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项宏的头像

项宏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8/13
分享
《子规声里雨如烟》连载

第一章 借米

梅山区食品站杀完一条猪,陈三爷留了一副猪心肺,猪下水之中猪肝猪大肠小肠都是好东西,要给区里一些关系户留着,只有猪心肺难打理,味道又大,没人愿意花钱买,陈三爷就留下救济一些穷亲戚。

陆家三儿子家去年盖了新房,让本来就不好过的日子更加捉襟见肘。这个季节,青黄不接,家里三个孩子正在长身体,不能一点油腥味没有。陈三爷招呼食品站员工将宰完还冒热气的猪尽快收拾好,又对女儿交待几句,女儿听说陈三爷又要去谷家冲陆家,有点担心父亲的身体,说道:“这大热天的就别去了吧,路远又不好走,你老都六十多岁了,别中暑了。”

“我年轻的时候在深上老林扛枪打仗,那时候都没含糊过。现在走这点路算什么,再说做人要学会感恩,我这一条腿还是陆老爷子救得,每年去看看,我心里踏实。”陈三爷和陆家是老交情,当年在打强盗洼那帮强盗的时候,要不是陆老爷子舍身相救,陈三爷有条腿就丢在谷家冲冲口那条小壕沟了,那条壕沟还在,只是人老了。当年陆老爷子也就三十多岁,刚从桐城挑着一双儿女翻身越岭到谷家冲,遇到残匪强盗,就与游击队一起战斗。打完强盗,在谷家冲冲口落户,冲口后来改名龙口,成为龙城公社五龙村下辖的一个生产队。贫困年代,没有计划生育,陆老爷子家人口添丁,连续生了四五个孩子,加上从桐城挑过来两个,四男三女,最小的姑娘和自家姑娘差不多年纪,刚初中毕业,再有几年也该谈婚论嫁。

陈三爷也是因为腿伤,没能去成六安城打鬼子,那里仗打的惨烈,死人堆里活下来的几个老战友都到省城县城里当了大干部,陈三爷没啥文化,也没上过正式战场,解放之后,组织将他户口农转非,安排到区政府所在的梅山镇的食品站当了站长,这一晃,也二十多年了。

陆家四个儿子,陈三爷最喜欢的是排行老三的陆浩至,为人忠厚,踏实肯干。

陈三爷搭载县木材公司的大货车到了沙湾街,剩下七八里山路只能步行。沿河滩向上,河滩满是鹅卵石,还有刚从山上冲下来的大石块,河岸被大水冲的犬牙交错,记得年轻时候,这一条大河也就一丈多宽,水流清缓。二十多年,砍树冶炼钢铁,大量开山造田,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陈三爷沿河而上,越走日头越晒,那山涧的布谷鸟也是叫的有声无力。走了约莫一个多小时,到了谷家冲龙口生产队。

龙口生产队地形如一只喇叭,喇叭口对着大河滩,从大河滩沿坡上行四五百米,就见小山谷中一个村庄,依山而建,二三十户人家成三排簇拥在一起。两排沿山而建,中间一排门口就是场地,场地前面一口水塘,屋后是延绵的五龙山其中一条龙状的山脉。

“啊呀,这不是陈大站长吗?”就在陈三爷低头想着陈年往事的时候,一个突兀的声音从路边树林子窜了出来,中等个头,花白头发,那双眼睛永远眼泪未干的样子,眼珠发红,让人觉得他眉目不清楚。陈三爷呸了一口,眼前之人,是龙口生产队队长韩大头,做人善于钻营,一点不实在。“大白天的,你不去领着社员干活,在这里钻草窝子干嘛。”钻草窝子在农村不是一句好话,不是做贼,就是偷人。

韩大头脸皮讪讪,然后又露出一脸得意。“陈站长,你还不知道吧,我光荣退休了,现在队长是我儿子,韩大川。”

“哦,生产队长也世袭罔替啊。龙口队还真成你们韩家的了。”陈三爷看着韩大头,眼神不善。

韩大头并不懂世袭罔替的意思,但是知道不是什么好话。又没有什么合适的词语辩驳,嘿嘿一笑:“我们为政府干事,你陈老爷子看不过眼。嘿嘿,就是看不过眼,你老陈又有什么法子?这二十多年,你姓陈的没少说我的坏话,我们韩家还不是过得挺滋润!”

“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陈三爷鄙视的看了韩大头一眼。

韩大头立即跳脚,指着陈三爷叫到:“你姓陈的说什么呢?谁是王八,谁是妖风。小心我到公社告你,你破坏革命团结,你不利两个凡是……”

陈三爷一步走到韩大头跟前,伸手按住韩大头头顶。“姓韩的,你少在我面前装腔作势。把你裤子扣子扣了,你干的那些不正经的事,你以为我不知道,我把你这事到区里一说,你看公社谁敢保你。”

韩大头挣脱陈三爷有力的大手,陈三爷也懒得搭理他。继续向山坡走去。日头晌午,陈三爷穿过沿山而建的房屋弄堂,又上了一节坡,就是村庄后的山岗,山岗上满是松树,遮挡了暑热,三间大瓦房建在山岗上,背后是延绵的五龙山。

陈三爷看到场基上一个小男孩蹲在地下,好像在玩沙土里的蚂蚁,轻轻咳了一声,小男孩抬起头看到是陈三爷,欢快的站起身。“陈三爷好。”

“好。你是叫子规还是子长了?”陈三爷和蔼的问道。

“我叫陆子规,我爸是陆浩至。子长是我大哥。陈三爷,你到屋子里,我给你烧水泡茶。”小男孩一溜烟跑到厨房点火烧水。农村人好客,来了客人先烧水泡茶,水是山泉井水,茶是满山头都有的野茶。

到中午十二点多,陆子规爸爸陆浩至和母亲陈凤英抗着锄头回家,一看到陈三爷满脸欢喜。“陈三爷来了。”陈三爷这个称呼老人小孩都叫。又回头略带责备的问陆子规:“子规,陈三爷来了,你怎么不到田里叫我们。”

陈三爷赶紧安抚夫妻两个,说道:“我和小子规聊得挺好呢,说山上的蘑菇名字,今年的伞菇一簇一簇的,还有不少长尾巴鸟……再说,就是子规叫你们,没到放工时间,你们先回来要被扣工分。”

陆浩至陪陈三爷聊天,续茶。陈凤英将陆子规拉到一边,小声说道:“赶紧拿个碗到三婶家借一点米。陈三爷来了,我们就不能只吃红薯干和红薯母了。”

子规答应一声,又问道:“到哪个三婶家?”村里人称呼多种多样,不论亲疏,叫叔伯的不见得是自家父辈兄弟,叫婶婶的也是。生产队陆子规称呼三婶的陆家一个,韩家一个。

“当然是你韩家三婶。快去,嘴甜点。”陈凤英交待。

“好咧。”陆子规从碗柜拿出一个大海碗,却被陈凤英叫住。“大海碗太大,换一个兰花碗。”农村家家没有余粮,有的人家米缸早已见底,有米的人家米缸也不会超过三大海碗。

陆子规拿着兰花碗下了场基前的坎,穿过一片林地,走到韩家三婶家门口,甜甜的冲屋里叫了一句:“三婶在家吗?”

“在呢,是子规啊。”屋里走出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看到陆子规,又看到陆子规手中的兰花碗,猜到了陆子规的来意,脸上露出一些难色。“家里来人了?”农村平时过惯苦日子,只有来了贵客才会吃一点白米饭,家里没有米,只好相互借。

“是咧,陈三爷来我家了,我妈让我来三婶家借一点米。”陆子规嗫嚅说道,年龄虽小,但是张口向人家借东西还是有点羞怯为难。

三婶挠了挠头,犹豫半天,说道,好吧。将陆子规带到最后面一间房子,屋子光线昏暗,三婶接过陆子规手中的兰花碗,在缸底剐了半天,端出来一碗米,又用一根筷子沿着碗沿刮了一圈,将冒出碗沿的米刮回米缸。

虽然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农村人只要不懒,山头上河滩里还是能扒拉一些吃食的,比如蘑菇、嫩树叶。陈凤英用小子规借来的一兰花碗米,加上野菜,做了一大锅菜叶饭,将陈三爷带来的猪心肺收拾利落了,烹炒了一碟辣椒猪心肺,做了一个蘑菇猪心肺汤,蒸了一个鸡蛋,端上桌时候,陈三爷说难为凤英了。

陈三爷和陈凤英都姓陈,不是直系亲属,不过农村人讲究一点宗亲关系。陈三爷跟陆家几个儿子中老三陆浩至最为亲近,一多半也是因为陈凤英关系。

“三爷难得来一趟,这都寒酸了,你老别怪就好。你喝一点。”陈凤英说完去柜子里找了一瓶陈年老酒老白干酒。

陆浩至不喝酒,拿茶作陪。陈三爷见桌子上就自己和陆浩至两人,问道:“怎么孩子们都不上桌,这么多菜,就咱两人也吃不完。”

陆家规矩挺重,来客人时女人和孩子都不上桌。“他们习惯在厨房吃。”陆浩至闷声说了一句,男人大多时候都这样,活累话不多。

“今天也没外人,叫孩子上桌吃饭吧。即使凤英她们习惯,子规是男孩,将来要立起来一个家的,要见世面,吃饭要上桌子。”陈三爷说道。子规坐到大方桌靠门的位置,几块猪心肺吃得津津有味。

陈三爷喝了几杯酒,对陆浩至说:“老三啊,好日子马上就来了。”

陆浩至不解的抬起头,看向陈三爷。

“这事是国家大事,咱们不敢乱说,我和你说了,你也不许和别人说。”陈三爷郑重其事交待陆浩至。

“三爷放心,我不会乱说。”陆浩至点头。

“小孩子也不准乱说。”陈三爷看向陆子规。

“三爷放心,子规这一点还好,嘴紧。”

陈三爷点点头,慢慢说道:“国家政策可能要改,要搞包产到户了。多劳多得,你和凤英能干,以后家里就不缺粮食……”

陆浩至怔怔的看着陈三爷,突然眼睛一红,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三爷,你说的要是真的,这日子就有盼头了。”

这是陆子规第一次看到父亲喝酒,后边陈三爷说的话,陆子规听得并不是太懂,只听到凤阳、小岗、红手印等字。喝完酒,家里气氛一下子好了不少,因为从来板着脸的父亲有了笑脸,破天荒的,晚上让凤英多蒸了一个鸡蛋,将还剩半碗的鸡蛋给三个孩子分了。三个孩子第一次吃了完整的蒸鸡蛋,而不是只能客人吃完只剩一点残羹的鸡蛋碗沾上米饭解馋。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