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本世纪之初,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国企改制,“国退民进”,成为城市经济改革的主流。《第二次插队》这部小说,便是作者以这一波大潮下,自己被迫离开即将破产的国企、来到私企的一段真实经历为蓝本写作而成的,共计八万余字。
作品采用“刘冬青”这个名字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并以他为主线,从头至尾贯穿于整个小说全篇。文中出现的如罗基林、西林华等主要人物,以及不断出现在文中的十几位次要人物,都是根据当年人物原型而重新命名的。《第二次插队》,其实并非真正是“插队”,而是借用作者当年作为知青到农村插队落户的经历,将自己走出国企比喻为“插队”,而且既然曾经有过1968年上山下乡的第一次插队,这次便成为他的“第二次插队”。
《第二次插队》的故事,始终围绕着刘冬青来到林达公司后,如何以标准化作为工作上的切入点,如何将新产品开发作为自己与公司共同发展不断进取的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如何团结同事、排除干扰、站稳脚跟等矛盾冲突的故事情节展开,其中不乏有人际关系的复杂、工作上的压力、技术上的难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冬青都逐一将其解决,最后圆满达成从国企走进私企的《第二次插队》目标。
刘冬青的这段经历,发生在他人生转折的又一重要时刻,对长期习惯于国企工作环境的他,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最终,刘冬青成功了。这一事实也证明了那句经典之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仇海军
2012年4月30日
题记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曾遭遇命运的捉弄。而我这一段造化弄人的真实经历,正是在中国20世纪末“国退民进”大潮下,我个人职业生涯的一支小小的插曲。故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却在我的记忆深处留存着,永远无法抹去。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