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开纯的头像

何开纯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10/24
分享
《磨 盘 寨》连载

第一十三章 军民连心架浮桥 渔翁惨死革命闹


陛诏沱河边有一户姓王的人家,家里有一位姑娘叫王水秀,长得像江南一样,眉如远山,眼如碧水,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杨心怀到河边常住在这户人家。杨心怀对王水秀打心眼里喜欢。王水秀呢,只要杨心怀一到,比对待自己的亲人还热情周到,瞎子看烟火,心花怒放。  

王水秀的母亲十年前去世,父亲以捕鱼为业,外号老渔翁。佝偻着一副单薄的身体,一双粗糙得像老松树皮的手,脸上的皱纹呢,像重重叠叠的高架桥,五十岁的年龄,七十岁的外表。人们叫他老渔翁这名字不是因为他年龄大,而是因为他捕鱼手艺好,只要他一下河,犹如水缸摸鱼,十拿九稳。老是对他手艺好的称赞。杨心怀长得帅气又能说会道,老渔翁很满意女儿和杨心怀友好往来,甚至谈情说爱。杨心怀所到之时,便是一家人高兴之日,不是杀鸡就是打糍粑、推豆花。杨心怀和王水秀父亲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喜欢喝点小酒,酒不多就二两。酒后杨心怀喜欢下河与王水秀父亲一起打鱼,他的任务是摇渔船,时不时也学撒网、放钩之类的技术,两人关系很好,亲如父子。

老渔翁家,一则,因为从磨盘山下到赤水河顺路,又靠河边。二则,杨心怀与王水秀有恋爱之意,父女俩对杨心怀有说不出的好,加之王水秀又在协助杨心怀收发纤绳。就这样,老渔翁家成了竹杆、纤绳的周转站。沿河船帮所需拉船的纤绳,从这里装船转运到各个大大小小码头。王水秀的工钱嘛,杨心怀从不给她计较,时不时多给一块两块大洋,有时为了方便开支,杨心怀还预存些钱在老渔翁家。有人暗地里编了一首山歌:

牡丹花开逗人爱,心怀水秀坐排排。

支付工钱是借口,实际一家没分开。

高个子红军也姓杨,叫杨彪,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师前卫连连长。杨连长见杨心怀用信鸽报信,他虽然不知道纸条上写的是什么内容,但他从杨心怀的表情可以断定是在求援。他高兴地拍着杨心怀的肩膀说:兄弟!够意思,走,我们到河边去看看浮桥怎么搭。说着用右手拉着杨心怀的左手,亲热得像亲兄弟一样往河边走。其他山寨人和几个红军跟在后边。

杨连长和杨心怀在河边一露头,对岸立即响起枪声,树林里一片噼噼啪啪响声,杨连长急忙按倒杨心怀,两人成俯伏状。枪声一停,两人急忙跑进树林,在一户农民家房前停下,农房五间土墙屋,青瓦盖顶,一道道门窗紧闭。两人见怪不怪,知道农户里的人是怕红军杀人放火,早就听信川军宣传跑得无影无踪。

杨心怀熟悉这户农家,正是王水秀的家,屋里装着纤绳和竹篾。他想:王水秀家里没人,如果破门而入肯定会失礼,会遭来一家人的责怪。不破门而入吧,红军要搭浮桥过河,没有纤绳用什么搭桥?怎么过河?知事明理烦恼少,还是先喊喊再说吧!

王水秀!王水秀!你在哪儿?杨心怀放开噪子喊。平时,杨心怀喊王水秀,从来没有“王”字,因为喊“水秀”亲热。今天呢,有外人在,并且人多,只好加上姓,喊起王水秀来。其实,杨心怀巴不得王水秀就在屋里,马上见到王水秀。

王水秀家是单居独户,这时的喊声只有河水和山谷的回应。

杨心怀想:既然你王水秀不在家,事情紧急,不如把门打开,回头再作解释。再说,你王水秀手里还剩有五块大洋,不行的话,就用五块大洋作赔偿费用……

杨心怀是农村人,知道农村住房的大门是双扇木门,木门上下有门,两扇门之间由锁相连,门一推会出现一道门缝,门缝大小可以满足手伸进取出。俗话说,门只能锁君子,锁不住小人。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无钥匙要打开大门,只要将木门往上用力一抬,门里的门轴就会脱出,门就掉下来了。

杨心怀灵机一动,在房子周围一转,发现房子左侧有一把锄头,他用锄头的一头伸进门缝,中间担在门槛上,用力往上一翘,一扇大门脱落了。另一扇门呢,像一个人侧着身子让路,门开了。

杨心怀!你终于来了,狗日的川军不是人……就在房门被撬开时,一个青皮酱脸,手里提着一把菜刀的老人从屋里跑出来。杨心怀心里一愣,原来是老渔翁,老渔翁的说话声像是从炮筒里爆出。老渔翁不知是心里激动,说不出更多的话,还是因为怒气堵塞在喉咙,根本就说不出更多的话,直愣愣望着杨心怀,眼里充满着期盼和惊诧!

老人家,对不起,红军要过河,要用纤绳搭浮桥。红军是好人,是不坏人。杨心怀急忙解释。这时的杨心怀完全不知道老渔翁提菜刀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骂川军是狗日的。原来24号下午,就在杨心善救受伤红军的同时,一群川军抢走了王水秀,老渔翁气得死去活来,他恨死了川军。

看得出来,红军是好人,我在窗缝里看了你们很久……老渔翁接着边说边擦去眼角的泪水。

老乡,打扰了!对不起,是兄弟打开的门,门坏了我赔钱!好吗?杨连长上前指着吊着的门,又是道歉又是鞠躬,随手把一块大洋塞进老渔翁手里。

老渔翁边把大洋还给杨连长边说:门没坏,我不收钱。心怀带来的人,他信得过!我就信得过!你们要什么东西尽管拿。老渔翁虽然听不懂杨连长的话,但他知道红军的意思是门被打开了,没经主人同意,要赔钱。

杨心怀对老渔翁把大洋还给杨连长的举动很高兴,因为他和老渔翁的想法一样,帮助红军打败川军是件好事,与钱不钱无关。老渔翁话音一落,杨心怀急忙说:老人家,红军要从陛诏沱搭浮桥过河,搭浮桥的事我没见过,过河人很多,你说这桥该咋个搭法?

老渔翁没加思索,急急忙忙回答说:我听说过!我听说过!兵家打战,渡口上如果人多船少,又要急于过河,就把几只船停在河中间,用绳子把船连在一起,再从河两岸牵大绳子作三头固定,铺上木板就能过河。这三头固定就是两岸将绳子固定在石头上或树桩上,中间固定在船上,三者连在一起,这样大绳子才有力,并且这大绳子一、二根不行,要几根并排成一排,木板放上去才不滑动。我只是听说过!知道这个道理,但没亲自搭过。老渔翁说得语无论次,心情显得很激动。

杨心怀听了老渔翁的话,他说:现在哪来船挡在中间?你看,这个渡口仅有的一只渡船和一条牯牛船都在河对岸,河对岸还有川军把守,怎么办?

陛诏名称的来源,传说是一个盐商子弟受恩于陛诏码头人,在金榜题名时背着皇帝诏书上任,特意到陛诏码头谢恩而得名。陛诏是个小码头,就几幢木瓦房,一条小街道,仅仅方便几山农民交易而已。码头过河人不多,就一艘无蓬渡船,没有专门的船工,船上一舵、两桡、一篙杆,船身长两丈,最宽处八尺,限载十二人。过河时,如果人在东岸,船在西岸,或者说人在西岸,船在东岸。要么等对岸有人过河撑船,要么就只好有助于好心人帮忙,老渔翁就是在渡口无偿帮助客人撑船的人。他常说:念佛三千,不如救人一急,帮忙撑船是积德。河对岸那条中型牯牛船,原本是停在老渔翁家河边,要装纤绳到土城分发到其他码头的运输船,因为战势原因,被川军拉到了河对岸。

老渔翁望着赤水河,皱着眉头,沉思了片刻,接着说:你们说这河水怪不怪,赤水河历年冬天都是枯水,如果是在枯水天搭浮桥的话就好办多啦,水面起码窄三分之一。可是,不知怎么回事,今年与往年不同,这个冬天一直在涨水,而且这涨水一直没有退,涨水天要搭浮桥就要难办些,加之船又在对岸,对岸还有人有枪守着。这就成了拳头打跳蚤,有劲使不上。

过了一会儿,老渔翁皱着的眉头突然舒展开来,对着杨心怀又是比又是划,说:心怀,不怕,办法总是人想的!不如这样,把纤绳拴在河两岸,拴牢拴实,再在纤绳上铺上木板、竹块,人从上面过。当然,说者容易做者难,这纤绳一是不好牵过河,二是纤绳长短不一,在水面上高低不平,木板难说能够铺平。再说,木板一旦铺上去还容易与纤绳各是各,成了木板是木板,纤绳是纤绳。甚至还说不一定木板一铺,顺水就会被河水冲走。但是,不要怕,人上一百,五艺俱全,没有过不去的河,没有翻不过的山。不过……还有两个问题不好办……老渔翁话语显得断断续续,不知是他没想好要怎么说,是想法还不成熟,或者是没有想好解决问题的办法,说话时双眉紧锁。

红军杨连长听了老渔翁的话,看着老渔翁脸上的表情,只知道老渔翁说话时,说得很认真,但不知道说话的具体内容,他估计是不是在谈搭浮桥需要绳索的事,他从衣袋里又摸出小本子,在纸上写道:

小兄弟,请你告诉他老人家,我们有绳子,有办法固定架桥的东西,并且可以用一个排的兵力配合。对岸的船我们可以游过去夺过来!战士们听他的指挥,可以吗?但要快!

杨连长写完纸条,递给杨心怀。杨心怀呢,看完纸条,他把杨连长的想法和他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儿对老渔翁说了起来:

老人家,这位是红军前卫部队的杨连长,他有一个连的士兵要先搭桥过河,我想是不是这样办,你老人家拿主意,想办法,一是,如何把纤绳牵过河,牵多少根,怎么个牵法,怎么才能拴牢拴实?由你确定,由你指挥。屋里的纤绳肯定不够,这不用怕,一会儿山上会有人送来,至于纤绳固定的事,由红军配合完成。二是,对岸那一只渡河船和一只盐船,虽然有川军把守,你知道我们磨盘寨人在河中会划独竹漂,是不是可以在你山林里砍些楠竹,人站在竹子上划过去。划竹杆时由红军掩护,把渡船抢过来挡在中间,让纤绳连在船上。

杨心怀接着又说:你知道,磨盘寨拉纤的人个个会划船、会划竹杆,会浮水,都是些水上好手,人心齐,泰山移,我就不信搭不成浮桥。老人家,你说是不是?这事由你当总指挥,我和杨连长都听你的,好吗?

老渔翁没等杨心怀把话说完,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回答杨心怀说:总指挥不总指挥是一回事,要保证架好浮桥又是一回事。你们就是去把你对岸的两只船弄过来,还是有两件事不好办,一件事,用什么东西把船固定在河心不动。另一件事,怎么才能让纤绳不摇摆,木板铺上去能起固定作用。根据我打鱼、撑船几十年的经验,鱼网打鱼靠的是网脚子,网脚子是用锡条做成,它沉入水底有坠力网才能成网,网脚有力鱼就不会跑掉。盐船固定靠的是铁锚,铁锚只要抛到水底,铁链连在船上船就稳定了。根据这个道理,不如这样,用石锚固定船,用竹筏铺在水面,同样用石锚固定竹筏,这样两个难题都会解决,具体怎么办,我一会给大家讲。

老渔翁正在与杨心怀说话间,磨盘寨来了四五十个人,有的背着纤篾,有的背着纤绳,还有的背着门板、木板。木板有大有小,有长有短。一会儿,在老渔翁的土坝里,东西堆成一座山。

老渔翁看着杨连长身后有一群红军,看着杨心怀先前就带来的几个年轻人,又看了看大汗淋淋的磨盘寨人。原本紧绷着的神经像被针刺一样,突然一个劲直跳,浑身充血,整个身子似乎显得不能自主,他跳进堂屋端出一根长板凳往土坝中间一放,一步跨上板凳,大声说:

各位,大家请听我说,今天军情紧急,杨寨主封我这个搭浮桥的总指挥,我一个渔夫,不懂总指挥不总指挥,我也没有指挥过别人。但是我愿意帮助红军搭浮桥过河打败川军,我愿意帮杨寨主这个忙,现在已经火烧到眉毛,等不得我们再迟迟疑疑,我的意见是这样办:

第一,二十个人到我屋后砍楠竹二十根,由二十人划竹杆过河拴纤绳,去抢渡船和盐船。这二十人要随着拉纤绳过河,拉纤绳时河面过宽,纤绳驼水拉不动怎么办?大家可以先把一根细绳子一头拴在腰上,一头拴在纤绳上。这根细绳子可以长一些,等过了河再收缩细绳拉起纤绳,这样既省力又方便。过河后,打桩、拴绳的地点在滩脚,不在沱中间,因为这样河面距离近些,少费时,人过得快。请大家注意一点,打桩要保持一定距离,一米一根。至于划竹竿的任务我建议由磨盘寨的水手完成。

第二,由红军在我的竹林里砍楠竹扎成竹筏,竹子一丈左右长,五根一排,扎成两层,这样浮力大些,扎竹筏的目的,主要是竹筏浮力大,便于铺木板。另外,由磨盘寨人花楠竹篾编竹篓子,竹篓子要大,要深,篾块要宽要厚,编竹篓子有什么用?竹篓子用来装大大小小的石头,用竹篓石头代替铁锚。石锚的作用是沉入水底用纤绳和竹竿固定船和竹筏。注意,俗话说忙中有乱。为了让石锚能起作用,我提醒大家一件事,竹篓子的上面别忘了纽一股提绳,像提篼的提索,用纤绳拴在提绳上牵上水平,竹竿呢,一定要插在石锚篓子里,这样,石锚固定在河里,竹竿固定在石锚里,竹筏又固定在竹竿上,连成一个整体,这叫豆芽和粉条,里勾外连。

第三,拿一部分人分别用细绳子把二十根纤绳和竹筏编在一起,也就是说,让二十根纤绳连接船,连接竹筏,让船和竹筏牢牢连成一个整体。所谓编,就是把二十根纤绳连在一起形成桥架,竹排铺在纤绳上,竹筏浮在水面上,木板铺在竹排上,人走在木板上。

第四,其余的人还有两件事,一是,纤绳不够牵过河的长度,就一根一根地接。注意接头要拴紧,经得起拉。二是,铺木板时,编一段纤绳压一排竹筏,铺一段木板或竹块,就固定一段木板和竹块,要不然木板浮在水面上会飘走。木板和竹块怎么个固定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相信红军有办法,大家会有主意。

还有,对岸的渡船得到手以后,由我来亲自固定,每一只船前后左右用4篓石锚固定。大家听清楚,我再多说一句,石锚放下水底,随着一定要有一根纤绳和竹竿连上水面,将竹竿直接固定在船上和竹筏上。纤绳从船上拉过,这样河中纤绳就更有力啦!我的渔船虽然被川军没收了,但我家里楼上还有一条旧渔船。杨连长、杨寨主同我座在渔船上,红军听杨连长指挥,村民听杨寨主指挥。饭要一口一口吃,吃快了会咽着,甚至会咽死人。大家要快,但又不要过急,忙中不要出乱,今天我们为红军做事,不单是为了红军,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狗日的川军真不是人养的,昨天下午抢走了我的女儿水秀,我听说你们的寨主也被川军害死了,大家一定要稳扎稳打,为杨寨主和水秀报仇。

老渔翁满腔愤怒,越说越有劲,他似乎不是在作架桥安排,而是在端着一挺机关枪在向川军扫射,当他说到“为杨寨主和水秀报仇”时,嗓音更高了,他一字一句,显出抑扬顿挫,又说:

乡亲们:另外,今天天冷,水会刺骨头,搭浮桥是下水的话,说不定大家会被冻疆、淹死,甚至会被对岸敌人打死。我们没有枪,亲手打不死川军,但红军有枪,他们会帮助我们打死川军。我愿意把家里的门板、木块、楼板全部用于搭浮桥,大家只要需要,只管去拆就是。至于竹林的事,砍光都没关系。请大家不要有什么顾虑。胆大骑龙骑虎,胆小骑只抱鸡母。我就不信这个邪!只要是为水秀报仇,为寨主报仇,我什么都愿意,不知大家愿不愿意?

愿意!愿意!为寨主报仇!为水秀报仇!吼声响彻云霄。

磨盘寨的纤夫有十二条好汉,其中有八大水手,四位大力士。八大水手的绰号是:水鸭子、水鹞子、水猫子、水葫芦、半身露、穿得透,头不湿、经得冷。也就是说,有浮得快,擅潜水,不怕寒冷的本领。四大力士呢,是拔杨柳、顶碓窝、提两斗、挑四担。一句话,有的是力气。

杨连长带领的红军看见村民群情激奋,一个个翘起大拇指,枪往空中一举,齐声说:渡过赤水河,为乡亲们报仇!

杨心怀乘势也站上老渔翁站着的板凳,手往空中摆了摆,大声说:大家听我说,水鸭子组织二十人划竹杆过河,完成抢渡船、在对岸钉桩、拴纤绳的任务。拔杨柳,你负责带领十五人准备木桩材料,花竹块编竹篓。其余的人由提两斗牵头,三人一伙,五人一组,一是配合水鸭子拉纤绳,在河这边钉木桩、拴纤绳,用细绳连竹筏。至于红军战士,由杨连长指挥。杨心怀把话说完,一个箭步跳下板凳。

杨心怀跳下板凳后,对着杨连长头一点,右手指着板凳,做出“请”的姿式。

杨连长会意杨心怀的意思,一步上前,一个鱼跃动作站在板凳上,学着杨心怀的乡音说:乡亲们,我感谢大家!说着向磨盘寨的人行了一个军礼!也向老渔翁行了一个军礼。

杨连长接着说:一排战士配合乡亲们潜水过河。二排负责配合乡亲们扎竹筏、打桩,保护乡亲们。三排准备战斗,掩护搭桥,准备时间三十分钟,大家行动要快,注意安全!

半小时后,一声枪响,红军密集的炮火向对岸射击。河里,二十根楠竹像二十片轻舟直漂对岸,竹杆上一人手里握着一根小竹杆,腰上拴着一根细绳,小竹杆左划右摆,右划左摆,人的身子呢?时而前倾,时而后仰,像射箭一般向前。

渔船在赤水河有双飞燕之称。原因是,渔船划动时双浆像燕子飞着的双翅一样闪动。渔船上,老渔翁躬腰划船,船浆像燕子急飞的翅膀,不停闪落。杨连长趴在船头,枪托抵着右肩,枪口瞄准对岸不停射击。杨心怀呢,趴在船仓,腰上拴着一圈圈细绳,身边堆放着一些大大小小的木桩、竹桩、竹杠。

渔船身后十多名红军,侧着身子,一只手划水,一只手拖着步枪紧跟不舍。

渔船后岸,满河边是人,有的打桩、有的理纤绳、有的扎竹筏、有的运木块、有的运门板,还有的破竹编篓。一个个忙得满头大汗,真是:过河歼敌人心齐,军民渔水一家亲。

渔船一出发,河左岸在射击,河右岸也在射击,枪声,炮声此起彼伏,像是在放鞭炮。林子里树叶发出沙沙响声,沙滩上尘土飞扬。水中呢,时而立起一股股水柱,时而雨点般溅起浪花。

“唉呀!”一位划竹杆的人肩膀中弹,应声倒在水里,杨心怀听见叫声,翻身站起,正要呼喊时,杨连长大声说:大家下水推着竹杆走,别站着。

别怕!不要下水,俯着身子划,快到岸啦!大家不要慌!老渔翁对着独竹漂的人大声喊,他的船更快了,像箭一般冲刺。

一阵阵枪炮声和一阵阵呼喊声中,突然,“啪”的一声! 随着“唉呀”叫声,渔船在叫声中停止了前进,船身颠簸起来。瞬间,船头变成了船尾,老渔翁倒在了船仓中。老渔翁头部不知是被子弹打中,还是倒在船仓时被撞伤,一股鲜血直冒,满脸、满头、满身都是血。杨心怀一看,只见老渔翁两眼直瞪瞪睁着,眼珠子没有了光泽。

老人家!你怎么啦!杨心怀在晃动中,边问边扑倒在老渔翁身边,老渔翁没有回答,没有了呼吸。

快!快去摇船!老人的事由我来!杨连长抱着老渔翁,按住出血点对杨心怀说。杨心怀含着眼泪,一个鸽子翻身,双手握住浆柄,时而左浆腾空右浆划水、时而右浆腾空,左浆划水。片刻功夫,原来成旋转形的渔船开始头前尾后,直冲对岸。

同志们,加油!老人家不行了,快!为老人家报仇!杨连长边说边举枪向敌人不停射击。

杨连长,我可以参加红军吗?我要为老渔翁报仇!杨心怀气喘吁吁地问杨连长。

当然可以,架完桥就可以跟我走,有时间我教你打枪,到炳滩场这段路由你当侦察员。杨连长满口答应。

……两人对话声中渔船到了河岸。

同志们,冲啊!杨连长手一挥,带着十几名红军边打枪边冲锋。

赶快拿两人去撑渡船和盐船,其余的人快抱石头打桩!一尺一根!用纤绳把木桩套在石礅上、树子上,纤绳要拴牢、拴死!杨心怀不停指挥寨子人。

狗日的川军打死了老渔翁,大家为老渔翁报仇!杨心怀不停地高声呼喊鼓舞村民。不停指挥,俨然是一名合格的军官。

岸上的川军,一见红军上岸,边打边撤,一下子枪成了哑巴。

红军占领了敌人阵地,两岸的人沸腾起来。磨盘寨人没见过打战,不会使用枪,只知道子弹会打死人。枪声一停,十二条好汉一个个生龙活虎,熟练地打桩、固桩、拴绳、绑绳。老渔翁家里同样热闹,一群群人不停地运木板、运门板、破竹块、翘楼板,忙得脸上汗珠子直冒。河边扎竹筏的人十根一排,一排一层,两层重叠成一个竹筏,一个竹筏和一个竹筏连在一起。石锚呢,竹筏在那里,石锚就顺着竹排边沿抛下河底,插上竹杆,绑在竹筏上。

红军战士有的绑扎竹筏。有的把岸边的渡船划至河中,用竹杆将船头和船尾作固定,将两岸的纤绳从船面上拉过,用纤绳固定在船身上。由于船身有石锚固定,有纤索一连,这样一来,纤绳力度也大大加强,显得有力、牢实。两岸的十二根纤索由于中间有两只船,有竹杆相连,竹杆和纤绳之间又有大百圈、小百圈捆扎,村民们和红军捆完一段,拭踩一段,确定牢实后,开始铺木板、铺竹块,铺楼板。最后,大家没意料到,铺竹块时,由于竹块窄且容易滑动,需要大量细绳。一个战士大声说:这里差细绳!还有吗?这时,正好红军带来的细绳子用完了,如果用纤绳又显得不适合,因为纤绳粗且硬。满河回应声:我这里也差细绳!杨连长见势不妙,一声命下:解绑腿,用绑腿布带捆扎……瞬间,红军一个个解下绑腿……

人心齐,泰山移,河两岸凡是长竹杆能插到水底的地方,都插立着楠竹,楠竹与楠竹之间处处有纤绳固定,可谓大飞子连中飞子、小飞子连大百圈、大百圈连小百圈、纤绳连木船,木船连竹筏,瞬间成了一座浮桥。这时,桥面有上百根楠竹分两排立在水中形成夹道,一根根竹杆就像是成立正姿式的礼兵,庄严肃穆。中间一条用木板、竹块铺成的浮桥,似沉非沉、似浮非浮、似摇非摇、似摆非摆,摆中有稳,稳中有摇。一块块木板和一块块竹块像似一盘盘弹簧,一踩一弹,一踩一抛,似有人推着前进的感觉。这座水上浮桥,在杨心怀心里,红军连老百姓,老百姓连红军,军民心心相连,牢不可破。桥身虽然是用纤绳竹筏连成,浮桥摇得动,但摇不垮,是一座军民贴心桥。

同志们:大家可能不知道,赤水河边的楠竹就是你们知道的毛竹,通常高达10米左右,叶子呈披针形,壁厚而且坚硬,是优良的建筑材料。楠竹块无论是宽是窄,铺上去既有硬度又有韧度。

当天,不到两个小时,浮桥铺面全部结束,一座约四米宽、八十米长的浮桥终于铺成。

老渔翁的渔船没有用着铺垫浮桥,原因是船上还有老渔翁。

杨连长、杨心怀和两名红军战士,把老渔翁抬到他家土院坝里,几十名磨盘寨人和几十名红军,围站在老渔翁身边,啼不成声。

杨心怀望着水秀的家,望着四壁空空的房子,望着平躺着的老渔翁,望着老渔翁鼓着的一对大眼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随着红军去当兵,打败川军,为大哥、为水秀、为老渔翁报仇。

杨连长含眼泪掏出五块大洋塞到杨心怀手里,说:这五块银圆暂作老人家安葬费用吧!递钱时,杨连长眼睛象似被针刺破的水袋,扑簌簌往下冒,泪水滴在银圆上,五块银圆像刚从水里捞起来一样。杨连长一边递钱一边从身上掏出小本子,在小本子上写道:

   条

今欠到磨盘寨人和老渔翁银圆十块,微作搭建陛诏浮桥人工费用。还款时凭条领取!

此据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二师前卫连

                                       彪

               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五日

杨连长递过纸条,从衣兜里掏出一只怀表,看了看,对着乡亲们说:老乡们!辛苦你们了!红军永远会记住你们,再见!随着揭下军帽,毕恭毕敬行了个军礼。

临行时,杨连长握着杨心怀的双手,双泪俱下,说:心怀,你够兄弟,我认你这个兄弟,愿意当红军的话,可以直接来找我!说完带着红军离开了乡亲们。

站在老渔翁身边的杨心怀,心理很矛盾。不随着红军去当兵吧!心中犹如堵着一块大石头。去当兵吧,老渔翁谁来安葬?水秀谁去救?如果磨盘寨再遭川军袭击又怎么办?他觉得自己是蹲在皮球里过日子,受尽窝囊气。

杨连长一走,大家一齐围着杨心怀,他成了磨盘寨人的主心骨。杨连长要他参加红军,大家听得清清楚楚。杨心怀年轻老练,有勇有谋,大家真有点舍不得他离开!院坝里一双双渴求的眼睛目不转睛地望着他,眼里充满着无限期盼,这期盼是要他去当红军,还是要他留下,大家谁也说不清楚。

当天,副寨主杨心忠怕川军突然袭击寨子,亲自镇守山寨,这时的杨心怀缺少副寨主的支撑,灶王爷逃难,慌了神思。

红军部队不断踩着浮桥在前进,一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杨心怀怕追赶不上杨连长,又怕寨子人舍不得他离开。他望了一眼远去的杨连长,又望了一眼躺在地上的老渔翁,牙齿一咬,对着乡亲们哭着大声说:父老乡亲们,我大哥死在川军手里,老渔翁死在川军手里,水秀被川军抢走,我咽不下这口气。我没有妻子儿女,单身一人,决定去当红军,跟随杨连长去打川军,为大哥、为水秀一家报仇。请大家转告副寨主心忠哥,拜托他照顾好我爹我妈,照顾好受伤的红军,厚葬好我大哥,厚葬好老渔翁。如果再有川军来犯,大家一定要团结一心,一定要让川军有来无回!至于我的事请大家别牵挂,我会照顾好自己,我一定会为磨盘寨人争气。拜托大家啦!杨心怀说完话,把欠条和五块大洋塞在身边水鸭子手里,随后,五体投地,对着老渔翁磕了三个响头,一下子冲出人群……

渔夫指挥搭浮桥,因地制宜出绝招。

军民同心欲血战,渔翁献身众哭嚎。

义愤填膺当红军,不知部队好不好!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