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柳的头像

红柳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4/29
分享
《皇龙渡》连载

第三十一章 修路

经过了半个多月辛苦劳动,新的村小学终于建好了。

新学校四周挖了水沟,东门和南门各架了一座小木桥。孩子们从村里来到学校,走过东门外的小桥,几棵又高又粗的杨树搭起一个大门架。大门正中间,挂着一个方方正正的大木板,木板上雕刻上了“皇龙渡村小学”几个红漆大字。

校园边上,用树枝拦起一圈篱笆墙。进了两扇木制大门,一排整齐高大的新教室喜气洋洋地耸立着。五间教室和一个办公室,一字儿排开,白墙红瓦,绿色的门窗,煞是好看。

教室前边,是一个小广场。苏正河特意跑到县里要来了一根大铁杆,深埋进地里一截,当旗杆,准备升国旗时使用。小广场南边,走过小木桥,栅栏外边是操场。县教育局特意送来了两个簇新的篮球架,在操场一东一西,摆放好。

教室里,全新的课桌、凳子,是用村里的木头统一订做的。新桌凳被刷上了一层清漆,新鲜的木头香气让人格外振奋。黑板是用水泥直接在墙上沏成的,浓浓的黑墨刷得锃亮,都能映出人影儿。

村里特意组织了皇龙渡村小学竣工仪式,村民们都来了,孩子们也穿上新衣服,来到新校园。

苏正河代表乡政府给学校送来了一面新国旗,几套老师们的专用教具。

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过,升国旗仪式庄严地开始了。孩子们嘹亮的国歌声中,崭新的国旗顺着旗杆迎风升起,带着全村人的希望,在阳光下冉冉升起……

路成顺的西瓜成熟了。

粗粗的瓜蔓,大大的瓜叶,爬得满地都是。一个个圆涨了肚子的西瓜,清翠的绿皮上绕着细白纹络,羞答答地隐藏在瓜蔓和瓜叶中间。

许大匡跑来老路的瓜田里,兴奋地摘下一个最大的瓜,在老路、志霞欣喜的目光中,一刀切下,红瓜瓤、黑瓜子,饱满的瓜汁沿着切口流出来。

许大匡切下几块,递给老路和志霞,自己也拿起一块,大口地咬下去。

甜,真甜,太甜了,甜掉牙了!

老路和许大匡兴奋地紧紧抱在了一起,

“成功了,咱们成功了!”

许大匡兴奋的嗓音,远远传了开去。

老路借来村里的牛车,把熟透的西瓜摘下来,全村人家,挨着每家送了几个。收获的喜悦,丰收的香甜,在整个村庄蔓延开来。

皇龙渡村第一季成熟的大西瓜,很快就激起了全村人的关注和羡慕,街头巷尾,老路家的西瓜成了最热烈的话题儿。

接下来,老路和志霞,每天一早就忙着到瓜田里摘熟好的西瓜,装到牛车上。细心的志霞摘来大莲叶,盖在西瓜上。顶着六月的大太阳,爷俩走村窜巷卖起了西瓜。

整个南河乡轰动了,老炮兵又一次被四里八乡的村民们翘指称赞。爷俩的西瓜也卖也换,用钱买也行,用鸡蛋、粮食换也行,每次都很快卖光。

李舒云,许可,李志飞参加完高考,都跑来帮忙了,他们自觉地顶起了路志鹏的角色,跑前跑后,就像一家人。

路志红和曹来运也跑来帮忙,曹来运赶来马车,把西瓜拉到县里,很快被抢购一空。

牛海军告诉了史队长,史队长帮着在油田指挥部做了下宣传。很快指挥部派运输队的车来老路的瓜田里拉走了满满一车。老路换来的鸡蛋啊,粮食啊,也被运输队拿出现金买走了。

当然,老路特意给运输队免费送了十几个最大个的西瓜,史队长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老路和志霞都晒黑了,但收获的喜悦,却又胜过了头顶烈焰焰的太阳,精神头儿倍是高涨,实打实的收获啊。中国农村朴实的农民,不怕吃苦受累,看到汗水浇灌后的大地结出硕果,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军部下发了通知,要求团特训班加开英语课程。

通知中说,为了适应现代化军队的需要,提高军队管理人员水平和素质,全军统一在军官及预备军官中开展英语教育,以后的提拔考核中,英语也将作为必考科目之一。

余明宣布完通知,特训班的学员们都叫苦不迭,因为大家多数都没有英语基础。路志鹏也暗暗着急,在高中时,没有开英语课。而且听说英语很难学,自己咋办呢。

余明看着学员们为难的表情,猜到了大家心里的想法。“其实英语并不难,就和学汉语一样,只要掌握好方式方法,勤学苦记,就能很快入门。看看你们,还没开始学呢,已经害怕了,啊?这可要不得啊。”

“好了,我再宣布另一件事,八一马上就要到了,团里分配给特训班的任务是以班为单位,以密切军民关系、搞好军民共建为要求,自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我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地方。”余明边说边打手势,大家很快安静下来。

“前几天,我经过咱们团部所在的宁水县县城车站,看到车站外的那条马路,已经坑坑洼洼不像个样子了,我就想,咱们班用一周的时间,去帮他们把马路修好,你们觉得怎么样?”

“上次我回家探亲,也是从县城车站走的,那条路真该修修了。”

“是啊,那条破路,走路都硌脚!”

“同意”,“完全同意”,“同意”……

“修路正是咱们工程兵的强项,这样既为老百姓做了好事,又锻炼了咱们的实战能力,辅导员想得真周到。”

大家七嘴八舌,一致通过了余明的建议。

在余明的带领下,特训一班全体学员一起开赴县城车站。

宁水县汽车站,是建国后建设的老车站了。一个简单的候车大厅,一个小单间是售票室。车站外墙早已经斑驳陆离了,入眼之处,哪哪都是一副破败的模样。

车站外有一条马路,连到县城四公里多,因为年久失修,坑坑洼洼,很不成样子了。一遇到下雨积水,更是难走。

余明几天前回家,回来时正好赶上下雨,那条路颠簸得呀,人屁股都快分成八瓣了,真该好好修一修了。

余明已经提前给宁水县办公室打过电话,县里热烈欢迎部队上的同志来帮着免费修路,这样的好事,巴不得更多些呢。

班里分成几个小组,开展了劳动竞赛。学员们甩开膀子,生龙活虎地干了起来。

志鹏左臂的小木托板还没拿下来,他用不了工具,就主动帮着拉车运土。为了不耽误行车,先从路中间一半开修,另一边继续通车。

马路两边种着树,树的外侧是预留的荒地。余明要求,从树的外侧三米外,划一条直线。沿着直线从荒地上挖土,挖成一条小水沟,这样雨季就可以排水了。挖出来的土,装上小推车,拉到路面上,再平整垫好。

七月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军衬衣很快就被汗水湿透了,每个人的脸上,汗水流成了小溪,流进眼里,淌到脖子上……

志鹏和他的战友们,顾不上擦汗,争着抢着赶进度。车站里的同志送来了开水,大家也顾不上喝。

临近中午,志鹏他们小组已经平整好了一里多路。新修整的路面比原来的路面高出了足足二十公分,原来的坑洼处都被填平,路面也随着加高了。

一辆运输连的车开过来了,车上是苏明波跟着他们炊事班的班长,来县城采购连队伙食。

明波眼尖,一眼就看到了路志鹏。明波让班长停下车,从车上腾地一下,跳下来。

“中尉,你们咋来这修起路来了?”

苏明波疑惑不解。

“哈哈,你小子啊,干啥去了?”志鹏看到苏明波,高兴地笑了起来。

“我和班长来县城采购伙食,看到你们在这修路。哎,你的手臂好了吗?”

“快好了,不碍事。”

“这是团里的任务?”明波不解地问志鹏。

“不是,是俺们特训一班主动帮车站修的,这条路毁损的不成样子了。”志鹏用手指着坑坑洼洼的路,给苏明波解释。

“是啊,这条破路,我们天天来县城采购,颠簸得屁股都成兔子嘴了。可是,你说是你们主动来修路?几个意思啊?”

“军民共建嘛。”志鹏挺直了腰板,很自豪的样子。

“唉,还是你们觉悟高啊,佩服佩服。”苏明波拱拱手,言不由衷地坏笑。

“你小子,快走吧,别耽误了连队午餐。”志鹏亲切地拍了拍明波的肩膀。

“那,我走了啊,你悠着点干,手臂都还没好利索呢。”

“快走吧。你也别偷懒哈。”

“去你的,又揭短!再见,中尉。”

苏明波爬上车,一会又从车上下来了。他从车上拿下来一袋子西红柿和黄瓜,还有一小袋绿豆。“给,这些给你们吧。大热的天,多吃些西红柿和黄瓜。还有这些绿豆,泡着喝点绿豆水,别中暑了啊。”

“这,不合适吧。”志鹏有点不好意思了。

“都是一个团的,我们运输连也只能帮你们这些了。英勇的布尔什维克战友们,再见了。”

苏明波开了句玩笑,挥挥手,上车回三连了。

修完路,志鹏和他的战友们又帮着车站维护了一下候车大厅。重新用水泥加固了外墙墙面,还帮着里里外外粉刷了一遍。这样一来,宁水县车站彻底变了样,新路新车站,让人看着就舒服。

还没到八一,宁水县县长带着车站负责同志,亲自来团部给特训一班送来了锦旗,一并送来了一批拥军物资。

王团长让通讯兵喊来了余明。

县长握着余明的手,十分感激。

“真没想到部队的同志们能为地方修路,真没想到部队的同志们帮着修车站,全县人民谢谢你们!”

王团长客气着,“没啥子嘛,这些都是我们老早就该做的,咱们军民本一家嘛。”

“王团长啊,你们这些兵真不简单,自己带着锅做饭,晚上就睡在卡车的车厢里,这么热的天,不容易啊!他们真是好样的!”县长竖着大拇指,连连感谢。

余明把锦旗带回了班里,挂在了后墙的黑板旁。

红底锦旗上金黄的大字“鱼水情谊深,军民一家亲”熠熠闪光,伴随着在部队度过的第一个八一建军节,永远地印记在了志鹏心里。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