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柱和尤春燕自打有了孩子之后,就让李七媳妇去城里帮着带孩子,但是家里就剩下李七也有些不放心,于是全家人商量之后决定把他们一起接到柳城市,这样就等于多了一个帮手。
起初李七是不答应的,因为他觉得自个适应不了城市的生活,或者说格格不入,这就像杀了他一样,后来在李宝柱的一再劝说下终于勉强答应了下来。
在农村有很多习俗,其中孩子十二天是不可落下的。小孩出生12天,北方一般叫做过“十二晌”也有叫“小满月”的,老人们说,宝宝到了十二天,妈妈因生产而打开的骨缝可以合上了,已经过了月子里最重要的一关。按照北方的习俗,这一天要给产妇吃饺子,意思是捏骨缝。
“十二晌”顾名思义:应在小孩出生后的第十二天过,但也不一定。如果遇到忌日或其他情况,也可往后顺延数日。
用现在人的眼光来看,“十二晌”实际上就是欢迎小生命诞生的一场隆重庆典。
这一天,男女双方的众多亲戚,故朋好友,街坊邻居,带着礼品、簇拥而来,贺喜声不绝于耳。大户人家有的在数百人之上。男方要在家里垒烟囱,盘大灶,租桌子,赁板凳。一时间,院里油气缭绕,大锅炖肉菜,小锅炸油条,白案垛馍馍,小灶出酒菜,桌子板凳整齐排列,碗筷酒具擦洗锃亮,其热闹程度仅次于娶媳妇。
在诸多礼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外婆的:首先是六双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虎头鞋。虎为百兽之王,穿虎头鞋,据说可去病避邪,保佑孩子长命百岁。鞋上除了必具的虎头、虎眉、虎目外,还有莲花头、牡丹头、南瓜头……有歌曰:一对牡丹一对莲,养的孩子中状元;一对石榴一对瓜,孩子活到八十八。
其次便是给孩子做的迷糊鞋。其他鞋是鞋底、鞋帮儿分开做,然后缝在一起,可迷糊鞋的要求却是连帮儿带底儿一个囫囵个儿。鞋底儿再缀一缕彩缨,意思是:孩子刚刚来到人世,穿上此鞋可在阳间迷路(忘掉回阴间的路),能在此家扎下根儿。这里面还有个规矩:在众多鞋中,孩子首先要穿迷糊鞋,扎下根儿后,才能穿其他鞋。
这一天也是孩子出生后第一次穿衣服的日子。穿什么衣服也有个讲究:姑姑的袄,姨姨的裤,妗子的花鞋迷了路。意思是上身要穿姑姑做的红花袄,下身着姨姨做得青长裤。度其意无非是:红红火火过日子,清清楚楚长成人。头上戴一顶由花手绢、小毛巾扎成的“官”帽,盼长大后做大官、发大财。
婴儿床前,女眷们的赞誉声直到天黑;贺喜桌上,划拳行令响到深夜。这一天,所有的人都为这个新生命祝福,为这个新生命祈祷。
除了这个以外还要给孩子过满月的。婴儿的降生,预示着一个人生命的开始。民间对小孩出生十分重视,尤其是在小孩出生满一个月时,要“做满月”,亲朋好友要隆重地庆贺一番。“做满月”要办两件事,一是“剃满月头”,二是“办满月酒”。“剃满月头”即剃除胎发(有的也称“血发”)。剃满月头有把理发师请到家里剃的,也有到理发店去剃的。剃完胎发后,不仅要用红纸包上加倍或数倍的理发工钱给理发师傅,还要给理发师送上“红蛋”等礼品。婴儿的奶奶当即将胎发搓成小辫子,用红绸布将它包起来。“剃满月头”还有个习俗,就是不能将婴儿的头发全部剃光,而是在头顶前部中央留一小块“聪明发”,在后脑留一绺“撑根发”,其意是祝愿小孩聪明伶俐,祈盼小孩扎根长寿。
在“剃满月头”的同时,要“办满月酒”,宴请曾来看望小孩的亲朋好友。满月那一天,婴儿身穿新衣,甜蜜地睡在母亲或祖母的怀里,与长辈一一见面,接受长辈们馈赠的礼物或“压岁钱”。母亲或祖母按孩子的身份逐桌叫着长辈的称呼,长辈也纷纷边应和边逗笑着小孩,尽显一派盛情和热烈的气氛。酒席散时,主人要向宾客分送“红蛋”、“红长生果”(染红的花生)。满月酒后的当天或第二天家里还要向街坊邻里分送“红蛋”、“红长生果”和“长寿面”,让众人分享喜悦。
“做满月”一般在婴儿满月的那一天,但个别的也有将满月酒放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称为“三朝”,这是因为从古以来“三”是尊贵吉祥的象征。也有“做满月”放在新生儿出生的第十二天,称为“十二朝”,因为十二表示最完美、最齐全。另有未满月而设宴庆贺的,叫“偷满月”。其用意是为不惊动天地,避免生辰的凶相,悄悄庆贺一番,可见满月酒的举办,也有一番用心。
婴儿出生一周年要给孩子做“周岁”(有的人家在孩子出生百日也予以庆贺)。是日,亲朋好友纷纷送来贺礼,主人家设宴款待,并向亲朋好友和邻里分送大肉面,称“周岁面”或“长寿 面”。这一天婴儿穿着一新,特别是“周岁鞋”制作精美,寓意深长,鞋子上绣有“葱”、“蒜”和“菱”形的图案。其意是祈愿孩子日后聪明,会算(蒜)和玲(菱)珑乖巧。此后,每年的生日都要“做生日”,吃“长寿面”。应予指出的是,由于过去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昔日生男的“做满月”、“办满月酒”,弄得热热闹闹,而生女的却是不“做满月”,不“办满月酒”的。
这古朴的庆典方式,至今还在乡间流传,甚至越来越隆重。
这是为孩子做的,当然还有为上了岁数的老人做的。也就是过六十六和庆八十九十的。这个很简单,就是当人的年龄到了六十六和八十九十的时候会举办这种庆祝活动的,时间选在正月初六和初八初九这三天。
对于这样的活动随礼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也渐渐地富裕了起来,所以礼金也水涨船高起来。
很快李七老两口就承担起家里的所有家务,而且这两人也有很明确的分工,李七媳妇负责洗衣做饭收拾屋子,李七负责接送孩子,在孩子的起名问题上并没有按着老理,而是用最时髦的办法翻字典起的。而且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完全体现在孩子的名字上了,一般来说都有深刻的意义在里面,最重要的是追求简单直接,所以尤春燕给孩子起了李想这个名字,顾名思义,就是希望儿子长大以后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说来也十分凑巧,偏偏尤春燕翻字典的时候一下子就翻到了这个想字。看来孩子非这个名字莫属了。
对于这个名字李七倒是很不理解,叫啥不好非要叫啥李想,这是啥名字啊,但是现在说这些一切都太晚了,孩子已经在街道上了户口。但是李七还是觉得有些别扭巴拉的。
很快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争执,尤春燕和公公婆婆闹得不可开交。尤春燕对孩子相当严格,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什么音乐舞蹈绘画一股脑都凑齐了,这让李七有些承受不了,隔辈人的感情非同寻常,在李七的眼里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他觉得孩子就是孩子,就应该还给他们一个快乐轻松的童年。在这件事情上李宝柱也不好深管,毕竟哪边都不能得罪的。没办法只好在他们中间充当和事佬和起了稀泥。
看到儿子这般为难,李七老两口也觉得于心不忍,于是又住上一段日子就打道回府了,或许原本这里就不是他们能待的地方。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李宝柱只好亲自开车送他们回去了,但他的心里也非常不好受的。
一晃过去了十年,尤兴财服刑期满,这一天,李宝柱和尤春燕亲自去接他。这个时候的尤兴财已经渐渐现出了老态,尤春燕情不自禁地心酸起来。但是转念一想,毕竟一切都过去了,还有美好的明天在等着他们呢。
在闺女家里住了一段日子就回老家了,还是李宝柱亲自送回去的。或许只有在那一亩三分地才能让他感到熟悉而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