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艾波涛的头像

艾波涛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04/08
分享
《川藏行骑行纪事》连载

第六章 6

 

 高尔寺山路弯弯 雅江城半壁空悬

——川藏行纪事和随想(9)

 

翻越艰苦卓绝的折多山和绕过会令人崩溃的新都桥滥路,使我们既渡过了川藏线上的第一道考验,又避免了滥路的巅波;而途经塔公,更使我们见识到了塔公草原:高山机场的美丽景观、高山草原的旖旎风光、塔公寺庙的壮美华丽……而今天我们要骑上高尔寺山自然也并不会很轻松,实际上在川西这一段川藏线上,过了康定就有五座大山摆在我们面前,这才是第二座——小老鼠拉木掀大头还在后面哪。

 

经过昨天半天的休整,体能和心态都得到了恢复和升华,又都有了精气神—— 6月9日早上我们都早早地起床,在斜对面藏族同胞开的小饭馆吃过饭后,7:40从我们从新都桥出发,开始了新都桥到雅江 的骑行历程 。

 

早晨,大地虽然苏醒,但天穹却还朦朦胧胧,被压抑的阳光侧射大地,山峦呈显出青黛苍茫的暖色,河流谷地里泛起浅浅的水花涟漪和油菜花艳丽的金黄,穿行在山谷间攀援而上的公路似淡淡的墨色飘带或隐或现,引领我们向山上进发;而天空变幻无穷的色彩,与此相辉映后构成的真是一幅天造地设的风景画卷,美妙无比、壮阔无边。

 

从 新都桥一直到高尔寺山山顶垭口,我们仍然是骑行在康定的境内,这段路除了个别路段因长期受载重汽车的碾压有些路面变形而不平坦,其余全程好象均为柏油路面,当然路面坡度较大,翻越高尔寺山这段路同样是川藏南线是很有名的一段,过半山腰后后回望公路两边植被丰富,树木成荫,到了山顶则看到的全是一片片草甸所覆盖高山草原。

 

这一路上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意外的收获,若不身临其境,那种感觉是永远也体会不到的,文字所形容出来的往往不是挂一漏百,就是浅显的表层而已——那触手可及的蓝天和云,天际边近在咫尺的雪山,裸露的大片黄褐色的土地,布满了色彩多样树林和草甸的山谷,蜿蜒流淌的河流,以及远处象极了小蚂蚁的牦牛。

 

海拔4412米高尔寺山,对我们来说同样是感到非常艰辛、非常刺激,在我们骑行川藏线旅途中,越过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这是第二座了,虽然我们自身并没有感到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但是那些过路的司机们、游客们所伸出来的大拇指,在面对他们的瞬间,我们感觉到了我们这些勇敢的自行车骑行者,正在吃力地骑着自行车翻越他们将要开着汽车去翻越的高山——自豪感、骄傲感还是莫名地生发了出来。从成都骑车去拉萨是很多人的梦想,或许也是他们多年的愿望,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实现这个愿望----而他们或许还在做着梦呢。看到这些向我们微笑着的路人,我们突然感觉到我们终于也可以牛气一把了。

 

当我们越过一座又一座山峰,停下来休息或补充能量时,每每居高临下地回头眺望远处那些已被我们踩在脚下的山峦峰腰,几公里之外的视野范围内——公路似飘带飘忽不定、汽车则象是一个个甲壳虫在缓慢爬行,而我们后续的骑行者更象小蚂蚁…无奈只好用十倍的变焦把他们拉回到近前,但依然是小的可怜。

 

高尔寺山的路毕竟比折多山要好的多,基本上都是柏油路面,扬灰路就少多了,当然坡度也不小,但是一路上视线很好,半山腰上的盘山公路正在画着一个又一个的大弯,虽蜿蜒曲折了些,但还是盘旋着向山顶延伸了过去,我们骑行在这样的盘山路上,感觉上除了辛苦和疲累,再就是转来转去的让人心烦——

 

 

 

 

高尔寺山路弯弯 雅江城半壁空悬

——川藏行纪事和随想(9)续一

 

不过在盘山道上出现的一只流浪狗,倒也给我们带来不少的意趣。这只通体白色只在头部、腰部和臀部点缀着点棕色的小狗狗,是何时出现在我们的行列里,准确的时间和地点已说不清楚了,最初是跟在黄石和八路后面,一路的上坡我们骑的很慢,而它却一会儿跑在我们前面,一会儿又跑在我们后面,当我们停下来休息,它也停下来,不知是那一路旅人将它遗弃(或许是它自己跑丢了也未可知)在这儿了。却成了与我们一起翻越高尔寺山的伙伴,休息时自然也给这位伙伴加点油补充些能量——海峰最先把自己带的干粮(大饼和其它食品)分给小狗狗吃,众生平等么,在川藏线上翻越高尔寺山遇到了也算是有缘。

 

看来高尔寺山比折多山也真是逊色不到那里,只不过是路面好些,陡坡也短了很多。可高尔寺山的盘山公路,还真是没完没了,在离垭口不太远的半山腰,盘山公路更是让人惊奇无比。眼看着前面的山垭口就在视线范围之内了,可盘山公路还是在向着相反的方向上盘旋着不肯向垭口方向前进,一味地在山腰上绕来绕去,真是折腾人啊。在山腰处谷地上倒是有一条可能是牧人和他们的牛群、羊群踩踏出来的羊肠小道,在众多山峦的挤压和连绵着的谷地里,崴偎斜邂地好象是直通到了山顶的垭口——虽然是条捷径,可哪那里是路啊!骑行者自然不敢与其争锋,我们只好无奈地随着盘旋的山路继续这漫漫的盘旋之旅。

 

等我们再骑上一个弯道休息时,从后面赶上来的阿利说:黄石和八路从那条捷径走了,他没敢跟就追我们来了。这两个人还真是胆大包天,这样的路也敢去挑战,不知是太聪明还是太糊涂,他告诉我们这回可有好戏看了——还真让他说着了,等我们艰难地沿着盘旋的山路一个又一个地盘旋着骑过了三个弯道后,视野开阔处看到了这两个人还在那条路上争扎着攀爬呢。

由于离得太远也看不清他们,不过可以想象得出他们有多么艰难。曾经怀疑过他们会无功而返,但在后来我们随着回旋的盘山公路不断地上升,看到他们依然还是在那里坚持,而且每当我们上升到一个高度,眺望他们时发现他们也在一步步地向着一个个高度前进,进展虽然缓漫,可总是在向前向上向着更高的高度进发。经过几个弯道的盘旋,我们终于上到最上边的这个弯道,道路反而平缓了很多。

 

我们在山顶公路旁一个开阔地上立在那里的交通公告牌背风处停下来——喘息方定,再居高临下地察看两位挑战羊肠小道的勇士们的踪影,不得不为他们的勇气和毅志叹服,他们已经攀越过了最艰难的陡坡,跋涉到了与我们所在的高地相连接着的谷地上,海峰最先下去帮他们去拿行李,在海拔4400m的高地上,剧烈活动是大忌,笔者只是在路旁下的深坎上帮着转运了几件行李就马上感到了玄晕和心跳加速,黄石和八路从半山腰推着沉重的车子和行李,所耗费的能量和所付出的精力以及在心理、生理上所承受压力和负担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骑行这段从半山腰盘旋上来的盘山公路,大约也就是个四、五公里,而他们所挑战的羊肠小道从里程上说,虽然不及我们的历程的十分之一,但就是这区区500多米的陡坡,却耗费了他们足足一个小时的时间和远远高于我们的体能和心力。我们在路旁这个交通公告牌的背风侧休憩,及时地开始补充能量和水分,一边休息一边吃些干粮,才得知他们在攀爬下面的陡坡时,是把行李和车子分开后,一件一件地抗上来的,还真为他们的聪明和勇气以及坚韧而感叹不已。

 

这时候那只与我们一起翻越高尔寺山的流浪狗也与我们聚在了一起,就好象是我们的成员之一。于是乎大家纷纷拿出干粮给它分享,我们的缘分就在于在这4000多米的高山上,这个通人性的人类朋友,不知是由于什么缘由被遗弃在这里,我们在除了与其分享我们的干粮,还能为它做些什么呢?

 

或许还可以为其打打抱不平,骂骂我们人类当中那些个没人性或没良心的同胞,谴责一下他们竟然将这个人类最忠实的朋友遗弃到这里(这种谴责是否准确,只是推论而已,如若是狗狗自己跑丢了,主人这时或许正在苦闷难受呢,其过失虽然难辞其咎,但说遗弃也还重了些),大家都说这只狗狗的命运真惨,谁又能料定以后它会怎样呢?其实我们也帮不了它什么大忙。由于前途的路还长,还有众多的不确定性和磨难须要去面对和克服,我们只好在这里多喂它些干粮,其它的只好看它的造化了。

 

山上的气候说变就变,到了山上离垭口不远的地方,照例是飘来了大量的云在山上迎接我们,伸手可及…总是要滴下点雨为我们接风洗尘,大家还是把冲锋衣裤穿着整齐,准备迎接风雨的到来。

 

11:30我们骑上了高尔寺山的垭口,公路旁立着海拔标高:海拔4412m 的路牌。路边停了许多车辆,游人也很多,人们都下车看风景。 高尔寺山山顶垭口——作为康定与雅江两县的天然屏障,头顶上虽然还飘着大片成团的云朵,好在垭口却没有再下雨。路边的高坡上,用经幡彩旗做边缘,拦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平台,这里的视野宽阔极了!向远方眺望,前后左右一览无余,远处苍山如画、白云如织,从这里向再远些的地方眺望,竟然也可以看到蜀山第一峰的贡嘎雪山主峰,而左边的亚拉雪山却也清晰可见;据说高尔寺山曾经真的有一个叫高尔寺的寺院,不知在那一个山岙处深藏着,我们自然也没有时间去探访或求证了…。

从高尔寺山过来,就进入了雅江县境内,这里仍属大雪山中段,其地势北高南低,在这片丘状高原山区,318国道打着滚儿、转着弯儿,一路曲曲折折、弯弯绕绕地直奔雅磐江而去。这里地处川西北,西南部是极高山地貌,海拔5000米以上;中部为河谷地貌;东北和西北部为山原地貌。山原占92.5%,极高山占5%,平坝占2.5%。大部分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山脊超过4000米,海拔5000米以上山峰35座。东缘努其巴山峰,海拔5252米,为全县最高点,最低为牙衣河乡布林永河口,海拔2266米。雅砻江由县西北入,纳鲜水河、卧龙寺沟、吉珠沟、霍曲诸水,南流出境。这儿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1 1月均温1.4 ,7月均温18 。年降水量650毫米,无霜期188天,年均日照2319小时。

 

在高尔寺山山的垭口——在垭口照完了象,收拾好东西,我们继续上路。可川藏线在这片山峦中却并没有要往下滑坡的样子,而是优雅地在高尔寺山口画了一个弯儿,平缓地把我们带入的海拔4000M的高山草甸…这里与塔公草原所不同的是,其山峦或坡面上长满了乔木、灌木和草甸,不象塔公草原那么的平缓,山峦起伏的更厉害些。

 

......骑车去拉萨是很多人的梦想,或许也是他们多年的愿望,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实现这个愿望----而他们或许还在做着梦呢。看到这些向我们微笑着的路人,我们突然感觉到我们终于也可以牛气一把了。......

 

 

 

 

高尔寺山路弯弯 雅江城半壁空悬

——川藏行纪事和随想(9)续二

 

16:00我们到达雅江城边,“中国-康巴汉子村欢迎您”的大广告牌子和指向城区及理塘的路牌,同时映入我们的眼帘。转过山脚,318国道进入一个隧道继续往前延伸,隧道前左侧一座横过雅磐江的大桥通向对岸,老远就看到雅江城区那些堆砌在山坡上象极了积木的楼房,我们没有直接穿越隧道,而是从左边横过雅磐河的大桥骑向对面山坡上的雅江城区。

 

过了桥后,沿着一个呈几字形盘旋回转的弯道向着象似悬挂在山腰上一样的城区进发,在城区的入口处右侧壁立的山脚下,几栋楼房就矗立起上,半壁悬空的特色还真是令人震撼。等我们骑上这段围绕着山脚向上盘旋的山路后,一转弯雅江城便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一条不太宽阔的街道,将堆砌在山腰上的楼房分割开来,纵深处看不到边缘,我们住在一家旅店的二楼,安顿好后,海峰首先发现我们的房间原来是悬在半空里,指着窗外让我看这景儿,从房间的后窗户往外一看,把人惊的目瞪口呆,这楼房就是我们刚才进入城区时,在山脚下看到的那些个壁立的山崖,当时就觉着其上的房子看上去总象是悬挂在崖壁上一样,想不到我们竟然就住到了半壁悬空的房子里,看着下边的河流和对面的山峰还真有点那个,心里有点犯嘀咕,不过还是跟海峰开玩笑说,住在这里还真不错,能享受一下神仙们在空中楼阁里的滋味,呵呵:))看来我们骑到拉萨不成佛也得成仙呀!

 

 

 

 

雅江,藏语名“亚曲喀”,即“河口”的意思,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历史上曾是雅砻江重要渡口之一。置县时也曾以河口命名,后更名雅江,是其县治所处位置在雅砻江边而得名。雅江原为雅砻江的一个渡口,房屋临水依山而建,县城的海拔近2600米,总之不算高。北纬29.03-30.30,东经100.19-101.26 ;东邻康定县,南界凉山州木里县,西南靠理塘县,北连道孚、新龙县;面积7637平方公里(东汉时曾为白狼国地、隋时为附国地、唐、宋属吐蕃,元属吐蕃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境内雅砻江以东地方,明代时为长河西宁远鱼通宣慰司辖,清朝时分属于里塘、明正两土司辖地——置呷拉、亚曲喀、八角楼、尼马中、八衣绒、夺雅中等土百户,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在河口设渡口,驻兵镇守,雍正年间置德靖营;乾隆四十三年(1778)置中渡汛,光绪三十四年(1908)赵尔丰实行改土归流时,划出明正土司所属雅砻江以东各土百户地和里化崇西土司地河县,隶属康定府;民国3年(1914),更名雅江县,属川边行政区)1936年5月,红军到达雅江,成立雅江县博巴政府;民国28年(1939),属西康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10月,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90年全县设4区、16乡、1镇——县治所在地河口镇。

 

 

 

 

雅江大桥头那条42米长的隧道,就是清末比利时人洞开的。

 

现在雅江已成功地注册了“木雅文化”、“康巴汉子”和“雅砻江走婚大峡谷”三大文化品牌,这恰好涵盖了雅江三大版块,也算是对雅江的诠释;这三大品牌,可以说是雅江的三个支撑点,支撑着一大支柱产业——旅游业。

 

“木雅文化”——“奇境天所画”,分布在雅江县东南的呷拉、八角楼、祝桑、米龙、八衣绒等乡系木雅聚集区,藏民都讲木雅格(木雅话),自称“木雅娃”这里的文化积淀自然就是木雅文化。而木雅人散居地境内的帕母岭和祝桑草原更是“奇境天所画”的绝佳景致。

 

“康巴汉子”村——距雅江县城西64公里处的西俄洛,是有名的旅游大本营。村里仅呷哇家族就有很多彪形大汉,个个熊背虎膀,雄姿英发,面红虬须,头饰别具一格。他们仍保留着留长发的习俗,辫内多用黑色丝缨盘成四瓣、六瓣或八瓣的莲花状,辫套上串上珊瑚、象牙和金银戒指为辫饰,戒指上镶嵌着珊瑚,最多的有九颗,象征太阳和明月,这种头饰更加衬托出康巴汉子的雄壮与健美。

他们的性格如同村名俄洛(意为“反对吞并”),西俄洛之名,源于其历史故事,据载,这里崇禧上司的祖先是蒙古部落的第三小部,十三世纪南下到理塘一带从牧,其首领叫窝托桑波,后来,到这里来抢占地盘,遭到当地土著人的坚决反击,双方持续了长达500年之久的搏斗,直至光绪10年(1884年),最终占领了这里。康熙年间开辟川藏路时,因为新都桥当时已有东俄洛的寨名,所以与之相对应而这里便得名“西俄洛”。清代诗人王师我的《西俄洛山》一诗中就有:“砂碛羊肠道,东西各异名;草深堪牧马,烟重可藏兵……”东西俄洛的记述——西俄洛是当年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清代诗人李苞曾在《西俄洛夜》一诗中写道:“穷驿无更折,梦回天已晓……”在另一首诗中写道:“牦牛负粮行,马驮蒙山茗……” ),西俄洛是雅江西部旅游线上当之无愧的大本营。

 

“雅砻江走婚大峡谷”——距雅江县城北42公里处峡谷中的江北区,俗称下扎坝。在这里不仅可以拥抱森林公园,还可以掠奇一下迄今仍遗存了母系氏族社会的习俗;据有关专家考证,这里还是有别于云南摩梭族人的人类第二个母系氏社会遗存区。

 

我们在雅江只住一个晚上,自然无法对雅江的三大文化品牌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近距离的接触,我们带着对这里的向往和对这里的神秘感受,早早地就进入了梦乡,今天虽然只骑了70多公里,可体能的消耗也很大,身心的疲累还须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来恢复啊。况且我们明天的路途上,剪子弯山好像比折多山难度还要大,虽然只有50多公里,这可能又是考验我们的又一道难关!”

 

 

 

 

 剪子弯山天高云淡 119道班名不虚传

—— 川藏行纪事和随想(10)

 

今天要超越的目标自然首先是剪子弯山,其难度与折多山差不多,从雅江2600米的海拔到剪子弯山山口海拔4670米 ——海拔要提升2000多米,再加上绝对海拔也较高,所以大家感觉会 比 昨天骑上高尔寺山那个强度和难度要大的多,也难的多啦!

 

昨天晚上在雅江住下后,我们聚在一起商量今后行程和安排——这两天的折磨,使我们当中有的人对继续骑行显得信心不足,于是就有人想到了明天坐车。还有人提议轮流坐车,把大家的行李带上也好轻装上阵。我们当中现在只有我和阿利年长了些,其他人都还年轻。考虑到笔者的年令最大,阿利就劝我和他一起坐车,由于觉着还没到非要坐车不可的地步,所以我还是坚持骑行。无奈阿利自己决定去坐车,我们大部分人把行李让阿利带走了。也不知是不好意思还是觉着行李并不太重——只有海锋和亮亮还自带着行李,而我们只带了一个随身的小行李包,可以说是轻装上阵了。

 

出城前有很多藏族同胞想要拉我们坐车,还为拉阿利发生了争执——原因是阿利曾先约了一个车,但价格上没谈妥,后来又与另一个谈价格,就这样上了另一辆车… 先前的司机就不太愿意了,没办法我们只好一起来与其理论,才将其劝退。

 

把阿利送上车,我们大家都不敢多耽误,在旅店对面的小饭馆吃了饭(鸡蛋、包子、稀粥), 便从雅江出发。从雅江到剪子弯山有32公里的上坡儿,而骑过剪子弯山接下来的20多公里又都是缓上缓下,共有40多公里的坡要爬。这一天下来,我们所有的人都骑得很痛苦、很疲累,前两天的痛苦和疲累还没得到缓解,今天还要继续把这种痛苦和疲累进行下去,正向所有骑行过川藏线的人所感受的那样,如果说翻折多山靠的是体力,高尔寺山靠的是耐力,哪么剪子弯山那完全就是靠毅力了。

 

今天依然是7点半出发, 刚出雅江县城就是罕见的大坡——坡实在太陡,以致于大家都没来得急换档,刚开始就有点骑不动的感觉了。经过努力适应,换低档慢慢向上爬,不一会儿终于有了点儿摆脱谷底豪迈,雅江城已经被抛在了脑后,与雅江城再见后,我们继续顺着雅磐江溯流而上,早晨的山里空气格外的清新,清爽中还有着迷漫着的薄雾,山上的路又增加了几分神秘,越往山里骑越感觉到了山上的 林木也越来越密,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阳光开始慢慢地灿烂了起来,而附近山上茂密的林木在阳光下也开始晃动着斑驳的身影,仿佛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雅磐河滋养了整个流域里的一草一木,山坡上的林木郁郁葱葱。只可惜我们刚刚能俯瞰骑上来在身边流过的河流,川藏线便折向西边向山峦深处穿行而去,我们不仅别过了雅江城,这不又很快就别过了雅磐河。随着海拔的不断提高,半山以后树木就变得稀少多了,主要以高山草甸为主,间或也有几棵或几片林木点缀其间,是当地牧民放牧的地方。在如今的仲夏季节,倒时时可以看到山坡上有成群的牛羊,如片片白云黑雾飘浮在这些山地草原上,继而还能听到些悠扬的牧歌在天地间回响。

 

开始爬山后,我们依然采取在折多山爬坡的策略,不刻意去等人或刻意地追人。一般根据自身的特点,决定自己停下来休息的间隔时间,以不太累、撑得住为尺度,以少停留、慢慢骑为手段,靠耐力、靠毅力翻越山顶。六月的雅江气候宜人、不冷不热,加上我们前几天已经翻越两座四千米以上的山了,也算是已经适应了这种爬坡,再加上今天轻装上阵,所以一开始骑着倒也不费力气。

 

中午时分,阳光开始灼热起来 ——

我们却还是在山谷中盘旋,山峦间还是在相互的掩映之中,看不到顶儿、也看不到边儿,此时的车友们已经是精疲力竭了。大家只好在山腰上休憩、进餐—— 早上买的馒头,大饼,包里装着的压缩饼干、榨菜之类,见样吃些算作午餐。说起来也奇怪,慢慢地骑着一直还没觉着有多累,可一停下来休息,我们一个个却觉着散了架似的累的都不想动了…,坐在路边上晒着太阳…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休整了一会儿,还得继续上路 再往前骑,剪子弯山在雅江西侧是季风的迎风坡,潮湿的空气随着海拔的上升带来了大量的降雨,因而山上的植被覆盖又变得好了起来,路边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小野花儿… 争奇斗艳,吐露着謦香。再继续往前骑,山色不仅变的明朗起来,而且山色也变得越来越俊朗了,山坡上一片片的森林中夹着低矮的灌木,而路旁低矮的草甸 里也经常突然有参天的大树扑面而来。

我们 穿过了森林、穿过了灌木 、穿过了草甸, 越往山上骑山上就越没什么人的痕迹了,但川藏公路却依然坚强地在山中穿梭,而我们也依然坚强地坚持着骑行,面对穿行盘旋在山峦间的山路,我们只有继续加油!我们无须自己对自己去默念或鼓励,我们已经变得适应或机械,山不转路在转,路不转我们人却又在转,旋来转去我们最终会骑上山顶越过垭口。

 

在骑行中,虽然不断有阵阵凉快的山风刮来,但浑身上下往往是已经被汗水浸透了N遍… ,这些天总是湿了干,干了再湿,骑行服被汗水一次次地浸透,又一次次地被山风和阳光吹佛晒干,已经记不得湿了多少回又干了多少回了。

公路蜿蜒萦绕在山腰上,高低、曲折、起伏的公路通向远山天边。 山峦中一个山包上的侧面出现了藏文版的六字真言——经幡排列、旗阵猎猎,山风舞动处,耳边好像听到了紫衣喇嘛的吟诵声 …。川藏线到了康巴地区,到处可见的佛教文化的痕迹——金碧辉煌的寺院、旗阵猎猎的经幡、无处不在的白(佛)塔,藏文版的六字真言大都在独立的小山包上,或许正是在彰显佛法的无边无量,看到的人们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会有种与佛同在的感受,每每也会增加不少信念或力量,或许这也是佛教能在康巴藏区普及的渊缘所在,或许这就是佛教的魅力吧。

 

剪子弯山——剪子弯, 川藏公路开始在山上强劲的划起来急弯,在这些急着弯来转去的陡坡上,即使是那些往来的大卡车,也嘟喘着粗气…也是慢腾腾的爬着,步履瞒跚。在海拔有4500米以上时,我们虽然流着大汗,喘着粗气, 虽然身体已经极度疲惫了,可奇怪的是不知怎么搞的竟然没有一点儿高原反应,估计是因为自己是一点儿一点儿骑上来的,而且也没有持续太久、太剧烈运动吧。

 

终于要到山顶垭口了!可我们已没有了自豪感、也没有了狂喜!有的只是极度的疲累,有的只是那种马上休憩的迫不急待。山顶上虽然也有一阵阵的凉风吹来,但疲劳感好像并没有立刻被阵阵的凉风冲刷掉,而是一发感觉到了更多的疲累和不安。再看看山下那几个急弯所铸就的剪刀把,我们还有几个车友正在那几个剪子弯里挣扎着慢慢地往上爬呢,海锋和亮亮还在那里面继续着他们的艰辛和极限的挑战。虽然能远远地俯瞰着看到他们,但要等他们骑上这剪刀把的尽头地儿,估计不用一个小时也至少须要半个多小时吧!突然有种异样的的感觉,这几个人可是全副武装,而我们则已经是轻装简从了,我们突然有股对不住他们的感觉,同行却不同路,同路却又不能同甘共苦,同路却不能同时攀上山顶、同时到达垭口,特别是在他们多负重的情形下就更觉着不够意思了——虽然这是他们自己想挑战自己,但我们毕竟是同一个六月组合里的成员,我们都觉着有点过意不去。

这两个人虽然都年轻,可经历却完全不一样,亮亮我们在前面已经作过一些介绍,另一个来自上海的小伙儿海锋——他其实还是一个新手——在我们六月组合里也可算得上是传奇人物了,去年汶川大地震后,曾经往来于上海和灾区,志愿者的身影,却使得他得失如影随形,完善了自我却失却了一份深情。今年五月份先是与人结伴徒步稻城,还没有完全结束时就觉着不过瘾,便考量着再来个更过瘾、更刺激的项目——骑行川藏线318国道。于是就在月末返回成都,从在网上约人到购买二手车、骑行装备,再到六月一日出发,前后也不过三天的时间。当然其体能和体质都不错,在沪经常参与的运动项目自然也不少,踢足球、跑马拉松,都有值得骄傲的成绩,但骑车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虽然没什么骑行经历和骑行经验,但生理和心理素质都很不错,十天、八天下来,已经基本上适应了。所以早上出发时,他和亮亮自然而然地便没有把行李托负给阿利,而是全副武装。在翻越剪子弯山最后那几个类似于剪刀把弯曲状的盘旋山路时,与我们几个轻装的人一起与其较量、挑战时,他们可吃了大亏——山高没捷径、路远无轻物,别看多上十斤、二十斤的东西不起眼,可所耗费的体能还真是令人吃不消。

虽然不安或有些过意不去,但这几天下来,他们显示出来的超强毅力和心理素质倒不须我们为其发什么愁,在剪子弯山上充分地发挥或考验一下他们的潜在能力也是难得的机会,相信他们真的不会含糊,在挑战中完善自我。年轻人有的是潜力,有的是活力,也有的是体力。有了这样的信念,便也就安下了心,踏实之后再来欣赏剪子弯山,则就有了另一番不同的意境了。

 

剪子弯山是个辽阔的的高原天然牧场,它群山绵绵、山颠连续起伏、坡顶雄浑圆壮、溪流蜿蜒远方、植被草木交错、峡谷群山环抱、牛马满山悠闲、白云朵朵相应,虽然这里平时牧民非常少,但却更显出了山的沧桑感。那山顶天然草原以及其间夹杂着的树木、细草和苔鲜等植物构成漂亮的弧线,在山顶划出一块块深浅不一的色块,有的形状还真能联想起老母亲手里的那把剪子来。牧民的黑白帐篷则孤零零地散落在山坡、坡谷间的草甸上,悠哉的牲畜们在一旁自由自在地觅食。然而,就是这样看似普通的山峦,就是这样荒野四处的景色,造就了它那与众不同的鲜明风格!我们骑过的每一座高海拔山峰,几乎每一座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虽然他们山连着山、水连着水,但依然向你自信地展现着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一路上都是个性的美之展现,到了山顶上的感觉则更好!在这里我们有一种跟群山对话的感觉!

 

骑上了山顶,回望之后,兴奋随之而来!

直到这时才知道为什么要叫剪子弯山了——呵呵看看脚下,彻底震撼了!正象很多骑行过川藏线的人们一样,我们也禁不住在心底里默默地呼唤着发自肺腑的心声: 川藏公路实在太牛了! 川藏公路太伟大了!而我们这些骑行者 , 自然也是与川藏公路一样太牛了、太伟大了 。真想把这种所有骑行过川藏线的人——人们的心声大声地呼喊一遍,一起融入这幅震憾人心的图画中,可高原上的缺氧和骑行剪子弯山的疲累和痛苦,使得我们只有在心底里默念的份儿了。

 

直到这时才明白了为什么要叫剪子弯山了——先别说一路上骑上此山盘旋着的急弯有多少,就是接近山顶的这几个象老辈人们使用了一辈子的剪子把一样的回旋盘道,当它们在山这一边剪一刀,再在山那一边剪一刀地剪上山去重重叠叠直达山顶——骑行中我们还体会不到这种弯道的形态和扭曲着的模样,但骑上山顶后,再回头望上一眼,便马上明白了山名的由来和实实在在的意蕴。

我们到了剪子弯山海拔4670米山口。人在山巅处一停下来, 心情却突然在瞬间变得平静了很多——将自己融化在大自然中的感觉是那么的美好…今天的老天爷破例没有派云雾风雨前来迎接我们,剪子弯山垭口阳光灿烂,天高云淡,远处的贡嘎雪山清晰可见,我们在最温暖的季节里骑上山来, 再次欣赏远处的雪山——贡嘎以及它前面的一那座座错落有致的山峦,当贡嘎山露出了它那的高耸的主峰——巴蜀之王,剪子弯山在其面前也只是一个小兄弟 罢了。剪子弯山一年四季大部分月份都有积雪,而如今这里的高山草原上却空空如也绿地茵茵,其间的还有花儿间或在争奇斗艳 。

 

看着这些由大山的脊梁,高傲的雪山、起伏不定的山峦、天际那淡谈的云雾,呵呵:))还有喘息方定的我们,这不又构成了一幅美丽绝伦的画卷了吗。再想想这十天来所吃的苦,自己都觉得感动 这何尝又不是一种 福分呢。

我们 在山上等了一会儿,大部分车友们都一个个上来了。休憩期间,在(6月10日) 16:24给家人和月光大姐发了一封短信:“早上7:30从雅江出发,16:00到达剪子弯山垭口,现在等人,今天垭口阳光灿烂,天高云淡,远处的贡嘎雪山清晰可见,山上白云、蓝天以及雪山相连接的那些黛色朦胧。更显得神秘莫测!”

 

著名的剪子湾山,它的藏语名字叫“惹玛那扎”,意为羊子山口。山口海拔4659米,是318国道经康巴地区的最高山口之一。千山万壑尽收眼底的意境,领略一番茶马古道的古风遗韵。这个山口当地藏民把它叫作羊子山口,源于一个历史传说:相传三世达赖历经艰难险阻进京去朝见皇帝归来时,在渡雅砻江时险些掉进江里,在护法神阿苦当吉的全力护卫下,才得脱险,当走到山口时,他对达赖说他的坐骑神羊累了,需要休息,于是达赖一行就在这里休息。各路护法神在接受达赖评功论赏时,阿苦当吉却由于心直口快遭到冷落,达赖说回拉萨已没有你的寺院了,这山背面有个寺院就作为供奉你的寺院吧!阿苦当吉就留在这里了。这个山口也因羊累了在此休息而得名羊子山口。由于三世达赖在此休息过,方圆百里藏民把它奉为神山——那里挂满随风飘动的经幡,那些五色纸印着马和经文的方块纸叫“隆达”意为风马,就是当地藏民为祈祷全家一年平安和外出顺利,每年新年伊始到此挂经幡,路过这里的人就撒五色风马纸,用风力飘动经幡、飘飞风马纸,向神灵传递祈祷的语言。

 

 

剪子弯山天高云淡 119道班名不虚传

—— 川藏行纪事和随想(10)续

 

过了垭口山顶上面的路况很好,但风光跟山那边就不完全一样了,美丽的景色自然也跟前面的也不大一样,没有那么多森林和树木了。高山草原在视野里逐渐崭露出了其独特的风光,但公路却还是在不停的绕着弯弯,在起伏山峦上覆盖着的绿色波涛中来回穿行,过垭口后到119道班全是不断起伏的高山草原的海洋。就在这不断的起伏中我们被融化在了这茫茫的波澜不惊的浪尖波谷间,前面似乎看不到有任何人烟的迹象,而上上下下间的体力消耗却很大,意志也在被一点一点的消磨掉,体能亦在不断地下降,但此时此刻我们除了慢慢地往前骑,别无选择。一路上,我们在好几个转弯处看到了川藏线上的养护道班,112、115,可就是看不到119,真是急死人了。

 

今天的目的地是119道班,不管有多么疲累也得到达。就在这沮丧之中,不知拐了多少个弯,在318国道上出现了一个岔道口,一条岔路向西转了个弯便向南边的山峦深处延伸了过去,那是通往康巴汉子村——西俄洛乡的唯一路径,可我们却没有时间或精力再去光顾或领略那里的风土人情和旅游大本营了。

在岔路口休息了一会儿,从318国道向西北延伸山峦尽头,我们远远地可以望见了一座座躲在山坡背上的建筑,大家都确信那就是梦寐以求的119了,可等到骑到近前一看,一色的藏式建筑给我们展示出来的是一座藏族同胞聚居的村落,按里程算计119道班也应该到了啊,可怎么就见不到踪影呢。我们停下来向藏族同胞们打听119还有多远,,得到的回答是就在前面不远了。

 

晚上六点半左右,我们终于到达119道班。这里海拨约4200多米,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高原反应。119道班的老吕在门口迎接了我们,还一个劲地埋怨我们不给他提前发个短信打个招呼,不然的话现在早给我们准备好了饭菜。看着老吕的一脸真诚、憨厚、和蔼且哪么平易近人,我们确确实实地被感动了,这个略显瘦骨嶙峋但不失魁悟的男人,在我们的心目中一下子更加的伟岸高大了起来。就是这样一个40多岁的汉子,他就是318国道上极具传奇色采的吕班长,他曾经是这里的班长——吕班长,就是他不知在那些风雪之夜帮助和收容过多少走在茫茫旅途之中的旅行者。

 

最早知道 119道班和极具传奇色采的吕班长,是在早先骑行川藏线的车友们的游记里,经过骑行者的无数次口碑传诵,经过骑行者游记和攻略中的记述,网络上传说中提到的119道班越来越神奇、越来越令人向往,而119道班的吕班长也越来越被骑行者们所敬仰,。现在他已经不是班长,但他却成了川藏线上的名星大腕了。他家在遂宁,但已经十多年没回家了,他现在把妻儿也接到了这里,他才是真正扎根高原边疆的英雄。如今的119道班已是名扬天下、名满天下、妇孺皆知了。

 

我们今天也来到119道班了,住处虽然简陋但感觉很亲切。。今天在这里住宿的车友不多,就我们5个人在一个大房间的通铺上,二十多个床位中的大多数铺位都空闲着了。这里的条件虽然不是很好,骑行过来也很艰苦,晚上睡的又是大通铺,但对于疲惫的我们来说,却是一个可以获得温暖的地方,川藏线上一个歇脚的港湾,甚至还是一个骑行者群体朝圣不可或缺的地方——曾几何时,119道班在所有骑行川藏的勇士或即将骑行川藏线的勇士们眼里都有着崇高的位置了,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张,现在骑行川藏线的车友们会觉着:骑川藏线,若没有了119道班这一站,那么其进藏的历程就将不是最完美的骑行了,那份缺憾将会是无从弥补,甚至会遗恨终生。

 

有人说这里是上帝送给骑行者的礼物,其实那是一种天真者的矫情,不要忘记上帝送给我们的还有风霜雨雪和山高路远,天时不在地利何存——119道班 虽然 地处雅江与理塘的中间,这里人烟稀少、山高路远,是有骑行者在此处住宿的须求,但绝不是唯一的选择,我们当然也可以选择住在前面村落里藏民家中。因此,我们又可以理所当然地说,并不是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造就了它的声望,而是由于老吕的所作所为使这里这里成了川藏线上最有名的道班,是人和造就了119道班的声望和美誉,是人格的魅力打造出了119道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119道班在全国骑行川藏南线或即将骑行川藏南线的车友中知名度甚高,吕班长更是名人了,他对我们十分热情,对骑行川藏线的车友也很理解,寒喧过后,老吕便开始给我们做饭,我们则各自收拾行李、车辆,简单地洗漱后,准备着晚上的休息——收拾停当后 19:04 给家人及月光大姐发了封短信:“18:30到达119道班,已经住下,现在道班正在做饭!”

晚饭谈不上精美但是很丰盛,饭菜实惠、量大,这正是我们骑行者们所须要的饮食标准。由于道班上的其他人和老吕他们已经都早早地吃过了饭,我们五个车友便在厨房里的方桌上用餐,笔者在与老吕唠嗑时,顺带说了句以前在网上看到的好象在道班上有牦牛肉吃,老吕告诉我们现在不是季节,吃牦牛肉的季节在秋冬时节,现在正是牦牛开始长肉的时节,在适令时节当然会有牦牛肉吃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只能吃些猪肉了——其实猪肉炖土豆也是很美味的了,几个菜再加上热腾腾的汤,我们一个个吃的浑身冒汗、腹满肚圆、心满意足,而老吕却还一直向我们致歉说饭菜不好,现在不管是肉蛋菜蔬在这时都是淡季,只有好贮存的土豆,成了接待进藏车友们的主打付食品了。

 

吃过饭后,吕班长又和我们交流了不少川藏线上往事,了解到一些使119道班和老吕名声大噪、声名鹊起的往事。这里既有让人景仰的无私救助过往旅行者的感动,也有他们本身的的酸甜苦辣以及被人误解的不愉快。

那是在很多年前了,那时老吕是119道班的班长,他这个318国道上丝毫不起眼的一个普通公路养护的小道班——公路边一排白色的房子。可能是我们每个骑行者精疲力歇之时唯一可以抓住的那根救命稻草。早些年,还很少有人骑自行车进藏,那时骑行川藏线的大多是骑着摩托车进藏,即使如此也有很多人,赶不上钟点,流落在这荒山野岭中,也有的是在风雨交加或风雪交加的情形下流落至此,其狼败象自然获得了老吕的同情和救助,那时当然谈不上收费,完全是在救助人。再后来骑自行车走川藏线,也有人在尝试了,但来的人很少,偶而有车友拖着疲敝的身驱来到119道班,那时吕班长接待,也是不收钱的纯粹性救助行为。后来随着网络上的游记和攻略的流传,知道这里的人多了,骑车来的人也多了,也才有了后来的收费和明码标价。最初的收费好象是始于一位台湾同胞,据老吕讲这位台湾同胞得知了老吕多年来无私的救援过往的车友(包括摩托车和自行车)们的事情后,颇多感触。在我们(包括老吕)这些人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市场经济观念的时候,台湾同胞已经很敏锐地看到了这种无尝救助或无私奉献,很难维继下去的的现实状况,他看到了老吕根本没有这种财力物力和人力,道班又没有这样的公益费用,但这种救助或奉献又是骑行川藏线的车友们不可或缺的须求,所以他以一个从市场经济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商业头脑(或许这位同胞本就是一个商人),建议老吕收费——而且从他开始,他给老吕留下了50元钱,腼恬的老吕说什么也不肯收或不好意思收,但台湾同胞说这是为了他以后更好地救助他人,能在此受到帮助已经是感激不尽的了,而给钱并不是交换,无论多少都是一种感恩的方式,这好象就是老吕收下的第一笔钱。后来骑车的人更多了,去年有车友们就给老吕明码标价地在网上公布了收费标准——两餐30元,再后来因为住的是道班上的房子,虽然被褥是老吕置办的,道班也要收益,就又增加了10元的住宿费。

 

再过了一段时间,据说有的人的人就在网上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甚至还有些过头的话,传到了老吕耳里,自然是很伤心、也很伤感。虽然说者并不一定就会有存心诋毁老吕的意思,但客观上还是伤了老吕和那些对119道班以及老吕怀着感恩心态的车友们的心,车友们对那些说了些过头话的个别人表示强烈的不满和愤慨,在网上替老吕打打抱不平,也在情理之中,说明了人们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以及人心所向。

 

119明码标价这一变化,应该说是一种进步,其实质性的问题还在于这种变化也是119道班能否永远传承下去的关键所在:试想,若不明码标价,老吕现在已经从班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了,再过几年还将会从119道班退休,回了老家遂宁。试问届时谁来接班迎接我们这些进藏的车友们呢?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总不能再指望川藏线上的雷锋同志——老吕一辈子在那里救助我们年复一年递增的进藏车友吧,即使他愿意,客观条件也不容许呀。倒是那位台湾同胞有远见,以后老吕退休了还可以有其他人接替继续做好骑行川藏线的接待和救助啊!这本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不管你是持那一种看法,褒贬之余都要想到这一层——我们可能再也不会到川藏线上走一遭了,因为一次的经历已足够人生体验一辈子了,但后续还不知有多少人准备骑行川藏线呢。为了他们能在骑行到119道班时,能享受到一个与我们同样热情的款待和温暖的感受,我们应该承认明吗标价当然也不失为是一个好的方式啊。

对于某些个别人的不明智以及天真和幼稚也不必太在意。好不容易骑一次川藏线,在119道班停留一晚上应该是我们得荣幸,这些年道班对过往的车友们的帮助也是有目共睹的,车友们能够在累得筋疲力竭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遇上老吕,这自然是我们和老吕缘份!茫茫人海,能够在一个极其偏远的不起眼地方相聚,这是我们车友间的缘份!说到底这都是自行车运动的魅力啊!如果没有119道班,没有老吕,没有这里的明码标价,骑行川藏线上的车友们还不知会多吃或多受好多苦呢?我们不要心里想的永远是经济上的得失,骑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应该是能够产生一种骑行的文化的活动,既然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就应当全身心地去体验和共享这种文化,而老吕和119道班恰恰已经成了我们骑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和标记了。

 

车友们给老吕笔记本上的留言,落下的是片片深情。大多来119道班的车友们都是懂得感恩的人,车友们纷纷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怀,唯独笔者没在簿子里写下一个字,倒不是没有真情实感,恰恰相反,此时倒觉着任何的言语都是那么的苍白。对川藏路上给我们大家有所帮助的所有人都只说一句谢谢,那是不够的!我们除了在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要学会或懂得感恩外,还应该把苍白的言语化作思想力和行动力。在川藏线上一个人无论多高尚、多崇高、甚至多高级,其支撑着的基础都应该首先是平凡,平凡中见真情,平凡中见伟大。

119道班不是慈善机构,老吕更不是慈善家,他们作一两回慈善或许不成问题,如果指望他们是永远的慈善机构、慈善家,除非你永远给他们提供作慈善的资本,否则那就是要多可笑有多可笑了。本来这并不是个问题,但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关于119道班和老吕的帖子,就将其当作一个问题看待了。

我在这里想要说的就是老吕和119道班确实名不虚传!在川藏线上能够感动中国的人,除了成都的月光大姐,那就是119道班的老吕了。

 

 

 

 

 

 

 卡子拉山天路使然 理塘高城世界第一

——川藏行纪事和随想(11)

 

6月11日 早上—— 早上7点钟,老吕就给我们做好早饭,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美味面条,我们几个人使劲地吃也没吃完。出发之前每个人又在老吕开的哪个小买部里,买了些水和其他食品,以备路上急需。出发时我们在道班大门前合影留念,与老吕道别后,便踏上了今天新的征程。

 

我们从119道班一出来,刚一出大门318国道就开始上坡,从一个大弯道骑过去,转过了一个山包后,就立刻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那是由一座座怎么形容都不过分的漂亮山峦所构建出来的美景啊!山坡上宛若一块块绿色的画布,本来是纯净的几乎不沾染一点杂色,从地上一直铺到天上,其上的牦牛群哪星星点点的黑色斑点儿却将其点缀成了梦幻般的神奇景观,其上好象是曾被雨水洗涤过的天空蓝的像是要快滴出水来海洋,只有那些丝丝缕缕的白云还能让人觉着天穹的宽阔。而转过弯来后那条勾勒在半山腰的公路如同一条飘落其间的丝带,向我们描绘出了另一幅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这里是又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致,而我们在天际间云游时,则不免要了望成痴,或许也要矫情嚷嚷什么地审美疲劳了。

 

从这一刻开始,我们这一整天就真正地骑上了在整个川藏线上都算得上是最具代表性的天路——我们几乎全是在4000M以上的高山草原上骑行,而且还是不停地从一座山包的山头骑到另外一座山包的山头上,这些连绵起伏的山峦和蓝天白云相互间已交织在一起了,使得我们真正有了一种骑行在天路上的感觉!

 

从119道班出来就是大约七、八公里的大上坡,然后便是到达海拔4718米的卡子拉山垭口的20多公里缓上坡,这一段路上起伏着的山峦基本上都是在我们的脚下滑过,由于这种一览众山小的云际漫步,每个车友自然都感觉不出有多么大的坡度,就有人怀疑卡子拉山的海拔被官方人为标高了,其实这种想法很幼稚,只不过是我们的一种错觉罢了——完全是受到了一定的习惯和思维定势的影响。我们这几天习惯了一爬就是一千多或二千米海拔高差的山峰,这些天来我们还没有越过如此的高度,但每天都已累得精疲力竭,如今骑上来的是海拔标高比前些天骑过的那一座山都高,反而没有以前累死累活的感觉了,有所怀疑倒也可以让人理解。但我们却忘记了关键的一点,今早从119道班出发,我们本身就是在4200多米的高度上,而到达卡子拉山垭口海拔只不过上升了区区四、五百米的高度,自然就没有了往常的艰辛和痛苦了,在川藏线上要翻越的十几座四千米以上的高山,并不是海拔越高难度越大,这种情形在以后要翻越5000米以上的高山时或许也还会出现,我们总不能老是去找标高的岔吧。

 

如果少了疲累和痛苦,我们就想到了标高上有问题,岂不有些不地道——岂不是对筑路部门和养路部门的不尊重和大不敬呢。 318国道上,有着一连串由川藏线串起来的标志性的路标和里程碑人文标记,那都是筑路或养路大军用心血凝聚铸就的地标。 当我们骑行川藏,一路上欣赏沿途美景,体会和接受一座座高山的考验,并享受胜利的喜悦、享受骑行快乐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一路上还要欣赏那些最值得尊重的人所竖起的最值得尊重的丰碑。

 

不要想象自己骑行川藏有多么的牛X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若让你在这高原上呆上一年半载。远离家人、朋友,离开我们所居住的城镇那个花花世界,不用说绝大多数人会受不了。当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车友,不分男女老少只能挤在象119道班那样一个大房间的通铺上度过一个晚上,或许还有种刺激和兴奋的感受。但这只能表明骑行川藏线的车友都是革命乐观主义者,在如此简陋的住宿条件下,能心情开朗,其乐融融,但却无法证明您是一个能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能够扎根高原的勇士。

 

骑过川藏线的朋友们有人说,整天行走在高山草原上,对蓝天绿草已会产生审美疲劳,那么一年四季都住在高原,你还会有这种想法吗?若如是您恐怕就不会再矫情地说什么产生审美疲劳了,那时会想什么说什么,我们不便在此妄加猜度,但大多数人都会想着如何逃离这块被誉为美丽的高山草原,当然并不是其变得不美丽和不神奇了,而是其美丽和神奇已不再具有吸引力了,厌倦了的时候才会有真正的审美疲劳。厌倦是厌倦了的人们的心理状态,欣赏是欣赏的人们的心理状态,骑一次川藏线,走过路过又何来的厌倦呢?欣赏还来不及呢!何必要矫情地说什么审美疲劳呢。

<span style=&q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