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哄过去了,李怀远的心情仍旧轻松不起来。回顾这几年走过的路,实在没料想到,自己原本还有点自信的家庭教育竟然是这样的不堪。他看过一些教育箴言,说父母应该是孩子教育的引领者、陪伴者、跟随者;他检视自己作为父母,觉得更像是外星来的干扰者、破坏者,硬要把孩子往看似很明确,其实不知所以然的轨道上推。难道是因为当下中国,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太闲没事情可干了吗?于是啥都操心。
有时他在思考,到底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什么呢?希望他们完成你未竟的愿望?或者是希望他或她成为另外一个你,还是希望他们避免你走过的弯路。其实到头来会发现,这都只是你的一厢情愿。不信的话,你反观一下你的父母,你按照他们的想法来活了吗!
思罢他也只能苦笑。展观当下的社会,日新月异及变化之大令人应接不暇。譬如,现在大众嘴里张口闭口都在谈的985、211就特别有意思。查一下历史年鉴,1998年,发生了诸多大事: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中国与南非建交,法国举办了第16届世界杯。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李怀远觉得,1998年5月教育部干的这件事,算得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影响尤为深远的一件。
国家树宏观目标立大项目,这是常有的事情,98年5月,提出要建立若干所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是好事。国家层面高屋建瓴,立足长远规划,矢志将中国大学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水平,这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作用。
然而谁也没有料想到,“985”除了在教育学术成就上卓尔不凡,在社会上还造成了强大的“饭圈”。学校、家长、培训机构、招聘机构等言必称“985”;卖菜卖稀饭的阿姨,家里字识不了几个的老奶奶,听到“985”都说好,多么深入人心的教育宣传呀!从广告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如果“985”是一个品牌营销,李怀远觉得它绝对是成功的典范。有几个经验可以总结,比如它的简称简洁明了到极致,三个朗朗上口的阿拉伯数字代号,让人瞬间就可以记住,易于口口相传,抓准父母营销的契点,并一下子成为父母期待子女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后面的“双一流”知名度和传播度就差了许多,最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简称起得不够“简”。
与此同时,这也受到了招聘用人方的热捧,并给一些趾高气昂的招聘用人单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省事。一句话:“对不起,不好意思,非‘985’的我们不招收”,就可以说清楚了。三个大写的阿拉伯字就可以把他们不想要的踢出圈 ,不至于要写上,非清大、北大、复大、科大、武大、交大、华大、中大这34所学校的我们不招,即使使用学校简称,招聘简章也写不下。
李怀远感叹,阿姨、奶奶们可能并不知道,“985”的这些学校,在没有被列入“985”的时候,他们就已经非常闻名遐迩了。他们的专业性及重要性和对国家不同领域的贡献,并没有因为他们帽子称呼的改变而发生多大的改变。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这些校名如雷贯耳的大学,都是百年名校,并没有因为自己是“985”多么沾沾自喜,也并没有过于去标榜自己的身份,他们始终独立于自己的个性存在。
更有意思的是,相亲市场里的阿姨们也很懂行。我闺女,“985”毕业的,也得配个“985”的吧。
“梗”得男方的阿姨们话都要说不出来。你~你“985”的,是值得小小自豪一下下,但你需要这样骄傲吗!该你一大把年纪还嫁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