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勤耕耘的头像

勤耕耘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3/07
分享
《说走就走》连载

第一十一章 在冬季里

穆子在来北京之前,她满心想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赚钱贴补家用。却没成想择业受挫。

目前,她正辞职在家照顾丈夫的起居生活,但她时刻想再牟求职业。

在这过程中,她的丈夫武爱农对她说:“我以为你有文化,在家乡教小孩子又是那么有名;会比我赚的钱多;没有成想,你在这里却没有了用武之地了。”

穆子说:“这里不比我在家乡,那里有我注册的《幼儿园登记注册证》”。

武爱农边说边眨巴眼睛说:“那你还总张罗回去看望你的父亲呢!”

穆子说:“你总怕我不赚钱还要拿家里的钱给我父亲吧?”

武爱农绷着脸说:“你还能少拿给他吗?”……

穆子没有就此话题跟武爱农争辩(因为她知道他也是孝顺的人;只是他想少给老人点)。

她想:“我在北京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除了儿子外,就是侄女小婷了。平时,我没有去找她说说心里话;这次我要到小婷单位—北京双井桥南的“四川火锅”酒店找她。

在黑天里,穆子借助灯光看见小婷和同伴正在有说有笑地往大酒店门外走。她迎上前去说:“小婷,是你吗?”

小婷听出了穆子的声音,便说:“姑姑,您怎么黑天来了?”

穆子说:“白天你没有功夫,所以,我趁你下班后才来的。”

小婷说:“那我请姑姑吃饭去。”

穆子说:“不用了,留着你的工资吧;我已经吃过了。我来就是要求你给你爸爸带回两张我去鸟巢和水立方照的相片,顺便给你的爷爷看一看。”

穆子说着,把相片递给了侄女小婷。小婷冲着灯亮扫了一眼说:“好吧,姑姑;那您今年春节就不和我一起回东北老家过年了?”

穆子说:“是的,我现在自己不能像在老家能赚钱了,我是赚了一点点钱,那还要等过年时给你的爷爷寄去点生活费。”

小婷说:“姑姑,您也不用着急上火的,我替您问候我的爷爷,好吗……”

在她们姑姑、侄女说话间,小婷的电话响了起来,恐怕是她的上司找她有事儿。

穆子借机与侄女小婷打了一句招呼说:“姑姑走了,你好好工作。”小婷摆了摆手说:“姑姑,慢走;改日我去看您。”

穆子告别了侄女小婷,她顺着天桥走下来,奔到了公交汽车站。

一路上,穆子望着道路两旁的绿树丛,心想:“北京的十二月份天气还是不冷,即便是花不开了;树还绿着呢;老家东北可就不同了,那里已经是冰天雪地了啊。在冬天里,父亲咋样了呢?以前,每逢冬天我回‘家‘时,他总是咯痰、喜欢在屋子里劈柴火,爱喝一点酒;还有时候在屋子里独自摆一摆纸牌、算命玩;他曾经可是一位爱玩儿牌的老手呢。”

穆子一想到父亲,就惦记他老了,对生活上的点点滴滴总会犯愁……

恰巧,穆子刚刚回到家里就接到了她的姑姑从秦皇岛打来的电话。她说:“小穆子,你爸想你总是偷着哭,你过年能不能回老家看看你的爸爸?我是从你婶婶那里得到你的电话的。”

穆子感动地说:“好吧,我尽量回去一趟,谢谢姑姑给我打电话。”

撂下电话之后,穆子看见丈夫的脸上布满了乌云,数落她的话又来了。

武爱农说:“咱们家刚来北京不久,冬天我在外边修鞋又没有了‘暖窝’,你又没有固定的收入,我们赚钱这么困难,你还要回老家?”

穆子说:“有我赚的一千来块钱回家够了,你就别瞎操心了。”

她这时还不要脸地想:“人家大人物郎平不打排球后,成功地转行当教练。我咋就不能不当个体幼儿老师了,当自由撰稿人呢?”

想来想去,穆子开始了在《小说阅读网》上发表短篇小说——《我记忆中的水仙花》、《我们曾经是同乡》……

武爱农看不了穆子看书。他一看她看书,就找茬说:“你每次给我做饭都是糊弄。大米不泡就焖饭、能好吃吗?做的菜也不好吃。不是白菜粉条汤就是炒土豆、胡萝卜丝;在家呆着也不好好弄饭,看书不顶饭吃。”

穆子心里说:“他这人就是看你干活高兴,一看你读书他就恼怒。好像是怕被读书人给吃了似的。记得八十年代中期,我读英语函授课程期间,他无情地阻止过我,他说:‘老娘们儿还学习英语呢,人家大姑娘都不像你那么显摆……他没成想几年后,我的英语文凭帮助我成功地开办了个体幼儿园。如今,我想通过读书,再次提升我的知识结构。我想学习创作,但是,他的讽刺像刀子一样地刺痛我……”

穆子看了武爱农一眼说:“我正在给你准备饭菜,你歇过来才能去小区门口修鞋呀,钱不是一天赚的,只有身体好才能驾驭任何重活呀!”

武爱农这时嘟嘟囔囔地说:“来到北京你闲着了,我倒累了。”我猛然觉察到,他还是埋怨我“不干活”的。

吃过早饭,武爱农出去摆摊儿修鞋,到了外边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热情好客,不断地招呼着修鞋者。有换鞋跟儿的、有修理拉锁的、有钉鞋云子等等。

这时候,只见武爱农熟练地操作着修鞋机、角磨机、铁错、胶水、胶底儿等一系列工具和鞋料;他以自己高超的技术打发人家满意而归。

一天下来,他有几十元钱的收入,远比“打更”赚得多。不过,武爱农也承认,天气有风有雨有雪时,他就得在家里闲着了,因为不像在老家的时候有板房子能风雨无阻地干活。

当然,有时候,他也会为自己遇见贵人而高兴,也有时为自己遇到小人而苦恼。因为,必定在北京这地方有钱主多的是,他们认可到“翰皇”花大价钱,也不化低价到鞋摊上来修。

其实,武爱农的手艺何止“翰皇人”能够补足的,他十七岁修鞋,大小修鞋世面都经历过;仅仅因为自己没有“品牌”罢了。

穆子来到鞋摊儿时,发现丈夫对自己的修鞋业精益求精,别人“粘胶皮掌”不使用铁错磨光胶皮,他手握铁错,磨了又磨。之后才用胶水粘,结实无比;别人换拉索尽用薄的料,他不然,他买好的拉索给顾客换。对于难度大不好修的鞋,他尽量想办法用线给缝好;感动得顾客带大衣、棉鞋等送给他用。

在这一个冬天他收获了信任,给自己招来了数不清的回头客。他想他有理由向小金经理申请在小区后门边上钉一个板房子供修鞋用。结果,没有被通过。这样,他还是在外边修鞋。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