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素娥的头像

王素娥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7/06
分享
《沙窝儿》连载

第二十三章

为了让老百姓富起来,政府号召种植大蒜、西瓜和花生等经济作物,尤其是大蒜,出口量大,价格高。在市场的调节下,大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取代了小麦,形成大蒜生产基地。收割机出现了,不用收麦打场了。每到夏末初秋,大蒜交易市场,车辆堵得水泄不通。激光照射,冷库储存应运而生。因收蒜、存蒜而产生的暴发户和破产户,越来越多。蒜价高一年低一年。今年高了,明年地里几乎全种大蒜,供过于求,蒜价肯定低。一年之内,蒜价也不稳定,忽高忽低,比股票变化都快,捉摸不定,令人揪心,弄得蒜农晕头转向。有人年年走运,总卖高价。有人年年背运,老是看着人家发财。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市场经济搞昏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出多大力气,洒多少汗水,才会有多大收获。

 大清早趟着露水,拿着剪刀,挨个把瓜找一遍,熟的摘下来,放在地边。一个一个背到车上。小孩一次背三四个,佝偻着腰,光着脚,一步一滑。大人一次能扛一整袋,像千斤重担压在背上,勒着肉,肩膀磨得又红又疼。 摘一茬瓜,地边就踩成小路了。

 装满车拉到市场上,小贩们若无其事地踱来踱去,拍拍瓜,问问价钱,

“这瓜啥价?”

“三毛八。”

“三毛二,卖不卖?”

“不行!最低三毛五。”

“走吧,拉过来吧。”

菲菲和父亲又把一车瓜,一个一个搬下来,放到镑上秤量,再搬大货车上。一镑押秤几十斤,小点儿的打回去,最后卖了一百多元。

刚要走出市场,碰见一位熟人,

“你们来卖瓜了,咋不早说,少押点秤。”

“不知道你在这儿呀。吃瓜吧,车上还剩几个。”

春阳抱过去两个瓜。

“不吃,不吃,这儿多着呢。”

对方推辞着收下了。

“你忙吧,我们过去了。”

一车西瓜,到县城零卖,得一天功夫,到处跑,专找小区,有时还得绐人家送到家里。

有一年,春阳种了一块甜瓜,摘了一车厢,拉到县城去卖,一上午也没卖出几个,眼看太阳西沉,只能掉头回家了。路上碰到一个小贩,他问了价钱,五十元不还价,那人用力捏了捏瓜,

“有点儿软了。”他说。

春阳突然火气上升,抓起一个瓜摔到车框上,那瓜碎了一地,

“你看软不软!”

那人看形势不妙,走开了。旁边有个人过来,二话不说,五十元全要了。好歹总算卖掉了,拉回家只能扔掉了。

  大蒜更麻烦,一棵一棵种下去,盖上薄膜。出芽了,一棵一棵从薄膜下面掏出来。除草、浇水,挎个大包抽蒜薹,露水弄湿半条裤腿,腰弯得又酸又疼。白天抽,晚上捆,第二天早上去卖。干农活没啥捷径,一棵一棵至少经手五遍。成熟了,剜出来,去掉胡和缨,晾干、分级、剥皮、装袋,工序多而杂。大蒜棚把整个院子快占满了,放到大门外不安全,晚上被人偷走,一年都白干了。月兰说:

“我不眼红人家卖多少钱,那都是干出来的。出力多才能卖钱多。”

菲菲是家里最爱学习的,不管多忙多累,不干活就想看书。上地路上,篮子里总带着书,边走边看。帮妈妈烧火做饭,也拿着书看。就连上厕所,手都不离书。课内、课外的都爱看,哪怕一张带字的纸,也要捡起来读读。有时,月兰冲她发火,

“你再不专心干活,我把你书撕了。”

“看那啥用?把课本上的学会就行了。”

菲菲不顶嘴,也不放弃,越不让学越爱学。

 学习是她最大的爱好。上学路上,她故意沿着僻静的山间小路,边走边做题。她不喜欢放羊,羊吃树叶太挑剔,吃一口就跑,根本停不下来,没法看书。放猪是最好的选择。秋后的田野,一片枯黄,沙地里光秃秃的,一望无际。找到一块花生或红薯地,猪们鼻子闻,嘴巴拱,能把一块地闻个遍。菲菲坐在它们身边,读书写字,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中。

她越读书越疑惑,难道这就是生活吗?为什么这样枯燥劳累?人是土地的主人,还是土地的奴隶?她实在不愿就这样劳碌一辈子,昏天黑地的,都弄不清到底为啥活着。她要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是因为穷,而是累。周边的姑娘都怕嫁到沙窝儿里,太累了。沙窝儿刚摘掉穷帽子,又戴上了过度劳累的苦帽子。月兰更苦了,除了地里,还有家务活,她有苦也不能说,因为这是她自己造择的生活。

 云杉工作忙,很少回来。春阳每次进城都会去他家坐坐。他开玩笑地问表嫂:

“嫂子,你那么年轻,为啥会看上我哥?”

“你哥是英雄,是领导呗!别看他表面一本正经的,谈恋爱可是高手。”

“你胡说八道什么呢!要不是你追我,我还看不上你呢!”

  “你臭美!春阳,我们可是一个村的,你要站在我这边。”

“我和春阳是老表,比你近多了。”

“要不是我家收留他爷爷,能有他吗?对不对,春阳,你可不能忘恩负义。”

 “好,好,你厉害,好男不跟你小美女斗,。”

大家都被逗笑了,表嫂像个孩子一样,很会逗表哥开心,家里的气氛总是那么欢快。春阳仿佛看到了家庭幸福、爱情甜美的样子。彼此欣赏的婚姻才是最公平的婚姻,爱情的天平才不会倾斜,家庭才会行稳致远、优雅浪漫。

 巧巧要出嫁了,嫁妆是请木工做的,刷漆,贴画。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录音机和电视机,该有的都买了,在村里己是最好。结婚那天早上,嫁妆要徒步抬到婆家。抬嫁妆的人,天不亮就出发,嫁妆要在娶车到之前抵达,摆在院里让大家观赏一番。迎亲的马车上,铺着新席子,马头上系着红布条,脖子上挂着铃铛,一路叮叮当当,悦耳动听。新郎在家等。

 冬强结婚时大不一样了。春阳家有辆小四轮,是赞助商送的,全村头一辆,领导说:

“这怎么能行?我帮你找几辆小汽车。”

 汽车迎亲,村里头一份,新郎披绸带花,随车去娶,这在农村还没见过,真让人开眼。

 想永远比做容易。转眼冬天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投资太大,资金短缺,草料不足。光靠干草对庞大的奶牛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体格越大越支撑不住,卧下便站不起来了,不得不把它抬起来。牛都上抬了,哪里还会产奶?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