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道一周岁之后,何听雨准备正儿八经做生意。小打小闹赚不了几个钱,等于在吃老本,依靠老孟夫妇生活也不是长久的事情。
继续做以前的生意吗?很长时间没有联系客户了,自己放下生意的事情早已传遍所有客户。重新联系客户?何听雨不大愿意求人。她极力反思自己,反思现实,她想重新找一个突破口,做一个令人意外的设计,让轰动效应再次为自己做一次广告。
每天晚上,何听雨安顿好两个孩子之后,认真翻阅孟亦非留下的作品和日记。
孟亦非的书画作品素材多选自乡村,有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乡村的自然风光,有乡村特有的花鸟虫鱼的情态,有乡村家具的奇巧形态。
有一幅画引起何听雨的兴趣。画的是一只龙虾正在吃力地从污浊的水田爬向旁边清水渠道。龙虾紫黑的身体,螯虽大,却显得无力;触角长长的,也肥硕,被枯草阻碍着,似乎没有什么触觉。
这个龙虾有意思。何听雨一连看了好几遍,她在体悟其中的含意。何听雨忽然想到了自己,自己是不是一只龙虾?在读书时,因为灵感独特,就意外获得闯入商海的船票,加之有养父和独行客的支持,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度在圈子里成为红人,可以横行而无所畏惧。自从与查如年婚姻破裂后,自己陷入逃避境地,竭力逃离繁华的城市,竭力逃离人气十足的艺术圈子,不正是如这个龙虾正在逃离肥沃的田地,逃向清澈的渠道?龙虾是否嗅到来自大山深处山泉的清香?是否尝到深山水库碧水的甘甜?
何听雨看着,想着,她翻过背面,找一找孟亦非有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能证明这是孟亦非在描述自己的窘境。翻过来,覆过去,何听雨没有找到画儿有什么时间标志,也没有找到画儿有什么题词。
何听雨将画儿放在旁边的写字台上,四脚朝天地躺下。谁也不知道何听雨是不是有意摆出这个大虾造型,总之,现在的何听雨确实像一只大虾,一只大龙虾。
第二天,何听雨独自一人来到田间,嗅着田间地头泥土的味儿,以及禾苗的青涩味儿,在寻找着什么。何听雨要寻找什么呢?她自己也没有目标。她没有看到孟亦非笔下那样的龙虾,也没有发现鼓着大肚子的青蛙,甚至找不到飞机一般的蜻蜓飞过眼前。何听雨觉得,这一切已经不是自己记忆中的乡下田间,这里已经没有童年的影子,没有一点童年的趣味。何听雨似乎觉得自己是一只飞在空中的风筝,已经挣脱了童年的线索,要飘向远方去。
何听雨在想,在庙前集浪迹几年,自己似乎是浮萍,扎不下根,尽管自己一直把庙前集当作自己的家,并深爱着庙前集。
何听雨失落地走回来,像丢了魂魄似的。
何听雨的闷闷不乐逃不过老孟夫妇,他俩觉得这一段时间,何听雨变了许多,变得沉默寡言,变得多愁善感,他俩甚至觉得何听雨在夜晚可能暗暗地哭过,不然,早上怎么会红肿着眼睛?老孟唆使老婆去问何听雨,问她是否想回城市,还是太孤独想嫁人了。其实,老孟的想法是多余的。如果何听雨想回城市,早就走了,用不着拖到今天;如果感到孤独,想嫁人,早就和别人在一起了。要知道,庙前集有多少男人的眼睛在看着何听雨。
不过,何听雨虽然跟婆婆说不会离开庙前集,却在第三天晚上,和婆婆商量,自己有事到城里去一趟,让婆婆照顾好孟道。婆婆从内心把何听雨当作女儿,诚心希望何听雨能有一个完整的家,盼望何听雨能出去走动走动,接触一些人,或许能遇到合适的人。所以,婆婆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这一天,何听雨一直在走。她走街串巷,看城市各色人物;她逛超市商场,看眼花缭乱的物品;她仰视高矮不等的楼宇,看城市上空破碎与晦暗。
何听雨回到庙前集,已经星光闪烁了。她给公公、婆婆各自买了一套春秋装,给溪月买了一套夏装和一些零食。
老孟夫妇十分高兴,一齐忙着做晚饭。因为要等何听雨回来一起吃,所以,老孟夫妇没有提前做饭。
何听雨一边和两个孩子玩耍,一边等待晚饭。
晚饭后,何听雨与公婆商量,要把自己那辆豪车卖掉,换一辆新的普通轿车。开始,老孟以为何听雨想换新车,就说:“你换车呀?我给你拿点钱,那辆车也太旧了。”
“爸,不是想换新车,是这个车在庙前集太招惹眼睛了,旧车卖掉,买一辆新车,钱还会有不少剩余哩。”
“啊?这旧车这么值钱?”
“是的。不用您帮助。”
“那就别换了,这车不算旧,能撑门面的,换它干什么呀?我们不会缺你钱花的。老婆子,之前准备给孟亦非看病的钱,你拿来给何听雨。”
老孟一挥手,老婆子就赶忙进屋拿来存单交给何听雨。何听雨笑了,没有接存单,低头对婆婆说:“这是您儿子给您二老养老的钱,我不要。我有钱花的。”
婆婆还要把存单塞给何听雨,二人纠缠了一番,老孟打岔说:“算了吧,闺女孝心,别再拉拉扯扯了。”
没几天,何听雨开出豪车,开回来一辆电动轿车。坠月巷的一些人背后议论说何听雨现在手头紧张,卖掉豪车换钱花,尽早会离开孟家,还说老孟太抠门。
老孟当然听不到别人说他的坏话,何听雨偶尔还能听到,因为,人们觉得何听雨与老孟一家的距离一天一天在拉大,所以,说老孟的坏话用不着背着何听雨。
何听雨不会计较别人说什么,她要用自己的行动和事实来证明给庙前集所有的人看。
何听雨卖掉豪车,下一步就是要改造桃花巷房子的外观装潢。之前,何听雨着意装修得高雅一些,文艺一点,突出自己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审美。现在,何听雨开始放弃之前的艺术观念,她要追求一种古朴风格,田园风格,她要将自己和自己的审美情趣融入庙前集,融入庙前集这片土壤,她要成为真正的农民。
何听雨记得,小时候,自己和养母在乡下生活,一直盼望能进城,能成为繁华城市的一员。后来,她如愿以偿,但是,一个个打击让她对城市产生厌倦,甚至有一些恐惧,这也是她了解养父死亡真相后不愿离开庙前集,不愿离开孟亦非的一个重要原因。所谓找到真爱,不如说定格思想。何听雨将自己对纯正民风的向往化作自己的爱,所以,她对孟亦非这个普通职员产生了爱,与其说何听雨爱孟亦非,还不如说何听雨爱上了庙前集,爱上了纯朴的乡下。
何听雨给独行客打电话,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独行客听。按照何听雨的设想,她要将这五间房子改造成民俗馆,除了陈列民俗器具,还要展览民俗文化,让人们记住乡村历史,让人们记住农耕文化,让淳朴的民风在新的时代得到弘扬。何听雨还在设想,把自己的艺术创作转向农村,转向正在逝去的乡村文化,与其说再现历史,不如说拯救民俗文化。这才是历史的担当。她也要给自己的心路做了设计,当自己完成一系列创作之后,她要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让人们理解她由个人的艺术理想到乡村情结、民俗文化感情、人民艺术的创作道路。
独行客当然十分支持何听雨的主张,盛赞她终于找到了走人民艺术的道路,希望她在庙前集的土壤里扎根,生长,开花,结果。
有了独行客的支持,何听雨立即找工人拆除原先的外观装潢,按照庙前集古屋样式重新装潢。五间房子全部完成装修之后,人们不知道何听雨要做什么,老孟也觉得何听雨是不是受到了刺激,精神上出现了问题,就旁敲侧击地询问重新装修房子到底要干什么。
何听雨带着十分的歉意对老孟说:“爸,庙前集正在拆迁改造,不久,乡村的迹象将消失,我要让乡村记忆保留下来,所以,我打算建设一个民俗馆。这段时间,一直在想这些事,忘记征求您意见了。”
“哦,这样子呀,行,我也支持你。孟亦非曾经也打算过,和我商量过,说对面那间房子可以做民俗馆。我觉得地方太小,就没同意。所以,他没有做成。”
“他也想过做这个?怎么没有和我说?”
“他提出的时候,你还没到庙前集来呢。认识你之后,他倒是没有提过这事。”
何听雨突然觉得孟亦非比自己更懂艺术,更懂艺术的根源。
为了寻找新的艺术创作源泉,何听雨又一次去看孟亦非的书画作品和日记,希望从孟亦非的思想中找到自己创作的灵感。
这种创作风格要扎根乡村,孟亦非在庙前集生活几十年,无疑有许多体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