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仡的头像

李仡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10/15
分享
《田园蜡炬》连载

第一十二章 耕读两旺走正轨

由于这一段都是农闲季节,社员们除了伺弄沟里边儿的水浇地也没什么事儿干。栽了几天树,也栽得的差不多了,全都休息下来了。准备养精蓄锐,过上一段,等草长出来后,锄上第一遍,然后又能休息一段。其实按照正常的生产规律来安排,大家伙儿一年时间差不多要休息半年的。虽然农活很累,但是休息的时间也不短。在农村,如果农民真正能解决了温饱问题,其实也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的苦和累。当然啦,如果能实现了机械化,那农民那就真的生活到天堂上了。

李崇义的丈夫蓝天把村里边儿不同地段的土壤进行了收集,每个点儿都收集了一小袋儿土壤,作好编号。又到河沟的水井里边儿,专门舀了一瓶水。在这段时间如果有空闲崇义也帮着去做。在他们家的窑洞里放满了从主要地块采集来的土壤样本。准备回去到所里边儿进行化验,从而得出科学的数据来。

村里人都说他们的水土好,只是一种感觉,一种经验。这里的人,虽然缺吃少穿。虽然生活很艰苦,但每个人面色红润,身体看上去很健康,完全可能就是名不虚传的。因为人们很少生病。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数据支持,是没有说服力的。

蓝天把这些工作都做完了,明天就要回去了。房东一家知道他要走了,就办家宴来款待他。但村里边儿条件艰苦,家家都贫寒,实在没什么能拿出手的食品来,更何况在这样一个地方有钱也买不到。

李元生打听到今天食品站要进来一些副食品,主要有猪肉和豆腐。正好河沟里边儿的水浇菜也能吃了,特别是西葫芦和水萝卜。他安排大儿子成贵到河沟里去采摘西葫芦和水萝卜。让小儿子成阳到对面儿的门对壩采一些新鲜的芥菜等新鲜野菜。他自己走到公社的食品站,去采购副食品。

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大事。因为这种待遇只有在过大年的时候才会有。而且标准远远不如这个高。因为不包括新鲜蔬菜在里边的。甚至连那可口的野菜也没有。

但无论怎么困难,经济上如何拮据,这个稍微还体面一点的饭菜是一定得给人家吃的。这两口子完全在改变全村人的命运。不仅给孩子带来了文化知识,而且给大家带来了从来没有想到的,只有城川人和城里人才能吃上的新鲜水浇菜。这是所有人做梦都没有想到的。而且人家还贴了菜籽儿,给大家免费培育出了菜苗。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谁让他们做的,完全是人家自己琢磨出来的,完完全全的是给大家做好事儿。如果一点回报也没有,那只能是心眼子烂到顶了。就是给人家多少报酬,也没法表达自己感激的心里的。他自己这一辈子,从来都是想方设法怎么样给予别人,怎么样帮助别人,从来没有想到过占任何人的一点儿便宜。从来没有在别人身上想到谋什么利益。如果欠了别人的人情,他永远心里是不得安宁的。除了在想方设法给予回报,而且回报得比自己欠的东西要多得多。如果按照金钱来定标准,那就是要付出的利息,完全就是高利贷级别的。所以他很多事情都是要靠自己完成,自己去做,尽量地去做到极致,而没有必要去求人。因为你一求人就欠了人家的人情。而只要欠了人家的人情,他就心怀忐忑,感觉到短欠别人的东西是对自我价值的贬低甚至是否定。而对于像李老师这两口子这样,帮助他们,帮助大家的人,更要无条件地给予报答的。这种完全改变了全村人的生活观念,提高了全村生活质量的人,对他们做出多少回报也是不够的。这样的招待,完全可以参照招待上级领导的规格来进行,完全可以报销的。但凭着他们两家的关系,他自己又是生产队长,也完全看做是个人之间的礼尚往来。所以这笔费用将来怎么办,他也根本没有考虑。最重要的是现在如何把这个人情给予了结。

等到他把这些东西采购回来。西葫芦,水萝卜,以及野菜都已经到位,而且洗净做好了。就等他的猪肉,豆腐和粉条了。

由于事先说好了不让他们生火做饭,李崇义也过来给妻子当下手。尽管对她们来说这已经是高标准的,很复杂的饭菜了。但其实是非常简单的,根本不用费多少时间。没有他们男人的什么事儿。大家搬着小凳子,坐在门口聊着天儿,也时刻等待着两位女主人公要他们下手来帮忙。

李崇义切着西葫芦,看到大妈从橱柜里抓起一把黑乎乎的东西放在碗里边儿用水泡着。那东西非常小,也非常薄,黑亮黑亮的。有指甲盖大小。但一倒上水,吸收上水分,它们很快就展开了,很快变得更黑了,也迅速膨胀起来了。

她非常好奇。看着碗里的像缩小版的木耳一样的东西,好奇地问大妈,这是什么呀?

这叫地䓴,大妈说,在夏天下过猝雨后,在那种不耕种的荒地里,有时候在壮地上就能出现很多。人们提着篮子把它捡回来,跟土豆切成丝炒在一起,特别好吃。如果吃不了担心放坏了,把它晾干就能长期保存。

她忽然明白了,这可能就是一种食用菌,也许就是木耳的一种。它的营养价值一定不比木耳差。最好吃的东西莫过于山珍海味了,显然这小小的东西就属于山珍了。这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她心里说

等她把西葫芦切好以后,大妈接过菜刀,让她歇着。自己把已经洗净刮了皮的土豆放在案板上切成丝,又把这些切好的丝放到一个小盆子里倒上水漂着。她知道那是要洗去淀粉。,不然的话就会糊锅,口感也不好。接着她又把成阳带回来的已经洗好的荠菜,苦菜和蒲公英切成丝,放在锅里边焯着。她接过大妈手中的勺子,搅动着锅里边儿的野菜,焯了两三分钟。她用笊篱把这些野菜捞出来,放在一个盘子里边儿。她本来想往里边放佐料,大妈对她说,放点热油吧,用热油焯一下,比凉拌上好吃。她点了点头。

从食品站买回来的肉,大妈早就切好了。她等锅里边儿剩下的一点儿水熬干了,往锅里倒了不少油。等油热了她用勺子舀了一些油,浇在焯好的野菜上。野菜上冒着油泡,一股香喷喷的香味儿迅速弥漫到全屋。然后她把切好的煎葱蒜放到有里边儿,只听见“歘”的一声,锅里边冒着白烟。大妈赶紧把切好的肉放进锅里,用勺子搅拌着。

她看到大妈熟练地操作,也帮不上手,只好不停地往炉膛添着劈柴,拉着风箱,根据需要控制着火候,配合着她的工作。

一会儿几个菜就全完成了,她数了一下,足足的有六个菜。整齐地码在灶台上:猪肉炒西葫芦,豆腐炒荠菜,凉拌水萝卜,油浇三鲜,野菜炒鸡蛋,地䓴炒土豆丝。

这最后一道菜,是最有创新的,也最有价值的,但又是最廉价的菜。

所以说,贵重的不一定就是珍贵的。珍贵的也不一定就是贵重的。只要适应自己的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就是最珍贵的东西。这个叫地䓴的东西,肯定就属于这一类的。

她的舌头舔着嘴巴,想象着自己涎水流下来的样子。她真不知道它是怎样的一种口味儿。她是吃过木耳的,完全没有什么味道。你根本说不出它是什么滋味儿的东西。但恰恰是这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她不知道这种所谓的地䓴到底属于哪一种?她急切地想品尝到它的滋味,尽管它可能像它的同类一样,根本就没有什么滋味。

由于盘子多人也多,一个小小的炕桌是放不下的。他们把屋后边儿腾出来一块地方来,把教室里边儿的门板桌搬过来两张拼到一起。又拿过来学生做的六只小凳子,然后把盘子一个一个摆到上边。两家人就坐到两边儿,大家开始品尝着只有在大年三十才能吃到的美味来。

李队长首先表达了对她们夫妻俩的感谢,并且说本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应该有酒的,要不然实在是衬托不出氛围来。但实在也拿不出来,只能就这样迁就了,降低了对他们的招待标准。

她赶快说,这也太过分了,能吃个家常便饭就行。蓝天说,您太多心了,我根本就不喝酒。能吃到你们的野菜,我就算是非常满足了。至于你们认为的好东西,我们机关的大灶上几乎每天都能吃到,一点儿不稀奇。所以你们根本不要这样破费。就你们说的这地䓴吧,他指了指土豆丝炒地䓴说,有了这种东西,就可以代替一切。这可真是我从来没有吃过的。

他回头问妻子说,你吃过吗?

我连见也没见过。这也是第一次,连听说也没有听说过。这就说明咱们村里确实是有很多好东西的。只是大家没有发现,没有开掘出来罢了。

他的妻子感慨地说。

可不是嘛。大妈也接着说。就说这种芥菜吧。这么好吃的东西,我活了大半辈子了,每天都能看到。别说人吃了,连猪也没吃过。因为它连猪草也不算。几辈子下来了,就让它就这样白白地长在地里边儿,还当成是害草全拔得扔了。俺们这些村里人脑子就是笨,自己不敢吃吧,也不会试着喂一下猪。怕把猪喂死了,大不了喂上一只鸡,就算是喂死了,损失也不大。可是从来没有人想过的。要不是你们来了,谁想这东西不光是能吃还好吃。按你们的说法,营养价值很高。出来的还非常早,二月里就有啦,那可是刚过年啊。正是大家伙没菜吃的时候,可天天看着它,谁也想不起这东西能吃。全亏了你们啦,怎么感谢都没法表达我们的心情的。

大妈呀!崇义赶紧说,这真的没什么。我们只不过是说了一句话罢了。主要是为我们自己。我也需要吃菜的。天天把你们的菜拿来吃,别说我心里过意不去。说实在的,天天吃老三样菜,确实是人吃得倒胃口的。但不吃又能吃什么呢?之后就想到吃这些野菜。没想到大家伙比我还感兴趣。这就解决了大家春天吃菜的问题了。

不光是春天啊。这些野菜还没有老就又接上水浇菜啦。李大叔指着西湖罗和水萝卜说,这是我们祖祖辈辈都没有吃到的东西。要不是你们两口子这样掏心掏肺地帮助我们。谁能想到我们村里边的人还能吃到这么好的菜。这跟我们眼红的城里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不是我,大叔大妈。这都是蓝天想的点子。都是他想的办法。我不过只是按照他的指点帮了帮忙儿。

你们两口子啊。李大叔感慨地说,我算看出来了。做出成绩来做出好事来,都把它推给对方,都说是对方做的好事儿,做的成绩,把自己晾在一边。这都是我们大家做不到的。所有的人家都得像你们俩学习的。不管是为人做事对待家人,你们俩的这种处事方法,都值得大家学习。

崇义看着蓝天,两人会心地笑了。连连说不敢当,不敢当。只是一种平常的生活状态罢了。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炫耀和值得让大家学习的。

他们边说边吃。李崇义和蓝天的重点是他们看上的那个土豆丝炒地䓴。果真像他们说的一样,没有多少滋味儿,但总觉得口感又好。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其实在这世界上,越是有价值的东西,就越感觉不到它有多少滋味和多少色彩来。

你看到了吗?哥哥成贵指着盘子里的肉对李成阳说,你要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就能像蓝老师一样,天天能吃到肉。不像我一样,这辈子就只能吃萝卜,南瓜,土豆丝了。

咱们不都吃上水浇菜了吗?只是没有肉吧。

成阳说。

那还不是咱们碰上了人家有文化的人了。要不是他们的指导和帮助,谁能想到河沟里还能种水地菜。你要还想吃到肉,只有好好学习啦。

他提醒他说

可不是嘛。李大叔也说。咱们家就看你啦。你这辈子太幸运了。不光有了学校还有像李老师这样的好老师,还跟咱们做邻居。我们李家上辈子烧了高香了。你除了好好读书,千万不敢有别的想法。你敢不敢说你将来一定能考上大学?就像蓝老师一样。

没有问题。成阳干脆利落地说。只要能让我有书读,我肯定能把书读好,因为我非常喜欢这些字。我觉得它们很神奇。咱们说什么,它就能写出来什么,你说奇怪不奇怪?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这些字。

他边吃着边说,边转着头问大家。

呵呵,李大叔笑了。你还没学到几个汉字,就想到这些字是怎么来的?你是诚心要为难大家吧?谁能知道呢?你经常问这问那,非要把所有人都问得无话可说。真不知道这孩子脑子里边儿想什么?奇怪得很。

李老师赶紧说,我跟大妈说过。勤学好问,是读书的两个重要的方法。光勤学不好问,就不能了解得更彻底,更深刻。光问不学,就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这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素质。成阳天生就有这个素质,这是咱们全家的骄傲。咱们可以不回答他的问题,但是绝对不能让他不提问题。你说是吗?成阳。

成阳看着老师开心地笑了。他觉得这个世界上只有李老师才能读的懂他。只有这个,他看上去像他的姐姐一样的女孩子才能够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他的这个个性在他的同伴中间完全就是另类。他实际上活得很孤独,因为谁也不觉得他这样看到什么就想要问个明白,就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完全就是发神经,常常被大家嘲笑。因为了解这些东西什么用也没有。你知道是什么就好了,凭什么一定要知道为什么呢?知道为什么有用吗?所以他尽量地克制自己,不向别人提出关于这个世界的他发现的问题。最好是自己解决,但他自己又解决不了。所以他遇到了一个愿意帮他解决问题的人,一个来自大城市的女孩儿。虽然她不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但至少她是不反对自己提问题的。这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幸运。

虽然老师喜欢让他提问题,但他更喜欢老师给他作答案。虽然他高兴地点了点头,但是仍期待地望着老师的眼睛。不知道她能不能知道这些他喜欢的汉字是从哪儿来的?

这是咱们中国的老祖先最伟大的发明。李老师望着他期待的眼睛说,是一个叫仓颉的人发明的。他可能当初发明的汉字很少,但是他创造了这个汉字的结构和方法。以后几千年经过无数人参照跟着他的思路,越发明越多,就有成千上万的汉字了。我不是给了你一本《新华字典》吗?那里边儿就有大部分的汉字。反正你已经学会汉语拼音了,除了把咱们课本上要求认得,记得的学会以外。你没事儿了,就翻翻《新华字典》,看到喜欢的汉字就自己记下来。记得越多你的文化就越高,你就能看懂更多的书,就能理解到更多的问题。有很多问题就不用向别人请教了,自己在书上就能找到答案。

那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书里边儿就能找到答案?

他又发现了问题。全家人又都咧开嘴笑了。知道这孩子是不可救药了。他的问题是永远没完没了的。

李老师耐心地地说,因为写书的人都是学习最好的人,最后就成了专家学者。他们只研究一个方面的问题,就能研究得更加透彻。他们把那些研究好的问题写成书。谁要是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只要读了他们的书,就能完全弄明白了。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要让大家好好读书的原因。

李成阳不停地点着头,仿佛所有的疑问都解决了,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高兴地说,原来我们读书学习就是为了解决我们想知道的所有的问题的,就能回答清楚我们自己想出来的那些疑问和困惑的是吗?

一点问题也没有,李老师高兴地说。你想要解决你心中的问题,除了好好读书,没有任何办法。当你把很多问题解决了以后,你也就能成为专家学者了。你也就能写出书来,来帮助跟你一样想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解决这方面问题的人啦。

那就太好了,我也就不再乱提问题了。以后好好读书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那还乱问什么?现在解决不了,将来也一定能解决的,能现在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了,等把书读好以后,也就解决了。我说得对吗?

太对了。李老师高兴地说。实在想不到这是一个小学生,而且是刚上学的小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他居然能把这些看似很复杂的东西能够很快的了解得这么透彻,还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她跟李家一家人说,你们可看到了。这孩子正是读书的材料。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一定不敢让他放弃读书。不然可就把好材料给那浪费了。

全家人也顿时陷入了思索。尽管大家天天看着这个孩子一天长大,但从来没有听她说过这样让他们也惊喜的话。这可真是完全就是李老师给他带来的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至少给了孩子说话的权利,让他把想说的话说出来。而全家人甚至全村人都认为这个孩子太奇怪了,脑袋瓜里装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只当是个怪物。但现在听她说的一番话,恰恰说明他是个有想法,有头脑的孩子。只不过限于社会阅历和生活知识,他还没有成熟罢了。以后要一定听他说,尽管他也可能是胡说八道,但再也不会堵他的嘴了。

这是大家内心里同时产生完全一致的想法。

吃饭中间,李大叔向她打听学校的情况。特别是学费和书本,课本的问题。她给他一一做作了简单的交代。学校按规定是要收学费的,学费是用来老师和学校的一些开支的。比如备课本粉笔,煤油窗户纸等等。学生还要准备课本,铅笔和作业本儿,这些都要自己花钱的。但她看到村里边儿据说今年吃的还是返销粮。去年天气大旱,庄稼欠收,她实在不忍心按规定收取费用。但不收也不行,就按照最低标准,一人一块钱收了学费。但学校里确实是也没多少开支,她就把这些学费又给学生买了文具。但这样长久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在咱们农村学校,上级是有规定的,可以用勤工俭学来弥补费用的不足。

有这个政策吗?李大叔,勤工俭学的钱从哪里来的?

有这个政策的。李崇义说,在咱们农村,当然是要从土地上来了。这在咱们村是一个优势,土地多。可以给学校划拨一块土地,作为勤工俭学基地。让学生自己去经营,收入归学校。如果要收入多了不光可以免除所有费用,甚至还可以返回来奖励学习好的学生,辅助家庭贫困的学生。这是件对学校,老师和家长都非常有利的事情。

那就太好了。李大叔说,我也天天琢磨这个问题。本来学校的桌椅板凳儿,这些是都要我们村里边儿给解决的。现在是逼着你自己解决了。你说我能不感激你呢?真是天地良心啊!不过好在树已经砍倒了。今年冬天咱们就雇木匠,做出最好的桌子和凳子来。不过现在是已经迟了,地倒是有,可是种什么合适呢?

他皱起眉头来思索着说。在一旁的大妈说,现在种荞麦还是没有问题的,一点儿不迟。荞麦要卖到收购站比别的粮食还要贵的多。

那就太好啦。我想起来了,在西五塬上还有一块五亩的地,正巧空着,就准备种荞麦的。而且那块地跟其它的地都不连着,三面都是沟渠,完全就是独立的,就直接分给你们好了。你说这样行不行?只要不违反政策。

他问李老师说。

不违反政策的。您这样安排实在太好了。什么时候播种?您通知我一下。

李大叔和李成贵以及大妈他们都笑了。

李大叔说,这你就不用管了。论起文化来,我们全是两眼一摸黑。但要是论起种地来,你们夫妻俩肯定不如我们。把地送给你们,你们怎么办?这根本不用你们管。从播种到管理我们全部包了。只是在收的时候你们帮忙收一下,也让孩子们能有个锻炼的机会。也让大家知道这是大家的劳动。大家得到这个劳动的成果,也是心安理得。平时如果有草的时候,虽然孩子们锄不了,你也可以让孩子们用手拔一拔。各家都有挖锄锄,可以让孩子们带着挖锄锄去除草。这样也感觉到这地是自己付出了劳动,才有的收获。你看这样好吗?

李老师非常感动。连连点头答应着。

她知道所谓的通知自己去种地,也不过是做一个姿态罢了。她自己根本做不了,也管理不了。学生们虽然可能懂一些,但他们年龄太小,也管理不了。这只不过是让社员们自己种地。拐了个弯儿,把他们的劳动工时给的学校。学校再免除了他们孩子该交的费用。最后实际上还是他们是自己给自己干的。这可真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这让她一直因为经济问题的一颗悬着的心一下子就重新回到胸腔里了。她就完全可以放手大干了,一心一意地教学。也顺便伺弄好自己的那块儿水浇地,就能吃到新鲜的水地菜了。当然无论她有多少坚强的意志,就那干盐菜和老三样,真的她是吃不消的。更何况还是吃了人家房东家的。

等到明年以后,李大叔说,地还是由我们社员给你们种,但种什么就由你们自己决定。你们到供销社的收购站打听一下,看哪种农副产品收购价最高,咱们就种什么。我是听说过大麻子的收购价很高,而且产量也高,不用多管理。你们回到城里以后,可以去打听打听。不过那是明年以后的事儿了。

菜吃得差不多了。大妈起身去擀杂面面条。面是提前和好的,在面盆里边儿放着。李老师要起身帮忙,大妈挡住了她说,这个一个人就能完成。你们坐着聊天儿吧。菜锅里放着,是她们刚才炒好的鸡蛋炒西葫芦。

要是能考上更好的大学,是不是就能吃到更好更多的肉?比如羊肉,牛肉。还有什么肉?有没有鹿肉,兔肉?

李成阳看着慢慢地在减少的盘子里边的菜,冲着大家说。

当然了。蓝天看看自己手腕上的手表说,不光能吃到各种肉。还能住上好房子,还能戴上这样的手表。你看你的李老师不是还有收音机,还骑上了自行车吗?羡慕不羡慕啊?

当然羡慕了。成阳说,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自己能吃上这么好的肉。也能戴上手表,骑上自行车,听上收音机。还能让我爸我妈也能吃上肉。

没问题的。蓝天说,只要好好学习。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这是外国人说的。咱们中国古代的人不是也说读书自有黄金屋,读书自有颜如玉吗?他们说得都是非常对的。

什么是黄金屋和颜如玉呢?

李成阳这个爱提问题的兴趣又来了。他大声地问道。

一听到这话,李老师赶紧用眼色制止自己的丈夫。蓝天这才知道说漏了嘴。赶紧掩饰着说道,就是只要好好地读书,就能赚到很多钱。就能有很多黄金。黄金是最贵的钱,还能有很多的玉石。黄金和玉石都是最珍贵的东西。这就是说只要好好读书,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李老师看着他难以觉察地笑了。这家伙脑子真是活,转得真快,马上就能把这个话转擐圆了。

她知道说这些话是有风险的。他说的这些全是封资修的东西。自己在家里边儿说一说,还无所谓,是千万不能灌输给孩子的。尤其不能传到社会上去。把读书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这样的宗旨就给篡改了。甚至是连读书为了当老师,医生,解放军和科学家,工程师这样的理想,也给弄歪了,完全成了赤裸裸的读书为了金钱女人。这是一种可怕的,腐朽的,腐蚀性的教育。多亏还是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家庭聚会上。如果在课堂上这样说,那可能就后果很严重了。两个作为知识分子,其实都是明白的。只是一面对自己的人,自己熟悉的环境,往往就随心所欲,信口开河了。不过,要想调动人们干事情的积极性,不论大人孩子,往往是具体的物质引诱,现实的目标实现,要比那些空洞的说教有力得多。

你们说的玉,其实我们家就有。成贵回忆着说。我记得小时候咱们家有一对玉镯子,是只青绿色的,后来不知道哪儿去了,再也没有见到过。

他看着自己的父母说。好像是想要弄清楚一个重要问题。一只玉镯子,显然也是值点钱的。没想到他们家居然还有这么珍贵的东西。

夫妻两个惊奇地看着他。跟他一样,同样想在两位老人身上得到答案。但他们努力回避着他们疑惑的目光,把头偏向一边。好像什么也不想说。没有回答他关于这对玉镯的任何问题。他也没有再跟着问。

李崇义敏锐地觉得,从他们的反应来看,这对玉镯绝对不是一个平常的东西。这里边儿一定是有故事的。这家人也一定有很多故事的。只是她目前不知道,人家也没有跟她说而已。再问下去,那就叫包打听。而刻意打听别人的隐私,是件非常不礼貌的事情。

第二天,蓝天把他采集到的土壤和水,一个一个地装在他来的时候带来的那只大挎包里边儿去。把挎包带跨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准备回城里去。

李崇义本来想给他带一些野菜的。但考虑到这些野菜城里也有,他们住的那块地方就有。再一个丈夫自己也不做饭,在大灶上吃饭,也不需要这些东西。

蓝天推着自行车,他们并排走着,一路步行者走在村路上。路两旁的玉米叶子翠绿翠绿的,长了快有五寸高了。在玉米的条垅中间,空着的地上,已有一些小草钻出了地面,又一个农忙季节要来了。这大概就是他们说的锄第一锄,他们叫做小锄。庄稼人休息快乐的时光就要很快结束了。又要紧忙忙地忙碌一阵子了。

她慢慢地也了解到了种田的一些奥秘了。他们原来是紧一阵,松一阵;再紧一阵,松一阵。在忙和闲之间不断地交互。所以如果不是刻意地去追求所谓的农闲变农忙。庄户人家还是有忙有闲,有干有休的。并不像人们说的一年四季都不停闲。

他们一路无话。好像把该说的话都说完了。等快走到公路旁的时候,蓝天看着她说,咱们俩共同的努力,不仅让这个学校走向了正确的轨道。让社员们和你的生活也发生了按他们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都向好的方面发展着。但是这样的学校还很弱小,还很脆弱,又不是公办的。无论经济实力还是设备实力,以及社会影响力,都不是尽如人意的。时刻可能存在着风险,存在着变数。时刻都存在着不确定的东西。而更多的时候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麻绳先挑细处断。虽然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但命运有时候是变幻无常的。虽然有祸福无常,唯人自招的说法。但是,咱们都是小人物,有时对命运的把控并不在自己手里。你一个人在这里单打独斗。我一开始是坚决阻挡的。现在看起来你是做对了。但这并不能说明以后的路就一定是平坦的,一帆风顺的。咱们还是一定要小心谨慎一些。防止无妄之灾,无招之祸吧。

不过,我也是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他自嘲地说,如果昨天不是你用眼神制止,我可能就闯下大祸了。这种事可以嘱咐他们一家人不要外传。但有些东西越是要保密,反而越传得更快。因为你不能制止他们家人和亲人之间的谈话,你不能把所有人的嘴都封住。最终完全可能因言获罪,得不偿失。所以谨言慎行是做人的准则。不仅如此,还要加强慎独:即使是一个人活着也得小心谨慎。更何况当我们面对别人的时候,面对不确定对象的时候,更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所谓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她看着那一脸严肃的样子,像一个长者,更像一个哲学家,还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但他说的话完全是有道理的。完全是一个比自己学问高年龄大的大哥,发自内心的嘱咐。她一定要铭记在心。因为这些都是保护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所谓的明哲保身就是指他说的这一切。但她觉得他说的这些话实在太沉重,太压抑了。大家又分别了,再来这样一段让人压抑的教诲,总觉得心里不舒服。

她不服气地说,你就好好吓唬我吧。要把我吓出神经病来,我可跟你没完。不过我完全认可你的思想,也绝对不会剥夺你说话的权利的。

蓝天骑上了自行车,挥手向她告别。她也向他挥舞着手。

东方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把他们沐浴在红色的光芒里。他们像两朵红色的火焰。一支在飞舞着,走向热闹非凡的城市里;一支静静地伫立在乡村公路的路口,望着东方绚烂的晨曦,久久没有离去。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