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帷文的头像

王帷文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8/26
分享
《南屿》连载

第一十四章 助学助教

世人常思索:

“生命的有限性是否会与个体抱负产生矛盾?”

什么是抱负?

区别于志向而言,“抱负”谓之:更加强调个体渴望在某个领域或社会中取得显著成就、产生重大影响的强烈愿望和决心。它往往具有更宏观、更远大的性质,包含着对个体价值实现的高度期望以及对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渴望。例如,立志改变医疗行业的现状、致力于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等。是个体对于社会、国家、世界所抱有的一种宏愿,并将之纳入到了个体的日常生活中去,并为之付出行动和努力。区别于志向指明之方向,更称作是一种思维思想上的拔高和伟大。往往关乎着人类文明之发展,纵观古今中外,有抱负的人数不胜数,但有宏伟抱负的人屈指可数。这当然不是说抱负分大小,是基于个体在时代发展中,个体所接触的教育和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良好的教育能够开阔个体的视野,培养个体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的需求和问题,从而形成更为高远和有价值的抱负。同时,时代背景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个体的抱负。不同的时代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个体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中,受到社会思潮、科技发展、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抱负的内容和方向也会有所不同。

于当下社会而言,人人自知生命的短暂和有限,大多数人许会对未来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抱有憧憬,既然有如此憧憬,立足当下社会而言,便会敏锐的知道,社会上有很多方面仍然是需要改善和改良的。也如我之前所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政策、精神、发展种种,所说时代一直在进步,自然政策、精神、发展种种亦在进步。人有如此清晰的认知和憧憬,自然对于社会是明白的,不是一种空想理论,而是基于现实所产生的憧憬。抱有一颗憧憬的心,自然是好的,但却因为生活的重压和种种羁绊,所致大多数人只能够保证个体的合理生存。以此看来,那么有限的生命和精力,便显得尤为珍贵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生命的有限性似乎确实会给个体的抱负带来束缚。时光匆匆,岁月如梭,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我们面临着各种不可避免的限制。时间的稀缺让我们无法同时涉足众多领域,精力的有限使我们难以追求过多的目标。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未竟的事业、未达的梦想,留下诸多遗憾。

然而,若我们深入思考,便会发现,生命的有限性未必注定与个体之抱负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恰恰是因为生命有限,我们才更加懂得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赋予时间以更高的价值。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了不朽的功绩。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推行仁政,虽历经坎坷,但他的思想却穿越千年,至今仍熠熠生辉;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以有限的生命铸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他们深知生命短暂,故而分秒必争,将有限的时光投入到无限的追求之中,让抱负在有限的生命里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生命的有限性反而能激发个体的紧迫感和创造力。当我们意识到时间紧迫,就会更加专注于自己真正热爱和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摒弃那些无关紧要的纷扰。这种专注和紧迫感能够促使我们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发挥出超乎寻常的能力。再者,生命的有限性也让我们更加懂得取舍。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无法实现所有的抱负,因此必须做出选择,明确自己的核心目标,将精力集中在最有可能实现且最具意义的事情上。这种取舍并非是对抱负的削弱,而是让我们的抱负更加清晰、更加可行,使我们能够在有限的生命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时光是无情的,可个体的思想精神传承却是有温度的。有限的生命并不能妨碍我们去发扬这般思想精神,往往一代接一代的传承,方才能举起这一杆明晃晃的大旗,若是无人立竿、无人挂旗、无人举旗,那么是不构成思想精神传承的,那么这般抱负只会成为一种空想理论。可以知道,这需要我们每一代人的奋斗和努力,我们需要勇敢担起前辈们未完成的伟大抱负,再一步步地走下去,当真有一天走不动了,仍会有下一代人接过这般伟大的抱负,继而再次走下去,这就是传承,是思想精神之传承,更是每一代人心中最真实的夙愿。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怀揣着前辈们伟大的抱负,勇敢前行。

生命终究逃不过有限的枷锁,然而每一代人坚守思想精神传承的抱负却犹如日月山海,伟大无俦。

1982年,霜降。

阴冷的怪风席卷人间,呜咽呼啸,正值午后,天空却宛如蒙上了一层灰纱,冷清细微的光寸缕洒落,落在一位正用力攥起衣袖,双手紧紧撺掇在一块、来回焦急走动的身影上。此人正站在一所大学的门口,不时停下匆匆的脚步朝着远方翘首以盼,不时又焦急地唉声叹气,面上淡淡铭刻上了岁月的痕迹,神情中布满了急切。

“顾炜。”

远远地一声呼唤。

“立初!”

顾炜霎时间喜上眉梢,欢悦的笑容瞬间在脸上绽放开来,一路小跑着向前奔去,二话不说,不由分说地就将许立初身上那大包小包一股脑地拿了过来,毫不犹豫地背在了自己身上,这才抬眼仔细瞧去说道:“你可算来了,上次咱们和杜辉同志提出的那一项研讨方案,杜辉同志应了,我那老学长万青听我信中一说也是来了兴致。今个儿,在杜辉同志的组织下,可来了不少同志,都在会议室里等着你呢。”

许立初抿了抿干涩的嘴唇,强撑着精神说道:“那可真是太好了,那咱们快些走吧。”

“立初。”

“嗯?”

顾炜望着许立初略显的苍白的脸色,担忧之色霎时溢于言表轻声说道:“你这脸色,身体没啥大碍吧?”

“无碍。”

许立初轻地摆了摆手,“许是路途颠簸累了些。”

“你母亲身体好些了吗?”

“好些了。走吧。”

二人穿过校园的小径,梧桐树的叶子已被秋霜染黄,一片片打着旋儿飘落,堆积在路边,像是岁月留下的金色记忆。草坪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在微光中闪烁着清冷的光芒,宛如一层细碎的银纱。教学楼的红砖墙在霜气的浸润下显得更加冷清厚重,墙缝里的青苔也被霜点缀得微微发白。

“这白霜,似在南屿一样。”

许立初眸中闪烁着怀念,恍惚想起了在南屿的那几年时光,轻声地问顾炜:“我记得在你的来信里,说起莫文有寄信过来?说起了什么?”

“莫文说,大家都离开了。”

“离开?”

“莫文说,潘宜带着其母亲去看新时代了。周丽要出国留学,周由要上大学,周洪寿和卢红带着一家搬迁了。也说王暄参军了,王昭和徐娟去深圳闯荡了。南屿就剩下他一个人了。”

许立初眸光一滞。

“时光催人啊,等忙完这一阵子,回一趟南屿吧,看看霜花,看看灯塔,也看看莫文。不知不觉,四年时光如流水般,静静地就不见了。”

“一道吧。”

“嗯。”

会议室黑板上醒目写着:《共筑教育梦:1982-1985年间助学助教研讨会》

宽敞的会议室里,两侧整齐地分列而坐的有十余位领导和来自各界的人士。正满怀期待,安安静静地等候着研讨会的开启。也恰在这时,许立初和顾炜神色匆匆地赶来。杜辉的眸光倏地一亮,轻轻抖了抖手里的讲稿,迈着豪迈有力的步伐,昂首阔步地走上了讲台。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育界的同仁们、以及关心教育事业的各界朋友们:

大家好!

在这充满希望与挑战的 1982年,我们齐聚于此,召开这场意义非凡的助学助教研讨会。首先,我谨代表主办方,向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然而,当前我们的教育事业仍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尤其是在助学助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就是要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助学助教工作,为广大莘莘学子创造更优质的教育环境,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承载着家庭的期望,每一位教师都怀揣着育人的梦想。但在现实中,仍有许多孩子因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困境,仍有许多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守着教育的初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孩子失去追求知识的机会,不能让这些教师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在这里,我们期待着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宝贵经验,期待着政府能够传递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方向,期待着来自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能够积极建言献策,共同为助学助教事业出谋划策。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本次研讨会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我们的助学助教工作指明方向,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现在,我荣幸地宣布,1982年本次助学助教研讨会正式开始!”

会议室响起哗天且热烈的掌声。万青远远地和顾炜对视了一眼,神情严肃且郑重地点了点头,紧紧攥着手中的讲稿,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上了讲台说道:“尊敬的各位同仁、朋友们大家好!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 1982年,我们相聚于此,召开这次意义重大的助学助教研讨会,我深感荣幸。本人有幸代表县招生办发表演讲,我深知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性,也深知我们在助学助教工作上肩负的重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培养人才、推动进步的关键。然而,当前我们面临着诸多教育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助学助教领域,仍有许多工作亟待加强和完善。我们如今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一些偏远地区,教学设施简陋,孩子们在破旧的教室里求知若渴;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因经济困难而面临辍学的危机;还有众多辛勤耕耘的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岗位,却缺乏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支持。这些现状,让我们痛心,也促使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中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都在努力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但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我们呼吁企业能够伸出援手,为学校提供更多的物资和资金援助;期待慈善机构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那些贫困的学子完成学业;更希望每一位公民都能关注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这需要我们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提高教育质量,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覆盖到更广泛的地区和人群。在师资培养方面,政府将加大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教育事业,扎根基层,为孩子们点亮知识的明灯。我们还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助学助教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项目的有效实施,让每一份爱心都能落到实处,发挥最大的效益。

在这里,我传达政府关于此次助学助教研讨会的两点建议和要求。

一:社会各界参与助学助教的热情较高,但存在活动缺乏长期规划、资金管理不规范、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助学助教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部分贫困学生和特殊群体学生可能面临心理问题,但学校和社会在心理辅导和支持方面的服务还不够完善。

就这两点问题,和往后如何持续规划统一作论。同志们,朋友们,助学助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教育环境,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谢谢大家!”

顾炜舒缓了思绪,大一览手中的讲稿,随即上台说道:“尊敬的各位领导、各界同仁们大家好!就万青同志所提及的第一点问题,我谨代表个人发表意见和看法。教育的新征程必然是布满荆棘和坎坷的,但我看到社会各界对此次研讨会热情空前高涨,尤其是关于助学助教的具体事项,我向大家致以诚挚的感谢!同时也说明了社会各界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可如今或至未来,助学助教的效果却不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这值得我们深刻反思。首先,关于助学助教缺乏长期规划的问题,既然是助学助教自然少不了目标和愿景,无论是从自身出发还是从具体事宜出发,长期的目标和清晰的愿景是一定要有的。就此次关于县周边共计二十处助学助教试验点而谈,因地区发展的差异,立足当下,以教育质量、培养特定人才、拔高学习热情为主要目标,以人人向往、人人受益、人人参与为主要愿景,进行需求评估。深入了解受助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包括教学资源、师资培训、学生心理支持等方面。与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能够切实满足各方需求。其次,关于资金管理不规范问题,从以下几点出发:一:确定长期的资金投入计划,包括筹集资金的渠道和方式,以及资金的分配方案。规划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物资的捐赠和更新,确保受助学校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二:组织教师培训活动,包括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并长期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合作。三: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开展课外辅导和兴趣培养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四: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助学助教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规划。收集反馈意见,不断改进项目内容和实施方式,提高项目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最后,关于合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当然刚才万青同志已经传达了政府的具体指示。参与助学助教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应积极配合政府政策,更应积极响应教师和学生的具体需求,但一定要建立在资金管理的基础上,不可滥用、不可腐用、不可乏用,在关乎教育的事业上,望同志们都抱有一颗真挚的心。再一个,应大力推广和扩大影响力,以宣传助学助教项目的成果和意义,提高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参与助学助教活动,扩大项目的参与范围和影响力。这离不开每一位同志的努力,让我们扬帆起航,为孩子们铺一条广阔平坦的大道!下面有请许立初同志,为大家演讲。谢谢大家!”

许立初随即上台说道:“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很感谢顾炜同志就助学助教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问题提出见解。就万青同志所提及的第二点问题,我谨代表个人发表见解。学生的心理问题,长久以来如阴霾,一直困扰着无数家庭与学校。在教育的漫漫征程中,我们虽致力于培养孩子们的心智,全力守护他们的心理健康,然而,大量繁重的教学内容却压得孩子们几近窒息。在缺乏优学、优教的良好基础时,这无疑成为孩子们难以承受的负担。我始终认为,在基础教学目标达成的进程中,应给予孩子们更多倾听自己心声的机会,让他们适度地传达自己的思想,而绝非仅仅依靠最终的量化考核去压迫孩子。诚然,量化考核可作为衡量的标准之一,但绝不应是唯一的圭臬。若让孩子们眼中唯有量化考核,眼中没了光,看什么都会暗淡。七年前,我曾有幸到访一处地方,遇到过一个人。用他的话说便是:“以人之天性为本作教,育人之天性才作育。”起初,我对此理解尚浅,可随着与那里的慢慢接触,我渐渐领悟了。那个地方原本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年少不识文字实属常态,世世代代皆靠海为生,任谁见了都难免心生感慨。直到有一天,我们鼓起勇气办学。在那里,孩子们的教室,抬眼可见万丈晴空,低头便是花草相伴,是大自然的课堂。没有具体的量化考核,也没有钢筋水泥的束缚,孩子们依着天性去接触繁重的教学内容,心中却都怀揣着属于自己的一团光。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心灵的启迪,是灵魂深处的热切期盼。孩子们深知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创造何种价值,并为之奋力拼搏。如今,那些孩子们皆出类拔萃。而我们的教育方法极为简单,那便是用爱与关怀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为他们排忧解难。当不良价值观侵入时,先由孩子们自主判断与思考,之后我们再作出正确合理的判断与调整。学生的心理问题绝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长久以来心理负担与重压所致。我暂且就心理问题提出三点意见,首先课堂是关键,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到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课后老师们可以就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开展交流,在谈话中,教师要保持专注和耐心,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留意学生的表情、肢体语言和行为变化,这些可能暗示着他们的情绪状态和内心需求。其次,学校的政策机制是学生们的心理后盾,当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时,便需要学校来提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也将在此次助学助教活动开展之后,逐步落实。成立专门的学生问题处理小组,负责收集、整理和处理学生的问题和建议。对于学生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向学生反馈结果。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教师师德问题,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让教师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后,家长们应营造温暖家庭氛围,给予孩子关爱与支持,让孩子有安全感,避免制造紧张压力氛围。主动与孩子沟通,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倾听心声,尊重意见感受,不轻易批评指责。留意孩子情绪变化,出现波动时给予关心安慰,缓解情绪压力。这需要每位老师深入去了解,积极和家长保持沟通。以上便是我个人认为需要践行和改善的地方,谢谢大家!”

台下骤然掀起热烈的掌声,许立初浅笑着抬手抹去额头细密的汗珠,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仿佛放下了心中那沉重的负担。正当要走下台去时,脚步却在刹那间虚浮起来,只觉眼前猛地一黑,那冷硬的地板犹如一堵高墙,毫不留情地狠狠砸在了脸上。

怦然倒地!

“立初!”

“许立初同志!”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