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帷文的头像

王帷文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6/26
分享
《南屿》连载

第六章 论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夜里略显空落的客栈,空气里不再迸发出思想碰撞的火花,反而有了一股返璞归真的沉静气息。许是思想积淀之加持,又或是他们并未真的远去,仍在熏陶着、烘托着林莫文,端着茶碗细品着,也正看着《光明日报》,其上醒目的标题惹得林莫文出口诵来。

现代教育历史书上这样记载:“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这次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纠正了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成为拨乱方正的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林莫文缓地放下报纸,呢喃道:“到底是一个时代一代人,时代的齿轮是知道什么忧于当下社会,亦知道什么是阻于当下社会的。时代要发展,要进步,离不开江海中一朵朵泛起涟漪的水花,这是一场盛大的思想改革。旧观念不易弃,新观念不易纳,是要通过教育来拔高人民的思维高度了,时代所趋。”

话音落下,林莫文一贯的侧耳倾听,试图听到别的声音,可这一次,空荡荡的客栈显得异常安静,不由得苦笑着摇头说:“人啊,还真是,一贯的习惯,还真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咱。可得,又成了咱独自搭台唱戏了。”话音一顿,眸光闪烁思索着说:“实践、实践、实践,我仿佛看到新时代的希望了,看到了一个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翌日,晨起的鸟儿叽叽喳喳,唤醒了后院慵懒的花草,寻着光望去,少年们相伴花草鸟虫端正坐着,目光正定格在前方,脸儿泛着认真仔细聆听着。

“孩子们,信仰是什么?”

“信仰是太阳、云朵、月亮、大山、花草树木很多很多。”

“林大哥,信仰是爹在田里滴落下的汗水,是娘穿针引线留在手掌上的厚茧。也是灯塔爷爷洒在南屿一大片、一大片的希望。”

“信仰是祖国。”

“希望和远方。”

林莫文笑着说:“孩子们,我们有这样的体悟,是通过我们周身的环境而感知到的,就像我在第一堂课上说的那样,每个人因为心底的思想不一样而确立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每个人仅能通过自身经历过的事情而做出总结。那么,说到底,认知、思想、体悟种种皆来自于环境。孩子们,刨开生活和学习之外,我们真的有认真仔细观察过我们周身的环境吗?”

“林大哥,家里总是要忙碌生活,学堂总是要忙碌学习,只有家里的活做完了,学堂下了,我们才能抽出时间去仔细观察。”

“林大哥,很小的时候有观察过,不过时间太久忘记了,稍稍长大了一些便要帮衬家里了,也没得时间了。”

“孩子们,拿上纸和笔。”

林莫文脸上挂满了和煦的阳光,“今天呀,我们忘记一切,从生活中脱离出来,来和林大哥一起,为信仰渡光,为心灵涤荡尘埃,为思想开疆扩土。”

南屿以北二里地,有被翠青盖了被的小坡,坡头栽有一颗雨树,树干生得高大,枝叶生得繁茂。远远望去似一把生了根撑开的伞。顾名思义,雨树是会“落雨”的,其叶子是对生的,呈羽毛状,入夜合拢包裹住水汽,日出了叶子缓得撑开来,点滴露水洒落,人一走过,许是风喜这般,往往使人浸入了“雨”的怀抱,却是别有一番趣味。在南屿人看来,沾沾水是代表吉祥的,所致晨起劳作的人们,不由自主地都乐意路过一趟,也称作一种美好的祝福。

“孩子们,都坐过来。”

林莫文招呼着少年们坐在树脚下,打眼望去,广阔无垠的田野铺遍在眼中,蔓延到了海岸的尽头,隐约可见一个个辛勤劳作的背影,还有那巍然矗立在天边的灯塔,“坐在这里,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写下来,不限于任何文体,用心去交融自然,用心去触摸思想,用心去体悟生命。”

时间静了,风儿拂来枝叶沙沙作响,正午时分的大阳惹人倦意绵绵,稍不留神,趁着枝叶被风摆弄的间隙,就悄悄溜了下来。缕缕光落在满地翠青为其烙上了缕缕金黄,落在少年人脸上灿烂了微笑,凝成了笔,落在了人生的纸张上,少年人肆意地描摹着独属于自己的画卷,斐然成章。

“林大哥,我写了首诗。”

“读来听听。”

周由仔细看了看手中的纸张,又抬起头望去远处的田野,来来回回如此往复了几次,轻地清了清嗓子,缓声读了出来:

“《田野》

生活使人们弯下了腰,

与田野相拥。

是人们想埋下希望,

还是田野想记住人们的脸。

梦想使田野仰起了头,

与人们相拥。

是田野想长出希望,

还是人们想看清生活。

他们呀,

都看清了彼此,

也都看不清彼此。

仅觉着,

瞧着,瞧着,便成为老朋友了。

生活在低头,

梦想在仰头,

撞了满怀,

就成了人间。”

林莫文赞许看着周由,“生活与梦想。一面是生活压弯了人们的腰杆,去播撒下希望,只期待来年有个好收成,以保证生活的柴米油盐。另一面是田野仰着头,不仅孕育着希望,更希望开出梦想的花。彼此相撞了满怀,可以知道,生活在脚下,梦想在心中,在生活里播撒梦想的种子,在梦想里长出生活芽儿,也就编织成了人间。”话语微顿,“孩子们,人常常说生活和梦想的种种组成方式,或背道而驰,或双向奔赴,或擦肩而过。到底是人在理论中找寻真理,又或基于个人思想感情来赋予意义,无论听过多少、看过多少,都不及自我体悟之一丝一毫。初时可以博览群书,以扩充自我对于世界的认知,渐渐地,是需要组建自我的思想,外闻到底是道听途说,仅有将有用的、有益的、有价值的融入在自我思想里,才算真正确立了社会立足之根本,也称作立身。而如何组建自我的思想呢?便是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去观望世界,去感受自然,去体悟生命,以自我经历与见闻为主线,以思想认知为辅线,拧作一团,便是一次为自我思想添砖加瓦的成功。也如小由这首诗,小由见过人们辛勤劳作的模样,也见过田野生出的希望,因而成章。但若是一个从没见过这般场景的人去读小由的诗,只会在脑中描摹出此般画面,却仅是描摹空想。因为他听不到麦浪的声音,嗅不到汗水的味道,这便形成了脑中的一种空想理论,而非真切的触摸到,是不构成一个全面的感官感受的。可以知道,实践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要实践,只有自身经历过、体悟过,在提出自我理论的时候,方才显得理论是有根系的、有依据的。但是孩子们要注意一点,就是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教育是大不同的,每个人站立在自我体悟和经历所产生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就像有一条小溪,大象说这水很浅只到脚脖子,青蛙说这水很深,它见过有同伴落入了水中。同是一条小溪,但却存在不一统的论断。引申为人,便是每个人都站在自我的立场去思考和体悟,我们要允许思维思想的多样化,在基于实践的基础上,在获得自我真理的基础上,始终要保有对于别人思想观念的包容,而非争纷不休,争纷往往会使人左右摇摆,又显得毫无意义。路途各人的思想摩擦,孩子们我们要允许存在,各人都有要去的地方,各人也有要去实现的价值,而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就是以一颗大包容的心态去对待,这便是思维高度,是有利于自身成长和祖国发展的。”

“林大哥,我们知道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林大哥,要是别人总是喋喋不休要和我们争吵呢?”

“这个时候,我们要明白,要做什么样的人、去做什么样的事、去创造什么价值、去实现什么目标。自我首先不要乱了阵脚,要时时刻刻理清楚自我的内心,便需要心中存在一团光来支撑,称作信仰和信念的光。孩子们,你们看到心中的那一团光了吗?”

始终沉默着的潘宜,在这一刻,开口说道:“林大哥,我作了一篇文章。刚好是您讲到的心中的那一团光。”

“读来听听。”

潘宜上下大体扫了眼手中的纸张,缓地放在了身下,抬起头遥望着远方,缓缓诵来:

“《梅树》

那是一个窄巴的家,播下了一粒种子,时光催着它成长,紧凑地长大。人们往往对在苦难中挣扎而出的生命怀有尊崇,赋予其高洁、坚韧、谦虚等赞誉,然而,万物皆生于天地之间,又何须划分什么高低贵贱?或许是其身上映现了无畏艰苦的精神,从而令人备受激励。大概是人们需要一种希望,亦或是一种祝福。一面毫不保留地用华丽辞藻去夸赞,强行加于其身,一面却又仅仅给予那么一点可供成长的狭小土壤,仿佛越是在窄巴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生命,越具有被探讨的价值。

那一根根伸展而出的枝桠,是探索,是体悟,也是能带来荫蔽的依靠。

犹记得还是芽儿的时候,耳畔总传来阵阵或高或低、或深或浅的诵读声,仿佛要将一生所学尽数讲给芽儿听。芽儿乐意倾听,常常沉醉其中成长、受教。一年大雪,那声音说道:‘你是希望,雪虽寒冷,却为你盖上了被,期望你不畏艰难,树立起坚强不屈的意志。你呀,将来定能会当凌绝顶,欲与天公试比高,笑天下孤赏。扎根的土壤狭隘,但并不代表梦想也要狭隘,心中要有一股劲儿,一股坚信自己必定能行的信念。我相信你。’

自那以后,芽儿再也听不到耳畔的诵读声了,好似那声音从未属于人间,而是如一缕从朝阳洒落的光芒。

时光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它小心翼翼地探出了一根枝桠,触到了大自然的美妙,沐浴着朝阳,体悟着四季。心中始终铭记着那声音所告知它的梦想与信念。渐渐地,伸出的枝桠越来越多,对自然的认知也越发全面,随之而来的是脚跟处苦难般的杂草丛生。杂草见不得它长得高大,竭尽全力地分食着土壤中的养分。它总归是心向阳光而生,心中怀有远大抱负,并不太在意杂草的贪婪。可即便如此,它还是一天比一天萎靡,伸出的枝桠也失去了半分光彩,眼睁睁看着体内的养分被脚跟下的杂草一点点分食。日升日落,渐渐地,苦难于它而言,不再是滋养,而成为了其自身难以分割的一部分,无法剥离,难以舍弃。空有心中那一股信念,却也沾染了尘埃,不再熠熠生辉。

有一天,它看到了一个浑身散发着光芒的人走近,似一柄能刺穿阴霾的利剑,霎时闪耀,三两下斩尽杂草,驻足身前说道:‘杂草斩不尽,梅自有清香。欲飘向何方?需随光而行。’

它心中的信念瞬间恢复了神采,更如天边缓缓升起的朝阳,为信念披上了金色的外衣,它再次看清了自己的心,是为守护脚下那方寸之地、心中那永恒的信仰。

之后,它活得精彩,纳世间的一切纷扰,认定凡事发生皆有利于己,并将之融入自我思想。一步一个脚印地烙印在成长之途上,那是成长的印记,更是时刻警醒自我的经历。在成长中黾勉,在经历中探寻真理,向着目标义无反顾地奔赴,心中无畏,脚下无碍,始终坚信不疑。

梅花香,弥漫万里。

那是信仰散发出来的光芒。

梅树便是你我,人生诸多苦难,却从未敢忘却心中的梦想。那走近的光,正是信仰,引领着陷入困境的你我,坚定了信念,映照出了信仰的光辉。我们应当秉承心中无畏的信念,去走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有益于祖国的宽阔大道。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共有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林莫文缓地起身,“信念和信仰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缺一不可。有信念,没有信仰,终究会失去方向。有信仰,没有信念,终究踩不实脚下的路。梅树啊,它让我们深深体悟到生命那无与伦比的顽强与坚韧。如宜儿文中所说,即便置身于那无比逼仄艰难的环境之中,它依然能够竭尽全力地奋力生长,执着而又坚定地努力去探寻着生命所蕴含的意义与可能。清晰地知道,无论遭遇何等困境,无论代表苦难的杂草,我们都绝不能轻言放弃心中那如光般闪耀的信念与如星辰般璀璨的信仰,只要我们始终坚守,就必定能够迎来希望的万丈曙光。宜儿文中的梅树更是如警钟般时刻提醒着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那些曾给予我们指引方向和赋予我们强大力量的人和事,就如同我们在漫漫前行路上那最为耀眼的灯塔。我们理应如那梅树一般,始终拥有着坚定如磐石般的信仰,在人生那或崎岖,或平坦的道路上,无所畏惧地奋勇前行,尽情散发出专属于自己的独特而耀眼的光芒,全力以赴地为社会的进步、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出我们自己的力量,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让生命绽放出最为绚丽的华彩!”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