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鸣的头像

罗鸣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7/23
分享
《抗日英雄赵一曼》连载

第十章 2. 激情岁月的军校生活

1927年2月12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在武昌两湖书院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

李淑宁同其他新生一样,着深灰色制式军装,紧束着腰带,戴着军帽,打着绑腿,并肩站立。他们一个个飒爽英姿,显得格外精神。他们集合在操场坝里,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庄严和神圣。

参加开学典礼的学生,包括从广州黄埔调来的第五期政治、炮兵、工兵大队,以及第六期入伍生总队等共计6000多人。

宋庆龄、何香凝、孙科、谭平山、苏兆征、邓演达(军校代校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郭沫若(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恽代英、施存统等都出席了典礼。

一个威武的军官,打着黄呢子绑腿,背着驳壳枪,走过来,举起拳头喊声“集合”,站在队列前讲话,富有感情的话语让每一个学员都如沐春风:

“同志们,从现在起,你们都是革命战士。就是说要洗掉脸上的脂粉,剪掉辫子,脱下长袍,穿上军装,学会军礼,遵守军队的纪律。你们都是我们从全国各地精选出来的学员,对于你们的到来我们感到万分的高兴。在你们的身上肩负着许多光荣的使命。中国的胜利取决于你们的素质和水平。因此,要求你们刻苦学习,不辱使命!”

掌声如雷,经久不息。

在这次开学典礼上,许多来宾都讲了话。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孙夫人宋庆龄。孙夫人身着花格子旗袍,穿高跟鞋,仪态大方,风采动人。她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女生们对孙夫人的革命气质尤为钦佩。

开学典礼后,李淑宁、游曦、陈德芸等对孙夫人的讲演,展开热烈讨论,决心继承孙中山遗志,刻苦学习,把革命进行到底!她们发起倡议,号召同学们向家乡的党团组织、母校的老师和同学、家人及亲友写信,宣传孙夫人讲话精神,支持和支援北伐战争……

黄埔军校,是1924年6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支持下,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创办了这所新型的革命军事学校——陆军军官学校,通称黄埔军校。同时,这所著名的军事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军事政治人才。

军校举行了两次对反动军阀进行的东征战争,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随后又开始了北伐。北伐军攻占武汉后,军校便在武汉筹建了一个 500 多人参加的政治训练班。随后又在此基础上,创办了中央军校第二分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分校开始在全国的一些大中城市招收学员,并决定开始招收女学员。招收女学员的消息在当时的一些报纸刊登后,各地女青年报名相当踊跃,最后,只录取 183 人,组成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子学员队。加上由湖南学兵团并入的 30 名女生,女生队总数为 213 人。

女学员分别来自全国各地,但以湖南、湖北和四川人居多。她们当中有的是在校大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学生。女学员中未婚者占绝大多数,但也有少数已婚者,还有的已经当了妈妈,有的还缠过足。从出身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来看,大都参差不齐,基本上是“爱国有心,知识不足”。

武汉分校的校长名义上是蒋介石,但领导权实际上掌握在中国共产党手中。恽代英任政治总教官,陈毅在政治部负责处理党团内部事务,并担任党的联络工作。聂荣臻、周恩来亦曾参与军校工作。施存统任军校政治教官,后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最初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是周佛海。如此多的名人、英雄,为武汉军校添色不少,使学员们倍感荣幸。

女生大队下设 3 个中队,9 个区队,每个区队 3 个班。女学员队设有队长、政治部主任,中队设有指导员,区队设有区队长。女生队队长是郑奠邦,政治部主任是施存统;3个中队的指导员分别是彭漪兰、钟复光、唐维淑;区队长有杨伯珩、张麟书等。

分校政治总教官恽代英对女生队负责人说:“办女生队阻力很大,丁惟汾(国民党右派)等人反对,封建势力拼命阻挠,守旧的人也不赞成。我们党下决心要在军校培训妇女骨干,毕业后参加领导中国妇女翻身解放的斗争。你们的责任重大,你们要努力呀!”

新入校后,第一关就是剪发、穿军装。李淑宁领到一身灰色的棉军装,一双棉鞋,一双黑布袜子。

根据学校的要求和部署,李淑宁和其他女学员,脱掉了旗袍和短袄,换上了挺括的军装;剪掉了如丝的秀发,变成了英俊的“假小子”。而且,她们也如男学员一样,打上了绑腿,穿上了布鞋,扎上了皮带,戴上了军帽,正规化的军事着装。与男学员装束不同的是:打黑色绑腿,军服双袖缀上红色字母“W”标记,并配发短枪。

换装的时候,有的女生不停地叹气,有的女生甚至开始流泪。李淑宁见此,开导大家:“我们今天来到革命阵营里,就得像个革命军人的样子。只有剪掉头发,穿上军装,才能上战场呀!剪发,也是对我们革命意志的考验啊!”她边说边比试着瞄准、射击、刺杀动作,同学们就破涕为笑。

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批女学员,李淑宁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最后,相约着游曦、陈德芸等学员,到黄鹤楼照相馆照了一张珍贵的纪念照。

“想不到我们穿上军装也一样的英姿飒爽!”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一名军人了!”

“我们要好好训练,千万不要怕这怕那,丢女学员的脸啊!”

女学员住在靠近校本部的另一个宿舍,单独有大门出入,有单独的课堂、食堂、操场等。

武汉冬天的白昼是短暂的。熄灯号一响,姑娘们就溜进了屋子。那是三间打通的大屋子,挨墙摆了两溜木板,一屋住30多人。

李淑宁睡在一块硬板床上,铺的白被单,枕的白枕头。床板硬硬的,冷冷的,让从南方来的她着实有些不习惯。虽然生活上有些不习惯,她还是喜欢这种严格有规律的军队生活。至少,和过去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睡觉时,鞋子、服装、军帽、绑带、皮带都要放在指定的地方。被子叠得方方正正犹如“豆腐块”,摆在木板床中央。被单用手抹平,不许有一线皱纹。她想,做个革命战士,大概就得这样生活!

至此后,李淑宁和其他女学员一起,开始了紧张的军事化训练学习。第六期课程繁重,对学生要求严格,每日三操(早操、上下午各一次军事操练),两讲(上军事课和政治课)。其课程与男学员一样。军事课主要有步兵操典、射击训练,还到蛇山“打野外”,进行实地军事演习等。军事操练相当艰苦,以致有些女学员操练完上楼时提不起脚来,一些年龄偏小的女学员还累得哭了鼻子。

政治课内容相当丰富,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的《资本论》等。校方还经常邀请一些著名的进步人士,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到校讲课或讲演,毛泽东、郭沫若、陈独秀、宋庆龄、董必武等都到校做过报告或讲演。

每周星期六打一次靶,星期六下午擦枪和打扫卫生。星期六晚上搞娱乐活动或作周日街头宣传的准备工作。

课余时间,学校还经常组织女学员到社会上进行宣传,并执行一些勤务工作,这是男学员根本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有时是演讲,有时是在武昌城里贴标语、发传单,有时则是化妆宣传或在街上演话剧。

茅盾(沈雁冰)当时任军校政治教官、政治部指导员,常带女学员上街做宣传。他的早期著作《动摇》中所云:“秀才初次去出征,不带男兵带女兵”即指此事。

每天早上五点半,军号一响,女兵们马上起床、穿衣、梳洗,将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像个豆腐块,摆在木板床正中央,将被单用手抹平,不许有一线皱纹。10分钟必须一切收拾完毕,然后进行操练。在饭堂里吃饭也要军事化,只要队长放下筷子,学生们必须全体起立,没有吃完的要受到批评。直到晚上9点半睡觉,每天8 堂课,中途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起床——吃饭——上课——就寝——军号指挥。

出操——演习——站岗——放哨——男女一样。

这一切让初出家门、初入军校的学员们惊叹不已。

军校纪律非常严格,生活节奏非常紧张。

在学校,李淑宁每天上政治课,进一步提高了马列主义水平。严格的军事训练生活,使她更加坚强,各科军事训练成绩突出。在最寒冷的日子,她们接受基本动作训练,学会了变换队形,班进攻、排进攻,还学会了射击:卧射、跪射、立射。

至于学科的课程,也是李淑宁过去没有学过的:世界革命史、经济学、共产党宣言……她们坐在四面透风的课堂里,用心地听讲,戴着手套,笨拙地记着笔记。

时间匆匆如流水,转眼来到4月,女学员们分成两队出发到野外演习。一天,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早春时节,河水解冻了,河水欢快地流淌。河边的滩地,披上了浅绿的新衣。树木抽出新的嫩芽,在风中摇摆着枝条。成群的野鸭,在河滩里悠闲地遨游。这和瑟瑟发抖的冬景是完全不一样的景致。

这天,淑宁担任尖兵。她和其他几个女学员沿河滩的树林搜索前进。

指挥演习的队长一会儿命令“卧倒”,一会儿命令“前进”,大家都很紧张,就像真有敌人埋伏似的。女学员们滚得一身都是泥,李淑宁也累得气喘吁吁。

这时候,众人眼前一亮,出现了几只吃草的小羊。

那些小羊,或雪白或漆黑,见了生人也不躲闪,咩咩地叫个不停。

李淑宁轻轻走近小羊,用沾满汗水和泥水的脸庞紧贴着小羊柔软的皮毛,抚摸着它……不由得想起川南家乡,自己曾喂养的小山羊,仿佛就是那只小羊羔在向自己撒娇。

触景生情。一想到家乡,亲人就涌入她的脑海。最让她牵挂、想念的就是二姐、大姐夫。家乡的亲人一一出现在眼前……

当李淑宁发愣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时,区队长杨伯珩发现了她的异常。他怒冲冲地冲上来在她的耳边吼起来:“你做什么?”

“这是在野外,是在战场上。稍不留神,就要丢命的!”

李淑宁猛地被惊醒了。突然意识到自己无心之间,违犯了军校纪律,但是她不喜欢区队长杨伯珩,用这种教训娃娃的口气和粗暴的态度,觉得他小题大做,过于严厉,把事情说得过于严重了。她就想要辩解,区队长又叫起来:

“队伍已经前进了!你破坏战场纪律,应该处罚你!”

演习休息时,区队长硬罚李淑宁在太阳底下站了20分钟。

对于个性要强的李淑宁,感到自己在同学面前,脸丟大了,心里可难受了。她回到营房,躺在床上,不洗脸也不吃饭,不说也不笑,好像做了一件十分丢人的事。她凝思了很久很久,很多很多……

老乡段福根生,担心李淑宁想不开,就主动地来安慰她说:“淑宁,区队长也真是,又不是真打仗,何必这么严呢?”

呼——李淑宁翻身坐起来:“是我错了,没有注重演习,把演练当成了儿戏。演习都搞不好,还能上战场?错就是错了,不能原谅。没有打仗的观念,就永远成不了好战士!”她说完之后,就去主动找杨区队长道了歉。

这一堂课,李淑宁受到很深的思想教育,对纪律、对战争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一堂课,不仅使她意志得到锤炼,也使她更加明白了做人与处事的道理。通过这一堂课,她放下了亲情,放下了牵挂,真正开始了一名军校学员的严格学习训练生活。

凭着坚定的信仰和不服输的个性,李淑宁一步一步地从偏僻的川南乡村,走到川南重镇宜宾,又走到重庆,再到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武汉。在新的天空下,她刻苦学习新知,不断锤炼意志,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努力适应军校生活……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