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大群的头像

郑大群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10/06
分享
《谢天谢地》连载

第十章

谢天坐在靠窗的位置,教室在二楼,对着学校大门,上了好一阵课,还能看到有单车飞奔进来。夜校学生都是业余学习,下班后匆匆忙忙往夜校赶,路上拥挤一堵车,就要迟到。

“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课文,在正式讲课之前,我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吧,好不好?”

“好!”同学们又鼓掌,将谢天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

“那就先讲故事吧,都听好啦:话说春秋之时,郑武公在申国娶一妻,叫武姜,生下庄公和共叔段两子。庄公出生时脚先落地,武姜受到惊吓,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郑武公请求,武公不答应。为何武公不答应呢?因为封建宗法制是长子继承制,废长立幼,不合法度。之后到庄公即位之时,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分到制邑去。”

“邓老师,咯是教材里的第一篇课文《郑伯克段于鄢》啵?”有同学举手发言。

邓老师走下讲台,走到这位同学身边,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吴尚。”

“你就是学习委员吴尚?”

吴尚点头。

“了解左丘明的生平事迹吗?”

“姜姓,氏丘,名明,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氏前添左字,后为鲁国太史 ,曾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熟悉诸国史事,所以写下《左传》《国语》等著作。”身为花鼓戏演员的吴尚对答如流。

邓老师对吴尚的回答很满意,然后请吴尚将课文中的故事补充完整。吴尚合上教材,翻开笔记本,迅速扫瞄一遍,将笔记本捏在手里,走上讲台,清一声嗓子,开讲道:

“后来到庄公即位之时,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分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扎险要之地,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哒,不是扎好地方,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母亲的吩咐办。”

“停停。”邓老师连声喊停,吴尚停下,邓老师说,你是学习委员,又是演员出身,为何不讲普通话呢?上课请讲普通话。继续吧。吴尚回过神来,尴尬一笑,再清一声嗓子,继续道:

“于…于是,武姜请…请求封京邑,庄公答应,就让公叔段住京邑,号称京城太叔。可是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就不合法度,恐怕对您有所不利。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能躲开这种祸害吗?祭仲说,姜氏何厌之有?人心不足蛇吞象,不如及早处置,蔓延的野草都除不干净,何况是您受荣宠的弟弟呢?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姑且等着瞧吧。”

邓老师在教室里巡视着,巡到一位女同学桌前,请女同学接力。女同学说自己没有预习好,问邓老师换个讲法可以啵。得到允许,走上讲台,给同学们敬一个礼,然后背一首唐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同学起哄,说咯是么子狗屁东西啰,三岁细伢子都会的诗。女同学正色道:“咯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名篇,谁说它是狗屁东西?”说完,径直走向自己的座位,端端正正坐好,从头至尾严肃不笑,然后低下头,偷笑,笑出眼泪。

邓老师继续巡视,巡到另一位女同学桌前,请她把故事讲完。女同学站起身,拿起笔记本,问邓老师可否讲长沙话。邓老师迟疑片刻,开绿灯,允许她讲长沙话,课堂气氛立马开始松动,同学们的脸上现出笑容,还有人故意龇牙咧嘴,尽出洋意子。

女同学大大方方走上讲台,没带笔记本,学吴尚清一口嗓子,正待开讲,忽然从她座位下蹦出一个细伢子,连声喊“姆妈”,追上讲台,躲在姆妈身后。邓老师暗吃一惊,没想到女生原来是位“妈妈学生”,“尾巴”藏在座位边的桌子底下。咯好玩嘞,跟三岁细伢子同学。有人开叫,有人笑,邓老师也一笑,送去鼓励的目光。

妈妈学生定力好,一只手扶住身后的细崽,不慌张,继续道:“庄公将他姆妈禁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见面!有位叫颍考叔的听说咯件事,就给郑庄公献贡品,庄公赐他饭呷。颍考叔在呷饭的时候不呷肉,把肉留着。庄公问他咯是禾解嘞?颍考叔说,我有个老娘,我呷的东西她都呷过,但是冇呷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带回去送给老娘呷。庄公说你有老娘可以孝敬,唯独我没有!颍考叔问明原因,给庄公出一个主意,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泉水,在地道中见您姆妈,哪个会说您违背誓言嘞?庄公大喜,赶快命人挖地道。庄公走进地道见姆妈,赋诗:'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姆妈走出地道,也赋诗:'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母子关系和好哒,真幸福啊。”

女同学的声音非常好听,像一串银铃在教室里回荡,她本是某厂的广播员,其实会讲普通话,不过长沙话更亲切,聚人气,课堂气氛好,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管它隔壁班上么子情况,放肆一回再讲。

邓老师走上讲台,取下眼镜,用一条小手帕将镜片上的雾气擦干净,戴上,双手撑在讲桌上,很认真地说道:“刚才我们以讲故事的方式,把《郑伯克段于鄢》这篇课文串讲了一遍,同学们很受启发,尤其是没有时间预习的同学,基本上听懂了同学所讲的故事,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母子三人的明争暗斗。接下来,就要具体讲解课文中的字词句以及语法要点,做到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要弄清楚,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邓老师首先讲解课文中的文字部分,即什么是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也 。古今字,躲避。

姜氏何厌之有?厌,餍也。古今字,满足。

佗邑唯命。佗,他也。异体字。

不义不睲。睲,昵也。异体字。

庄公寤生。寤,牾也。通假字,倒逆 。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无,毋 也。通假字,不要 。

邓老师喜欢一边讲课,一边在教室里巡视,能及时跟每一位同学交流,也能及时阻止交头接耳呷槟榔吸烟等等行为。

邓老师一边巡着,随口又问,还有哪位同学可以举一些例子吗?就以“郑伯克段于鄢”为例。没人答白。邓老师巡到靠窗边的位置,停下来,伸出右手,请谢天站起来发言。

“老师对不起,我冇得时间预习,我是下河街的个体户。”谢天嚯地站起身,牛高马大,架势有点袭人,邓老师后退一步,倒吸一口气。学习委员吴尚机警,迅速举起右手,将邓老师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得到允许,列举两个例子:

“今京不度, 非制也,君将不堪。”度,本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合乎法度。

“段不弟,故不言弟。”不弟,不像一个当弟弟的。弟,做弟弟,名词用作动词。

“吴尚同学列举的例子非常准确,的确是下了功夫的,不愧是学习委员。”邓老师狠狠地表扬吴尚,吴尚满心欢喜,仿佛觉得自己有单骑救驾之功。话说三国之时的夷陵之战,刘备遭遇吴军追杀,护驾士兵皆战死,武陵苗王沙摩柯挺身而出,单骑救主,一人搏杀几十万吴国追兵,刘备得救逃至白帝城,沙摩柯战死夷陵道。

邓老师又问:“还有同学要补充吗?”

“我有!”一个粗旷的声音回答。邓老师回头一看,是坐在下河街个体户身边的同学,这两人时不时交头接耳,细声讨论,应该像是熟人。邓老师笑着问道:“也是个体户?下河街的?”

“黄泥街的。”

黄泥街同学站起身,动作太迅速,将小学生的课桌撞得嘭嘭响,“我觉得咯篇课文意思很深,用乡里人的口标三担牛屎六箢箕的话讲,咯篇文章里冇得一扎好人,做娘的偏心,溺爱细崽,结果害得小崽冇得好下场,搞得大崽也怨恨娘。做弟弟的野心夺权,不把哥哥做哥看,结果很惨。哥哥其实更阴险,对娘表面上顺从,实际上暗恨,对弟弟不亲,故意放纵他的罪恶,一步步看着他走向深渊,时机成熟就杀弟,保自己的权位,长沙话叫做带笼子。随后又囚禁娘,为收回名誉,搞么子母子黄泉相见,既保权位,还赢得名声。你们看坏不坏啰?我是按世间道理的理解,不晓得对啵?”黄泥街这位同学就是孟超,谢天的小学同学,想不到两人在这里不期而遇。

邓老师点头认可,但是吴尚表示不解,说庄公未必就是坏人吧?若真是坏人,禾解文章里冇得一个讲庄公坏话的词嘞?

“这就是春秋笔法。”邓老师解释道。何为春秋笔法?就是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郑伯克段于鄢整个事件,在《春秋》中,仅以“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一句话带过,看似简洁,实则内涵丰富,关键在于一个“克”字。常言道“克敌制胜”,郑伯克段于鄢,是讲郑伯把亲兄弟当作敌人来“克”之,这就是孔子对郑伯的微妙态度,虽然微妙,却是一语中的,可见孔子的春秋笔法,何等犀利。

“同学们能理解吗?能理解'克'的意思吗?”大部分同学点头,也有同学问,禾实理解我们咯篇课文嘞?

邓老师笑而答道:“我们这篇课文则以传记的形式,详细记录了整个事件的始末——郑伯是家中老大,也就是后世称的世子,天生具备子承父位的权力。母亲姜氏,却因为难产,对长子没有好感。之后幼子出生,姜氏钟爱幼子,想让幼子继位。废长立幼,取祸之道,郑武公不答应。之后母亲姜氏和弟弟联合作乱,然而郑伯却放任自流,等一个师出有名的理由,直到对方真正起了叛乱,才去剿灭弟弟的势力,流放自己的母亲,所以整篇文章,看似没有一个贬义词安在庄公身上,实则也是典型的春秋笔法,与《春秋》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说郑庄公的权术,被后世曹操效仿,故意放任孙刘两家势力,以达到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因此,有一说法,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奸雄不是曹操,而是郑庄公。”

邓老师稍微停顿一下,抬起头不看讲稿,看着讲台之下的同学们,语重心长道:“古人讲究君臣之道,仁爱之心,失道者必失人心,必然招祸。这篇文章给后人很大的启发和警示,所谓贪字头上一把刀,无论古今,皆如是也。”

渐盈之月,月色皎洁,如午夜阳光,倾洒着无尽的魅力,古香古色的校园里,额外清朗明媚,二楼的窗外景色迷人,坐在窗边的同学时不时凝望窗外,邓老师早有发觉,几次巡视到窗边,舍不得离开,复又巡视到此,忽然心动,即兴朗诵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掌声响起,邓老师摆手示意,却压不住同学们的热情,谢天自言自语接力道:“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同学们反应飞快,吆喝声里夹着口哨声,包裹着掌声,教室里的气氛就像一口油锅,瞬间沸腾。

前门缝里伸进一个头来,轻声喊道:”请同学们细声点。”后门缝里又伸进一个头来,轻声喊道:“能不能细声点?”隔壁两个兄弟班提了抗议,沸腾的教室归于平静。

邓老师走向谢天,请他介绍一下自己,似乎不太相信他是下河街的个体户,因为外表看上去确实不像,长得高大挺拔,戴一幅近视眼镜,镜片上有小圈圈晃动,比邓老师眼镜上的圈圈还多。圈圈越多,近视的度数越高。个体户同学说自己名叫谢天,回城知青,初中毕业就下放,现在下河街卖鱼。邓老师点头鼓励,说谢天同学文学功底不错,诗词朗诵很到位。

“当年他是我们学校的红人嘞。”孟超报料。

“哪扎学校啰?”有同学问。

“二中。”

火车站巨型火炬上的大挂钟又报时,同学们感觉最难的古代汉语课圆满结束。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