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鸣的头像

罗鸣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7/13
分享
《抗日英雄赵一曼》连载

第三章 挑战传统的端女儿 (3)

3.坚决不缠足,开始追寻自由人生

       端女儿因为爱读书,在当地女孩子中,自然鹤立鸡群,远近闻名。

在乡下,女孩子读书的几乎没有,往往都被人看成另类,要遭人反对的,端女儿也不例外。李氏家族的不少人,就站出来反对端女儿继续上学读书,并要求其母亲蓝明福为女儿缠足。

“一个女孩子,整天混迹在男孩子堆里,成何体统?”家族中的长辈有的站出来发话了。

“女孩子迟早是要嫁人的,认得几个字、有点知识就很不错了,把她的足缠了,她就不能整天疯来疯去的。”家族里的叔叔、婶娘经常劝导蓝明福。可母亲心疼端女儿,一直没有同意。

端女儿长到十岁,更加水灵大方,惹人喜爱。父亲李鸿绪、哥哥李席儒、大嫂周氏也多次提到,应该给端女儿缠足,以免耽搁她的婚事以及一生幸福。

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足的大小,与妇女的地位有关,脚越小就越精贵,身份和地位也越高。而大脚的女人,一般则为穷苦人家的女子。因此有“三寸金莲”为女子最美!

蓝明福心中明白,缠足是对女人身体的摧残,日后行走不便,她本人就深受其害。可女儿也渐渐长大了,再不给她缠足,日后她就会成为一个大脚女人,这样会影响她今后的幸福生活。

这几天,蓝明福熬灯受夜,亲手给端女儿赶制出一双尖尖鞋。她把母爱倾注到为女儿做的这双鞋上了。她在一针一线的刺绣中,编织出对女儿的爱、对女儿的情、对女儿未来的希望、对女儿美好的祝愿。

“三寸金莲”终于大功告成了。蓝明福把自己亲手缝制的这双绣花鞋,拿在手中反反复复地欣赏:我要把这双美丽的艺术品,送给自己的宝贝女儿。明天一早先给她缠足,然后再给她穿上这双绣花鞋。

第二天早上,端女儿正轻轻地哼着小调,拿上书包准备去读书时,母亲蓝明福走进了她的闺房。

端女儿见母亲进来很高兴。因为平日母亲并不喜欢早起,她就甜甜地叫了起来:“娘,你来了,有事吗?”边说边在母亲身上撒娇。

蓝明福让女儿坐下来,沉吟了一会儿说:“端女儿,母亲有件事想同你商量哈,依我的想法,书你就不去读了。来,坐下,母亲给你做了一双绣花鞋子,你看漂不漂亮?”

一看是双尖尖鞋,端女儿全明白了:母亲是准备给自己缠足。而缠足后,自己就再也不能外出读书了。而此时她已经深深懂得,读书求知,追求人生的理想,对她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具有诱惑力。在书中,她才能让自己安静,让自己充实,看到光明,寻找希望。

“不,母亲我不缠足!我坚决不缠足!”她开始哭闹起来。每次遇着什么不顺心的事儿,只要端女儿哭一哭、闹一闹,母亲也就会对她妥协让步的。她知道母亲非常疼爱她。但这次母亲好似吃了秤砣铁了心,任其怎么撒野、哭闹都无济于事。

蓝明福搂着女儿,突然高声喊叫:“王妈、惠嫂,帮我把端女儿按住!”惠嫂一下子愣住了,夫人从来就没有打骂过端女儿,事事都依着她,可这一次却由不得她的性子。

“惠嫂,你还愣着干什么?快呀!”

端女儿不停地踢,也不停地乱动:“母亲,我不穿,我不穿,我坚决不穿!”她的声音都嘶哑了。

蓝明福累得满头大汗。她铁了心,高声喊:“王妈,把周氏给我请过来!”端女儿突然感到不认识母亲了,那个慈祥温柔的母亲,今天咋就变成了一个不讲理的蛮人了?

蓝明福和大儿媳周氏,在丫环仆人的帮助下,把端女儿摁倒在床,卡上夹板,用裹脚布一层层地、紧紧地缠绕在她的脚上。她被几个大人无情地折磨了很久,让她实在是承受不了这份精神和肉体上的苦痛,渐渐地晕了过去。

蓝明福慌了,双眼噙满了泪水,不停地拍打着端女儿的脸:“端女儿,不要怪母亲狠心,母亲也是为了你好啊!母亲为了给你做鞋,每天都在熬夜。你一定要坚持住,每个女人都要经过这一关的。前人兴、后人跟嘛,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规矩。过些天你就习惯了,习惯就好了。”

端女儿很快就清醒过来了。她默默地望着突然陌生的母亲,暗自流着眼泪。母亲叹了一口气说:“端女儿,不要怪我狠。我都是为了你好。这几天你就在家好好休息。”并吩咐惠嫂,不得给端女儿松足。

端女儿肉体上的疼痛暂且还可以忍受,但心中唯一的愿望——读书却越来越清晰,逼迫着她坚强起来,和这一切作斗争。

倔强的端女儿缠住惠嫂:“惠嫂,你是最疼我的,你对我最好了,你忍心看着我这么痛苦?惠嫂求求你了,你帮帮我吧。”

“老夫人吩咐了,不能给你松开的,小姐就忍着吧。”

“我不要你松开,我要你把剪刀给我拿来!”

“小姐,这……这怎么行啊?”

“有什么不行的?不信,我就拿簪子自杀。”端女儿取出了枕边的簪子,对准了自己的喉咙。

“小姐,你千万不要啊,我……我给你去拿……”

端女儿从惠嫂手中抓过剪刀,用力地、咔咔咔地剪开了裹脚布。虽然脚才被缠裹了几个小时,可整个脚已经变得又红又肿,脚趾头都被磨破了,紧紧地贴在一起,有的指头上还有血迹印。

把裹脚皮剪开了,端女儿还不解气。她就下地,一瘸一拐地找到一把柴刀,几下就把母亲做的那双尖尖鞋砍烂了,并把鞋扔到灶里,化成了烟灰。

母亲和父亲得知这个消息,赶过来教育女儿。父母怎么说,她就怎么顶。为了这事,李鸿绪不知道打了她多少次,蓝明福不知道哭了多少回?而每次端女儿都坚决不缠足。

“给你缠足,都是为了你好啊!”

“有什么好的?肉体上疼痛难忍,最可怕的是精神上也被束缚起来了。”

“你想过没有,你这么野的一个女孩子,以后哪个男人敢娶你?你怎么嫁人?”

“我就是不缠脚,我不嫁人就是了,我就守着你们二老,今后我就好好地孝敬你们。”

“真不像话,把祖宗定下的规矩都想改?你个女娃子,脾气真的是太犟了,今后是要吃亏的。”

“祖上的规矩,有许多已经不符合今天的实际了,有的也应该改一改了。比如,男女平等……”

“你……你……你……老子看你是反了不成。”父亲气得手都哆嗦起来。

端女儿流着眼泪向父母求情:“父亲,你看看妈妈,她缠了脚,平常稍微走快点,都偏偏倒倒,要丫环服侍,我可不想成她那个样子的。”

“娘,你的脚倒是裹得很小。可是呢,干活很难。父亲打你的时候,你连门槛都跨不过去,被追着满院子爬。裹脚有什么好?”想了想,她又说,“脚是用来走路的,不是给别人看的。”

任父母怎样的打骂,端女儿以死抗争,一直没有缠脚,一生保持了天足。

郑佑之对端女儿决不缠脚的任性之举,敢于同传统挑战的行为,大加赞赏,给予鼓励:“你是一个反传统的女孩,思想前卫,敢于追求自由,谋求幸福。因此,我想帮助你走向光明,把你引领到革命的道路上去。”

1919年,国内新思潮翻滚,奔腾激荡,荡涤着旧中国的历史污垢。特别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她就像一座黑夜里的灯塔,引领着人们向着光明前进。

郑佑之就是跟着共产党的指引,走向革命道路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成为宜宾地区中共组织创始人之一。

郑佑之时刻记着培养教育新人。他为了培养教育端女儿,满足她旺盛的求知欲,深刻地理解现实社会,寻找一条解救自己也解救劳苦大众的道路。他就为她订阅了《中国青年》、《妇女周刊》、《觉悟》、《前锋》等前卫报刊,还不时托人或者邮寄进步书籍给端女儿。她得到书刊,总是爱不释手。

书就是一把“金钥匙”,开启了端女儿认识世界的大门。她总是如痴如醉地读这些书刊。白天,她以绣花为名,一个人偷偷地躲在房后山上的读书石读书。夜晚,她房内的桐油灯一直亮到深夜。

书里的世界,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了端女儿。在这些书刊的启迪和帮助下,她学会了辩证、科学、理智地分析和思考问题,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也明白了以前不明白的事情。

随着新知识的增长,新思想的武装,端女儿心中就逐渐开始燃烧起一种激情。这种激情让她心潮澎湃,让她热血沸腾,让她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追求人生的梦想……

端女儿13岁时,父亲李鸿绪就因病去世了。随后,大哥李席儒就接管了家务事,做了李家当家人。他是上过洋学的,也知道外面纷繁复杂的世界,特别是他一见幺妹读的这些书刊,知道是宣扬革命的……他担心这些书籍,会给家族带来不幸,给幺妹带来厄运,把她引向邪路。因此,他就几次对幺妹说:

“你把这些书籍拿去扔了、烧了,这些书有毒,你小小的年纪还分不清,这些书可不是好东西,如果让外人知道了,这可是要坐牢的!”

李席儒寻思着幺妹,小时候聪慧伶俐,虽然霸道、爱与人理论,但没有特别的反叛现象。而今她离经叛道,坚决不缠足,还读这些鬼迷心窍的书。当他得知幺妹看的书,是郑佑之寄来的时,他就专门请回大姐夫,对他大发雷霆:

“你是怎样当的姐夫?把一个规规矩矩的小妹妹,教得疯疯癫癫的,不但不守妇道,而且,还专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书不但不好好的读,而且还专门读一些不三不四的书,这还了得。你作为一个兄长,不仅自己不学好,还把自己的小妹妹往人生的弯道上带,你要毁了她的幸福?”李席儒一口气骂了这么多,还没有等郑佑之张口解释时,他又继续怒斥郑佑之:

“从现在起,你不能再给她寄这种书了,不能再给她讲什么革命之类的道理了。假若你再不听,你就不要回家了,我们李家人不认你!”

大哥李席儒虽然也上过新学,但一点也没有接受新学的思想,只是去赶了时髦,学会了穿新式西服和剪短发。

可青春年少的端女儿就如扑火的飞蛾,看着前方的光明,怎不去追寻呢?她还是背着家里人,如饥似渴地读这些书,这可惹恼了大哥李席儒。

一天,李席儒趁着端女儿不在家,闯进了妹妹的闺房,翻箱倒柜地找到了她收存的心爱的书刊。他气愤不已,招呼下人把这些书全都撕烂,扔到院子里,点了火折子把书烧了。

惠嫂看见了,就哭着挡着:“老爷,这可是小姐的宝贝啊。小姐回来了可怎么办呢?你们可不要毁了它们啊!”

火一下子就烧着了,那些书页在火里扭曲着、呻吟着,最后都敌不过那火舌,慢慢地化成了黑色的灰烬。

得知消息的端女儿赶回了家,只见场坝里围了一圈子人。浓烟滚滚,灰飞烟灭,心爱的书都被付之一炬。她挤进人群,完全不顾火堆的滚烫,伸手在火堆里掏,却只掏出一些没燃完的碎纸片。

捧着这些纸片,端女儿直愣愣地盯着大哥李席儒:“为什么?为什么?你要烧我的书?”

望着端女儿清澈见底的眼睛,李席儒就说:“幺妹,我是为你好,怕你走上了邪路,今天你还不懂,今后你会明白我的用意的。”

端女儿哪管得了今后,当她看见自己的书被烧了之后,气愤之极,怒火攻心,只觉得天昏地暗,一口气上不来。等她缓过气来的时候,满嘴都是又腥又咸的血。她的肺病又犯了。在她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悲凉和悲哀。烧自己心爱书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同胞哥哥,曾经给自己带回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大哥。端女儿病倒了。她得的身病可以医治,而心病才让她痛苦不堪……

得知焚书一事,远在宜宾的郑佑之,立即给端女儿写信:

……焚书一事尽悉。凡是做一件事情,即不可把它看易了,也不可把它看难了;看易了便会粗心,看太难了也会害怕。自信心不可不坚固……自己要做的事,就坚持去做,别人不相干的言语是无足轻重的。各人的事业各人去做,怕甚么艰难,怕甚么压迫,只管向万恶的旧势力冲锋!……

读完大姐夫的信,端女儿重新燃起了希望,浑身充满了力量,不再迷茫。之后,她就把所订的书刊,改寄到二姐李坤杰的家里,她亲自去取,拿回家藏在坛子里,寻找一切机会继续阅读。

郑佑之照样将自己学习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女子参政之研究》等革命书籍,不时托人或邮寄给端女儿。他们还经常通过书信的方式,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和心得体会。

在寄给端女儿的《两个工人的谈话》这本书的扉页上,郑佑之批示:“请留心,这本书是鼓吹无政府主义的,但它讲到资本家的剥削,则是对的,你可以着重看这些地方。”

端女儿寄给郑佑之的心得体会文章,语言犀利,富有感染力。他们经常在信里交流,谈学习心得,谈思想认识,谈革命形势,谈人生理想……

1923年秋,经郑佑之介绍,端女儿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端女儿又积极帮助二姐李坤杰、二姐夫肖简青、四姐李坤能、幺弟李绍唐加入了共青团组织。

1924年7月,伯阳嘴青年团支部建立,端女儿被选为团支部书记。从此,她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了。她渴望融入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到劳苦大众中去,锻炼成长。同时,她更加渴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想到宜宾城去读书。

端女儿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首先告诉了家里人,却遭到了大哥大嫂的反对:“姑娘家家的,不安分守纪待在家里,出去读什么书?再说,女校的风气又不好,女生私自怀胎,师生苟合……你去,别把一个好女孩学坏了?”

“大哥,你说的只是个别现象,甚至是歪曲事实,我才不信的。”为了求得哥哥的支持,她就有意在哥哥面前撒娇,拉着大哥的手说,“我从小就想读书,不但想到城里去读,如有可能,今后我还想出国留洋呢?大哥,你就同意我外出读书吧?以后我有出息了,一定报答大哥大嫂的恩情!”

李席儒一边抽着大烟,一边慢条斯理地说:“我才不稀罕妹儿的报答,我只想妹妹今生能嫁一个好男人,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这就是我不让你外出读书最重要的理由。”

“大哥,我不要嫁人,我要读书!”

“读书可以啊?你有本事你自己去吧,家里没有钱供你读书的。”

“大哥,你有钱吸洋烟,有钱去赌博,却不愿拿钱供我读书?这算什么道理?”

“我懒得给你讲道理,就是不准你去读书!”李席儒突然遭到妹妹的数落,他一生气,拔腿就冲出了家门。

“哪怕家里有钱,也不会让你到外面去读书的,你看看周围,哪家的女子进城读书?别人像你这么大时,都早嫁人了,当母亲了,可你的心,却总想往外面飞……”端女儿的大嫂周氏,站在屋中央生气地指着端女儿说:“你要出去,就自己想办法,我们管不了,钱我一分钱也不出!”

要求外出上学的事,遭到哥嫂的反对之后,端女儿含着泪跑了出去,一阵胸闷气紧,一口血喷了出来……

端女儿的两个姐姐,一直晓得幺妹的心思。当她们知道了幺妹外出读书的请求,遭到大哥大嫂的反对之后,多次找到大哥商量,但仍无济于事。甚至她们许诺,不要大哥出钱,自己拿钱送幺妹进城读书,但大哥李席儒还是不同意。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