化开采的艰难历程,通过失败、失败再失败,几代煤矿人付出了沉重代价,才有了今天广西煤炭人的扬眉吐气。他们说,两广是我国的贫煤区,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平均赋存煤层在一米以下,而且水大,顶板破碎,开采成本高得吓人,如果不搞机械化,广西和广东省一样,早已经不采煤了。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广西不放弃,坚信借用科技发展的力量,机械化开采一定能够成功,于是硬是在一次一次失败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广西模式。还有一条至关重要的是,他们把上机械化放在缓解我国北煤南运压力、缓解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能源紧张的政治高度,思考实现采煤机械化的战略意义,定位煤炭人的担当与责任,充分发挥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优良品质,抱着必胜的信念,终于翻越了这座火焰山,搞成了机械化,成为全国中小煤矿学习的典范,成就了广西煤炭几代人的梦想。

鳌北煤矿一个星期的考察不仅使大家取得了真经,更重要的是坚定了实现机械化开采的信心和意志。章总回来后给矿党政领导、矿务局主管生产的副局长和业务主管部门分层次做了专题汇报。在此之前,尽管鳌北煤矿提供了大量的可行性分析资料,实际上持不同意见的人仍是占多数,因为整个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在急速加剧,国家对煤炭企业的扶持政策逐渐取消,在市场中自生自灭是煤炭企业的未来考验。目前属于渭北矿务局管辖范畴的煤矿,已经到了资源濒临枯竭的残采阶段,产量低,成本高,安全压力大,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如果保持现状,加强成本管理,把挖潜节能、安全生产的弦绷紧,按照现在的煤炭市场价格,维持三五年不成问题。如果再折腾,折腾好了那当然皆大欢喜,折腾惨了,那就是八万多名职工家属砸饭碗的大事情,那就不单纯是决策的失误,而是涉及社会稳定层面的政治事件。许多领导都是煤矿的子弟,有几代人都在吃这碗煤饭,一旦效益上不去,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的生存吃饭问题,这才是大事情。而这次广西之行不仅给了章林巨大的收获,而且还通过章林带回来的考察汇报,在全局上下引起了观念的大转变,使局矿两级统一了思想,也让各级领导都坚定了上综采的决心。

在平均12米的超薄煤层条件下上综采设备,实现机械化开采的战役,首先在鳌北煤矿东二采区6051工作面打响。第一件事是设备选型,局党政决定由章林带队,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与采煤队的侯志均和我组成设备考察组,直奔薄煤层采煤机和生产支架的厂家订购。实际情况与想象的有很大的距离。因为鳌北煤矿井下薄煤层的地质构造和西南贫煤区的构造有很大的差别,支护的强度不一样,煤的赋存条件也有天壤之别,厂家提出必须到现场考察,然后定制生产非标产品,价格上要比同类产品高出好多,时间上最少得三个月才能出产。大家听了这话,满腔的热情一下子凉了半截,还以为现场就能订购发货,一个多月安装投入生产,现在看来计划泡汤了。章林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他说:厂家能接咱这个活儿就不错了,综采大宗设备一套下来就六千万元,哪像你们想的那么简单,半年时间能安装到位,投入正常生产都是高效率了。我说,像这样下去得影响多少产量啊!广西比咱的煤层还要薄,地质条件也复杂得多,为什么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工作面就正式出煤了?章林说:广西实现机械化采煤是几代人的梦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广西煤炭人就考虑机械化开采的问题,曾经三次上马,三次失败,他们顶着多大的压力和惨重教训,才换来今天的成功,咱只学习了一个星期,就想把真经取回来,想法太幼稚。现在必须有长远战略,有敢于面对失败的思想准备,薄煤层机械化采煤才能在鳌北煤矿试验成功。我说:没有那么严重吧,这么复杂上这玩意有用吗?投资那么多,到底能否成功还是个未知数,一旦失败了给肖矿长咋交代?章林说我,只记得给肖矿长咋交代,想到给全矿、全局八万名职工家属咋交代没有?矿务局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派我们出来四处考察订设备为了什么?侯志均说:王队长,你想想,我们采煤五队为什么能连续八次获得全国高档普采第一名?不就是因为在许多人都不敢冒风险的情况下,采五队勇于开拓,敢为人先,才创造了奇迹吗?我给你算一笔账,咱们现在不算检修和运料班,一共180人,炮采一个月产量是1万吨,一年的产量就12万吨;人家广西煤矿,原来6000名职工,年产才51万吨,而现在呢,全矿总共不到200人,直接从事生产的井下工人只有120人,年产量能达到120万吨。咱们的地质条件,要比广西煤矿优越不知道多少倍,实现机械化采煤之后,一年生产180万吨煤不用费什么事,就算设备订购安装花上八个月又能咋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啊。王队长你算算这个账。

侯志均的这段善意的教诲,使我感觉到自己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太差了,前几天还教训王志胜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一片天,现在看来我跟他在一个档次上。上学受过专业培训和教育的,跟我们纯干活儿的就是不一样,以前高档改综采、综采改炮采的阶段,领导让咋干,我只需要按照指示,带领大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就行了,我身体好,有力气,活儿干得利索,说话就有分量,就硬气。现在不一样了,全是机械化按钮操作,就算你全身上下都是铁,有什么用啊!这次机械化设备的投入使用,就是一道分水岭:煤矿靠力气活儿吃饭的时代即将结束,扯脖子骂人的粗放管理模式必然要退出历史舞台,机械化、知识化的科学管理团队很快就会取代我们,这是大势所趋。机械化的普及应用,将大力提升煤矿文明程度,我们这一代煤炭人将被自然淘汰。

薄煤层开采设备通过一年时间的调试、试生产,正式投入运行,虽然产量没有预测的实现180万吨那样乐观,但通过调整后,单井单面产量完成90万吨,皮带替代了矿车,运输量增加了三倍,事故率直线下降,过去全矿出65万吨煤,仅运输队平均每年发生伤亡事故在10起,几乎每月都有重伤以上事故,生产一线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实现了月月零事故,采煤队直接从事生产一线的职工由120人减到了现在的64人,企业的经营指标,上缴利税创建矿以来的最好水平。通过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验收,实现了设备当年下井,当年达产,矿井当年通过标准化验收。省局领导在机械化验收达标的当天,来到地下八百米深处,看望一线职工时,发出这样的感慨:你们在煤层赋存条件差、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上机械化,不到两米的煤层年产90万吨,是了不起的突破,地面的文明、井下的安全文化、职工的精神状态都体现了现代化煤矿水平。

肖伟光矿长在实现薄煤层机械化成功开采的基础上,提高了矿井现代化管理水平,推行军事化管理,用良好的作风和铁的纪律,使职工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员工军训结业式,受到了渭北市党政领导的亲自检阅。肖伟光矿长为了改变矿区面貌,改善矿工生存环境,放弃了到省煤炭主管部门任职的机会,在各方面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据理力争,在全国煤炭系统率先拔掉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矿区形成的棚户区,使职工及其家属全部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单元楼,地面井下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年之后,国家煤监局领导到渭北矿务局调研,最高领导看到鳌北煤矿规整的地面环境、职工昂扬的精神面貌,尤其是看到井下的无人开采皮带、无人排水设备,一个年产90万吨的矿井一班只有十三个工人时,非常赞赏地说,鳌北煤炭人真是好样的。

肖伟光矿长能在资源濒临枯竭,地质和运输条件非常复杂的情况下搞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本来就是一个创举,又一举成功,堪称奇迹,打破了边角料、薄煤层开采成本高,不能实行机械化高效开采的僵局,创造了我国资源濒临枯竭矿井通过科技创新重生的新模式,为全国同类型煤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珍贵经验。八万渭北煤炭人在机械化开采中感受到工作的快乐,是科技让他们披荆斩棘后重获新生,实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鳌北煤矿历经风雨,在困境中冲刺,在顺境和荣誉面前深思,留下了只有鳌北人拥有的精神和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地传承。随着时间的流逝,肖伟光矿长还有一年时间就到了退休的年龄,我们这一批农民协议工,也说不清楚是鳌北煤矿的第几代人,也即将因为煤矿的科技化、现代化而再无用武之地,面临着退居二线,章林、侯志均、马建军这一批知识型的实干家,会成为领航鳌北煤矿未来的新掌舵人。

单宝平撰写了《全新的速度、全新的观念、全新的模式建设国家重点大型现代化矿区——渭北市玉玺煤矿巡礼》一文,在《国家能源报》的一版分主题和眉题刊登并下转三版刊出,报道以长篇消息的写作手法,强调创新思路是加快国家重点煤炭项目建设的魂,以地方政府为重点建设提供宽松环境是基础,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加速重点项目的根本。文章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了玉玺煤矿三年来的建设成就,尤其对原海峰主任浓墨重笔大写特写,却只字未提渭北矿务局、省煤炭厅。没过多久,全国四个重点煤炭建设项目纷纷到玉玺煤矿考察取经,国家煤炭投资音像有限公司联系单宝平给玉玺煤矿拍建设经验的专题片,可渭北矿务局及省各级煤炭管理部门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沉默得让人窒息。

单宝平这篇报道在全国煤炭系统引发的反响,完全超出了原海峰预期的效果,他专程和田宝琪到省城记者站拜访,除了深度感谢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让单宝平帮他出出点子,谋划谋划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省上对他没有丝毫反应的情况,他应该如何对待。宝平拍着海峰的肩膀说:我的大主任,你已经到这个份儿上了还担心什么,国家煤炭投资音像有限公司要给玉玺煤矿建设项目拍摄专题片,当然是以你为中心了。我本来想这几天去玉玺,正好你来了。这是个特大的好事,是你带领大家干出来的辉煌,专题片的解说词由我撰写,大主任你回去尽快安排,把这项工作当成玉玺煤矿建设的一号工程,在拍摄的过程中不能有丝毫的瑕疵,拍摄组还要采访渭北矿务局和省煤炭厅的主要领导,这项工作可是玉玺煤矿建设的里程碑式的见证,会在全国上下产生非凡的影响。煤炭厅宣布你为建设项目主任,这是对你工作能力的高度认可。项目是国家工程,投资都是国家的资金,发报道的《国家能源报》是煤炭部的机关报,它发出的声音就是煤炭部的声音,是对玉玺煤矿建设项目完成情况的充分肯定。你想一想,国家那么多重点工程不拍,偏偏给玉玺煤矿拍专题片,还不能说明意义的重大吗?单宝平又一次猛击了原海峰一拳说,放心大胆地干,你的前途不可限量,你是咱们协议工的骄傲呀。到时升到首都北京了,别忘了我这个一起下过窑的工友的功劳啊!

单宝平的这一番轰炸般的赞许,简直让原海峰摸不着头脑,他瞪直了眼睛说,你把我看成啥人了,绝对不会。宝平说,可要说话算数,你这个大主任的毛病我是了解的。不说这些了,我请客,咱喝酒去,为我写的重点新闻祝贺,更重要的是为你这个三喜临门,直线上升的大主任庆贺。

宝平由于工作的原因,能经常接触到省厅和矿务局的领导,原海峰本来用意是感谢宝平写的文章那么推崇自己,顺便跟宝平打探一下领导对玉玺煤矿建设,尤其是对自己工作有什么看法,海峰之前也听到了一些对自己不利的小道消息,真实情况难以判断。以前有许局长当内线从关心和培养的角度敲边鼓,自己也就心领神会,知道该怎么去做,自从和老婆这种三角暧昧关系心知肚明后,不仅所谓的关心爱护没有了,还几乎成了对立面,内线缺失,自己就像个无头苍蝇,揣摩不到领导的意图,不知道水的深浅。讲心里话,在海峰眼里,宝平和所有的协议工一样,最多只能当个队长、副队长,说些不着边际的下流话,只是机遇和巧合把他推到了这个位置,论玩人,宝平根本就不能和自己相提并论。通过和宝平这次有目的的接触,他发现宝平看问题的深度已经超过了自己,尤其对目前自己处境的分析,是那么的客观到位,困惑他很久的疑团终于解开,他仿佛找到了救世主和新靠山。他把宝平划入自己的政治圈子,有了这根联络主线,我海峰就能再次扬帆起航,所谓的对立面,我一个一个地摆平,真正扬眉吐气的机会来到了。

从此以后,原海峰高调做人、高调处事,以前做任何事情还遮遮掩掩,怕别人说三道四,现在不一样了,我是全煤炭系统认可的典型,推广学习的楷模,矿务局算老几,就是省煤炭厅领导也不会把我原海峰怎么样,我干出的成绩摆在这儿呢。再加上全国重点建设项目轮番过来取经学习,使原海峰越发地忘乎所以。

可原海峰忘记了一句话,高处不胜寒,人一旦卷入一个旋涡里,就难以自拔,所以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可以迷失一切,但不能迷失自己。而原海峰已经彻底迷失,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他可以放弃一切,包括亲情、朋友,甚至可以拿灵魂做筹码。也许这是出身最底层的先天性缺陷,始终以投机的心理看待一切,没有把握住底线,加上内心深处的自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走路的影子,都觉得会被人瞧不起,因此连自己也觉得不自在,只好强打起精神装出很自负的样子。为了甩掉自卑,获取骄傲的资本,在权力面前,原海峰就像一台二十四小时不停运转的天轮,始终有一股力量推着他,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朝着脱离实际的方向前进。

李怀玉去了玉玺煤矿一趟,突然辞掉了在鳌北煤矿采煤队班长的工作,在玉玺煤矿临时办公区正对面开了一家“建设餐馆”,虽然是毛毡搭建的临时房,可他用霓虹灯把招牌装饰得非常醒目,在霓虹灯还是稀罕物的年代,不说西平县城,就是渭北市只有一处,装在最繁华区域的电信大楼上,每到夜幕降临,霓虹灯变换着颜色不停地闪烁,让人眼花缭乱,让夜幕下的煤城充满现代的生机。霓虹灯闪烁下的建设餐馆,在这尘土飞扬、处处呈现着繁忙景象的建设工地出现,着实给人带来一种心旷神怡的轻松,不管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冰天雪地的隆冬,李怀玉的建设餐馆门前都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餐馆里面装修别具一格,除大厅的五张玻璃钢餐桌外,从厨房操作间进去,里面还有两个豪华包间,标准比西平县宾馆的包间高出多少倍,专门为领导准备,满足项目经理以上级别的人消费。原海峰当然是主角,豪华包间的常客,他经常带不同层次的客人在包间用餐,并把李怀玉介绍给不同层次的客人,他还自豪地说,李怀玉是个人才,有经营头脑,鳌北煤矿不放,是他想尽一切办法才挖过来的。李怀玉也就顺水推舟,连连点头说,是的是的,承蒙大主任的提携,承蒙各位的赏脸、光临。

经原海峰和李怀玉这么相互的吹捧,实际给餐馆做了最好的推介宣传,有些巴结海峰的专门从煤城渭北市赶到这里吃饭,不管是哪里来的神仙,哪一路的客人就餐,不管是发出内心的还是看在原海峰的面子上,都对建设餐馆和李老板绝口称赞。

随着建设餐馆的名气越来越大,除了原海峰带来的客人外,西平县的公检法系统的人也经常光临。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跟餐馆配套的还有小超市,摆放着为大众服务的牙膏、毛巾、肥皂之类的生活必需品,房子里面的那个货架上摆放着待售的高端奢侈品,比如名烟、名酒、贵重药材等。为了使餐馆服务上档次,李怀玉专门从渭北市招聘了三名漂亮的下岗女工做服务员,虽然年龄大了些,但身高都在一米六七以上,言谈举止大方得体,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还有成熟丰满的体态,吸引了不同层次的人过来用餐,实际上许多人,尤其是长年不回家的建筑工人,来这里就是为了饱眼福,享受美女的服务。

李怀玉在经营方面确实有独到的智慧,餐馆开业两年时间,他已经从玉玺煤矿淘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桶金。外界对建设餐馆有各种各样的猜测,有的说这是以饭店为招牌,专给领导提供特殊服务的黑店;还有人说,建设餐馆名义上老板是李怀玉,实为管委会主任原海峰投资,借自己的权力地位变相捞钱;更有甚者,直接举报建设餐馆嫖娼吸毒贩毒,但西平县公安局玉玺派出所突击多少次都是无功而返。对于来自各方面的流言蜚语,李怀玉一概不去理睬,他始终牢记一点,身正不怕影子斜,他坚持守法经营,不冒险,不踩红线,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同时抓住一切机遇,将人脉资源利用到极致,因此他的饭馆不仅在玉玺煤矿,就是在西平县、在渭北市都有很高的声誉,连续两年被渭北市评为守法纳税先进个体户。

玉玺煤矿入驻西平这个只有八万人口,没有任何工业,全靠土地财政吃饭的国家级贫困县后,随着矿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快把西平带动成为省内外商家关注的焦点。有来自全国七个省市的人在这里寻找商机,而且几乎都是搞投机,盯着玉玺煤矿建设这个大项目吃项目,据说,在通往矿区不到三公里的路上拥堵长达八小时已经是家常便饭。流动人员迅速增加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社会问题,传说在西平吃喝嫖赌遍地都是,吸毒贩毒已经不是新鲜事,打架斗殴随处发生。为此,上级专门给玉玺矿区成立了公安分局,副县级编制,目的是稳定社会治安,对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即使这样,刑事案件还经常发生,在光天化日的大街上,拿刀子捅人,人们都不当新闻听了。两人打架到公安分局报案,警察先问死人了没有,如果没有死人,警察就会说:给我滚出去,自行解决,死了人的案件都管不过来,谁还顾得上你们这点小屁事。与此同时,伴随着玉玺煤矿建设水电路的畅通,周围不知道开了多少个非法小煤窑,这些小煤窑也成了犯罪分子藏身的窝点。

到李怀玉餐馆吃饭的人经常说起被黑社会敲诈勒索的事情,怀玉只是听听而已,有时一激动也会说几句打抱不平的话,显得自己有多大的能耐似的,但说完又立即把话收回来,他清楚自己在这上面交足了学费,再也折腾不起了,还是明哲保身把自己的生意做好是上策,外面就是发生战争,只要不影响自己餐馆的生意,全当什么都没看见。但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还是激起了心中的怒火,不得不拔刀相助。事情是这样的,怀玉战友的项目部需要两车沙子,本来供沙子的车辆是中午到,材料验收人员一直等到下午也没有看见车的影子,以为有什么问题,或者堵在路上,不知道得等到啥时候。验收员下班对门卫说,假如车到了,让等到天明再说。在那通讯极不发达的年代里,这种事情再也平常不过了。可是到了凌晨三点,突然有人猛敲项目部的门,值班人员问谁啊,对方回答是送沙子的,车在路上一直堵到现在,把门开一下,车放进去。看门的杨老头是十二点接的班,上一班没有给他交代沙子的事情,他只知道工地急需两车沙子,材料员等一天了,再说路上堵车是常事,所以,在没有任何防备心理的情况下,就开门放车。结果放进来了两个车后面还有四个车,老杨准备关门,对方不让,双方发生冲突,在老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对方连开三枪,一枪正好打中老杨正在锁门的右手大拇指,项目经理一边将受伤的老杨送往县城医院,一边派人到建设餐馆叫李怀玉帮忙给公安分局报案。

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儿,而且发生在自己战友的项目部,李怀玉二话没说,只穿了个背心就往公安分局跑,结果到了分局叫了足足有半个小时,才听到里面说,现在没有人,到明天上班再说。李怀玉说:发生了枪击事件,必须立即出警,不然犯罪分子就逃掉了。对方说,就两车沙子的经济纠纷,没有那么严重,上班再说。怀玉一气之下,砸了公安分局值班室的门。意气用事捅了大娄子,果不其然,几天之后李怀玉被公安分局以袭警的罪名拘留。亏了原海峰出面协调,加上事出有因,不是故意寻衅滋事,只拘留了七天就放出来了。

谁知坏事变成了好事。李怀玉出来之后,饭店开不成了,他要做玉玺煤矿的建材生意,凭自己的能力,整治材料供应的乱象。

突破口在哪里?他没有利用原海峰的这层关系,而是找了他那个当项目经理的战友。他说,老战友,我有一件事得和你商量,我想承包你们项目部的水泥沙子采购,我的人品你是知道的,这项任务交给我,我保证是诚信采购,不仗着你的面子多取一分钱的不义之财。再一个我好赖也在局子里待了那么几天,从本性上就不是吃软饭的,不过从部队回来这几年,生存问题逼得我收敛多了,这你是能看到的,交给我,你就不用担心材料和黑社会。还有,咱们都是受过部队正规教育的人,请你放心,不会弄下叫你收不了场面的事情。

项目经理想到沙子问题确实让自己头疼,又看到战友这么心诚,之前也是为了自己的事情进去的,现在既然提出来这个想法,于公于私都在情理中,所以就满盆子满碗答应下来了。

李怀玉没有辜负战友对自己的信任。从一个项目部起步,最初每天只供两三车沙子水泥,由于质量好、信誉高,逐渐打开局面,开始承包小工地的材料,再利用原海峰这层关系,两年以后,他几乎承揽了玉玺煤矿井下地面建设三分之一的沙子和水泥供应,年资金周转超过一个亿,使玉玺煤矿材料供应混乱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怀玉还组建了自己的运输公司,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发挥了作用。几年以后,随着玉玺煤矿建设走向尾声,建筑材料的用量在逐年减少,他及时转卖了车队,成立了东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金八千万元,涉及矿井、公路、铁路路基施工和房地产、餐饮等多个领域,在西平县城建起了二十四层的东方大酒店。机遇加胆识,眼光与智慧,造就了李怀玉这颗商业新星,使他成为鳌北煤矿协议工中走出去的最有成就的一位。这是后话。

原海峰把拍摄《国家重点建设巡礼——腾飞的玉玺矿区》专题片,作为自己仕途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如果这一炮能打响,去北京做京官……刚闪出这个念头,他马上又收回去,他不敢往这上面多想,但也不能低估自己,他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单宝平的牵线搭桥上。上级组织重点项目一把手出国考察,是和部领导接触的最好机会,但他权衡再三,考虑到考察只是技术层面上的事情,拿权的领导不会去,去了的领导都不拿权,而且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后出国和串门子一样方便,机会多得是。拍摄专题片可只有一次,错过了时机,电视上没有自己的镜头,那才叫政治缺陷,所以,原海峰以种种理由推辞考察,将出国的名额让给了副主任姚大勇。

专题片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原海峰把它看作玉玺煤矿建设的一号工程,竭尽全力做好做细,在单宝平还没有安排撰写专题片解说词时,就提前抽出田宝琪做准备工作,通过宝平牵线,让宝琪拿着各种资料,专程到北京和音像公司对接,名义是汇报建设成就,实际是联络感情,打探拍摄思路,敲定具体时间。让宝琪去北京还有另一层因素,打探消息的真实性。专题片只是宝平说有这么个事儿,一直没有见上级的相关文件,真假不用怀疑,怀疑的是会不会因其他原因取消。直到宝琪带着文件从北京回来,原海峰悬在心头的那块石头才落地。文件有最高领导批示,计划拍摄一共四家,本来玉玺煤矿排在第三,得排到后半年了,上级看到玉玺管委会材料准备得很充分,就安排提前到前半年的第一季度,题目暂定为“国家重点建设巡礼之二——腾飞的玉玺矿区”。到底什么时间来矿区拍摄,就看单宝平记者的解说词什么时间写出来,交上级审查通过后,再通知具体拍摄时间。

当单宝平处理了手头的各种采访任务后,终于腾出足够的时间办这件事,这是件大事,既和海峰利益相关,也和自己利益紧密相连。他担心别人知道了平分功劳,没跟任何人打招呼,以个人的身份来到玉玺煤矿,计划在矿上采访两个星期。在来之前他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确定了思路,列出了提纲,具体采访谁,什么情境出现什么人说什么话,说多长时间,他都做了精心策划。

隆重的接风当然是原海峰出面,所有党政领导陪同,在西平县政府招待的场面壮观得出奇,接待规格高出了矿务局甚至更上一级领导。跑腿联络具体业务上的事情,理所当然地落在了田宝琪肩上了。

单宝平采访的第一人当然是原海峰了,海峰是主角,一定要写透,在片子里要淋漓尽致地表现他,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他人作为配角,采访时做个样子,用几句话引一下就够哩,如果镜头需要,后边再适当加工处理。原海峰为了专题片的拍摄将出国考察的名额让给副主任姚大勇的事,宝平现在才知道,他没有想到海峰对拍摄重视到这种程度,深感欣慰。不过工作计划也得因此调整,先采访海峰改成先采访大勇了,因为大勇后天就要出国,半个月之后回来就来不及了。宝平说,大勇也曾经是自己佩服的,只是在海峰领导之下,现在跟大勇接触得相对少了。大勇是副主任,也是关键人物,通过姚大勇的嘴,可以把海峰抬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单宝平是这么盘算的。他蛮有信心地想,姚大勇是自己人,什么话都可以说,哪里采访不到位,还能反复来,再说大勇也是玉玺项目建设的全程参与者,在某些方面站的角度虽然没有海峰高,但他也掌握了大量的事例,不管是专题片,还是写文章,都需要大量鲜活的事例来衬托中心思想,才能感染人。想到这里,单宝平有了开门红的喜悦和轻松,采访姚大勇的地点在井口调度室旁边的矿级领导值班室,有了前一天晚上宴请寒暄碰杯的见面,单宝平还没有开口陈述自己的宏伟设想,就先被姚大勇当头一棒打得清醒了许多。姚大勇毫不留情面,拐弯抹角地讽刺说:大记者,报纸上吹捧玉玺煤矿都是给原主任脸上贴金的,文章写得不错啊,不愧是从煤矿一线干上去的大笔杆子,用词非常准确,对下面的情况也了解得具体到位。单宝平觉察到姚大勇肯定话里有话,委婉地说:咋样?水平还行吧,我是冲着报社年度新闻奖的定位给玉玺矿写的,当然还是原主任思路超前,带领大家干得好。又开玩笑地指着大勇笑眯眯地说,还有你,大功臣的付出,让你们玉玺煤矿在全国出了名,我也借机沾个光,一举两得。姚大勇说:两得个屁,你就只知道什么奖,你要知道这篇文章将给原主任,我也不叫什么主任了,就是原海峰捅下多大的娄子,你知道吗?姚大勇这当头一棒,让单宝平说不上话来。稍停顿了几秒,宝平问,捅啥大娄子了?姚大勇说:我问你,这篇报道是省煤炭厅的意图,还是矿务局的意图?单宝平说:谁的意图都不是,是最高上级的意图,是国家重点煤炭建设项目的工作性报道,什么矿务局、煤炭厅管得着吗?姚大勇说:那我问你,稿子写好之后,矿务局、煤炭厅有关部门审过没有?宝平说:我是国家级报纸的记者,代表上级,他们有什么资格审我写的稿子?姚大勇说:这就对了,他们没有权力,你这个著名的大记者、大笔杆不由他们管,撇过你不说,我问你,玉玺煤矿归谁管,我相信你比我清楚得多。单宝平说:那是上级投资,国家的项目啊,你说归谁管?姚大勇说:这些我不完全懂,但我问你,玉玺煤矿是在北京还是在西山省的地盘上?单宝平说:你要这样抬杠,我就没有办法跟你说了。姚大勇放低声音,说:我的大记者啊,我不是和你抬杠,你是一步一步把海峰往火坑里推,你知道不知道?海峰能到这一步多不容易啊,他当上这个主任是咱们协议工的骄傲啊,说实在话,本来就名声不太好,又坐到主任的位置,多少嫉妒的想找碴儿把他整下去,自己也不洁身自好,给别人留下了话把,可你倒好,光从自己的工作利益出发,根本没有考虑到这种复杂的关系。你要知道海峰能当上这个主任,走到这个地步,帽子是矿务局推荐,省煤炭厅任命的,煤炭厅直接管帽子,还有你在报道中把全部的成绩归到玉玺煤矿、集中在海峰一个人身上,海峰是神啊?你知道省煤炭厅、矿务局,还有地方政府为争取项目落地玉西这个贫穷的偏远地区,付出了多少心血,省煤炭厅开了多少次专题会议协调解决玉玺项目建设相关问题,渭北矿务局在支持项目建设中,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尤其在前两年煤炭产能过剩、项目停建、矿务局连续拖欠职工工资的情况下,还无偿挤出三十万元,解玉玺煤矿拖欠厂家设备款的燃眉之急……

姚大勇的话,让单宝平恍然大悟,仔细一想,照你这么一说下去,问题还确实严重,那你咋不早提醒我呢?姚大勇提高了嗓门,生气地说:你啥时候推心置腹地让我说过,虽然见过几面,除了敷衍了事地打官腔外,开口就是采访哪个局长、厅长、部长之类的话题,就连一直把咱们从农民工培养成煤矿骨干、鳌北煤矿的大功臣、咱们协议工大恩人的肖伟光矿长都已经不是你关注的对象了,更何况侯文江、田定军这些和咱们一起出生入死过的采五队退休老领导呢。

单宝平说:老大哥还是老大哥,看问题很深刻,这一番话对我启发很大,不过有些事情也并不像你分析的那么复杂,咱们能走到这种地步确实都不容易,前面的路再难走,也得往前走啊!像太阳和地球一样,不管你明天、后天是晴天还是阴天,太阳照样出来,地球照样转动,不能因为天阴太阳就不出来了,地球不能因为没有见到太阳就不转动了。姚大勇说:理是那么个理,我无所谓,怎么配合你的工作都行,我担心的是再这样持续下去,海峰要出问题。单宝平说:你放心,海峰的事我兜底。姚大勇说:只要有你这句话就行,但是我还是要提醒你,低调点好,包括你自己。

姚大勇这位大哥不管在遇到多么复杂的情况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也许就是干部出身,别人不具备的素质,姚大勇善意的提醒,着实给宝平敲了警钟,使他发热膨胀的头脑有所降温。

专题片拍摄前期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姚大勇的提醒引起了宝平的重视,他调整了思路,本来重点在矿区采访,现在他把要采访的重心转移到省煤炭厅的领导了,所以,对矿区的采访只进行了一个星期就草草地返回省城。

鳌北煤矿在薄煤层、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机械化开采,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地面遥控中心目睹了监控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地面操控台成功实现远程采煤后说:鳌北煤矿在资源枯竭的情况下,大胆创新,实施薄煤层开采技术,不仅将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降低了顶板、水、火、瓦斯、煤尘对职工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威胁,提高了工作效率,延长了矿井生产寿命,具有极大地推广应用价值!

肖伟光矿长对专家的高度肯定,只是淡定地一笑,但还是抑制不住流下了眼泪。他说:鳌北煤矿这个国家一五期间的重点煤炭建设项目,在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发生了多少令人感叹的事情,为了给国家的发展提供基础能源支持,有多少矿工兄弟为此付出了汗水和鲜血,在生产工艺落后,采用人海战术的年代里,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五大安全威胁,夺取了多少矿工的生命。肖矿长说,让他记忆犹新的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自己大学毕业刚分到开拓队当技术员,开拓队正在掘进井下三千米运输大巷。大巷要延伸到西北采区,因为这个采区地质储量一亿吨,要开采西北采区的煤炭,必须开拓运输大巷。大巷地质条件复杂不说,中间还要和一个从明朝就开采到民国时报废的煤窑贯通,为西北采区布置的二十三个工作面输送新鲜风量。在近乎原始的生产条件下,这个巷道已经打了三年还没有贯通,造成鳌北煤矿的采掘比例失调,八个采区,已经有六个无煤可采,全矿的目光都集中在开拓队。队长叫杨启才,是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复员之后到矿上的老兵,为了巷道早一天贯通,杨队长上了早班跟中班,跟完中班接着夜班连轴转,家距离矿上不到五十公里的路程,他一年没有休一个班,有时一天要下几次井。矿上领导看到队长这么辛苦,说你休几个班吧,毕竟一把年龄了,让年轻人干。杨队长总是说,等巷道贯通了,我就回家和老婆好好地睡上一个月,把前面的损失都补回来。杨队长还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伟光啊!你是有学问的人,咱们这种原始的掘进方式在你们手里一定要改变,我在朝鲜战场上打山洞用的是钢钎,二十多年过去了,还是这玩意,真是叫人有劲儿使不上啊。

三年了,大巷的掘进终于接近了贯通点,矿上的气氛就像快要过年,都想亲眼看到开拓队三年来出生入死为之奋斗的这一辉煌时刻的到来。又整整打了七天七夜,仍然没有通,杨队长让大家停下来不再往前打。他抱着风钻,用一米八的长钻杆往两侧斜穿,当斜穿第三钻的时候,钻杆打入一半后噗的一声陷进去,紧接着一股浑浊的泥水流了出来,迅速冲出了一个盆口大的窟窿。“通了!打通了!”在一旁的工人立即喊道。一群人待在巷道里,像一群刚出土的兵马俑,没有欢呼,没有跳跃,只有泥水哗哗地流通声。突然有人呜呜地哭起来,顿时隧道里一片哭声。杨启才手握风钻像泥塑石雕般站在原地,脸上毫无表情,任浑浊的泥水逐渐从腰间、从膝盖退去……杨队长就这样走了。

肖矿长说到这里,转过身擦眼泪。他镇定了一下,接着说:回想起来,这么多年为了国家的煤炭事业,矿工兄弟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啊,今天,我们终于实现了薄煤层机械化开采,开拓巷道使用的是综掘机,杨队长的夙愿总算是实现了,我们骄傲!我们高兴!

领先的现代化开采设备和科学的现场管理,使鳌北这个衰老矿区重新焕发了生机,插上了二次腾飞的翅膀,连续三年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安全生产一千天零伤亡事故,上缴国家利税一千万元,每年创造利润上亿元,职工家属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矿党政经渭北矿务局批准,决定利用三年时间偿还三十年来的职工生活欠账,消灭棚户区,让职工住上干净明亮的楼房;将上下广场进行全面改造,美化环境,建设公园式的文明矿区;对矿区的供水管道、供电线路全面改造;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设的家属楼进行粉刷,更换塑钢门窗;对矿区老俱乐部进行装修和现代化改造,配备了煤城渭北市的第一个3D影院,只有十九个小时的时差,职工就能看到最新上演的世界大片,让煤矿工人在有限的小环境内,享受到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样的现代文化。

每到夜幕来临或节假日,鳌北煤矿俱乐部门前人山人海,五颜六色的灯光闪烁,大屏幕滚动着一周的电影节目预告,不仅渭北矿务局组织的职工家属分期分批来看最新3D电影,矿区方圆百里的山区群众也被吸引了过来,着实给这偏僻的矿区和周围的农村带来了现代化的气息。

一直困扰鳌北煤矿人的洗澡难、上厕所难、吃饭难的三大难题,是历任领导都承诺过解决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都没解决好。肖伟光矿长下决心要解决这喊了十多年的“三难”问题。他在职代会上动情地说:到今天为止,我来到鳌北煤矿整整三十五个年头了。三十五年前全矿四个公用厕所,我们井下生产靠的是放炮镐挖、人工攉煤的原始方式,三十五年后的今天,我们实现了全数字化的无人开采,一跃成为世界领先的一流现代化矿井,可是,我们的基础生活设施还停留在原始的状态,上万人的北山家属区还是那两个公用厕所。有个老工人对我说:肖矿长啊肖矿长,咱鳌北也算是你的第二故乡,我掏心窝子给你说实话,我孩子都在外地工作,每逢过年过节就发愁,不回来吧,牵挂老人,老人想儿女,回家吧,提起每天清早上厕所就发愁,我们北山的老工人没有多少要求,我们不奢望像现在的城里人,厕所都在家里,方便不用出门,那样我们也不习惯,我们只求多建几个公用厕所,把那旱厕改造成水厕,卫生,够用,孩子回来不排队就行了。

肖矿长说:老工人的话是肺腑之言,是最基本的希望与诉求,是在问责我这个当矿长的心里是否还装着百姓、装着矿工,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无地自容。试想,我们搞现代化,为国家出力流汗为的是啥,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吗?工业区食堂旁边的那两个公厕,砖墙上还留着“欢迎苏联专家”的文字痕迹,我到矿上时是这样,三十五年过去了,还是老样子,这个厕所的年龄比我们在座的一些人都大得多。我们矿是苏联专家设计援建的国家重点项目,煤炭总有挖枯竭的一天,到时候也许鳌北作为国家煤炭工业遗产需要保留,但我们不能把这么简陋的厕所、澡堂等设施也保留到最后一天,我们必须下功夫解决职工的“三难”问题。我承诺,在我的任期内,让鳌北煤矿所有的家属楼通上自来水,安装上天然气管道,矿区彻底消灭旱厕,在有条件的家属楼改装出家庭厕所,争取国家棚户区改造资金,建十栋安置家属楼,让七八十年代的老职工全部搬迁新家,对原房屋进行折价,尽量让职工不出一分钱乔迁新居。建设具有四星级标准的鳌北煤矿职工餐厅,扩建职工澡堂,使职工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实现快乐工作、体面生活。

顿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不少人流下感动加激动的泪水。

两年以后,肖伟光对鳌北人的承诺提前兑现了。以前那泥泞不堪、坑坑洼洼的盘山公路已经被宽敞平坦的柏油路面取代,你若从渭北市开车到鳌北煤矿,打开车窗,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黄土高坡,绵延百十公里的崇山峻岭,被绿色的植被覆盖得严严实实,山林沟壑吹出来的阵阵凉风,仿佛让人进入了万物复苏的春天,给人一种遗世独立、世外桃源般的超然享受,令人心旷神怡。以前进入这群山环抱的巨大工业建筑群,需要一个小时,现在只需二十分钟。进入鳌北煤矿,矿区公路两旁低矮的牛毛毡平房变成了开满格桑花的景观公园,昔日职工家属排长队挑水的水龙头所在地,变成了各种水幕形态的音乐喷泉,北山、西山、东山那黑乎乎的家属区,已经被标准一致、粉刷一新的高楼大厦取代。早晨东升的旭日,照在明亮的窗户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走上通往办公区的百米大道,两边宣传栏张贴着体现鳌北煤矿人精神面貌、彰显劳模风采的大幅照片。苏联专家设计构思的标志性建筑办公楼和职工公寓,当时被誉为西部功能最全、结构最合理、面积最大的办公楼和生活福利楼,虽然经过四十年的时代变迁,我国自行设计的现代化新矿区的许多建筑已经达到和超过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在鳌北煤矿那特定的时间和自然环境中,这个标志性的建筑,经过外部的精心维护和内部功能布局的调整,还是显得那么的庄重、大气,成为鳌北煤矿人精神力量的象征。

工业广场那一曲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的歌声,伴随着翩翩起舞的夕阳红乐队,回荡在这空旷的田野,代表着鳌北煤矿人对美好生活的珍爱。后山坡头的退休职工之家的小院子里,从早到晚都是人头攒动,老工人们在这里回顾过去他们曾经创造辉煌的历史,畅谈矿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有不少人之前已经被子女接到身边照顾,住了没有几天,又纷纷回到矿上,说,外边的高楼大厦住着不方便,出门就是车多,没有在咱矿上住舒坦……

上级领导来鳌北煤矿检查指导工作,看到矿区发生的巨大变化,赞不绝口,面对领导的肯定,肖矿长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煤矿工人本来就应该是这样,以前我们欠工人的生活账、感情账太多了,有多少鳌北煤矿人为了祖国的煤炭事业,还没有到献终身和献子孙的时候,就已经长眠在这块土地里,他们在那艰难的特殊时期,用生命换取国家的繁荣昌盛,我们作为煤炭人的后来者,不让大家过上安全幸福的生活,有愧于先辈们付出的生命代价。

综采队已经连续三年平均年生产煤炭96万吨,是炮采时期12万吨的8倍,是高档普采时期的5倍,直接生产人员从炮采时的每班120人减少到了现在的36人,全队实现了连续1000天没有轻伤以上事故,连续四年没有重大伤亡事故的安全生产目标。机械化、现代化的生产工艺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颠覆了几代鳌北煤炭人持有的“敲帮问顶保安全”“多打眼、少装药、放小炮,月月超产不是梦”的传统观念。机械化开采极大地解放和提高了生产力,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实现了安全生产。但相应的问题出现了,机械化就是要减人,要实现安全生产,杜绝事故,还是要减人,只有在最危险的生产一线用机械化代替人的行为,才能避免事故,实现安全生产。所以,鳌北煤矿实现机械化生产,使综采队大批老工人转岗分流到地面辅助工作岗位上,他们被迫放弃了几十年熟悉的井下采煤工作,每天从事着自己并不热爱,而且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简单劳动,非常不适应。尤其是天轮飞转,每到上下班时间,他们看到一批一批年轻有为的新一代知识型矿工从井口出出进进的影子,许多老工人简直发呆了,感到自己是那么的孤独。还有一批一批招工签合同的农民协议工,他们没有我们这一代幸运,那时候的井下是人海战术,生产需要大量肯吃苦、卖力气的劳动力,谁知社会发展得这么快,赶上了机械化的应用普及,永远地失去了转正的机会,合同期满就要返乡当农民,其中不少人看到矿上有了如此大的变化,而自己永远成为鳌北煤矿人的理想却变成了泡影,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于是出现多起返乡农民协议工上访事件……但是,知识和文化水平赶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终究是要被淘汰的,在生产技术革新的大趋势下,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任何人的感情和眼泪而停转。

在外人眼里,下井采煤是一个让人恐惧的高危职业,谈煤色变是全社会对煤炭行业的普遍偏见,但是,只要跨进了这个行业的大门,就在挑战生命极限的过程中,和这个行业结下了坚不可摧的情缘,一旦离开,就会感觉那么的留恋、孤独,也许这就是煤炭人的品性和情怀。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