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仇海军的头像

仇海军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1/27
分享
《第二次插队》连载

第二十六章

江南的初夏,天气说热就热。气温已经高达30度以上。临时的小车间显得又闷又热。

设备部已将两台数控车床按计划运转起来。张超和米其荣各自操作一台。这几天,看新鲜的人不少,张超一边干活一边向人介绍着。车加工的检验班长王凤茹被临时委派到这里,专门检测数控车的活儿。

瓦尔特的刀具已经试用过,但是刀片损耗得让人受不了。每片刀三边刃,一天下来就差不多了。而每班也只能车三、五十件,摊下来几乎每件一元二角的刀片费用,还没把一千四百元的机夹刀杆算进去。按照刘冬青的想法,基本上可以把继续使用这种刀的可能性排除掉。所以在机夹刀片快用掉一半时,刘冬青让张超改用焊接刀。

前几天,刘冬青把他关于“车之前先软磨”的工艺思路对罗总一说,罗总立马同意:

“试什么试?肯定没问题!”

刘冬青立刻跟生产部协调,准备一批软磨到车外圆尺寸的坯料,让张超试车。果然,产量一上来就增加了一倍,每天干到接近八十件。但这仍然是个较低的产量,关键还是要解决刀具。这成了刘冬青的一块心病。罗基林也隔三差五地往这儿跑,无形中给刘冬青更增添了压力。

眼看着一周很快过去,再过几天,他们又面临着验收数控铣床的问题了。同样,按照协议,得先派两个人过去学习。万能铣床上刚来一位叫邓新明的中专生,肯定是优先考虑的,另外一位派谁呢?生产部经理刘国全主张还让米其荣去,刘冬青明白他的用意,也表示赞成。这样罗总就同意了。

这次仍然是刘冬青和温佩良去,此外,罗总还让王凤茹一道前往。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先乘火车去,待那边有了眉目,这边再发车。只是验收用的工件要随人先带去,尽管分两个纸箱包装,一百多件坯料,每箱少说也有三十公斤。王凤茹是女士,没的说,只好两位男士一人一箱。

火车在晚上9点多发车。刘冬青联系了陈达光,约他跟他们一道吃晚饭。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尊重和慎重。毕竟陈达光是一起去考察数控机床,并在这件事情上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

出于客气,刘冬青问陈达光还有什么要嘱咐的,陈达光笑着说:

“罗总派出你们三个得力干将,我还要多什么废话,没问题!”

第二天上午,车到温州。由于乘卧铺,大家没感到什么疲劳。他们直奔码头,乘上到大麦屿的快船,沿着海岸线,一个半小时后,便到达玉环。

中午时分,刘冬青一行来到机床厂,见到了米其荣和邓新明。仍然是廖志火代表查厂长接待了他们。刘冬青得知数控铣床还没最后完工,急着找查厂长要个准确时间。因为来之前,他和对方通过电话,查厂长并没有说时间拖延的事。

此时查厂长连连解释,说人手不够,每天晚上加班,连小廖都在帮着组装。由于没有机床,加上米其荣已经来过一次,他正在教小邓怎样编程。看见大家都忙着,查厂长又承诺今天晚上一定完工,刘冬青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在等待机床最后组装完成的时间里,刘冬青又到车间转了转,感觉这两台数控铣床好像哪方面有点不对劲,一时半会又说不上来。可当他第三次跑去车间观察机床后,猛然悟出,这铣床上应该有活动的防护罩。车床上有,为什么铣床上没有?这不光是出于安全和美观需要,有了它,数控铣床外表就更像是一台小的加工中心。他把这一想法对温佩良说了,老温立刻说是好主意,并且拉着刘冬青一道去找查厂长。

不巧查厂长出去有事了。刘冬青他们就来到技术部,和上次见过的那位戴眼镜的江经理作了些沟通。不料江经理一口回绝:“四万五的价钱,你以为是买加工中心啊?”

刘冬青被戗得一头恼火:“加上防护罩,你能增加多少成本?但有了它,你的铣床绝对上了一个档次!”

温佩良也一边帮着说服江经理。但几个回合下来,江经理还是油盐不进。刘冬青感到跟他说不通,就和老温下楼来到查厂长办公室等着。

不一会儿,查厂长回来了。当他听说刘冬青的这个建议后,不仅拍案叫绝,还爽快地答应一定改进。他说这两台是来不及了,等后面再订时一并加上。

老板就是老板。刘冬青再次领教了查厂长的精明。正好来之前罗总也让他看情况决定要不要再订两台。只要工艺验证没有什么问题,他肯定会接着订购。查厂长提出这个防护罩是否由林达公司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然后把图纸传给他加工。刘冬青想想,这也合情合理,于是就答应了。

晚饭后,他们三人离开机床厂。王凤茹是第一次来玉环,刘冬青和温佩良陪她到街上溜达一圈,直到华灯初上,才回到酒店。

刘冬青跟罗基林通了电话,他向罗总汇报了这边的情况,以及关于铣床防护罩的建议。罗总非常欣赏刘冬青这种不断发现和创新的精神。他告诉刘冬青,过几天M32专家要跟他们开电话会议,通报客户对第一批样品的意见,修改 F产品进程计划,以及对有关技术工艺问题进行会诊。刘冬青知道M32客户对林达公司的工作进展有顾虑,因此他们必须对一些问题进行再确认。罗总要求刘冬青务必在电话会议前结束验收,返回X市。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