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砚茹的头像

刘砚茹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7/20
分享
《漂在多伦多》连载

第二十章 硬币的反面

海哲不赞同我的想法,我又给比我多在职场待了几年的朋友沛儿说了下这个事件。我这么把奋斗当做要点也是几年前她向我宣传华为的“狼性文化”留下的后遗症。沛儿刚毕业就找到某个银行的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st)职位,工作量少到每天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虽然工资比较高,但她觉得她没有发挥出全部的实力,就决定回国去做更可以让她奋斗的工作。这段时间她刚刚辞职,准备回到加拿大。

在我给她讲述这件事以及海哲对这件事的评价后,沛儿感叹:“人到了一定年纪精力就是会下降,三十岁肯定精力没有二十多岁的旺盛。年轻人的生活里都不用给意外事件留出时间,身体还没有因为工作开始劳损,也没有已婚后的鸡毛蒜皮磨损心志,更没有孩子添堵,爸妈也没老到要照顾。每天除了学习工作就是精致生活,不用消化不良情绪,也不用花时间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时间全是自己的,每天活力四射,我要是老板我也喜欢。”

我回复说:“我看到她是聊微信,也不是干什么事,并不是你说的病痛或者做心理建设啊。你不是对我说职场如‘战场’不进则退吗。”

沛儿没有解释她为什么改变了想法,只是换了个角度开导我说:“等你过几年经历自然就会明白,大部分人一辈子就是普普通通,再努力,老板就是多给个几千的区别,但人为什么要工作?工作难道不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吗?所谓的奋斗实际是透支了自己的生活去给老板奋斗,我们奋斗是为了换取更多自己的时间,人家算过一笔账,老板出的那点钱买不起那些时间,就是这么简单而已。”

沛儿最后总结说:人生的价值观是不同的,我还年轻,未婚未育,所以很难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想法。这世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把事业,把工作放在第一顺位。有人把家庭放在第一位,有人把个人兴趣放在第一位。更不是所有人都会愿意给自己定下很高的工作要求,因为工作的最终服务目标是为了生活。职场上当然会存在一部分人投入工作,加班,奋斗,也会存在一部分人到点下班,得过且过甚至混,互相看不顺眼也都很正常,因为大家的价值观不一样。

我不知道沛儿回国经历了什么,但她这次说话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她离开加拿大时候完全不一样了。我想起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面写得这段话: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第二天我发现我和朋友的这段讨论毫无意义,因为当天露露就对老板说要备孕,我们公司太累了,不来了。

沛儿本科在国内读的,来加拿大拿奖学金读了一两年研究型硕士后也顺利在17年拿到了PR。在拿下PR的同一年,沛儿突然对我说她不想在加拿大待了,就回了国。她当时除了提到工作太清闲消耗人外,还觉得自己不想留在加拿大是因为对加拿大没有归属感。

我当时觉得她说的理由都是借口,她是因为和男友分手了,需要人陪才感觉到那么浓烈的孤独感。我劝她说回国除了能待在父母身边之外,生活里的一切都会更难。她和我一样从小在北京长大却没有北京户口,对北京有归属感但北京从来不认可我们。

其实我们都有同样的美好记忆,在记忆里的北京满是这里没有的烟火气息,和朋友共度的看展时光,吃各种美食。就算记忆无限好,但那时候都是我们在上学,花父母钱的日子的生活总是被美化了的。就像我当时在上学,也理解不了她说的工作上的日复一日的无聊,没有成就感,我想,不都是赚钱吗,哪能不苦呢。

她后来和另一个结婚的朋友聊过后,又向我娓娓道来了另一个理由,就是找对象的迫切感。多伦多文化多元、包容,唯独爱情是稀缺品。独处久了,沛儿需要遇到一个男生,和他分享在加拿大的喜乐。她等到的男生比她大4岁,性格温和,一开始帮她叫外卖,接她下班,周末陪她出去爬山,做一桌子拿手菜。在厨房里忙活的男友,让沛儿有了家的感觉。甜蜜恋情持续了三个月,两人就决定同居(Common-Law)。在加拿大同居等同于结婚,可以共同承担报税,也会涉及分割财产,还可以担保移民。

我其实并不明白她为什么一定要谈恋爱,我觉得她之前单身时候生活质量很高,谈恋爱后反而经常崩溃。她和男友分手的理由并不是关于出轨,她经常买一些提高生活质量的物品,也报了瑜伽课,拳击课,她男友让她就在楼里免费的健身房练就得了,责怪她浪费钱。她男友节省惯了,除了日常吃喝,每月工资都存进银行,他希望沛儿也这样做。沛儿不解:“我又没花他的钱,为什么要管我?”当吵架成了沟通的唯一方式,冷暴力也紧随而来。热烈的感情遮掩了异国的孤独,但阶层与观念仍然难以弥合,动摇着人心。

也是在她分手后,开始重新寻觅结婚对象的时候,她才感觉到多伦多优秀的女生是那么多,而男生是那么少。那个结婚的朋友对她说,你现在可能觉得回国容易找对象,但据她的观察,回国之后更难找,因为他们不会再用这边的标准来评判他们,而是会用户口,年龄,是否贞洁来评判女生,她之前所有拼的事业都将被无视掉。“评判”这个词很伤人,好像把人当做货物去比较。

那个结婚的朋友分享的观点是当她单身时候对加拿大也没有归属感,但成家后就慢慢有了。单身时候总想着回国吃香喝辣,但真在国内生活后又开始想念这边的生活。人总会眷恋自己的家,尤其是难过的时候。有小家就盼着回小家,没有成家就盼着回到父母身旁。而且沛儿对生活的不满,比如空虚,并不是回国了,找到对象了就能解决的。

不论我和她其他朋友如何劝说,沛儿还是回国了。她总结自己是个重感情,喜欢家庭生活,事业心一般般的女生。我当时有几句话没说出口:让自己快乐和幸福是种能力,成长本来就是伴随着孤独的,而如何独处是需要学习和磨练的,这和出不出国没关系。沛儿其实很幸运,在上学的时候有很多朋友陪伴,只是随着那些朋友们毕业回国,男友离开,她才慢慢感受到其实没有人能陪她一辈子。

我当时可以那么理智地劝沛儿,等我在加拿大过上这段底层的日子后,我也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我有个朋友,条件和我差不多,毕业后就回国了,拿到了国内某大公司的offer,工资算下来比加拿大同类型同经验职业薪水还高了一点。我后来问他工作情况,他说没有传说中的996,项目也很多,学了很多东西。在各种节日里,他可以和家人团聚,和各种发小出去玩,生活质量比加拿大只高不低。我突然想我在这边熬到PR,再熬几年入籍,又为了什么呢?

沛儿回国后去了一个E轮的互联网公司发光发热。工作氛围和加拿大轻松悠闲的氛围毫不相同,充满了鸡血和干劲。工作每天都在向上走,所以她连每天起床都变得值得期待了。工作的一年成长得很快,也和同事处成了朋友,之前的同学也渐渐恢复了联系。不过回去的第二年渐渐没有那么大的劲头了,疲惫感让她没有精力再周末出去玩了。国内蓬勃发展的快节奏的另一个说法就是急躁,没有人能在浪潮中有喘息和停下来的机会,这时她又想念起来了加拿大。

让她最受打击的是回国的时间里相亲并不顺利,看上她的很多但觉得都不太满意,甚至有人给她介绍离异的男生,她觉得这简直是对她的侮辱。一直以来都围绕在身边的朋友们,都渐渐结婚生子,没办法约出来玩了。国内各种娱乐设施好像也吸引不上她,或者说她体力大不如前,已经没有心情再去玩了,每周就是在家里躺着。沛儿也在这样的情况下回到了加拿大,继续她的寻觅对象之旅。

她总结说生活不是在众多选项中选更好的了,而是在越来越少的选项中选不那么差的。选择不是为了拿到什么,而是为了不要永远失去什么。所以关键是要想清楚自己最怕永远失去什么。

听了沛儿幻想破灭的经历,也让我反思:在我现有的知识体系内,这个选择(回国/留加)是不是整体上比其它的选择都好很多?而我只有这两个选项吗?和沛儿回国那一年相比,我的选择更多了吗?我获得更新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了吗?沛儿用3年时间才认清回国不是好选择,我恐怕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去试验一件事好不好。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