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村小官》连载 第二十九章 枕边风吹进养老院
王不好终究没有被媳妇秀秀所征服,落得个自己身心俱疲,累得坐在床头直喘粗气。 秀秀看着他那狼狈的样子,喜得眼泪都出来了。她指着王不好耷拉着的头顶,损损地说道:“就这点臭本事,还和我较量?你还差得远!” 王不好吃力地抬起头,无精打采地回答:“我的本事差,那谁的本事强啊?” 秀秀听了,猛地一愣,就如小时候的走石子游戏,被堵在死胡同一般,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也是啊?谁的本事比他强? 秀秀于是落得个甘拜下风,遂岔开话题,寻找台阶下。她指着床头边上那些被弄乱了花儿胡哨的纸片,对王不好说:“看看,你干的好事!这是我一星期的心血啊,全给弄坏了!” 王不好这才打起精神来,努力地把眼睛睁开,仔细盯着看。原来是早年妇女们做鞋子用的鞋样子。有的是电影画报裁的,有的是旧挂历裁,有的是黑黢黢的牛皮纸裁的,还有挺漂亮的墙围子纸裁的,图案样式很多,十分珍贵。 “这不,你那老相好,又天天打电话给我,催民俗馆的事。说你不上心,让我给你吹吹啥风?”秀秀把赵小妹又搬了出来。 “就是俩人被窝里一个枕头上睡觉,把事说给我!”王不好继续解释。 “这女人咋这么不要脸啊!把我们俩口子睡觉的事也关心上啊!你还说你们没事?啊!是不是又勾搭上了?” 王不好刚刚占领的上风热度还未消,就瞬间转为被动。他心想,这是扯的哪跟哪啊? “你,你瞎扯啥啊!咋又打翻了你的醋坛子了?枕边风,这是文人常用的词语,什么关心我们俩口子的事啦,真是不可理喻!”王不好辩解,又觉得对牛弹琴,心里颇为无奈。 王不好不再浪费口舌,直陈上级关于民俗馆需要抓紧推进,必须赶在甘罗文化园竣工之前开馆的要求,另外又简要陈述了高森引进的项目突飞猛进的速度。 听了王不好陈述,秀秀也不再继续纠缠刚才枕边风的事。她也转入正题,说了民俗馆最近的进展。为了丰富展馆的内容,她从村里老姐妹那里淘换到当年她做布鞋用的鞋样子,以此把这段历史留下来,体现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作用。 王不好对秀秀推进民俗馆工作,也给以了夸奖,表扬她用心细心热心。 两口子刚刚解除争执,步入正题,这时,高森和牛彪走进家门。 他们一进门看到屋子里摆着花花绿绿的纸片,异口同声地惊呼道:“哪里掏得的这么多宝贝啊!”显然,二人认出了鞋样子。 秀秀一边不好意思地用手梳理着凌乱的头发,一边对俩人说,这是她为民俗馆收集的藏物,是姐妹们求亲告友淘得的。她说:“民俗馆里的馆藏咱农村的历史,俺们劳动妇女们不能缺席!” 牛彪听了秀秀所言,他竖起大拇指对着王不好夸道:“主任夫人的水平就这么高,可见王主任的水平得多高啊!” 这回轮着王不好不好意思了。他举起手来,掌心往外以示拒绝的样子,笑道:“别听女人瞎叨叨啦!走,咱们去外边说话。” 说罢,他把二人引出屋外谈事。一来是这屋里乱糟糟的,纸片摆了一地,二来是秀秀还披头散发,衣衫不整,怕来人发现端倪被笑话。 高森和牛彪是为养老院建设的事而来。牛彪告诉王不好,养老院建设的各种行政审批手续全部办结,民政部门催得紧,意思是让养老院先行建设,尽快投入使用,满足社会需求。 高森进一步解释了民政部门催建的另一个原因。因为这个养老机构是全县第一个规模最大,条件最高的,并且是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县里自己把这个项目作为明年的头号民生工程,在刚刚闭幕的人代会上,县长是表了态的。 怪不得催的这么急,是民生工程啊!当然也是县里的形象工程。刚刚换届,清一色的新一届领导,不搞出几个像样的事,那不落个无能吗!何况养老问题又是目前的社会热门问题,是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 这届领导,据说在服务保障民生方面,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那就是:“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在“两会”上,这个口号一喊出来,全场人员爆发了几分钟的雷鸣般的掌声,有的把巴掌拍得肿了好几天呢! 既然是民生第一工程,王不好当然没啥意见。他也明白反正这个园区是一体化工程,谁先谁后都无关大局,只要明年秋季竣工,赶上农民丰收节就行。这是工期的底线要求,也是镇政府特别是赵小妹赵站长的要求。 了解了王不好的态度,高森和牛彪非常高兴,他们表示马上上马养老院工程,立正三个月完工投入使用。 啥是“深圳速度”?说的是,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1981年由中国一冶承建的国商大厦,创造平均不到5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1982年,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承建深圳国贸大厦时,创下了三天盖一层楼的速度,刷新“深圳速度”。 养老院自11月11日开工典礼那天起,到元旦新年,仅仅290天的时间,养老院建设工程全部竣工。 由于政府急切需要政绩,连个开业典礼仪式没搞就开门营业了。 高森和牛彪俩人都没有开办养老机构的经验,管理人员也是东借西凑的拼班子。按理说,这么大的规模化机构或者高薪聘请一个成熟的管理团队,或者由高级管理老师对新团队进行系统完整的培训,管理人员全部合格后再投入运营。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做事哪能急急忙忙慌慌张张的,因为忙中容易出错。 曾经听到过一个故事,说的是老大和老二一人买了一把斧头,准备去山上砍柴。第二天,老大一早就起来上山了,可砍到下午回来时也就砍了一小包柴。 老二呢一直睡到太阳一竿高的时候才起,起来以后他先去把斧头磨了磨,磨完以后才上山,没一会工夫就砍了很多柴回来。 回到家以后,他一看到他哥哥就说,怪了,你去那么早,为什么就砍了这么一点,我去这么晚还砍了这么多。 他的哥哥这时才猛然想到,原来他急匆匆去砍柴的时候,忘了磨砍刀了。 这就是传颂至今的经典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还有一个故事是说,从前有个人挑着一担橘子进城,天慢慢黑下来,他怕在关闭城门之前赶不到城里,心里十分着急,恰巧迎面走来一个行人,他便问那人他还来不来得及赶在关门前进城。那人瞧他慌张的样子,就告诉他如果慢慢走还可能赶得上。挑橘子的人听了以后非常生气,以为那人在拿他开玩笑。 他想难道慢走了,可以进城,快走反倒进不了城吗?于是他加快脚步,不料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橘子撒了一地,他急忙一个个地往担子里面装橘子。过了好大一会儿才收拾完,这时天已经黑了,这个人果真没能及时赶进城。 这不,养老院没运营一个月就出了事!一个老人私自外出走失,经过寻找两天才发现其跌落在一个偏僻了小河沟里,头下脚上,上半身泡在水里。送到医院急救了十多天,结果也没有挽回老人的生命。 出师不利。人们都期冀开业大吉,哪料到,刚刚运营就遭遇这等事。这可不是仅仅赔钱的事,小处说,事关高森牛彪创业遇挫,倒霉运;大处说来,事关全县养老事业,本来是想给县里擦脂抹粉,却抹了黑! 听到信的王不好第一时间见到高森牛彪,表示关心,帮着出主意想办法,如何妥善解决善后问题。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王不好陪着高森牛彪把情况逐级做了汇报。 庆幸的是,政府还真是有担当。他们连夜开会研究善后处理工作,按照部门和属地管理原则,县信访局和镇政府承担了做老人家属的调解工作,并且县里承诺承担部分赔偿费用。 尽管“钱不能使鬼推磨”,但花钱还是能解决大问题的。最后协商,赔偿老人家属二十万元,民政部门和养老院各担一半。 没想到的事,政府一旦支持,没有办不妥的事,并且高效,还没有发生任何负面舆情。 三天把这么大的事处理完毕,王不好没想到,常年在北京工作的高森和牛彪更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