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艾波涛的头像

艾波涛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04/08
分享
《川藏行骑行纪事》连载

第七章 7

 

川藏线上双飞雁 海子湖中泳者健

——川藏行纪事和随想(12-1)

 

 

 

我们于6月12日早上6:00钟从理塘出发,在16:00时才翻过海子山,在随后的90公里下坡路上,又在黑暗中骑过了6个全长大约有10公里的隧道,晚上20:00到达巴塘,总共骑行了177公里,创下了骑行以来的最高记录。在巴塘我们遇到了不少骑行川藏的车友,不仅再次遇到了在成都结识的长沙车友李凯森和老高他们,而且还遇到了全国骑游大联盟的双飞雁夫妇。这两位来自河北邯郸的车友,他们本来是准备于5月12日出发进藏—— 5月11日晚上,本来开会决定5月12日早上从成都0公里处出发进藏的具体事宜,双飞雁(伯牙)准备去开会时,却被旅馆老板家的小狗给咬伤了,按医嘱:须打针一个月,由于他们不能与骑友们一起按时出发,只好送走了骑友,而他们便落单——成了独行侠。

 

在成都周边留连了半个月,5月26日他们们终于揭开了进藏的序幕,决心要把此段梦想之旅有始有终地走完。也算是有缘——6月12日晚上我们在巴塘相遇,有幸在随后的两天里,同一天骑行到达日荣温泉,又同一天翻越了宗巴拉山骑行到达芒康——其间有幸与两位前辈进行了一些交流,从而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双飞雁夫妇在川藏线上的一些骑行际遇和英雄壮举,现将其辑录如下:

 

1)、禾尼乡间藏汉情

故事发生在前几天,由于高原反应,双飞雁在世界高城理塘住宿时,晚上一夜都没睡好,起来感觉头重脚轻,脑袋上象有一个紧箍咒勒得很紧。骑行了一天,越发觉着两腿发软,眼睛也争不开了,好象在脖子上缠着根绳子似的,呼吸非常困难,并伴有恶心想吐,还头痛的要死!

他们 心想:天哪!难受死了!真的要崩溃了吗!不在家里好好过日子,跑到这里来受这份罪,才骑了几十公里呀,离下一站海子山垭口(海拔4685m)还有三十多公里呢,这可怎么办呀!

就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候!他们好不容易骑到了到一个小村落——禾尼乡,但这里却没有旅馆住宿。没办法只好求助乡政府。

当时在政府大院恰巧遇到一个藏族小伙儿,他说他那里有住处,还让他们夫妇俩跟他走,他们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办好了,一下子有些蒙了,心想假若遇到藏独分子怎么办?心里有些有些犹豫害怕,问过旁边一个穿保安服的人后,再一想也没别的去处才勉强跟了去。

 

 

 

 

 

 

 

等 到了一个叫禾尼乡小学的门前,他们这才得知这小伙儿是这所小学的办公室主任。他们先被让到办公室休息,主任便去给他们腾学生宿舍,收拾晚上住宿的地方。办公室里还有两位年青漂亮的藏族女教师,她们热情的为老两个口倒上酥油茶。一位女老师听他们说,后面还有两位骑自行车的朋友也会过来,就承诺一会儿给他们多做些饭菜。听到了这些虽然很平常的话,但他们还是感受到了一股暧流——感受到了流遍全身温暖,感受到了浑身的舒坦!仿佛是回到家一样的的温暧!给我们讲起来还激动不已,还难以平息。

这里的藏区有个习惯,每天晚上八点钟后,牧民们都要把自家栓着的狗,放开来去看护自家的牛羊,当然这狗是见不得生人,它会把生人当作偷牛羊的贼人去咬。天色已晚还没见那两个车友,小伙子放心不下,便到村头去迎接,可始终也没看到那两位车友,或许他们已在别的地方住下了。 当晚只有他们夫妇两住在了学校里,当然吃饭、睡觉样样都非常的香浓甜美。

 

 

(与双飞雁夫妇在一起合影的小伙子是禾尼乡小学的办公室主任)

 

吃完饭后,小伙子还领他们到村子周边看了看,还给他们讲了不少这里的风土人情和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寄故事。这个就在不久前发生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笔者听了之后,还真是感慨颇多,心绪久久不能平静。那是在他们到达的几天前,也是天快要黑了的时候,小伙子看到一位大约四十多岁的车友,骑到禾尼乡这里时已疲惫不堪没了劲头。看那样子是肯定骑不到下一站,就上前去劝他住下来,可那位车友上下看了看我们这位年青的藏族小伙子,却硬是没敢住下来,挣扎着继续向前骑去,望着骑车人远去的背影,小伙子的心里突然有种莫名的担忧。晚上八点牧民们就会把狗放出来,万一咬着了他那可$怎么办? 于是小伙子骑了一辆摩托车追上去想把那他叫回来,可是那位车友看到小伙子来追他,心里却更是恐惧!不管小伙怎么说,就是不肯住下,最后没办法,小伙子还是帮他找了一辆车,让他坐车走了。

我们不知这个车友事后作何感想,但我们却不能不为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而感到痛心。首先我们必须从内心深处应该向这位小伙子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然后我们是不是须要认真地从主观上作些反省呢,隔膜来自于相互间的不了解、不理解,而不了解、不理解慢慢地就会变成了误解或成见。这样的误解或成见,在我们讲述的这个故事里,只是一种表相,而这种表相在这个藏族小伙子的思想力和行动力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h8 }传言和谣言的不实,虽然很容易被证实,但不实的传言和谣言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却很难一下子从人们的心里消除掉,而作为象双飞雁夫妇在川藏线上这样的亲历者和我们这些在川藏线上的见证者,自然应该将自己在川藏线上的所见所闻讲给所有的人以正视听,以期能尽可能地消除这种误解或偏见,若如是则是善莫大也,功德无量了。 ~

是啊!我们这些人对藏族同胞们误解太深了!虽然这里有一部分是藏独分子闹腾的结果,但我们也不应该对我们的偏见或傲慢视而不见。当初我们在海子山上不也还在想, 是由于我们的骑行队伍人数众多,那些拦截骑行者的人没敢动手,或者是由于现在在318国道上各个重要山口路段都建立了警务站,治安好了很多。当我们安全地骑上了海子山——这座山上以前曾传言以抢劫而出名的山,当我们在骑上山顶的这段路上,除了碰见一些推销虫草的藏族同胞外,并没有看到别的什么可疑人员后,不是仍然没有意识到其事实的真象吗?我们虽然见实到了真象,但我们却很少想到那些传言,根本上就是一些误解或偏见以及以讹传讹,人为地放大了的不实传言却一再地污染或左右着我们的视听和思维。

 

听了双飞雁夫妇讲述的亲身经历和具有黑色幽默色采的故事,我们不竟要为我们从过去的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那些事体中生发出一些误解和偏见而感到惭愧和不安。在现今的社会里,当雷锋站到我们面前时,我们大概也不敢去认他作雷锋了,这岂不是一种社会的人性的民族的悲哀。社会和人性的浮燥和扭曲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地步,不过从双飞雁夫妇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中,我们不难看出——当然雷锋毕竟还是雷锋,雷锋用其短暂的一生谱写出了人性的光芒,我们所讲到的禾尼小学办公室主任这个藏族小伙儿,也是用自己的思想力和行动力证明了人性的光芒,他用事实击破了那些无稽传言,他用自己的行动换回了人心的回归和人性的回归。这个小伙儿正象我们川藏线上起点处的月光、119道班的老吕一样,平凡而伟大,低调而不张扬,助人为乐而不图回报——理应得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尊崇和敬意。记住他(她)们吧,这些在人类社会群体中播种真、善、美的使者们。虽然我们不一定知道他(她)们的真实姓名,但我们一定会记住他们的思想力和行动力所焕发出来的人格魅力。

 

当我们问起经过海子山时,是否遇到过拦截或与当地同胞近距离接触时,他们则更是以亲身的经历证实了传言的不实和谬误——他们老两口第二天从禾尼乡出发,在海子山前后三十多公里的路段里,一路上遇到了不少藏族同胞,有男有女、有老人、有小孩,也有骑着摩托车进山挖虫草的年轻人,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单独与其接触和交流,除了没发生什么意外外,他们还发现所有的人对我们这些过路的骑行者都非常地友善,当然也有很多的好奇。其间是有些小孩子向他们索要糖果,也有老人妇女向他们围拢来,甚至翻看他们的行李,随身的物品。但这些人全都是由于好奇或没见识过这些东西,甚至还会拿着你的相机或手机问东问西,特别是孩子们好奇心更大,除了想要些糖果,再就是想照象,还有的甚至把你的相机或手机拿过去把玩,爱不释手的样子,一脸的好奇或惊奇,老两口就给他们示范或解释一番,那些人知道了这些物件的用途后就还给了他们,自然还有些羡慕和惊奇的眼神以及不好意思的表情,根本没有那种传言中的抢的意思,或许藏族同胞正是用这种较为原始、直接的方式向我们表明了他们的真诚和善意,或许还有那么点在我们看来是有些原始或落后。可双飞雁夫妇,正是一路上不断地单独地与当地人亲蜜接触,倒使得他们对其有了更深了解或更多的理解了。

 

2)、海子湖中尽显英雄本色

第二天双飞雁夫妇骑上海子山时,已是午间时分了,海子山上阳光灿烂,仙境般的风光既令人陶醉,又令人感到神秘莫测。就在每个人到来时,只是用眼睛或相机去欣赏或定格这些神奇的景致和独特的风光。可双飞雁夫妇则不然,他们除了用我们常人心态和现代手段欣赏和记录这些神奇外,却还用了更加亲蜜接触的方式——在海子湖里游泳。在高海拔的雪域高原,在 海拔4685米海子山巅上融溶冰雪的海子湖里游泳,那可是在骑行川藏线的车友们中独树一帜的壮举,这可是一种我们一般车友可望不可及,或者说是我们——不管男女老幼、强壮与否的进藏车友们想都不敢想的事体啊!

 

当我在巴塘第一次听到说双飞雁夫妇在海子湖游泳的消息时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虽然在成都就从月光大姐那里知道了双飞雁的鼎鼎大名,这回在巴塘见到了双飞雁夫妇后还是有些将信将疑,眼前的伯牙、子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夫妇俩伯牙略显精瘦,子期则有些微胖,虽然全都是精神矍烁,但在脑海里怎么也难与敢在冰水融集的海子湖游泳相关联起来。但当我们看到了他们在海子湖里游泳的照片后,确实是被震惊了、震憾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双飞雁在我的眼前突然变得更加伟岸高大了,进藏的车友中确实是藏龙卧虎啊!两位的年令都比笔者还要大上个十岁、八岁,能来骑行川藏线我们已经是佩服的不得了啦,如今却又有了在海子山上海子湖里游泳的英雄壮举!岂不更得令人刮目相看了。

 

 

双飞雁夫妇这对在骑行川藏的车友们中唯一在海子山上海子湖里游泳的两位车友,着实令人钦佩。我们除了在这里向她们表示祝贺和由衷的敬意外,还要为他们的双栖双飞的骑行观念和游玩兴致而喝彩。当时有两位骑摩托车走川藏的冬泳朋友为他们拍下了难忘的游泳照片,也为我们提供了为其大唱赞歌的佐证。看到这些照片,我想没有一个人会不佩服他们的勇气和英雄气概。

 

 

当然双飞雁能够在海子湖游泳,自然有着他们所具备的独特条件和深厚的冬泳根基——双飞雁是河北邯郸冬泳俱乐部的重要成员,他们是从何时开始冬泳的笔者了解甚少也无从查考,但近年来他们冬泳的足迹和身影已遍及全国各地——

 

2007年2月20日双飞雁在长春冬泳协会领导和泳友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活动基地,随后又双双入水畅游,让长春泳友目睹过他们的英姿。

2008年2月4日立春,下午3点双飞雁为首的冬泳人聚集在赵苑逸林游泳池,也曾为我们展现其魅力!

2008年2月9日二月二龙抬头,双飞雁等六名冬泳队员参加邯郸峰峰迎奥运龙洞泉游泳大联赛,也曾为迎奥运加过油助过威。

他们带给我们的是对新春祝福,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片融融春意!

2008年11月21日出发,骑行到威海——在威海银滩感受了海上冬泳的乐趣。

2009年6月又在骑行川藏的路上,创造出了进藏车友们中唯一在海子山上海子湖里游泳的英雄壮举!

 

看到他们近两三年来冬泳轨迹和身影,我们方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金刚钻还真不敢揽这个瓷器活儿,双飞雁夫妇的真功夫——不管是在骑行界还是在冬泳界,都是这些个行当中的佼佼者。因此,不仅为我们树起了骑行川藏线年令最大的一对夫妇——这样的一个标杆,而且还为我们树起了进藏车友们中唯一在海子山上海子湖里游泳的英雄壮举——这样一个后人无法逾越的标杆。

 

 

 

 巴塘弦子典雅优美 六月组合分道扬飚

—— 川藏行纪事和随想(12-2)

 

巴塘县位于四川甘孜州西部。北纬28°46-30°38′,东经98°58′-99°45′。东接乡城、理塘县,南连得荣县,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芒康、盐井、贡觉县和云南省德钦县相望,北与白玉县交界。南北长约260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面积8186平方公里。巴塘地处川西北丘养高原山区。沙鲁里山脉高耸于县境东部,横断山脉纵贯全县。北部党吉曾然峰海拔6060米,为全县最高点。其余诸峰多在5000米左右。最低处为县境西南角贡波乡美荣龙村,海拔2240米。全县平均海拔3300米以上。东北部属山原区,中部和西北部属高山峡谷区,西南部属金沙江干旱河谷区。

199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为:总人口47256人,其中农业人口42044人,非农业人口5212人。藏族44601人,汉族1986人,余为纳西、彝、回、羌等民族。 

古为羌地。汉系白狼国地。唐属吐蕃。元属朵甘思宣慰司都元师府辖,并置奔不思招讨司。明属朵甘卫生都指挥使司,港武七年(1374)置磨儿勘招讨司,境内又置刺宗千户所。明隆庆二年至崇祯十二年(1568-1639),属云南丽江土知府木氏管辖。后转隶青海和硕部固始汗统治。清雍正六年(1728),置巴塘粮台。雍正七年(1729)年,置巴塘宣抚司,下辖7个土百户。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土归流”后置巴安县,翌年升为巴安府。民国2年(1913),复为巴安县。民国14年(1925)属西康特别行政区。民国28年(1939),属西康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1年更名巴塘县。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巴塘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清实录》,系藏语译音,意为“绵羊声坝”,含吉祥之意。巴塘县驻地,原系四山生命,绿野中开的一片草地,放牧牛羊,到处一片“咩咩”叫声,藏语“咩”即为“巴”音,因而以声音定地名,取名“巴塘”。 涓涓流淌的巴楚河、巴渠河和畅波河在投向滚滚金沙江怀抱的同时,滋润浇灌着在四川巴塘一片土地,也为巴塘带来了灿烂的农耕文化,但千百年来,传统的耕作方式和恶劣的生存条件,并没有使巴塘的农村真正走向小康和和谐的道路。

 

巴塘县处在川滇藏三省的结合部,是青藏高原的东南原,巴塘县,也属于藏族主体的少数民族县份,这个地方,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老百姓都很穷。为了使得生活在高原的藏族同胞彻底摆脱贫困,国务院特地制定过相关的扶贫政策,2001年县里曾集中力量对几个生活条件特别恶劣的地方进行了集体搬迁——其实这里解决贫困的途径只有移民,否则的话,就算是修一条100多公里的路,国家投入上千万的资金,也改变不了它的贫困现状,因为这里没有森林,虫草、矿产等任何资源。有道是穷家难舍,让藏民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高原,很多人是有些舍不得的,当时的工作难度相当大——移民新村在规划和设计的时候,移民新村的标准,首先是人畜分居,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其次就是房屋美化,改变人们的居住环境。搬迁以后的生存条件得到里极大的改善,现在藏族同胞们生活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现在的结果来看,皆大欢喜。

 

这里气候温和,山川秀丽,物华天宝。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儿女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特别是婀娜多姿的巴塘弦子,不但风靡整个藏区,而且蜚声海内外,成为藏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巴塘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誉为“弦子的故乡”。2000年5月,国家文化部将巴塘县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弦子)之乡”。弦子,是藏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在藏区,一提起弦子,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巴塘。

 

巴塘弦子,藏语叫“谐”,是歌舞的意思,全称“嘎谐”,意为圆圈舞,西藏人称之为“康谐”,即“康巴人跳的舞”,迄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她的故乡就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巴塘弦子”的原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歌卓”。

早在战国时期,巴塘隶属白狼古国。当时生产力十分低下,面对大自然的风霜雪雨等各种自然灾害,人们毫无办法,于是迷信鬼神、信仰祖先,崇拜图腾,便产生了一种叫“歌卓”的祭祀舞蹈。每当集体祭祀时,参加者由年长者排头,自然分成两排,不论男女,互相牵手或搭抱,弯腰垂首,围着篝火舞蹈。“蛮夷所处”,“冬多霜雪,夏多和雨,寒温时适”不仅是对巴塘自然环境的写照,也是白狼羌人跳歌卓舞最古老的歌词。

“歌卓”逐渐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成为在生产劳动之余、时令佳节之期、婚丧嫁娶之时所跳的集体舞蹈。其队形也由两排变为圆圈;其舞姿由弯腰垂首变为手舞足蹈,人们称之为“嘎谐”(圆圈舞),这便是巴塘弦子的雏形。

“嘎谐”在巴塘,经宋元两代到明清两朝,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在清康熙年间,川滇藏陕等省的汉、回、藏等各族商人到巴塘经商,促进了巴塘县地方经济的发展,加之茶马古道的兴盛,使巴塘成为多民族文化交汇的走廊,这时的“嘎谐”在充分吸取其他艺术特长的基础上完全成熟,成为藏区独树一帜的民间歌舞艺术一一巴塘弦子。

巴塘弦子形成后,最初没有乐器伴奏。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l906年),赵尔丰在巴塘改土归流后,因往来巴塘的商旅甚多,文化交流频繁,于是巴塘弦子在原来歌舞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歌舞的长处,开始试用乐器伴奏,从而使巴塘弦子风韵独具,并在康巴地区乃至整个藏区开始流传。

巴塘弦子的乐器为胡琴。其第一把胡琴是一个弦子艺人用牦牛角做琴筒,用羊皮蒙琴面,用枝条做拉弓,用马尾做弓弦和琴弦制作而成的。后来,有人将牛角琴筒改为圆木琴筒而流传至今.琴头多由龙头或宝塔顶装饰,意寓吉祥。这种胡琴音质纯正,音量厚重,音色深沉,既适合于行进间跳动时拉奏,又易于制作,深受琴手的喜爱。

 

巴塘弦子歌舞是集诗、琴、歌、舞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歌舞以琴手为核心,整个舞蹈的节奏由琴手掌握,跳弦子歌舞必有藏二胡伴奏。

跳巴塘弦子舞不受人数和场地限制,在弦胡手的带领下,男性在前,女性在后,并按能歌善舞者及长者在前的习惯排列,按顺时针方向围成圆圈且按顺时针方向舞动;领舞的弦胡手是控制节奏和整场弦子舞高低潮的主导者。弦子舞开始时,由领舞的弦胡手引入,所有的参舞者按照这个曲子特定的舞步随节奏翩翩起舞,边舞边唱,循环反复,舞曲的速度由慢逐渐加快,把舞曲推向高潮,一场弦子舞结束时,所有参舞者齐声高喊“谐亚”,意即跳得好,跳得尽兴。在稍作休息后,当领舞的弦胡手拉起另一首曲子时,参舞者再次翩翩起舞,如此一曲曲跳下去,直至弦子舞会结束。

巴塘弦子的唱词内容可分为七种类型:祭歌、团聚歌、风土人情歌、婚嫁欢歌、情歌、悲歌、祝福歌,其中有六字一句、四句一组的;有八字一句、两句一组的,每首歌词都可以放进任何一支弦子曲调中舞唱。弦子曲调优美,短小精悍,节奏整齐,易唱易记。女性舞姿以柔美见长,男性舞姿柔中刚劲豪放。与藏区其他地方的弦子相比,巴塘弦子最突出的特点是更加轻盈抒情、,主要体现在曲调旋律、弦胡拉奏手法和舞蹈姿势上。

巴塘弦子的曲调旋律上,突出展现了藏区典型农耕文化的细腻、注重柔和多变,优美抒情的特点,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音乐中汲取了适合自身需要的元素和手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一是音域宽广,旋律变化更加丰富细腻,调子多为6调式、5调式、2调式,也往往有几种调式交替出现。二是装饰音用得相对较多,某些乐句的尾部,别的地方不加装饰音或只加一个装饰音,而巴塘弦子却加有两个装饰音,第二个装饰音时值很短(多为三十二分音符或六十四分音符),或上扬或下滑,不仅使曲调更加优美,而且也更加抒情。三是从节奏速度上讲,巴塘弦子旋律由慢到快,节奏优扬,充分体现其典雅风格。

从二胡的拉奏上看,巴塘弦子技巧更丰富更讲究。先说按弦的指位,用的是第一指节的中部或第一指节与第二指节之间的位置来按弦,比通常的弦胡手用第二与第三指节之间的位置来按弦,手指灵活得多;再看弦胡拉奏的把位,巴塘弦子的弦胡手通常不换把位,碰上乐曲出现比第一个把位最高音还高时,是将小指和无名指下移至所需位置来按弦,这样难度更大,效果却更明显;在空弦的节奏性指颤音上,巴塘弦子用得很多,不仅在乐句尾部加装饰性节奏时用,在乐句中某个过度音上也适时地加上短暂的指颤音,用得很巧,为曲子增色不少。

从舞姿上讲,巴塘弦子的舞者身姿端庄,抬头挺胸,有弯腰的动作时,也保持上半身的挺直。长袖是其一大特点,舞动长袖使其有翩然之感,双臂舞动幅度就大,因而有舒展飘逸之美。其他地区的弦子,双臂舞动是随音乐节拍有明显的停顿动作,而巴塘弦子则不停顿,讲究行云流水般的优美流畅感。巴塘弦子踏步、擦步、跨腿步、前点步等舞步也非常轻盈优美,有流畅感。

 

当我们踏上这片土地的之前,其实一直都对藏族藏区有着很多的神秘感,进入康巴藏区后,神秘感更加浓厚——骑行中匆忙越过康巴藏区,并没有对这里的神秘解开多少,反而搞得神秘感愈来愈浓——愈来愈感到更加神秘莫测了……。

 

巴塘是我们从四川进入西藏的最后一站,也是我们六月组合再度会师整合的一站。从骑行折多山就与我们分开的四月,在我们住下了来收拾停当在外面吃饭时,也赶到了巴塘——在巴塘我们六月组合又一次地汇集齐了全体人员,当然也成了最后一次的会师。

 

我们六月组合以湖南平江的四位车友为主——他们分别是这次骑行川藏的发起人平江力维美健身俱乐部的销售经理黄石,香港人阿利——他是到平江探亲期间,在力维美健身俱乐部健身时结识了黄石他们,五月是平江本地的一位车友,而八路车友本来就是力维美的自行车健身教练。他们四人机缘巧合、理念相投,骑行川藏的共同理念和梦想,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经过十多天的骑行,每个人在理念和行动上,则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经过折多山、高尔寺山、剪子弯山、119道班、卡子拉山、海子山的考验后,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而差异必然会生发出一些歧见,当然这些歧见导致了我们六月组合几度的解体。

 

首先是阿利和五月提出了要坐车,由于他们四人出发时曾经约定要共同进退,黄石和八路也准备陪同他们一起坐车,征求我们几个人的意见时,四月也力主坐车,而我们几个人也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骑累了坐会儿车休整一下,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式,只要适度便会有利于骑行、有利于车友们的身体健康和体能恢复,当然事情未必就象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继续商量的结果却令人很沮丧,他们准备坐三、四百公里的车程,便超出了能让我们接受的预期。于是笔者、海锋、亮亮我们三人决定继续骑行,后来年轻的八路也不甘就这么坐车一走了之,有随我们一起骑行的意愿,而同样也还年轻的黄石则碍于当初的承诺——要共同进退,遂决定乘车。前途的目的地虽没有最后敲定,但大致也要有个三、四百公里的路程——至此我们六月一日从成都出发的六月组合,便面临着解体或分道扬飙的抉择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