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帷文的头像

王帷文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7/14
分享
《南屿》连载

第八章 那一年

那一年。

寒冬渐去,春风欲来。

那是一个承载着厚重期待的时刻,仿佛黎明前最黑暗的夜,却又孕育着无尽的希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恰似破晓的晨曦,撕裂了黑暗的幕布,将温暖而明亮的光芒洒向大地。

它是一座巍峨的灯塔,为在迷雾中徘徊的中国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光华拨开了海岸之迷雾,映射出无与伦比且坚定耀眼之希望,果决矗立在风暴汹涌前,于身后播撒出鲜花满地,绿意盎然。

它是激昂澎湃的乐章,奏响了改革的最强音。经济的脉搏因之而强劲跳动,科技的翅膀因之而振翅高飞,文化的繁花因之而绚烂绽放。乐符萦绕于万万里山河之上,奏在山河,响在人民心中,共谱了华夏文明之新征程。

它是破冰的巨锤,打破了思想的禁锢、牢笼的束缚,击碎了陈旧观念的坚冰。让新的思潮如汩汩清泉,流淌在旷阔大地,滋润着人民的血脉,养育着每一个渴望美好的灵魂。

它是希望的种子,种出了太阳,种出了月亮,种出了山河,种出了未来,种出了人民,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它的孩子,孩子们为它而骄傲、自豪。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宛如一阵春风,轻柔却又刚劲有力地拂过广袤的万里山河。许是这风儿怀着挚爱、满含期盼,急切地想要拂入人民的心中,因而比往常更显急迫了些,它穿过层峦叠嶂的山间,趟过波澜壮阔的江海,踏过广袤无垠的大地,迫不及待地扑入了仅有一窗之隔的大学课堂。

“新年的第一堂课。”

一位面庞消瘦身着中山装的老师走进了课堂,发间隐现几缕银丝却梳理得当,瞧着约40余岁,举手投足间布满了儒雅,加之一双深邃的眼眸,衬着面庞坚毅又明亮了几分,将手中的书本放下,攥起粉笔锋芒乍现于黑板上写出名字转身说道:“同学们头次见面,我是新任的思想政治老师,束毅。”

“上课!”

“老师好!”

“坐,废话不说。这第一堂课来聊聊我们的祖国。”话锋微顿,“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同学们,谁知大意?”

“老师,是为: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有一种豁达与积极向前看的态度。”

“没错。于思想精神上解读,它反映了一种自我觉醒和反思的精神。意味着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过去的失误和不足,不沉溺于懊悔之中,而是以坦然的心态面对,展现了一种敢于正视自我的勇气。同时,也体现了对未来的积极期待和乐观态度。即便过去有遗憾,但坚信未来仍有机会去改进和追求更好,蕴含着一种不放弃、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这种思想精神还传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观念。不为过去所束缚,能够放下过去的包袱,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未来,是一种洒脱和通透的人生智慧。”说罢束毅走下讲台,站于讲桌前说道:“同学们,我们的国家在今年之前,一直在徘徊和困惑当中艰难度日,尤记得文革时期的动乱,‘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经济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秩序混乱,人们的思想也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也仍记得恢复高考时的破晓和希望,更清楚当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策和圆满召开。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也作为后起之秀的引路人,当勇于肩负起民族复兴和教育导引之重责,也当深刻铭记过去、当下和未来社会和国家之给予的思想精神。我知道,百万雄师过独木桥,同学们能在恢复高考初期上线,定是有过人之处。因此内心想法便复杂且多了起来,一些同学许会沾沾自喜,一些同学许会笃定前行,一些同学许会自持身份而自觉高人一等,但无论是何种想法,对比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难题和关卡,似乎一切内心想法都显得有些苍白。要清楚记住,大学是起点并不是终点。过去,大学之前可称作人文关怀式教育,亦称作保护式教育,可要明白,当你一只脚踏入大学校园之时,这就意味着,未来的路你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所面对的将是复杂的社会,无法回头。许不像大学之前那样显得岁月静好,而是一条荆棘满布、爪牙丛生的一条自我思想的革命道路。也如大半年前,全国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探讨,同学们大学之前应是从身所处之环境中得到理论和知识,但自此之后,却是要从实践中不断验证、筛选,提取思想中的精华之精华,再次为自身思想赋予新的定义。这当然,所要面对的不再仅仅是书本,而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一个复杂且多变的人文社会。”

“老师,您讲到‘人文社会’,其概念略显宽泛,可否精进一些呢?”

束毅笑着说:“既然是人文,自然以人为本。人是有温度的,亦是有思想的。何为社会呢?大体得讲,是人类文明发展和壮大的必经过程,人作为群居动物生活在当下,必然脱离不开交际。也说了,人是有思想,可人有千相万面,自然思想是各有千秋了,在经过碰撞、磨合、交融种种一系列实践之后,最终确立了最基本的政策概念,这政策当然不是优于个人而存在,而是优于一个大集体、大时代而存在。渐渐地演变,许会成为集体之光明,人民爱戴。也许会成为集体之糟粕,人民唾弃。可以清楚知道,人作为‘人文’之主要,是起到关键性、决策性、必然性之作用的。至于精进此概念,便需要时代之导引,各个时代所蕴含的人文是不大一样的,这也如我们国家的政策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正是阐明了人文之关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此,指明祖国这么一个大集体的生存、发展和改革之方向。可以知道,‘人文社会’常常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人类价值观、社会问题的解决等密切相关。例如,在社会政策制定中考虑人文因素,以保障人的尊严和权利;在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注重人文内涵,保留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在解决社会问题时,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关注个体的需求和感受。”

“老师我明白了。”

“老师,您说人有千面万相,其究竟是何种原因所导致的呢?”

“是环境。”

回答的人并不是束毅,而是一位坐在角落身着灰色棉衣的学生,她自始至终都埋着头侧着耳倾听着,在这时,神情胆怯地扬起羞红的面庞,磕磕绊绊地说道:“老、老师,不好意思,打、打扰您上课了。”

束毅眸光乍现,“这位同学,请接着说,大家安静。”

“是、是这样。这位同学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人有千面万相。是因为环境之教育、环境之思维、环境之品德、环境之观念、环境之熏陶种种。人之主观感受力是狭隘的,那么周身的环境,是人探索世界、体悟哲理、端正品行、树立道德的第一堂课,这一堂课生动与否,实为环境所决定。就像一颗种子,栽种在不同的土壤中,其存活、死亡、形态、纹理种种,已是千差万差。人之思想亦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老师,我回答完毕。”

束毅顿时满面春风,紧忙走上前来,嗓音柔和着问道:“这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老师,我叫周丽。”

“周丽,好。同学们,周丽将作为咱们班思想政治课的课代表,大家鼓掌。”

掌声霎时轰然响彻开来,周丽本就羞红的面庞此刻更似熟透的红苹果一般,头沉得愈发低了,坐着的身子也弯得更厉害了。反之,内心中的雀跃和被人认可的滋味却仍然令周丽深深着迷,以至于后半堂课,一直难以专注精神,常常偷偷瞄着身周同学的神色,这般状态一直持续到下课。

“周丽。”

束毅招了招手,“来,和我一道去办公室。”

在办公室里,束毅贴心地为周丽搬来一把凳子,微笑着示意其坐下之后,方才柔声说道:“怎么样?做课代表有没有压力?”

“没、没有老师。”

束毅浅笑着说:“放轻松,不要拘束。老师就是找你了解了解情况,看你相较于其他同学岁数显得不大,怎么懂得这些思想的?”

周丽听此微微扬起头,虽说仍是有些羞涩,但语气铿锵有力了不少,“老师,是我在家乡的老师教的。”

“家乡在哪里呀?”

“南屿。”

束毅思索片刻苦笑着摇了摇头,“你说:‘人之思想亦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在你往日的生活中,这种思想观念可曾照进过现实吗?”

“老师。我的父亲本是一位心中充满偏见和顽固的农耕人,思想观念更是受我爷爷奶奶的影响,名副其实成了人们口中真真切切的顽固不化份子。对待文化教育不说摒弃,而是唾弃,口口声声说着:‘学文化学不来钱,饿死了去!’我和弟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幸好,我们有一位开明的母亲,方才使我们有了一丝喘息的机会。我本以为这个家就会一直这样下去,一直到我到了年纪被嫁人,弟弟到了年纪娶一个同村的姑娘,再次继承我父亲的“优良传统”教导我们自己的孩子。可有一天,我们家来了一位老师,他是因为我的弟弟而来,和我母亲攀谈。因为在那个时候,这位老师已经在南屿开办了学堂,在第一堂课上就教给了学生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立什么样的目标、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我的弟弟说得是:‘要做一位博览群书、行走人间的哲人。’许是老师目光敏锐清楚察觉到了我们家的弊病,不仅告诉我母亲说:‘哲人,要过独木桥、要走宽广大道、要有敏锐的目光洞悉世间万物运作之道理、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胸怀、要渡世间疾苦、要步履山河体悟生命种种。’亦告诉我母亲说:‘文化对于孩子的重要意义便是拓宽眼界、拔高思维、树立良好品德种种。没有人愿意做一辈子的瞎子,也只是无奈和不得已而做了瞎子,可是孩子啊,眼睛那么亮,若是蒙上一层纱,您觉着,这难道不值得可惜吗?’我哪里听过如此精妙的话,心头上一热就趴在门框边偷偷看着老师,后来主动请缨上了老师的学堂。而我的母亲后来比之从前更加的开明了,可能这就是思想精神带来的力量,处处拦着我父亲不让打扰我和弟弟的学习。渐渐地,在我们娘三不停的价值观的灌输下,我父亲从之前的顽固不化渐渐尝试接受了起来,再后来,在家庭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我父亲竟然开明了起来,不仅不阻挠我和弟弟上学,我到了年纪嫁人的事是绝口不提了,反而鼓励我参加了高考。就这样,我的父亲,因家庭环境的改变,从而彻底进行了一次自我思想的改革和重塑。”

束毅若有所思点了点头,“这个家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不幸的是家庭环境之权压,幸运的是有人带来了光。我们国家有多少家庭仍然处在不幸中,却没有得来那缕幸运的光。也如教育资源公平问题仍然严峻,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在城乡、东西部等地区分布不均,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难以获得优质教育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才的全面发展。这缕公平的光,仍然值得我们对此进行深度思考并做出改变。”说罢看向周丽笑着说:“你的那位老师,想来也是名校出身吧?想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又或是一位隐居山间的哲人罢?”

“不老师。”

周丽摇了摇头,“他是一位邻家大哥哥,从小就在南屿长大,没听说过林大哥出去上过学,南屿大家也没听说过。”

“大哥哥?”

束毅脸色一阵疑惑,“那就是说,他比你大不了多少吗?还没有上过学?是这样理解吗?”

“差不多老师。”

束毅沉得叹出了一口气,“思想很深刻啊,很有深度。周丽,眼见本年度寒假将临,可否帮老师一个忙?回南屿了帮老师问问你那位林大哥三个问题呢?”

“没问题老师。”

“谢谢你了周丽。”

“那老师……我……”

“嗯去吧,准备下一堂课吧。”

束毅凝望着周丽渐远的背影,一只手抱在胸前,另一只手撑着下巴,歪着脑袋,食指不停地在脸上上下往复摩擦,陷入了沉思之中,“好熟悉的思想,在哪里了解过呢?是一位奇人啊,希望以后可以有机会坐在一起探讨探讨。”

——

小寒时节的风远不如大寒时节的那般凛冽,话虽如此,却依旧刮得人脸阵阵生疼。倘若再飘来片缕雪芽,冷硬的面庞也算敷上了“面霜”。好在如今这个时代,大学里的人们都能穿得起棉衣了,境况稍好的还会戴上皮帽、皮手套,温暖着相较而言更为袒露的面部,倒也不怎么在意这寒风了。一窗隔绝了寒风的教室内,刚刚下了堂课,顾炜正全神贯注地记录着本堂课的心得,一旁的许立初则倚在窗边望着外头冷清的天,唏嘘道:“要是莫文上了大学,真不敢想象会作出什么样的研讨论文。当下正值万花含苞待放的关键时期,各行各界思想思维的碰撞不说多么激烈,却也称得上是日新月异了,一天一个样儿。”

“莫文,一贯有自我的考究。大世不争必存在其道理,莫文之思想常常深刻且眼光极为远瞻,我们只需要尊重就好了。倒是丽儿,不知道如今在大学怎么样了,我们在一个学校倒也有相互探讨的机会,苦了丽儿一个人离家这么远,要是遇到同频的人还好,但我们都明白这孩子脸皮薄,挺担心被人欺负了。”顾炜搁下了笔,满面惆怅着说道。

“相信丽儿会一步步成长的。无论关于交际还是思想,总要走出这第一步。想来南屿家庭带来的那些根深蒂固且偏见的思想,早已被丽儿逐步化解了,转化成了进步的动力。丽儿虽说脸皮薄些,但我相信她。”许立初信誓旦旦说罢,侧头看向顾炜问道:“你前段时间提交的关于《教育与经济》的研讨论文怎么样了?”

顾炜洒然一笑,“还不错。已经通知我下午有一个关于《教育与经济》的研讨会,过去瞧瞧,看看各界人士如何论断,一道吧?”

“行,准备吧。”

“走吧。”

会议室里黑板上醒目写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新征程:1979年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研讨》

会议室陆陆续续来了三十多位各界人士,待人员尽皆到齐后,本次研讨会主办方走上讲台,阔声道: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教育工作者和经济领域的同志们: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号角的背景下,我们相聚在 1979年之当下,共同研讨“教育与经济”这一关系国家发展的关键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政策转折时期,教育与经济的协同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探讨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教育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各类人才。如何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数理化等基础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工业、农业和科技领域输送专业人才?

在经济对教育的影响方面,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和发展,企业如何参与教育实践,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促进产学研结合?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形势下,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我国教育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让我们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深入研讨,为实现教育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一位容光焕发身着板正大衣的人走上讲台,抖了抖手中的讲稿,缓缓道来:“同志们,1979年对于我们经济领域来说是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一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起,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大胆尝试新的经营模式。之前,我国经营模式大体分为:国有经营、集体经营、供销合作社、计划经济下的统购统销。此类经营模式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弊端,我列举一二。首先,关于国有经营,决策过程较为复杂和冗长,容易产生效率低下、浪费资源等问题。二一个,无法机敏面对消费者的诉求,缺乏灵活性和市场敏感性。其次,关于集体经营,存在“大锅饭”之现象,可能导致劳动者积极性不高,生产效率低下。不过有一个好消息要告知各位,在此期间,我们曾收到过一份特殊的信件,其讲述的是在一个地方上,农民们在没有政策和国家的帮扶下率先进行了产业政策调整,也为我党、我国提供了强有力之借鉴。此一纸政策谓之:‘分田到户,统一分配农具、耕牛等农耕必备品,并在此基础上生产,做到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就是农民自己的。’这一纸政策实属高明,不仅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并打破了传统集体劳动、统一分配的模式,这是一次成功且大胆的尝试。我党、我国正考虑将此一纸政策进行全面升级和普及。这当然是一次伟大的农村经济改革。”

“您所提及的地方,是哪里?”

“信件上所说,是一个叫南屿的地方,是位于小岗村其麾下的一座岛屿。”

许立初和顾炜正攥笔记录着,顿时心头一震,眼神慌乱中对视,不言而喻,眸光中不仅存有震惊,还有欣慰,更多的则是怀念。

“言归正传。关于国有经营和集体经营之弊端,想来同志们都已深刻了解。而我的见解呢,以小岗村这一纸政策改革为基础,使我思维活络了些。便提出点点建议供同志们参考一二!我认为要全力发展个体经营模式!个体经营不仅会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也更容易贴近人民日常生活,无论何种社会变革,个体经营总归是人民在操办,人民自然更懂人民。另一点呢,无非个体经营会促进人民积极性,总归是为自家办事,总是要操更多的心,也更细致地上心。这样一来,不仅会迎来经济的全新面貌,也更使人民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政策温暖。再一个,关于经济对于教育的影响,企业如何参与教育实践,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促进产学研结合?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问题,教育在没有经济支撑的情况下,是不构成全面深化的。经济在没有教育支撑的情况下,是不构成全面产业链的。可以知道,这二者相辅相成,既然要协同,自然少不了链接,教育和经济的链接,多数人会说人文性或必然性。可这仍然不能促使教育和经济大融合,最真切的便是在教育中产生经济挂钩,在经济中产生教育挂钩,如何去做呢?第一,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领域,通过政策导引和激励措施,吸引企业和个人投资教育项目。这样一来,社会经济和教育紧密相挂钩,不仅会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经验,也更能拓宽学生思维和处事、学习能力。第二,还应注重职业教育与经济需求的紧密结合,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实用型人才,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当然关于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到:“学科建设多元化”,已经是有了雏形,我们经济各界人士和教育各界人士,当紧密配合,共同肩负起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重任!

谢谢大家!”

会议室内霎时响起哗天的掌声,随之而上台的是一位身子略微佝偻着的老者,虽是如此,却丝毫遮掩不了其骨子里透露出的锋芒,轻地咳了咳嗓子说道:“刚刚杜辉同志的发言很精彩,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种种弊端,更用心的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这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各位同仁,在这关键的 1979年,教育事业的改革刻不容缓。我们要改变过去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就像刚刚杜辉同志所说,教育中挂钩经济,经济中挂钩教育,方能相辅相成,促进共同发展。不过,要与各位同仁理清楚,何为挂钩?这并不是说利益熏心,并不是说教育商品化,也更不是说经济社会通过金钱来筛选人才化!望同仁们谨记、牢记!高考制度的恢复为人才选拔打开了一扇窗,但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农村,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这都是当下时代,我们所必须、必要去逐步完成的事项。在当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形势下,至于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从而推动我国教育快速发展问题,我有几点建议。第一,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这也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提及。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无论是实践能力,还是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要开设相关课后研习会和兴趣班,这当然归于学生自主组建,我们同仁所做的就是点亮这一盏灯便好。第二,培养学生以大局观目光去看待各种问题和社会形势,不要总将目光聚焦在三瓜两枣上,这并不是说三瓜两枣不重要,可以作为物质基础,将更多的精力和思想投入到深刻且全面的社会实践中去,适当且合理设置各项奖学金,为学生们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和经济依靠。大局观的目光,需要逐步培养,先从人之本开始,逐步扩充思维思想的宽度、高度和深度,这样不仅对学生自身思想改革和发展有益处,更对国家全局性政策具有强有力的推动和实践作用!第三,以经济建设为主线,如杜辉同志所说,鼓励社会资本介入教育领域,这样一来不仅奠定了经济建设之基础,更为学生们学习提供了经济支撑,请当谨记,是经济支撑不是贪赃枉法!适当可以安排学生海外留学,已获取更全、更广之知识面和认知面。我们当深刻反思当下社会,我国所面临的种种教育和经济难题,共同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添砖加瓦!

谢谢大家!”

这场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新征程:1979年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研讨》的研讨会,一直持续到大日将落之黄昏时刻方才告了一段落。

“没曾想南屿,竟然率先走出了农村改革开放的第一步,这使我震惊。立初你认为呢?”

顾炜和许立初走在去街口饭摊的路上,顾炜神色难掩激动迫不及待便问出了口。

“这当然很容易理解了。这几年,在莫文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南屿人人摒弃了旧观念和思想,更是全力支持文化教育事业。久而久之,思想自然融合了创新和勇敢,又因为南屿接轨政策较晚,自然达不到十分依赖政策的程度,又因为南屿经济条件略差。就像周洪寿所说:‘人总要过活。’在种种生活生存压力下,又在咱们新思维思想的导引下,难免会敢为天下先作出生产政策改变。不过也称好,那位杜辉同志对此政策可是爱戴,我们了解下来,这正是适应于当下社会的一种农村生产政策。”

二人说着来到一处面摊,点了两份面条,坐了下来,顾炜仍是唏嘘着说:“当真是了不起,写封信给莫文吧,具体问问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对了,这临近寒假了,去南屿看看吗?”

许立初摇了摇头,“我该回家一趟。前段时间我父亲给我来信,说我母亲的身体愈发的不好了。”

“怎的了?”

许立初摇了摇头不说话。

这时摊主端来了两碗面条,顾炜浅尝了一口,不自觉赞叹道:“老板,您这面条可够劲道,手艺十分了得。”

摊主脸上顿时挂满了和善的笑,“您抬爱。要是面不够,咱家给您再加一碗,您吃好就行!”

“老板,您啊,可以考虑自家开个饭馆了,也省得每天开摊、收摊,地点也就固定了,以您这手艺,回头客自然少不了的。”

摊主霎时脸色煞白,比之冬令的雪还要白,急忙说道:“哎呦、哎呦,这位同志,您可少说两句了,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可不敢被人听去了。不然我这小摊子都要没了!”

顾炜一愣神,转眼间就明白了前因后果,苦笑着说:“老板啊,时代不一样啦。如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圆满召开了,改革开放啦。您啊,心放肚子里了。不多久啊,大伙儿都能收到具体经营政策的调整了,人民可以自主生产、办厂、开店了,而且是国家的支持!”

“这、这真的吗!”

“当然!”

“太好了!”

“您啊,就抓紧时间筹备着吧,我常来吃面,照顾您生意!”

“您安康!”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